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然而一年后,意大利人发表的让费舍尔对于自己心目中模糊的理想战列舰终于以清晰的图片形式展现了出来。
意大利人为这种这种新式战列舰描绘出了一副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就无法拒绝的的美妙场景:“新式战列舰将取消二级炮塔全部装备12英寸舰炮,能用装甲巡洋舰的速度快速接近敌人,然后在敌人仅有的4门同口径舰炮给予我方幸运一击之前就至少命中对方水线装甲带一发大口径炮弹,这就足以致命。
全身厚重的装甲能够经受敌人中口径舰炮的打击。能够集中火力轰击一艘敌舰,将其击毁后迅速转移火力攻击另一艘,然后毫发无损的去打击第三艘。”
这样的场景简直就是费舍尔渴望看到的情景的完美再现,而此时皇家海军内部同样不是没有自己的支持者。
同年皇家海军造舰总监瓦茨和他的助手纳尔贝斯表示赞同意大利人的设计,并且建议建造一种统一采用12英寸舰炮的战列舰来代替以往的混合口径战列舰。
更重要的是全重型火炮的优势并非只在设计领域存在。海军内部的炮术试验同样在证明着这种设计的优势。
约亨还是基尔海军军校生时期剽窃的皇家海军的持续瞄准射击法最终还是由皇家海军的珀西斯科特上校发明了出来,依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皇家海军内得到了推广。
不过这种瞄准法对于皇家海军内普遍使用的12英寸舰炮却不适用,因为这种舰炮太重,只能使用液压设备进行调整角度进行瞄准(德国海军当时因为主要使用的是重量轻的多的260毫米舰炮,在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要稍微简单一些。)
因此皇家海军内部的有识之士开始对12英寸舰炮如何提高命中精度的问题开始了研究。
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军官哈丁在1901年发表的杂志上提出了将舰炮齐射-落点确认-火炮修正-第二次齐射这一过程交给不隶属于任何一门火炮的人或部门来统一确定集中火炮指挥系统对射击诸元的确定和下达统一开火的命令。
这是火力控制概念第一次出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内部。而在瓦茨提出建造统一全重炮的同年,哈丁将自己的一系列关于火力控制的文章杂志上。
皇家海军立刻任命了两个委员会分别在胜利号和庄严号两艘战列舰上对中的理念进行试验,这也是皇家海军第一次进行火力控制的正式试验,而试验结果被交给此时已经调往海军军械局工作的哈丁本人来评估。
得出的结论是让费舍尔振奋的,因为他的全重炮战列舰的设计得到了评估结果的有力支持。
12英寸舰炮由于难以进行持续瞄准。只能在横摇最大振幅处射击,因此必须通过火炮齐射来提高火炮的命中率,而4门火炮的数量显然难以让命中率满意。
而试验还得出了6英寸舰炮在火控应用方面远逊于12英寸舰炮的结论。因为6英寸舰炮射速过快,在目标区溅起的大量水柱将让落点区域和目标之间的距离难以辨认,而且同时也难以判断水柱到底是哪一次射击造成,给火控军官的指挥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而12英寸舰炮虽然射速较慢,但是落点清晰可见,哈丁在报告中明确写道:“12英寸舰炮比6英寸舰炮更容易击中控制和射击。6英寸舰炮虽然在4000码以内能形成密集火力,但是其炮弹威力只有12英寸舰炮的五分之一,而12英寸舰炮较为低伸的弹道也减少了炮弹的飞行时间。使火炮修正更加迅速。”
这样的报告对费舍尔来说显然是一针强心剂,费舍尔满心的认为有着海军造船总监的设想,以及海军军械局的报告,自己的意见将会得到正视,然而1903年,海军部高层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对海军部失去了耐心的费舍尔开始决定甩开海军部自己干。而海军特别委员会就是因此成立的,费舍尔说服了赛尔伯恩伯爵。7名有经验的海军军官和技术专家组成了这个非正式的委员会,帮助费舍尔将脑中的新战舰描绘出来。
而特别委员会的进度费舍尔甚至没有向海军部提交任何正式报告。费舍尔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就像他对海军少将罗伯特阿布斯诺特爵士说的话那样:“海军部里尽是些‘老太太’,他们就会把鼻子买进文件堆里,脑子里想的是绶带能有多宽。而对现实却视而不见。你以为我会像傻瓜一样把我知道的都写进报告?等我主事的时候我就要海军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敢挡道我就干掉谁!”
