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寻常时候,哪有兵将敢去围亲王府邸赵王一本奏上,谁也顶不住中枢的压力。

    对今晚来说,赵王府无故兴兵,甚至扣人,这是理亏,而说出围困王府的人是徐子先,是顶着白虎旗压力杀掉大参的大魏朱虚侯,谁都知道,徐子先有能力这么做,也一定会这么做。

    徐子文铁青着脸落荒而逃,陈文珺从马车出来,看着赵王府的方向发呆。

    听到徐子先的话,陈文珺道“没事的,一刻左右大兄就出来了。”

    事情已经暴露,赵王府的人一退,徐子先就派金抱一带人去齐王府打听消息,现在急也没有用。

    人有的时候就是处于迷雾之中,难以看清真相。

    徐子先最遗憾的就是自己的情报体系还是太弱,这阵子金简忙着外出,在京师,江陵,苏州,杭州,还有登州,津海,广州,从北至南,建立一条最基本的情报线。

    有的时候,徐子先就图某处的军政消息,自己收到情报比报纸先报出来,这就很不错了。

    现在收买和雇佣的多半是车行的马车夫,脚行的脚夫,店小夫,报纸的小主笔,还有各衙门的吏员,各官员府邸的仆役,小厮。

    这样接触到的情报来源只能是中下层,军谋司的人每天都从各路送来的情报里挑选有用的东西来分析。

    情报简陋,分析的也简单。

    徐子先的思路是看各地的官员任命,武将的调动,禁军和厢军的驻防动向,然后看分发的军需物资,根据这些看当地的军政走向。

    官员的籍贯,性格,为官的经历,加入的党派,也是在情报汇总和分析的范围之内。

    然后是各处的商贸情形,田亩出产,播种的主要是什么作物,当地的民风,将领的能力,士兵的士气和装备。

    再下来是研究山川地理,还有风俗人情。

    很多军情人员不知道这样做的目标是什么,叫他们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徐子先只能告诉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自有用处。

    最近这段时间,军情和军谋方面最大的成果,就是将一大串的数字汇报了上去。

    大量的从长江沿岸的禁军驻军奉命北上,包括最少十万人以上的厢军也奉调北上。

    北方各府和江南各府,调拨了大量的钱粮北上,这也是真的。

    北伐之期,越来越近了。

    徐子先看到这些情报就有些心浮气燥,后来索性、交给军谋司的人去看。

    军谋司,他已经打算交给方少群去打理。

    这个多谋近妖的谋士,最适合管理这个部门,从千丝万缕的情报里梳理出有用的东西来,人尽其用,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福州本地的情报,当然是重中之重,可是碍于展布的时间太短,真正高层的机密肯定打听不出来,就如今夜之变,金简在此前根本没听到任何信息。

    等了片刻功夫,有人骑马自赵王府那边来,高时来率人迎上去,欢呼一声道“大舅老爷回来了。”

    别院和南安团练那里,陈正志早就是熟脸一个,有事没事,只要徐子先在南安,这位未来的昌文侯也会跑过去。

    和吴时中学画,跟着徐子先学习处理军政事务,陈家的事反而不是很上心,反正有陈笃敬,陈笃光,陈笃中等族中的长辈主理一应大事,陈正志乐得跟着徐子先多跑跑。

    因为常驻南安,陈正志和高时来等一群少年牙将厮混的极熟,高时来一声欢呼已毕,陈正志已经在远处笑骂道“小高,瞎嚷嚷什么鬼东西,小心老子拿马鞭抽你。”

    徐子先迎上去,说道“大兄且过来说话。”

    &n




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泪
    “俱是大魏军兵,不分禁军,厢军,团练。”齐王沉吟着道:“然而以南安侯练兵之能,本王却是认为,其部下的那一千七百多的老卒,精锐不在禁军之下。”

    刘广泗环顾左右,笑道:“你们听听,这是殿下说的话,你们还有什么不服气的”

    众将忍气吞声的道:“不敢不服。”

    齐王心中隐隐感觉不安,在此之前,厢军诸将对南安团练也并不服气,直到岐山港一役,徐子先诛陈于泰,几乎将岐山盗一扫而空,在多次战胜强敌之后,厢军将校们心里隐隐的不服总算是都消除下去,齐王前日接得一信,却是老部下李星五和董瑞祥所书,两人先是惭愧在此之前的盛气无礼,然后感谢齐王替两人又寻得建功立业的新机会,言下之意,是对徐子先无比的信任和感激。

    岐山一役,两个都寨指挥级的厢军武官也是立下大功,升迁指日可待。

    当然,厢军的勋阶能升,实际的职位想升很困难,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两人定然是知道齐王有意叫徐子先梳理整个福建路的厢军,保举观察使或是大都督府副都督,有齐王这个大都督撑腰,齐王和南安侯联手,足够把赵王架空。

