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库罗帕特金并不准备直接说自己准备撤退以拉长日本人的补给线,这样说也许会让皇帝陛下不高兴。毕竟俄国人的老祖宗阿穆尔斯基伯爵穆拉维约夫有一句名言:“决不能在俄国国旗升起过的地方降下这面旗帜。”所以撤退这个词可是不名誉的。
不过说要和敌人进行持久战消耗他们的资源最终让敌人再也无力抵抗,这就是他的战术,用空间和时间换取胜利,俄国人一直很拿手的战略。虽然不高深不精妙,但是一直很有效,小矮子是倒在这一招上的,小胡子也是倒在这一招上的。简单易懂,很适合俄国人那粗大的脑神经。
“好吧,我的将军,我给你一年的时间,我希望一年后我能够听到战争胜利的消息。”尼古拉二世轻松的笑着说到。
“陛下,如果在我们准备完成之前。日本人先进攻的话,我希望……”库罗帕特金小心翼翼的询问到,如果自己没有准备完成战争就爆发了,自己希望可以灵活处理。
不过尼古拉二世笑着打断了他:“你太多虑了,阿列克谢,在你准备完成之前,俄国和日本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因为我现在不想打仗。”
尼古拉二世对自己的帝国和军队有着绝对的自信。对远东的局势有些过于乐观了,有谁敢主动去撸俄罗斯帝国的虎须?他认为只有俄国人先动手的份。只要俄国人不希望发生战争,怎么会有人会主动来打俄国?
而尼古拉二世也比较认同库洛帕金特再等上一段时间再动手的建议。因为按照库洛帕金特的计划,等陆军做好准备的时候,海军的准备也会完成了。
为太平洋舰队建造的3艘战列舰,购买的2艘装甲巡洋舰完工,结束训练后在派驻到远东。实现对日本人的绝对优势后再开战,这样一来估计要到1904年末或者1905年初左右。
只不过他想的太天真了,你不想打仗就能不打了?威廉二世还不想打一战呢。
除了俄国上下普遍认为日本人不可能抢先动手,因此从上到下的准备略有不足外,可以说库罗帕特金的计划是近乎完美的。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这个计划实施,且不说海上会打的如何,至少陆地上俄国人是不会输的。
但是天照大神送给了日本人两件礼物,一件是英日同盟,还有一件叫做阿列克塞耶夫中将。
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这个人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现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叔,1899年被尼古拉二世任命为关东省总督兼驻军司令和太平洋舰队。称得上是手握重权,在远东地区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然而,这位俄国总督居然不会骑马,每年检阅士兵的时候都用徒步行走,一个俄罗斯皇室成员不会骑马?好吧好吧,作为一位海军上将不会骑马也就算了,毕竟大家不是一个系统的。然而他又从来不上船,因为据说他有晕船的毛病,这……你这是在逗我呢吧?
作为一个没有丝毫能力靠着裙带关系坐上这个位置的无能统帅,日本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而阿列克塞耶夫上将阁下无能也就罢了,老老实实的执行命令也算勤能补拙了。然而面对尼古拉二世决心对朝鲜动手后下达的“在朝鲜西海岸如果发现日本军舰北上,可以不必等待对方先开火,直接使用武力”的命令。阿列克塞耶夫阁下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嘛!”