现在,费舍尔终于成为了皇家海军第一海务大臣了,他可以踢开所有阻挡他的理想的人了。
由于之前4个月的探讨,新式战舰的设计已经十分清晰。所谓的改组为正式的设计委员会,并且下达设计命令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费舍尔有把握让委员会在2个月内拿出设计草图,而设计细图也会在6个月内完成。
而且更让费舍尔高兴的是,似乎就连上帝都在帮自己,在舰炮瞄准领域皇家海军都取得了突破。安装新式高速高低机和方向机的维克斯bviii型炮塔让12英寸舰炮也能够进行持续瞄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射击精度,这简直是为自己的战舰量身定做的。
费舍尔相信,这两种新式战舰的出现将会彻底拉开皇家海军和其他国家在海军技术上的差距!
然而费舍尔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另一个新兴强国的海军部里正在进行着一场争执。
“这种设计根本没有一点意义!”美国海军造舰专家华盛顿?埃尔文?钱伯斯对着海军建造维修局设计的16000吨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开炮:“4门12英寸一级炮和8门10英寸二级主炮,这种战舰的设计毫无价值!1门12英寸舰炮能顶的上2门10英寸舰炮!
而且这些二级主炮炮塔需要安置在舷侧,不仅需要更宽的舰体来容纳直径巨大的炮塔座圈,而且还会影响舰体的拉伸强度!这玩意和去年海军部总委员会提出来的设计方案比起来一文不值!”
钱伯斯是美国海军统一全重型舰炮战舰设计的倡导者,1903年6月他就向海军作战学院提交了一份设计方案,而海军作战学院在夏季会议中进行兵器推演中得出结论,一艘装备12门12英寸舰炮(注1)的新式战列舰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战斗力相当于3艘老式战列舰。
因此在1903年10月美国海军总委员会提出了全重型舰炮战列舰的研究项目和设计要求,然而和英国一样。总委员会的意见被海军部长、海军建造委员会、海军建造维修局无视了。
而此时完成了康涅狄格级,正在进行密西西比级的设计工作的海军建造维修局只是根据海军作战学院会议上得出的8英寸二级主炮已经不足以对大多数新建造战列舰造成足够损伤的结论拿出了这款被钱伯斯狠批的战列舰设计方案。
“在3000码距离上,就算是10英寸舰炮也不能保证穿透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而这个距离增加到8000码以上。10英寸舰炮就更没有可能对战列舰造成什么损伤了!你们还要抱着这些10英寸的玩意到什么时候?!”
钱伯斯的结论是此时美国海军作战委员会针对战舰交战距离增加得出的舰炮毁伤效果的判断,而在这种判断下,美国海军内部对12英寸舰炮的呼声很高,面对海军建造维修局的死板,钱伯斯恨不得找来所有12英寸舰炮党来用口水淹死这帮家伙。
“而且你们别忘了,国会批准的吨位上限是16000吨!在这样的吨位下。舷侧装备8门10英寸二级主炮是根本不可能的!”(未完待续投推荐票、月票。)
ps:注1:美国人最初的设计方案还是6座主炮塔菱形布置。也就是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的布置方式,再考虑到日本人的河内级也是这种布置方式,看来虽然这种布置方式效率低下,但是在当时也没啥太过值得吐槽的地方,英国人战后一直抓着拿骚级的布局吐槽不已真的是居心不良。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86章 俄国人的麻烦
. .
