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飞机这种辅助设备,要是真的性能难以满足海军的需求,到时候再撤除也很容易。相比新巡洋舰的火炮布局问题,飞机上舰根本就是小问题,在火炮布局问题上最后不还是我向你让步了?”
听到这话,提尔皮茨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笑意:“殿下您提出的那个设计我也并没有反对啊,只不过相对于新轻型巡洋舰来说有些负担过重了,如果吨位能再放宽1000吨,那么我也赞成用那个设计的。”
“如果那样的话预算就要紧张了。”约亨摇了摇头。
“所以并非殿下您向我让步,而是您向预算压力让步了。”提尔皮茨正色的说到,但是已经可以看到眼角的笑意了,两人的争执算是烟消云散了。
在建造了两批使用不同动力系统的类似二战的埃姆登号的5000吨级轻型巡洋舰后,德国海军终于将建造更新式的轻型巡洋舰的计划提上日程,一方面替代逐渐老旧陆续退役的老式防护巡洋舰,另一方面德国海军也希望拥有更好的轻型巡洋舰。
新舰设计要求火力要保持在前两级轻型巡洋舰同等水平以上。因此最初约亨是准备在她身上尝试三联装炮塔的,前二后一三座三联装炮塔,共装备9门150毫米舰炮,这样的火力即使到一战时期也能在各国轻型巡洋舰中笑傲群雄。
为了节省重量,约亨更是再次祭出舰艉背负式的绝招,因此德意志皇家技术船舶造船厂一开始拿出来的设计方案的外形像极了二战的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只不过没有使用艉部炮塔交错布置已获得更大的侧向射角这种经证实很坑爹的设计。
不过这个设计方案一拿上去就被提尔皮茨枪毙了,因为该方案的吨位超过6500吨,被提尔皮茨认为太大,太贵。由于预算和数量之间的考量,提尔皮茨认为新舰的吨位最好不要提高,依然是5000吨级
于是约亨又提出减少一座三联装炮塔,采用类似二战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布局,前后各一座三联装炮塔的布局,再次被提尔皮茨枪毙。
理由是仅仅两座三联装炮塔靠不靠谱啊。三联装炮塔的炮塔座圈直径更大,对舰体的宽度要求更高,而且炮塔旋转的转矩更大,因此并不看好这个方案。
对此约亨也并没有像这次的飞机问题一样和提尔皮茨争个面红耳赤,因为两座三联装主炮塔的设计在他自己看来都不是很靠谱。
原因就是三联装主炮塔的散布的问题很难解决,约亨前世看的那些小说里面作者开个金手指用个什么射击延迟设备,让中间那门主炮延迟零点几秒发射,避免炮口暴风的相互干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说法纯属扯淡。
首先共鞍炮架在散布问题上就根本无解。高曲率弹道在炮架不水平时,偏离炮架中线三联装的左右炮在方向上会偏离原定落点方位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一点就大大影响了主炮的散布。
只有采用每门主炮都能独立俯仰的不共鞍设计才能在射击前做细微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设计在技术上和成本上都更高,而且现在研制也来不及。
但是即使使用不共鞍设计并且加装射击延迟设备,三联装主炮的散布问题依然无法完全解决,只不过由于技术的进步,那存在的一点散布问题和缩短装甲带长度,节省重量比起来是可以牺牲的部分而已。
而现在约亨的共鞍炮架的三联装炮塔设计没这个条件。安装射击延迟器的9门150毫米火炮利用射速提高投射量勉强能掩盖这个问题,但是减少到6门的时候,还是算了吧。
而战列舰的主炮想要在一战水平下满足三联装的散布要求,至少要保证12门主炮,所以要么吨位允许。要么技术取得突破,否则约亨是不会考虑三联装主炮的战列舰的。
所以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的新式轻型巡洋舰的设计只能推倒重来。
不过因为原本船厂就准备了备用方案,所以新的设计方案也很快就拿出来了,随后被提尔皮茨采用。
原本两级轻型巡洋舰上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的仅拥有前半球防护的单联装甲板炮座被更贵、更重,但防护效果更好,使用效率更高的双联装旋转炮塔所取代,并且使用的是舰艏背负式布局。
前二后一三座双联装主炮塔,6门150毫米舰炮的设计虽然在火力上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却提供了更好的防护和更高的效率。而且将战舰的吨位很好的控制在了设计排水量5200吨的标准上。
按照预计的开工时间,新的轻型巡洋舰将是比修改了设计的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更早的,德国第一级使用舰艏背负式旋转炮塔的军舰。
因为使用了舰艏背负式炮塔,后部的舰桥也不得不抬升高度,显得更加高大,而这样又舰桥有了更大的空间来集中更多的部门。
简洁而紧凑的上层结构让甲板看上去清爽了的同时,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因此约亨才决定在两座烟囱中间加装水上飞机的。(未完待续。。)
ps:标题看似和内容毫不相关,但实际上是有关联的
顺带一提,我到现在还没捞到瑞鹤,已经快给逼疯了r527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72章 第二太平洋舰队
. .