要不要开战是我阿列克塞耶夫阁下决定的,总不会有日本猴子发了疯来主动进攻沙皇陛下的军队这种可能性吧。在他眼里,日本人想要进攻至少要准备三年,在这三年里开不开打完全由自己说了算,我不开第一枪那是对日本猴子的仁慈,日本猴子不会不知好歹的。
于是,沙皇的命令根本没有往下传,俄国人的太平洋舰队也就这样丢掉了先手的机会。
海战没抢到先手也就罢了,更要命的问题是库罗帕特金虽然身为陆军大臣,之后担任远东地区武装力量司令,但是阿列克塞耶夫是远东地区的总督,两人军衔一样,但是行政级别还是阿列克塞耶夫高,所以库罗帕特金的计划能不能得到执行就可想而知了。
“维特阁下,我明天就要启程前往远东了,远东的局势不容乐观,我认为不考虑日本人先动手的可能性太多危险。虽然我们并不准备主动进攻,但是远东必须做好随时应对日本人的进攻的准备。”库罗帕特金在向此时已经是俄罗斯帝国大臣委员会主席的维特伯爵辞行的时候对远东的情况充满担忧。
“阿列克谢,这是陛下的意思,所以我们这些做臣下的只能遵循陛下的旨意,不过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就算我们处于被动之下,也能够教训那些黄皮猴子。当然,如果那些黄皮猴子能老老实实的配合我们,等我们准备完毕后在上门挨打就更美好了。”维特宽慰到。
“希望如阁下所说,如果准备就绪,那么我一定能为帝国为陛下狠狠的教训一下那些黄皮猴子。”库罗帕特金币心到。
维特鼓励到:“将军阁下,您的计划一定会成功的,我相信您一定能立下巨大的功勋,然后返回圣彼得堡受到陛下的称赞,所有帝国臣民的敬仰。”
“那就承蒙阁下的吉言了。”库罗帕特金致谢到。
“不过……”维特话锋一转:“将军阁下的计划有一个巨大的阻碍,想要实现您的计划,必须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阁下请指教。”库洛帕金特不解的询问到。
“将军阁下,您如果到了远东后,想要自己的计划顺利实施,您必须立刻从阿列克塞耶夫手上拿到指挥权,然后把那个家伙送回圣彼得堡。”维特建议到。
“阁下?!您的意思是让我逮捕远东总督吗?就算是软禁也是大罪的,他是陛下信任的宠臣,而且作为远东总督,他是我的上官,所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库洛帕金特大惊失色的拒绝到。
“不要紧张,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不会有第三人知道的。可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将军您的计划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让这么一个白痴统帅着几十万的士兵和一只庞大的舰队,这些陆军和海军的士兵们太可怜了。”
维特说对了,正是阿列克塞耶夫的命令,库洛帕金特才不得不一改撤退计划发动进攻作战,最终导致自己的指挥反复无常,最终导致战争的局面向他所不愿意看到的混乱所发展。
就这样,即使俄国人有马卡洛夫,有库罗帕特金,有埃森,但是在天照大神赐予日本人礼物阿列克塞耶夫阁下的领导下,远东的俄国人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大凶之兆。(未完待续……)r129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53章 比历史稍微美好了一些的人生
. .
日俄之间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不过日本人的磨刀霍霍和俄国人的懵懂不觉对欧洲的局势没有丝毫影响。在平静的表象下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才是欧洲政治的主旋律。
自从奥地利并入德意志帝国之后,维也纳就不再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之一了,身为奥地利女王的玛丽常住柏林,只有在冬天的时候会和丈夫一起到维也纳度假。
伊丽莎白皇后躲过了那场无政府主义者临时起意的刺杀,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陛下自从卸下了重担之后,也一直陪伴在伊丽莎白皇后的身边来弥补冷淡多年的夫妻感情,顺着妻子的性子陪她在外旅行。皇后殿下虽然有时还是对丈夫不冷不热的,但是两人的晚年生活过的还是相当轻松和谐。
也因此美泉宫现在更像是德意志皇室的度假行宫,而非奥地利王国的王宫。不过今天美泉宫张灯结彩,觥筹交错。男性贵族们齐聚一堂,高谈阔论,女性贵族们则打扮华丽,争奇斗艳,这一刻,仿佛维也纳又重新回到了从前辉煌的奥地利帝国时代。
虽然以往约亨和玛丽回维也纳度假,也会举办宴会舞会,但是也没有像今天这么隆重和盛大。
之所以今天如此热闹,原因是在约亨的邀请下,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陛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国王弗朗茨?斐迪南一世陛下一同驾临维也纳,进行友好访问。为了迎接两位国王陛下,在美泉宫举办了盛大的宴会。
“很久没有回到这里了,今天故地重游,感觉怎么样?”约亨对这斐迪南一世说到。
