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可是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更应该发展陆军,然后用强大的陆军快速击败敌人才对!”作为陆军拥护者的保守党当然不能眼见这种挤占陆军资源的行径出现。
“可是扩充陆军会导致占用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在等量军费开支的情况下,陆军会让国内的劳动者变少,而装备采购额反而不如海军。所以陆军扩军不可避免的导致和平时期的社会工资水平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社会资本积累速度变慢,技术进步减缓!这对正在飞速发展的帝国经济和工业化进程是不可容忍的,也是违背国家利益的!”
“殿下,德国是后劲现代化国家,我们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我认为海军的扩军计划会极大的消耗德意志的国力!”保守党和海军彻底杠上了,纠缠不清到。
“恰恰相反!强化海军不仅不会消耗帝国的国力,反而有利于帝国的发展!海军是技术密集型兵种。而造船业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其延伸的产业链覆盖着钢铁、动力、化工、能源、矿业等几乎所有主导产业。而现代化战舰的建造领域不但成为了整个社会工业水平的集大成者,更成为了推动整个工业技术水平进步的主要动力。来自政府和国外的订货,养活的不仅仅是造船业,而是包含整个产业链的几乎所有产业工人和建筑业,这会惠及整个经济。所以海军计划和规模不仅仅是税收的问题,也是无数与其相关的就业问题,技术发展问题!而这是有实例证明的,清国的2艘铁甲舰,5艘巡洋舰的订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而且伏尔铿船厂的规模和工人数量都得到极大的扩充!而且不仅仅是造船厂,任何技术装备的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1873年克虏伯工厂雇员是1.6万人,现在雇员是3.5万人(注1)!增长超过一倍!因此发展海军会快速拉动帝国的生产总值,因此消耗帝国的国力之说根本是无稽之谈。”
“那么帝国的陆军难道就此不再发展了?”民族自由党大多是中立派,因此就事论事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帝国陆军在和平时期不需要增加兵员,而是应该提高自己战时的动员能力,和平时期不去占用宝贵的劳动力,而在需要时将劳动力迅速转化为战斗力,而且和海军一样,陆军应该在和平时期注重技术装备的研究和投入。通过大量的技术装备的列装,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而不是靠一味的增加兵员。而先进技术装备的研究和大规模投产,同样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技术水平。”
约亨接着说到:“而且当我们的国力发展的越强,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越高,我们的铁路数量就会越多,我们的军事装备生产力就会越强,这样我们的动员能力就会越高!因此绝对不能在和平时期大规模增加陆军的数量。而且为了增加帝国陆军的动员力,可以加大对基层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增加这些部队基层骨干的数量,然后到战争时期,以这些基层人员为骨架,迅速填充士兵为肌肉,快速形成战斗力。而且也可以在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军官和士官之后,在维持陆军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将陆军的番号增多。”
“殿下您的意思是让部队数量增多,但是部队在和平时期不满员是吗?”保守党的老顽固们都是容克贵族,因此对陆军编制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出了约亨的意思。
“正是如此,当我们培养了大量基层军官和士官后,总不能让这些人挤在一个部队里又或者没有部队让他们呆吧。因此增加部队番号,从各个部队抽调中层军官和老兵,组建新的部队。搭起新部队的框架,而到战时,让这些有着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的部队内填充新兵,在老兵带新兵的情况下,几次战斗后这些新兵就会成长成老兵了,而且这也比一直满员都是老兵的部队在战斗后损失的也都是老兵来的更有利。老兵是军队最宝贵的财富,因此让他们能带出更多的老兵,而不是为了保持某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才是真正有利于帝国陆军的。“
这是约亨的第二目的,在和平时期就增加平民军官的数量,从而稀释军官团的权力。帝国陆军一直对扩军持很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参谋部的中间分子希望扩大军队规模,另一方面顽固的军官团有担心自己的特权被分走。但是通过大规模扩军增加平民军官的数量显然不是约亨想看到的。而且当平民军官和一大帮新兵一起被扩充起来的时候,军官团依然能彻底把持。但是只扩充军官,不扩充士兵,兵少官多的情况下,这些平民军官在和平时期依然会受到排挤,但是到了战争时期,作为拥有经验的老兵,当更多的平民军官和新兵填充进来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快速拥有自己的领导权,然后形成平民军官的独立圈子。这也正是约亨想看到的。
最后,约亨总结到:““尊敬皇储殿下,首相阁下,陆军的各位将军阁下,各位议员先生们,我们需要一支能够保护我们的海岸线的海军,一支能突破法国人封锁的海军,一支能让我们从海外获得资源的海军。而这一些不仅不会给帝国带来负担,反而会给帝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当约亨昂首阔步走下演讲台时,收到了海军部同僚的热烈掌声。最终帝国议会投票结果支持海军部的1887海军计划。德国海军扩军自此迈出了第一步。
注1:同样是平均值计算的数据,1873年克虏伯雇员1.6万人,1912年雇员7万人,平均下来的数值算出的数据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9章 拯救皇储腓特烈
. .