虽然利用权势强制让飞机这种新生技术进入了海军的装备清单之中,但是在飞机证明自己的作用之前,想要站稳脚跟可并不容易。
而克斯特这个海军总参谋长因为年龄问题,已经表露出想要退休的意思,因此约亨已经准备在明年晋升他为海军元帅,让他退居二线,提尔皮茨就任海军总参谋长已经板上钉钉。
虽然接受了约亨的命令,但是提尔皮茨哪怕是不经意中表现出的对飞机的不喜爱,上行下效之下,飞机想要得到德国海军军官的认可,恐怕难上加难。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剩下的就只有等待飞机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一条路来了。
相比飞机这种一开始就被德国海军高层不看好的新装备,另一件新装备的带待遇就可以称得上是天壤之别,判若云泥了。
1904年6月1日,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一艘崭新的战列舰开始铺设龙骨,新舰开工极为低调,除了海军办公室主任提尔皮茨上将到场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海军高层出席开工典礼,也没有邀请任何社会名流前来观礼。
在第二天的基尔日报上也只在第三版的角落上报导了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开工了一艘新战列舰,根据海军办公室提供的资料,称其为布伦瑞克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在这几年新舰一艘接着一艘开工已然变成常态的情况下,并没有引起已经习惯了的德国人民太浓厚的兴趣。
各国驻德国的海军武官或者情报人员也没有太过重视,在布伦瑞克号虽然还未服役,但是也已经基本曝光的情况下,也倾向于报导所说的,这是布伦瑞克级的改进型的说法。
然而船厂的工人却感到了这艘新舰的特殊待遇。虽然开工典礼上并没有太多海军高级军官参加,并没有显出这艘新舰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德国海军的那些被戏称为“监工”的进度审核人员来船厂的频率显然高的有些不科学。这让造船工人们感到了些许异样。
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的铆钉声响起的仅12天后,什切青的伏尔铿造船厂也铺下了2号舰的龙骨。3号舰和4号舰则计划在7月20日和8月18日分别在威廉港的皇家造船厂和的里亚斯特的stt造船厂开工建造。
至此德国海军的第一批无畏舰,就这样在海军的极度关注但又刻意低调的情况下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建造工作。
就在英德两国都在发生着对未来本国海军的命运起到重要影响的事件的同时,在圣彼得堡,一个将决定俄国海军未来命运的决定也正在慢慢实行着。
“我亲爱的维特,德国人还是不愿意松口是吗?”尼古拉二世向着他的大臣委员会主席询问到。
“是的,陛下,德国人依然坚持如果要使用基尔运河,我国海军必须接受德国海军的安排。”维特恭敬的回答到。
“那些顽固的德国佬。难道我的舰队还会去攻击他们吗?接受他们的安排?实际上是被德国海军押送吧?这让我第三海军强国的面子往哪搁?”尼古拉二世有些恼火的说到。
面对沙皇陛下有些自言自语的责问,维特很聪明的低眉顺眼的没有接话,但是心中却有些腹诽,主动提出俄国可以借用基尔运河的可也是德国人,如果德国人不开口,恐怕陛下您自己也想都不敢想可以借用基尔运河吧?