“10年了,10年后第一次回到,感觉就像一场梦一样,时间过得真快,维也纳还是如此的美丽,但是却让我感觉又如此的陌生。”斐迪南一世略微有些惆怅的说到。
“你是玛丽的兄长,路德维希大公的儿子,就算你不再是奥匈帝国的皇储,奥地利王国的大公,回维也纳也不是什么难事啊?我是不明白你为什么宁愿往柏林跑,也不愿意回维也纳看看,如果这次不是我邀请了埃马努埃莱三世,你估计也不会来这里吧?”约亨一边说着,一边向侍者示意。
很快,侍者端着放着两杯香槟走了过来,接过约亨递过来的一杯抿了一口后,斐迪南一世开朗的笑着说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在维也纳重新看到我的,对一些人来说,一个奥匈帝国的前皇储老是在维也纳出现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虽然维也纳是我永远深爱的家乡,但是贝尔格莱德却让我感到轻松。”
的确,没有奥地利贵族对他指手画脚,没有匈牙利贵族对他百般阻挠,作为一名开明君主,斐迪南深得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爱戴,作为国王他也不用束手束脚。当初斐迪南能依然放弃自己奥地利大公的头衔,并且整整10年不愿回到维也纳,估计也是不愿意看到那些让他难受的面孔吧。
顿了一顿后,斐迪南又加了一句:“另外,索菲亚来这里也会不自在。”
“也对,至少索菲亚不用在这里遭受到那些奥地利贵族的白眼,在这里这些老顽固可不会管她是不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王后。”约亨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斐迪南的妻子索菲亚?斐迪南,原名索菲亚?恰提克,出身波西米亚,有着波西米亚女伯爵的头衔,但是对奥地利贵族来说,波黑地区出身的人就是下等人。
历史上索菲亚是公认的斐迪南未来的妻子最合适的人选的玛丽基度女大公的侍从女官,不过在斐迪南不慎遗落的怀表被女大公发现里面镶嵌的照片是索菲亚之后,索菲亚就被粗暴的赶了出来,于是斐迪南决定娶她为妻,恋情就此曝光。
然而贵贱通婚在当时的奥匈上层是被坚决反对的,当初玛丽的恋情如此,斐迪南的恋情亦如此。然而面对约瑟夫陛下的劝导,斐迪南宁愿放弃皇位也不变心,最终老皇帝妥协了,加封索菲亚为霍亨堡女公爵,并承认两人的婚事。
作为让步,斐迪南统一他和索菲亚的子女未来不能继承帝国皇位,奥地利大公爵位以及任何皇家财产。两人的婚礼在1900年7月1号举行,约瑟夫皇帝没有参加这场婚礼,也没有任何斐迪南家族的人参加。只有斐迪南的继母玛丽亚特?蕾西亚和她的两个女儿出席了婚礼。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索菲亚在婚后的地位异常尴尬,一切正式场合只能站在斐迪南的身后,不能与丈夫并肩站立;看歌剧的时候不能与斐迪南身处同一个包厢;单独进入王宫的房间的时候,房门只能打开一半;死后不得葬入皇家墓地。
而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有很大程度是一个巧合,要不是因为索菲亚的在维也纳的尴尬地位,斐迪南也不会带着妻子跑到萨拉热窝去。因为在维也纳她根本不像是奥匈帝国皇储的妻子,更像是一个仆人。斐迪南带着妻子前往萨拉热窝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让妻子散散心,因为在那里,索菲亚才能享受到一个皇储妃所能够享受到的尊荣。
现在虽然斐迪南和索菲亚的婚姻不至于这么凄惨,作为为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国王迎娶一位波西米亚贵族女性,这在整个王国内都是被所有人祝福和称颂的。
但是那些奥地利贵族可不管这些,斐迪南虽然放弃了自己在奥地利的一切头衔,奥地利人指手画脚也画不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国王的头上。但是他到底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那些奥地利贵族对他娶了一个波西米亚女人依然充满的鄙夷。
所以斐迪南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不带妻子回到这个地方,哪怕他十分希望自己的妻子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承认。
“不过这次是我以德意志帝国皇储的名义邀请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国王前来访问,说实话你完全不用在乎那些老顽固的脸色。就算他们敢不给索菲亚面子也不敢不给我面子,你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谨慎。”约亨劝慰道。
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盟友,亚得里亚海沿岸国家,巴尔干地区的重要钉子,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一直受到德国的扶持。而且斐迪南也是约亨相当聊得来的朋友,所以斐迪南结婚的时候,约亨带着玛丽参加了婚礼。身为德国皇储,约亨也是婚礼上最重量级的来宾。