钱伯斯的话让所有海军建造维修局的人面面相觑,的确,国会的那群老顽固定下的指标自己是绕不过去的,16000吨的标准排水量实在是太过紧张,这意味着新战列舰在舰体上必须保持在康涅狄格级的同等水平,但是火力上必须有质的飞跃,实在是太过难为人了。
而有着康涅狄格级设计经验的海军建造维修局明白,在舰体吨位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将二级主炮从8门8英寸炮提高到8门10英寸炮,并且还要从炮廓式改成旋转炮塔式要增加的吨位不是一点半点,舰体的结构和线性也都会要有巨大变动。
让国会增加排水量那是想都不要想,就连这16000吨的标准都是海军和国会周旋后,国会的妥协条件,否则那群老顽固会让海军只能造13000吨的战列舰,就像正在设计的密西西比级。
也许现在众人并不清楚,在保留了了康涅狄格级的火力并且将8英寸炮炮塔化,同时还将排水量压缩到了13000吨的密西西比级建造出来后是何等的失败,以至于她在美国海军的服役期只有短短的6个年头。
但是现在众人知道,16000吨的标准是不够用的。如何控制排水量?这成了在座所有人面前的巨大问题。
“如果我们学德国人的布置方式的话,采用他们设计的话应该可以有效的缩短装甲带的布置长度,从而节约排水量。”时任美国海军首席造舰专家以及兼任建造维修局局长的华盛顿?凯普斯少将突然发言到。
“学习德国人?”凯普斯的话让在座的所有人一愣,学习德国人的什么?对于凯普斯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所有人都表示困惑不已,好在凯普斯接下来的话让他们明白了凯普斯的意思。
“德国人在他们的装甲巡洋舰上采用的长艏楼设计。尾部两座主炮塔利用甲板落差形成背负式,这种设计他们一共建造了多级装甲巡洋舰,而且他们最新式的战列舰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因此这种设计显然是成熟并且成功的。”凯普斯说到。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是他也清楚。美国海军从来没接触过这种设计,而且不得不承认,美国人的造舰技术水平和欧洲强国还是有差距的,德国人的成熟设计拿到美国来未必能用的好,如果不是16000吨的标准卡的太死,自己也不用冒险提出比着更激进的设计。
“这种设计能够有效的缩短炮塔占用的甲板面积。防御布置也可以更紧凑,而且还不影响舰炮的射界,与此同时还能提高侧舷射击投入的舰炮数量的利用率。”虽然是被逼无奈之下的灵光一闪,但是在凯普斯在向所有人解释的同时也是自我说服的过程。
越是解释背负式设计的好处,凯普斯心中的想法就越发坚定。说着说着就连自己都信了就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我们在德国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在舰艏也同样采用这种设计,将一座炮塔提高与舰艏炮塔形成背负式,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最短的舰体上装备最强的火力,而且这种设计可以让所有炮塔全部投入侧舷射击,这样一来减少了炮塔数量,同时也减少了防护所需的装甲吨位,这无疑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率的设计。”
“但是如此一来舰体的重心会升高。对于稳性不利。”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还没等凯普斯开口,钱伯斯倒是先说话了:“虽然这样的设计升高了重心,但是却节约了上层建筑的重量。总的来说就算会有一定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而且在小长宽比的舰体上稳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16000吨的舰体上想要实现火力最大化,这样的设计是最佳选择。”
凯普斯的方案让钱伯斯眼前一亮,4座主炮塔沿中轴线背负式布置,这样只需要原本海军作战学院提出的12门12英寸舰炮设计的三分之二的重量就能达到相同的侧舷火力。这对于美国海军全重型火炮战舰倡导者的钱伯斯来说是不能拒绝的设计。
见刚才把建造维修局喷的狗血淋头的钱伯斯也开口支持自家局长的方案,其他人就更不会反对了。最终凯普斯的方案被接受,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将这个方案在图纸上实现了。
虽然国会的抠门和小气给美国海军全重型舰炮战列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新式战列舰就算建成,也会因为吨位限制而造成在性能上的一定牺牲,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逼的美国海军在主炮布局上一步到位的走上了中轴线前2后2背负式布局,从而比英国、德国领先了半步。自此,美国人也和英国人一起,打开了海军技术的新大门。