这些德国人也正是多此一举,你干脆别提这茬,陛下现在也不会发这个无名火,现在陛下对这种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完全交给被人监管的行为感到极大自尊心受挫,你们这些德国人帮了忙。还被扣上了顽固的帽子,真是吃力不讨好。
“我的那位约亨表哥呢?他难道不能让德国海军别做出这种可笑的举动吗?”尼古拉二世有些不耐烦的问到。
“实在抱歉,陛下。德国大使告诉我,德国首相马沙尔阁下和海军高层全都反对对我国舰队开放基尔运河,但是约阿希姆殿下的态度很坚决,因此马沙尔阁下和海军才作出让步,但是现在的条件是他们的最后底线。”维特回答到。
维特倒是很能理解德国人的举动,毕竟这种国家战略大动脉让别国的军队使用就已经是破天荒的了,再不小心谨慎一些那只能说德国人的脑子都出问题了。
但是尼古拉二世却无法理解这种谨慎,尤其是在远东赢得了一场海战胜利的时候,尼古拉二世的自我膨胀又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他看来。自己的舰队就是去远东消灭那些可恶的黄皮猴子的,你德国人一副我随时可能打过来的样子是被害妄想症吗?我难道是神经病吗?会让俄国舰队趁机攻击德国?殊不知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看待他和他的俄罗斯帝国的。
对于维特的回答。尼古拉二世摇了摇头,居然颇为同情的发表了一番感慨:“约亨表哥的那些臣子们居然敢反对他的命令。看来他这个德意志帝国的皇储当的也真是没有威信。”
要是约亨听到这话不知道会不会气的笑出来,你以为你手下的那些臣子真的都是赞同你的命令的啊,只不过都不敢说而已,有点脑子的都不敢说话,而没有脑子全都乱说话,导致你的臣子是逗逼横行,你还有脸可怜我?
其实这个时候的维特心中也在发表着差不多的感慨,只不过他更多的是感慨德国的臣子们的职业素养比俄国的这些酒囊饭袋不知道高出多少来了。
“继续和德国人去谈,我坚决不能接受帝国海军被别的国家海军押送的情况出现,哪怕不使用基尔运河,也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尼古拉二世命令到。
“是,陛下。”维特回应到。
对于这个时候还在耍脾气,维特对尼古拉二世的命令也哭笑不得,为了自尊心就让舰队有捷径不走,非要绕远路多跑数百海里。这种举动实在太过任性,人家德国人还十分照顾的用的是陪同这个词,已经非常的照顾俄国人的脸面了。
不过转念一想,反正这场大远征要跑上1.8万海里,多跑几百海里少跑几百海里好像还真没多大区别啊。
向维特传达了自己的旨意,尼古拉二世转过头来询问到:“我的司令,第二太平洋舰队准备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站立在一旁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温斯基中将立刻回答到:“实在抱歉,陛下,第二太平洋舰队还没有做好出航的准备,苏沃洛夫公爵号和鹰号战列舰还未完成舾装,舰队必须等待两舰完成兵加入舰队后才能起航。”
俄国人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其实并非是原本的太平洋舰队覆灭后才组建起来的,在日俄战争刚爆发后的4月30日,原太平洋舰队就被改称第一太平洋舰队,而波罗的海舰队的大部分主力就被改编成为第二太平洋舰队。
其主要任务并非是因为第一太平洋舰队已经覆灭才跑去远东找场子,而是一开始就作为第一太平洋舰队的援军被派出去的。只不过由于第一太平洋舰队死的太快,第二太平洋舰队才从援军变成了奔丧队,然后自己也一起死掉了。
而提出让波罗的海舰队改编第二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当援军的建议正是眼前的这位罗杰斯特温斯基中将的建议。
从任何方面来说,罗杰斯特温斯基都十分符合“宠臣”这一标准,有着德国血统的罗杰斯特温斯基身材修长,五官细致,并不太像传统俄罗斯人那样粗犷。
在对自身的粗犷的略微的自卑以及对中西欧国家的人种的一点点羡慕这种很俄罗斯式思维的影响下,罗杰斯特温斯基这种人在尼古拉二世面前很是得宠。
而他献上的编制第二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和第一太平洋舰队一起夹击那些黄皮猴子的建议立刻博得了尼古拉二世的满心欢喜。
在尼古拉二世看来,远东,尤其是俄国边上的满洲、朝鲜这些地区,原本就是上帝赐给俄国人的,现在一个未开化的黄皮猴子和自己争抢,这是不可饶恕的。尤其是自己还是皇太子的时候,1891年5月11日在日本访问期间,被一个可恶的黄皮猴子在大津砍了一刀,这种国仇家恨自然让尼古拉二世想要把日本狠狠的碾碎。
而对于胜利,尼古拉二世充满了信心,俄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胜利者有任何悬念吗?尤其是现在还赢得一场值得大肆鼓吹的海战胜利的时候。
因此让第二太平洋舰队尽快起航,前往远东,把那些破坏俄罗斯和平的东方异教徒埋葬在海里的渴望就越发激烈。
只不过第二太平洋舰队编成中最重要的两艘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迟迟未完,这让尼古拉二世很是焦急。
尼古拉二世相信自己的舰队一旦出发那么胜利就指日可待了,但是向他献上这个建议的罗杰斯特温斯基中将阁下是不是真的那么相信自己的建议就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续)
ps:昨天的ps的部分故意留了槽点居然没人吐槽
林仙级4舰当中只有曙光女神一艘没有装备水上飞机,但是我偏偏用曙光女神来做标题
居然不吐槽?