而约亨的到来,也代表了德意志帝国的态度,而且因为得知德国皇储和妻子奥地利女王和匈牙利女王的到来,斐迪南家族的人也不得不悉数到场。
因此斐迪南对此很是感激。而斐迪南的妻子索菲亚也给约亨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温婉、含蓄、体贴,对于斐迪南这样的有些豪迈性子的人来说是难得的良配。
而且两人的婚姻让玛丽很有感触,虽然玛丽已经不再怀念以往的那段恋情了,但是和自己当初十分相似的境遇也让她对自己的斐迪南哥哥的妻子很有好感。所以斐迪南倒是偶尔会带着妻子去柏林拜访。
这也是约亨愿意为索菲亚说话的原因。
“就算索菲亚来了这里能够享受到身为一国王后的礼遇又如何,没有一个奥地利贵族会发自真心的欢迎她,那种虚假的礼仪和没有表露出来的鄙夷依然会让她不愉快,所以没有这个必要。”斐迪南又抿了一口香槟后摇了摇头说到。
“好吧,也许你是对的。不过有时间的话带着索菲亚多来来柏林,要是你很忙就让她自己来,她和玛丽两个女人一起多聚聚也比老呆在王宫里强。”约亨点了点头说到。
“那我就先谢谢你和玛丽了。”斐迪南微微举起酒杯。
“你知道我也很忙的,有人能多陪陪玛丽,应该是我说谢谢才对。”约亨拿着酒杯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两人一口喝完杯中的酒,然后将酒杯放下,斐迪南轻轻的问到:“你这次邀请我来不会是光想找个人陪陪玛丽吧?”
“当然不是了,如果是那样我就直接发封电报去贝尔格莱德,才不会这么麻烦呢。”约亨笑着否认到。
“你把意大利人也叫来,是想重新签订三国同盟?”斐迪南压低声音问到。
“不愧是你啊,一猜就中。没错,我的确是想重新签订三国同盟。自从1882年签订三国同盟后已经过了21年,然而奥匈帝国已经不存在了,三国同盟的条款也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
而奥匈解体后的一连串变故,以及周边环境一直没有稳定下来,所以想要签署新的三国同盟也不现实。而克罗地亚现在经过这10年的发展也已经步入正轨,政局稳定、发展迅速,在巴尔干地区也有着足够的影响力。
因此我希望可以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代替奥匈帝国的位置,并且再加上匈牙利,重新签订适合现状的新四国同盟条约。”r115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54章 拉拢意大利
. .
就在约亨和斐迪南说到自己这次邀请的目的的时候,一曲终了,刚刚邀请奥地利及匈牙利女王玛丽步入舞池的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陪着玛丽向约亨和斐迪南走来。
埃马努埃莱三世礼貌的将玛丽送到约亨的身边,玛丽见自己的丈夫和兄长站在一起交谈,但是却并没有身处宴会中的愉悦,立刻知道这些男人有正事要谈,十分乖巧的向丈夫示意自己自己跳了3支舞后需要到一旁休息一下。
见玛丽如此乖巧,约亨点了点头,然后俯下身在她的嘴角轻吻一下。玛丽带着微笑向三位男士微微施礼后转身离去。
斐迪南笑着说到:“看来我们两个打扰了玛丽的雅兴呢,在这种场合下男士冷落了女士可是大罪,到时候玛丽不高兴可是会给你摆脸色看的。”
“玛丽不是那个性子,所以你也别想看我的笑话。”约亨也笑着回应到。
“不知道两位刚刚在聊些什么,可否容许我也参与呢?”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礼貌的问到。
“当然,维托里奥,对于你的到来请容许我再次表示最诚挚的欢迎。”约亨笑着回答到:“和弗朗茨刚刚聊到了德意志帝国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之间的友谊。”
斐迪南也十分知趣的接话到:“虽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是一个新兴国家,但是霍亨佐伦家族和斐迪南家族之间的友谊却源远流长,因此我们希望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像我们家族之间的友谊一样地久天长。”
“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王国同样有着久远的友谊,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是友谊让我们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为友谊干杯。”约亨举杯示意。
“让我们为友谊干杯。”斐迪南和埃马努埃莱一同举杯,三支酒杯碰撞在一起。
三位欧洲国家的掌权者年龄相若,最大的斐迪南也才40岁,三人在一起聊些趣闻轶事,气氛很是融洽。
埃马努埃莱三世是1900年父亲翁贝托一世遭到无政府主义者暗杀后登基的。34岁的他作为意大利王国的国王十分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改革,而作为整个欧洲发展最为迅速的德意志帝国,自然成为了他想要效仿的对象。而且德意志帝国在兼并了奥地利后更是成为了意大利王国的邻国,因此埃马努埃莱在交流中表露出了希望可以加深两国交流的意愿。