费舍尔所希望的的利用全新的战舰拉开与各国海军技术上的差距的设想注定不会成功。
费舍尔的麻烦是他现在所看不到的,也许只有当德国人和美国人的全重炮战列舰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技术上的差距不仅没有拉开,反而更加拉近了,皇家海军想要保持的海上优势在两个强有力的挑战者面前已经一去不返。
不过罗杰斯特温斯基的麻烦却是近在眼前的。
“总督阁下,这里是公海!”一向彬彬有礼的罗杰斯特温斯基现在却毫无形象的冲着眼前的法国人大发脾气。
原来法国人拒绝罗杰斯特温斯基的舰队在加蓬外海加煤。连港都没有进,在外海加煤都被法国人阻挠让罗杰斯特温斯基满肚子火。
虽然对于法国人的背信弃义罗杰斯特温斯基已经领教过了一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现在连外海停留都不允许的行为如此露骨的背叛让罗杰斯特温斯基简直不敢相信。
由于没有没有发生多格尔沙洲误击事件,俄国人在到达西班牙维哥港后并没有遭到英国人的暗中阻挠,得以顺利补充了燃煤,随后继续自己漫长的航程。
由于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吃水过深,因此第二太平洋舰队分成两路,吃水较浅航速较慢的老式舰船通过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准备走苏伊士运河,而4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为首的新式舰队则不得不绕道好望角。
然而,就算没有英国人给俄国人添堵,罗杰斯特温斯基的旅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法国人的背叛。
在维哥加满了煤的罗杰斯特温斯基南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前往摩洛哥的丹吉尔找法国人,然而这个时候法国人的态度却在罗杰斯特温斯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从一开始法国就反对俄国人在远东进行军事冒险,因为一旦远东战端一开,俄国人的注意力必然会放到远东,而军事力量也会向远东倾斜,这是法国人不希望看到的。
在法国人看来,俄国人最好能把他那庞大的灰色牲口全都放在欧洲,好好的展示一下自己欧洲压路机的存在,好让那些德国人不得不把注意力都放在东面,这样自己的压力能减轻不少。对于听从德国的怂恿而且一心想要建立黄俄罗斯的尼古拉二世原本就心有不满。
但是日本人挑起的战端让法国人也不好多说什么,而且日本人对自己控制的台湾野心勃勃,给这些黄皮猴子一个教训法国人也乐见其成,顺便还能打击打击一直和自己过不去的英国佬。
等收拾完了日本人,得到了远东巨大利益的俄国人转过身来重新将注意力放到欧洲的时候也将更具威慑力。
然而法国人发现事情有些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地面战争屡战屡败,旅顺要塞外围被那些黄皮猴子围的水泄不通,太平洋舰队被人偷袭得手,然后就当了家里蹲。好不容易埃森舰队干了几票大的还没让自己高兴几天,太平洋舰队就被揍得鼻青脸肿,现在彻底在旅顺港内趴着了。
导演,这剧本是不是拿错?俄国人在远东遭遇的一系列失败让法国对俄国能否最终获胜开始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动摇了法国人的态度。
更过分的是,陆军你往远东调派也就算了,毕竟欧洲这边还有200万,人多就是任性。但是整个波罗的海舰队都调走了是怎么回事?
德国人再不用担心波罗的海了,而法国人就要承担德国人的大洋舰队全部15艘现役战列舰,9艘在建战列舰的全部压力了,这还没算地中海的那3艘老船。
此时法国也不过29艘现役战列舰,6艘在建战列舰,法国人也是同样要兼顾地中海的,而且意大利海军也不弱,加上法国现役战列舰中不少是老货,实际上在大西洋这块德法海军已成均势。
再加上俄国人之前还和德国达成了大量军事订单,我法国接到的军舰订单居然比德国人!而俄国人舰队远航还能借道基尔运河,德俄关系如此靠近让法国人极为不安,
俄国人你在搞毛啊?!我才是你的最大债主吧?!你和那些德国佬走的这么近合适吗?
就在法国人对俄国人同样满肚子怨气的时候,英国人伸来了橄榄枝,这让法国人的态度产生转变,而这种转变直接导致了罗杰斯特温斯基所面临的局面。
面对罗杰斯特温斯基的愤怒,法国总督毫不客气的将罗杰斯特温斯基顶了回去:“是的,中将阁下,这里是公海,但是却是靠近加蓬的公海。”(未完待续)r580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87章 子不争,必取辱
. .
“这里是靠近加蓬的公海!”