    若是这般,厢军就算彻底落在南安侯手中,李星五和董瑞祥应该庆幸,还好在岐州时,最后关头两人选择了投效过去。

    厢军算是站在了徐子先那一边,最少表面上是如此。

    从战功上来说,厢军将士也没有不服气的本钱。

    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是禁军吃味,对南安侯屡立战功,心生不甘

    “殿下,俺们都是粗人。”刘广泗举杯道:“只能说禁军儿郎也是好汉子,也是渴望保境安民,立下战功封妻荫子,若再有战事,殿下能替俺们在林安抚使那里垫一句话,也叫禁军有出战立功的机会,与南安团练比较一个高低上下,俺们就承殿下的情了。”

    齐王笑道:“将士忠勇欲战,我还能拦着这杯我饮了,你们等机会便是。”

    “如此最好。”刘广泗举杯一饮而尽,放下杯子,两眼看着齐王。

    齐王也是一饮而尽,放下杯子之后,心中隐隐生出不安。

    众人也是感觉气氛怪异,好不容易捱到散席,刘广泗将齐王送出辕门,眼看王府元随牙将们将齐王簇拥着离去。

    一个刘广泗的心腹终是忍不住道:“都统制,为何今天要再三顶撞齐王”

    “本将的顶撞,其实是心死了。”刘广泗面容萧瑟,眼神中有若有若无的戾色,他缓缓道:“殿下以为本将老了,看看他这两年扶持的是谁南安侯什么人,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殿下能将他扶持到如今的地步本将呢,戎马半生,跟随多年,就不配殿下认真提携一二”

    部将这才明白,原来刘广泗心中藏着这么深的怨念。

    其内心并不以为然,禁军的体系和厢军不同,齐王使用起来有很多掣肘,更不要说与团练这种民间的武装相比了。

    齐王能扶值徐子先这个落拓宗室任团练使,刘广泗愿意么

    并不是齐王不愿提携,实在是力有不足罢了。

    不知道刘广泗受了谁的挑唆,居然对齐王这个恩主有这么深的怨念

    要知道刘广泗初至福建路时,不过是营副统制,是齐王发现此人的才干,在当时对倭寇的战事中多有任用,使得刘广泗多立战功,一路积功至军都统制。

    再往上的厢都统制,福建路根本没有管军大将出现的可能,朝廷一共才放了五个军在此,齐王又能如何

    若刘广泗真的心有不甘,理应前往北方,现在北伐在即,若有大将自愿北上,两府必定拿来做个榜样,可是事实如何

    全天下的禁军将领,怕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请缨去北方,参加进生死难料,甚至败多胜少的北伐战事中去。

    天子心热,两府中的文官不太了然,死鬼大参刘知远是个彻底的疯子……他们就不想想,东胡历次入境都是在大魏境内与魏军交战,依托本土优势,后勤充裕,人力充裕,信息往来畅通,军械相对有保证,就算是这样,魏军对东胡还是败多胜少,只有岳峙和李友德在李国瑞的指挥下,在一场数万人规模的战事中击败了东胡……这反而成就了朝廷上层的盲目乐观和狂妄自大。

    认为魏军正面能战胜东胡,只是此前一直被牵扯的束手束脚而不能放开手脚交战,这般才导致失败的人,大有所在。

    而武将们则比文官和百姓们要清楚的多,东胡人以骑兵为主,擅骑射,来去如风,且有重骑冲阵,人马皆披重甲,用精铁所制的长兵器,破阵之时如山崩地裂,当时辟易。

    东胡有限的铁矿俱是用来打造甲胄兵器,这是全民皆兵的疯狂的小国,大魏的国力是强过其千百倍,但在战事上,未必有东胡人投入的多,所展现出来的禁军战力,也未必比东胡人强出一星半点。

    北伐战事,可以说是一点儿也不乐观,稍有脑子的禁军武将都不会愿去趟这种要命的浑水。

    刘广泗想建功立业,北伐他怎么不去

    说破大天,就是对现在的际遇不满,把这股子怨气发泄在最近当红的徐子先头上,至于齐王,更是怨恨的根由。

    真是好没来由。

    那心腹将领当然不会



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头
    虽然激动到垂泪,徐子先心思却是清明。

    很明显,以前福建的禁军体系较为平衡,跟着林斗耀的有两个军,赵王一个军,齐王一个军,刘广泗是老将,威望重,看似不偏不倚,其实一直倾向齐王的态度。

    这也使得福建路人心稳定,因为齐王掌握大局的话,人人都感觉稳妥,最少大局不会有差池。

    大魏这些年法度逐渐废驰,中枢威望不足,这使得人们更注重禁军和厢军这些武夫,而不似以前,以得到文官的支持为最要紧之事。

    禁军虽然不能干涉地方事,但谁也不可忽视这股子强大的力量,一旦起了冲突到决裂的地步,则谁掌握的力量最强,谁才是说了最算话的人。

    此前齐王隐隐执掌两军,林斗耀能与其分庭抗礼,赵王只得一军,厢军内也被齐王压制,是以多年下来,赵王只能屈居于齐王之下。

    现在罗致公被撵开,林斗耀还是两个军,但控制力减弱,威信也是大减,刘广泗倒向赵王,齐王身故,赵王一下子得两个军,齐王原本掌控的那个军,赵王也能通过手段弄到手。

    林斗耀都是处于弱势,整个福建的军政格局体系,一下子就会发生极大的变数,如果赵王经营得法,几年之后,就会压的安抚使司和大都督府的其余势力喘不过气来。

    历史原本也是这样发展的,只是徐子先一直以为齐王是病故,还提醒过齐王要注重身体,齐王也是听劝,徐子先已经放心了,谁能料想,赵王能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