对此约亨自然万分欢迎,他之所以邀请埃马努埃莱三世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作为刚登上王位仅3年的年轻君主,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对外政策自然还是相当大程度上在延续其父翁贝托一世所坚持的与德国交好的策略。
这样有利的条件约亨当然要抓住,并且继续深化,免得埃马努埃莱三世慢慢成熟之后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导致意大利两面三刀。
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帝国一样,都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分裂成多个王国,并且同样是完成统一时间并不是很长的国家。不过作为德意志帝国主导的普鲁士王国有着可以称雄欧陆的强大军事力量,而意大利王国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欧洲没有发言权。
意大利王国统一之后,和德国一样赶上了殖民时代的末班车,但是国力略逊的意大利所能获得的利益比德国还不如,鞭长莫及的意大利更是只能对地中海对面的北非地区垂涎三尺。这就导致了意大利在地中海权益和北非殖民地问题上和在这个区域拥有传统优势的法国产生了冲突。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入侵突尼斯,并将突尼斯纳为自己的保护国,这让早已觊觎突尼斯的意大利十分愤怒,然而以意大利的实力自然无法与法国抗衡,因此意大利选择法国人的世仇,同时也是欧陆新兴强国的德意志帝国作为自己的盟友。
因此在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署了秘密防御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就此成立。
不过作为俾斯麦选择的铁杆盟友奥匈帝国似乎天生就是给德国人拉仇恨的,和俄奥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一样,意大利对奥匈帝国也是苦大仇深。
意大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就处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之下,而拿破仑失败后意大利又重新落入了奥地利帝国的手中。经过数次独立战争后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为了收回奥地利帝国手中的威尼西亚,选择作为普鲁士的盟友参加了普奥战争,约亨所说的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友谊便始于此。
但是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之间却是连脑浆子都打出来了。奥斯托扎战役被奥地利人狠狠教训了一番,利萨海战更是老老实实的做了反面教材,此仇此恨不可谓不深。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帝国一落千丈,变成了奥匈帝国,意大利也得到了威尼西亚,但是奥地利人依然控制着伊斯特拉半岛等区域,这依然是意大利和奥匈之间无法化解的矛盾。
而意大利人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这种地方都吃了亏以后,其本身的扩张欲望更是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因此在英国将索马里殖民地转交给意大利,并且在之后又支持意大利对利比亚的要求,意大利开始向英国靠拢。
并且意大利在经济上对英国的依赖,意大利每年所需要的煤炭有60需要向英国进口,着更让意大利不愿意与英国为敌,并且一步步向斜月国靠拢。并在1902年和1908年相继同法俄两国单独达成了条约,被德国首相比洛怒斥为“不贞的**”。最终在一战爆发后面对英法向许以的重利,倒戈相向,加入协约对奥匈宣战。
而现在情势则大不一样,奥匈解体,奥地利并入德意志帝国,意大利人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就不复存在了。至于说意大利人会不会因此将矛头对准德国,只要埃马努埃莱三世还没发疯,就不会如此不智。
再加上德国在数次国际会议上都将意大利给捎带上,让意大利能够顶替奥匈帝国在欧洲列强中拥有发言权。法国则对这个意图和自己抢夺地中海权益的家伙没有好感,数次阻挠。两相对比之下,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政治联系远比历史上紧密。
而且此时的德国比历史上发展更迅速,经济实力更强,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德国可是产煤大国,现在两国又是邻国,进口煤炭你有必要去找英国人?德国也巴不得自己的煤炭可以出口,现在意大利的煤炭有40以上来自德国,这个占比还在逐年增高,英国人正在渐渐的被德国人挤出意大利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