1887年帝国议会通过了海军大臣卡普里维的1887海军计划,和历史上不一样,卡普里维这次可没提出要建造3500吨级的齐格弗里德级海防铁甲舰,因为在约亨的长期布道下,海军对这种小船扛大炮的玩意已经基本看不上眼了。新计划提出建可以对抗俄国人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级的大型铁甲舰2艘,追加建造艾琳级重型巡洋舰2艘,卡罗拉级轻型巡洋舰2艘,补充巡洋舰舰队,并且为了维护自己新到手的殖民地利益,建造2000吨级小型巡洋舰6艘。这个规模已经远远超出历史上那建造10艘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的计划了。
而新式铁甲舰的设计工作约亨也同样进行了参与,新舰原本的设计是奥尔登堡级铁甲舰的放大型,依然是属于中央铁甲堡战列舰的类型。按照该设计该型战舰依然在当时算得上是强力的新锐战舰,但是考虑到1年后威廉·怀特就会拿出引领了整个世界海军风潮的君权级战列舰,因此落后的中央铁甲堡设计自然不能再继续沿用下去了。而在约亨的干预下,德国海军部经过了激烈的争论、精确的计算以及全面的验证后,最终确定新舰采用约亨提出的侧舷主装甲带+穹甲+水平装甲,并且形成四面相连的装甲盒的全新设计,最终定型下来的新舰规格:长105米,宽20米,吃水8米,标准排水量9350吨,满载排水量10820吨,装备4门305毫米25倍径克虏伯后膛炮,采用和奥尔登堡级一样的布局,艏艉各一座双联装带罩露炮台,12门150毫米35倍径克虏伯副炮,采用单装炮廓布局,侧舷布置,另有12门47毫米法制哈奇开斯速射炮。动力系统为卧式圆形锅炉4座,三胀往复式蒸汽机2座,航速16节,10节航速下续航力4800海里,使用复合钢面装甲,侧舷装甲带350毫米,穹甲90毫米,水平装甲30毫米,炮罩正面150毫米。这是德国继威廉国王号后第二艘过万吨的战舰,也是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过万吨的战舰。
当然约亨对此并不完全满意,因为副炮使用的还是老式的钢箍后膛架退炮,在射速上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约亨要求克虏伯公司加紧对于管退速射炮的研制工作。
1887年5月3日,腓特烈皇储在办公时感到喉部不适,然后咳出了血痰,这让所有人大惊失色。而约亨知道这是父亲喉癌发作的表现。在这个医疗技术还不完善的时代,约亨自然不能在腓特烈皇储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说父亲得了喉癌,哪怕就算有人相信,医疗技术也未必能检查的出来。但是他知道,因为误诊,原本父亲的喉癌是有一定的治愈机会的。因此现在父亲的喉癌有了症状,那么必须要避免诊断错误,而且进行手术,那样父亲还有一线生机。
腓特烈皇储咳出血痰的事情很快被维多利亚皇储妃得知。关心丈夫身体健康他立刻命令邀请英国医生前来诊断。眼看和历史上一样那个误诊病情,后来被威廉二世称为“害死了我的父亲”的英国医生莫瑞尔·麦肯齐又要来了。约亨第一次对自己的母亲的话提出了质疑:“母亲,我反对只请一名英国医生前来诊断父亲。”