    徐子先心有明悟,在前世,齐王的死也是很可疑,毕竟正当盛壮之年,又没有恶疾缠身,突然暴毙……现在徐子先可以确定,齐王的死,哪怕是前世,也是与赵王有脱不开的关系。

    “想想便明白了……”徐子先冷然道:“齐王殿下原本实力和威望就在赵王之上,此前一直隐忍,我出现之后,齐王的一力扶持就可视为对赵王的反击和打压。我做的越出色,赵王的危机感就越重,我们一直有错觉,赵王等人一直在出手对付我,其实他最想做的就是铲除齐王,齐王殿下一死,我就是无有依仗之人,他真是好算盘,好算计……”

    “现在不必慌乱。”陈文珺一直在车厢里,这时走下来,身子微微发抖,但语气还是很镇定的对徐子先道:“齐王殿下是中毒症侯,呕血不一定就无救了,不知道王府有没有派人延医救治”

    “中毒无非乌头,或是砒、霜,”陈正志也道:“若是砒、霜到呕血就无治了,若是乌头,得看齐王殿下能不能挺过去。”

    徐子先道:“只能硬挺么”

    “有一些利水解毒的方子,但还得人能喝的下,能挺过开初的两天才能说有用。”

    “我知道了。”徐子先对这方面没有什么了解,以前看这些事只当时野史趣闻,毕竟中国史书中关系用毒的记录很多,还有什么吞金而死的纪录,都不怎么有科学性,到了宋明之后,渐渐形成的毒物就是乌头和砒、霜,什么鹤顶红之类,还没有科学的考古学证明。

    如果是砒、霜,基本上是没救了,乌头可以用催吐的办法来治疗,现在的时空应该是宋明过度时期,砒、霜在民间并不出名,乌头的救治办法也不多,医者多半是用利尿的赤小豆之类的草药来解毒,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砒、霜刚出现不久,使用的范围不广,很多人也不明白其药效,现在徐子先只能期望齐王中的是乌头,而不是砒、霜。

    “我们兄妹回昌文侯府等消息。”陈正志对徐子先道:“明达你赶去齐王府吧。”

    “今夜可能出事,也可能无事。”徐子先对陈正志道:“我会派人知会林大人小心戒备,不过估计他已经收到消息了,昌文侯府也要小心,如果发现有不妥,就要做紧急的准备。”

    “寒家不要紧的。”陈正志道:“明达你且放宽心。”

    徐子先看了眼一脸忧色的陈文珺,点头笑道:“他们动不了我,放心罢。”

    “还是要多加小心。”陈文珺脸上忧色难解,昌文侯府确实无事,象这种根深蒂固子弟遍及福建的庞大的文官势力集团,又没有武力,不构成威胁,任何人当政,第一件事就是拉拢昌文侯府,而不是去想着铲除,那毫无意义,还凭白臭了名声。

    陈文珺想了想,秀丽的脸庞上满是坚决之色,她对徐子先道:“你放心,若有不妥,我宁愿一死,为你守节。”

    大魏的风俗可是不提倡守寡,更不要说没过门的妻子守望门寡,甚至是殉节这种极端的做法,更是无从谈起,不会认可,更谈不上鼓励。

    徐子先明白陈文珺的心意,她可能认为这一次的事是因她而起……徐子文因爱生恨,导致这样的恶劣结果。

    “文珺你想太多了。”徐子先微笑道:“此事与你无关,而且我定会平安无事,福州府城相比京师如何,我在京师都平安的杀出条血路,还能折在这生我养我之处不成”

    “而且。”徐子先沉声道:“我也不是那种遇事就诿过于人,拿妇人孩童出气泄恨的无能之辈,赵王府做的决断,关系到千千万万人,关系到储位,赵王在福建的权位都包括在内,怎么可能是徐子文做出的决断此事怕是早就有决断,我只恨一直未能有所警惕,却是叫贼人得了手!”

    “谁也想不到刘广泗会倒向赵王那边……”陈正志虽然平时不哼不哈,大事却是清楚的很。陈正志怒道:“刘广泗不倒,赵王实力那么弱,跳出来找死齐王一声军令,林大人配合,以图谋不轨行刺亲王之事强行剿了赵王府,便是天子知道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还是刘广泗这贼可恶,罪该万死!”

    徐子先心急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
    徐子先已经进入齐王内宅,齐王府现在一团乱,连个带他进入的人也没有,好在徐子先也是来过好多回,可谓熟门熟路。

    一路抵达正堂廊檐之下,已经闻到扑鼻的药香。

    见到徐子先赶到,齐王妃站起身来,颇为伤感的道:“殿下最重视的宗室晚辈来了,能见这一面,殿下心里定是高兴。”
1...9192939495...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