其实最开始我想用重庆做标题的,哈哈r655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73章 前途多难
. .
作为不久之前还是一个少将的罗杰斯特温斯基,身为尼古拉二世的侍从武官,靠着沙皇的宠爱出入宫廷,提出建立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建议必然能进一步得到沙皇的青睐,反正对自己来说有益无害。+
这个建议能不能成功与自己又没什么关系,反正打赢了就是自己的建议的功劳,打输了那是指挥官无能。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尼古拉二世会任命他,一个少将去当这个舰队司令。
罗杰斯特温斯基可料不到,除了他出的这个馊主意外,再没有别人给尼古拉二世出主意了。这让尼古拉二世很是恼火,你们都是废物点心吗,太平洋舰队被人打上门来堵在缸内出都出不来,你们就没一个人能想想办法?
结果就只有罗杰斯特温斯基一个少将能提出建议帮我分忧,既然你们都没本事,那既然是罗杰斯特温斯基出的主意,这个舰队司令就让他来当。
什么?少将不能当舰队司令?那我就晋升他当中将,谁让你们都是废物的?而且等他带着舰队打赢战争,我还要让他当上将,当元帅,眼红死你们。
其实和尼古拉二世想的有点不一样的是,没有人肯出主意的原因并非是众将无能,而是除了尼古拉二世坚信俄罗斯帝国的舰队一出战争就必然会胜利外,没人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1.8万海里的史无前例的海上大远征,航行这么远的距离,舰队会不会因为各种问题在半路上就折腾坏了,这舰队都到不了远东还打什么仗?
在得知波罗的海舰队整编成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消息后,英德双方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一支舰队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就算航行到远东后不进行长时间的休整根本无法发挥什么战斗力,大家都这么想,总不能说英德海军军官也都是无能吧。
不过,这可是俄罗斯帝国,沙皇是唯一的,是绝对的。是永远正确的,反对?你想反对什么?反对俄罗斯的舰队无法取得胜利?反对俄罗斯帝国是不可战胜的?算了,大家还是闭嘴吧。
于是罗杰斯特温斯基就这样被推上了他自己都不想做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宝座,要带着舰队进行一次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成功的海上大远征,有的时候他都在期望那两艘战列舰最好能就这么一直舾装下去永远别完工算了,他第一次觉得俄国的造船厂的建造速度太快了。
对于罗杰斯特温斯基的回答,尼古拉二世显得有些不高兴了“喀琅施塔得那边的速度太慢了,造船厂的工人都在偷懒吗?让他们加班加点,尽快让战舰完工。好让舰队!难道他们想拖到和光荣号一起完工吗?”