法国总督的拒绝让罗杰斯特温斯基恼火不已,但是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带着自己的舰队灰溜溜的离开。
这已经不是法国殖民地港口第一次拒绝自己了,在自己的舰队抵达法属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港的时候,法国人已经表露出了他们的态度。
当俄国人松了一口气,准备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的时候,法属西非总督就拒绝了俄国人的请求:“进港和加煤需要我国外交部的许可。”
这样的回答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们不是“友好国家”吗?面对自己手下军官的惊怒,罗杰斯特温斯基倒是看得很明白,他对自己手下的军官这么解释到:“我们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了外交上的失败,现在法国人对我们的态度,也就是普通人对待自己破了产的穷亲戚的态度。”
罗杰斯特温斯基很明白俄罗斯帝国在外交上的失败的根本原因,维特伯爵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威信仅仅由于其军事上的强大而存在,没有军事上的强大就没有俄罗斯本身。”俄罗斯的外交完全是由于其“欧洲压路机”的“美名”所带来的,然而现在这个“美名”正在失去作用,自己的帝国正在失去这种“军事上的强大”。
不过这[次法国人到底没有把事情做绝,法国外交部的回应是:“不能在本港加煤。”但是在放俄国舰队进港后,法国人对俄国人偷偷的加煤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但是此次在加蓬的遭遇更加恶劣,法国人的背叛简直露骨。
“俄国人申请进入鲸湾?”看着手中的电报,约亨皱着眉头问到。
“是的,殿下。这是鲸湾守备司令刚刚发回的电报,俄国人的舰队正在外海停留,等待我们的回复。”提尔皮茨点了点头回答到。
“俄国人这是在法国人那被关门谢客了啊,阿道夫,把这个消息通知在圣彼得堡的我国大使,让他把消息散布出去。我看尼奇到时候会不会给法国人摆脸色。”约亨幸灾乐祸的说到。
“是,殿下。”马沙尔回应到,接着又问:“那么俄国舰队要求进入鲸湾的请求我们是否要同意?”
还没等约亨回答,一旁的提尔皮茨首先开口了:“殿下,让俄国人进入鲸湾可以,但是我们的军港不能向俄国人开放,让俄国人去民用港口。”
“我赞同阿尔弗雷德的意见,向俄国人开放基尔运河已经是极大的帮助了,再允许俄国人进入军用码头。这样的行为恐怕对我国现在的中立立场非常不利。”马沙尔立刻附和到。
“我明白,就按你们说的去做。”约亨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到:“向俄国大使传达我们的意思,‘俄国舰队远道而来,出于两国的友好关系我们非常希望提供条件更好的环境帮助俄国舰队修整,不过考虑到国际舆论,所以只能让他们使用民用港口,希望俄国人能够体谅我们的难处。’”
马沙尔微微弯腰:“是。殿下,我会将我们的善意传达给俄国人的。”
“嗯。不过法国人现在的态度这么恶劣。他们倒是不怕尼奇翻脸啊。”约亨用手指敲打着桌面有些嘲弄的说到,其实这其中的原因约亨也明白,俄国人需要钱,打仗需要钱,发展需要钱,只要法国人还是俄国的大金主。法国就还真不怕俄国人翻脸。
“如果俄国人不是眼下这番光景的话,我想法国人也不会做的如此露骨。”提尔皮茨接口到:“海战输了不说,陆战在有数量和装备优势的情况下也打成这个样子,也难怪法国人不再看好他们。”
虽然是海军将领,提尔皮茨并不懂陆战。但是好歹双方的装备情况提尔皮茨还是看的明白的。
俄国陆军在装备上可比日本人强的多,而在机枪装备数量上更是远超历史同期水平。
历史上俄国陆军日俄战争爆发前在远东总共只有75挺马克沁机枪,其中旅顺要塞63挺,符拉迪沃斯托克12挺,这些机枪全都隶属东西伯利亚旅。并且在战争初期机枪的数量一直难以增加,战争进行到1904年底,远东机枪总数也没超过100挺,而现在,俄国人的情况则远远好于历史同期水平。
约亨当然不会授意hk低价销售机枪给俄国人,因此在1901年俄国政府希望可以本土化生产马克沁机枪,hk依然毫不客气的提出了俄国在接下来10年内每生产一挺马克沁机枪就必须支付1600马克,约合80英镑的专利费。
而作为交易内容,hk将会向俄国传授所有马克沁机枪的技术和工艺,并且作为增值服务,德国方面关于马克沁机枪的任何技术改进也会及时通知俄国人。
1...120121122123124...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