光荣号是5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中开工最晚的一艘,如果不是进度是在赶不上,否则尼古拉二世真的想让她一起出发,好进一步增加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威势。
尼古拉二世可不管什么战舰完工后还需要进行训练,人员磨合,在他看来,排水量接近1.4万吨,装备4门305毫米巨炮的战列舰是世界最强的战列舰之一。4艘这样的战列舰为核心的庞大舰队是不可阻挡的。
而他也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战列舰都是些不靠谱的玩意,鹰号因为进水导致坐沉港内。好不容易才重新浮起继续舾装,因此拖延了进度的事情可没人敢告诉他。
要是浮不起来就此报废,那这事瞒不住,那就是一起死的结果,但是现在浮起来了,还能继续建造。那么大家还是不要让陛下知道,引来雷霆之怒然后一起遭殃的好。
“是,陛下,我会督促造船厂加快速度的。”罗杰斯特温斯基回应到,说是这么说。但是其实他内心还真是巴不得能等光荣号完工,以光荣号的进度至少还要一年的时间,到时候战争说不定都结束了,又或者时间一长,伟大的陛下就改主意了。
“除了苏沃洛夫公爵号和鹰号的建造工作外,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其他准备工作准备的怎么样了?”尼古拉二世继续问到。
“回禀陛下,首要的问题就是燃煤,我们进行如此远距离的航行,燃煤的消耗会非常巨大,我们的燃煤储备并不充分。而且在海外,我们也无法补充到足够的优质燃煤。”罗杰斯特温斯基立刻回答到,有什么困难都要说,要让陛下知道这趟旅程困难重重,最好能别让自己做这个苦差事了。
不过这种事情也只能想想,罗杰斯特温斯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此时舰用煤炭中品质最好的是英国产的威尔士无烟煤,杂质少,燃烧效率高,但是日俄战争开始后,英国人就不再向俄国提供这种煤炭了。
而且英国人做的也绝,不仅不再向俄国人出售威尔士无烟煤,而且还让本国商人在俄国人可能停靠的港口收购囤积煤炭,就是不让你获得优质燃煤。
日本人在开战前就由海军次官斋藤实中将专门负责购买“英炭”来保证军舰的燃煤供应,反观俄国人,居然没有足够的燃煤储备这种反差也太大了一点。
不过这种困难怎么可能难倒已经下定了决心的尼古拉二世,“这你不需要担心,德国人已经答应向我们提供燃煤了,而且他们还会租借几艘大型运煤船给我们,到时候会跟着你的舰队一起前往远东,保证舰队的燃煤补充。”尼古拉二世信心满满的说到。
“我亲爱的维特,向德国进口燃煤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尼古拉二世转头询问到。
“回禀陛下,向德国进口煤炭的事宜非常顺利,虽然提供的煤炭可能不如威尔士无烟煤,但是可以其质量不会相差太多,德国人保证提供的燃煤可以达到德国海军的使用标准。因为和德国这段时间良好的交易关系,德国人承诺的价格也相当优惠。”维特回答到。
说到这点,维特还是颇为高兴的,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帝国的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虽然向准盟友法国进行了贷款,但是那些放高利贷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虽然缓解了财政困难,但是未来还债的时候负担也会很重。
德国人倒是没有借钱,但是德国人加大了对俄国的物资采购,虽然德国人也不是什么善人,看准俄国现在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战争经费,将采购价格压得很低,不过巨大的采购量弥补了这个问题,薄利多销下让俄国人也获得了不少的资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向法国人借债的数量。
趁此机会下向德国人提出购买燃煤,德国人也满口答应,并且没有趁火打劫的狮子大开口,价格虽然略有提高,但是并没有贵的离谱,维特当然将其作为自己周旋有功的证明。
“很好,这件事情你处理的不错。”尼古拉二世称赞到,并且慷慨的承诺:“继续推进和德国人的贸易,到时候我会给你发一枚勋章!”
“谢陛下,这是我的荣耀,我一定会竭尽所能,请陛下放心。”维特立即弯腰行礼,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尼古拉二世再次将目光放回到罗杰斯特温斯基身上:“而且我授权给你,航行途中的物资采购由你全权负责,有需要的话你可以进入德国和法国的港口采购燃煤。以我国和德国、法国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港口可以为舰队提供所有必要的物资补充。”
燃煤问题解决了,至少看上去是解决了,罗杰斯特温斯基立刻又提出一个困难:“陛下,舰队航行上万海里,时间长达半年,一直漂在茫茫的大海上,很难有几次靠岸的机会,如此漫长而枯燥的旅程,官兵们的士气也很难保证啊。”
“这的确是个问题。”尼古拉二世沉吟到:“让我们的军官们保持高昂的士气,让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去碾碎那些黄皮猴子的确很重要。”不过这种问题也不是问题,尼古拉二世想了一下,计上心来。
1...114115116117118...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