“约亨,为什么要反对英国医生诊断你的父亲?难道你不相信英国医生的医术?”认为儿子只是不满意自己第一时间不是请德国医生而是请英国医生的维多利亚皇储妃对儿子的发言有些不满。
“不是的,母亲,我只是认为只请一位医生来不太保险。我希望可以多请几位医生来一起为父亲诊断。这段时间父亲一直声音嘶哑,我们没有重视,但是这次咳出血痰,而且现在父亲的吸气的声音沉重,说明呼吸也受到影响,我觉得情况比较严重。我认为应该请多名医生一起来为父亲诊断,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诊断依据和结果一起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这样才会比较保险。而且得出结论后,让所有的医生一起讨论治疗手段,这样也能提高治疗效果。”
听到自己的儿子这么小题大做,身为病人的腓特烈皇储自己都笑了:“约亨,我知道你关心我。不过是痰里面有点血。也许只是咽喉炎什么的,不必担心,按你母亲说的就行,英国医生医术不错,一个人为父亲检查一下就行了。”
“我知道父亲您不想大张旗鼓,但是您是帝国皇储,这种情况下再怎么慎重也不为过。而且您这段时间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让医生来为您做个全方位的检查也不是坏事。”
“约亨说的也有道理,亲爱的,你的确需要稍微休息一下,就按约亨说的,检查一下也不是坏事。”听了儿子的话后,十分关心丈夫的维多利亚皇储妃也觉得有道理,因此也开始劝丈夫。
“好吧,好吧,那我就当一段时间重病号。”腓特烈皇储开玩笑到。
很快,英国、德国、美国甚至清国的医生都找了来,腓特烈皇储奇怪到:“为什么要请清国的医生来?”
约亨回答到“父亲忘了我小时候和李先生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本草纲目》?中医虽然治疗效果缓慢,不如我西方医学快速迅捷,但是这东方医学也有独到之处,他们认为生病是身体的状态差了,而只要能改善身体的状态,就能治疗疾病,父亲现在不仅是要治病,趁机让中医帮忙调理调理身体,改善改善体质也好。”
“好好好,就按你说的做。”
接下来各位医生齐上阵,为腓特烈三世进行各种详细的检查。果不其然,莫瑞尔·麦肯齐还是像历史上一样误诊了,认为只不过是上呼吸道炎症,不过这次是专家会诊,大多数医生还是认为是喉癌的可能性较大。
而一听到自己的丈夫有可能患了喉癌,维多利亚皇储妃慌了神,气冲冲的诘问医生们是否是误诊。而约亨则帮医生们解了围:“母亲,不要为难医生们,既然大多数医生都认为是喉癌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肯定有他们的依据,让他们在仔细的验证一下他们的依据。如果真的是喉癌,我们着急也没用啊。早发现早治疗,总比拖到最后好啊。”
而腓特烈皇储到底也是参加过多次战争的,所以对生死也还算看得开,于是劝慰自己的妻子:“亲爱的,约亨说的对,早发现总比晚发现好。那么接下来就麻烦各位医生们在辛苦一下,帮忙确诊吧。”
最终没有任何侥幸,医生们确诊腓特烈三世患有喉癌,一时间整个宫殿内陷入沉闷。最后约亨打破沉默,问到:“那么各位先生们,请问我父亲的喉癌能治疗吗,我知道癌症基本上没有痊愈的可能,但是如果动手术呢?哪怕有一点点希望也请各位试一试啊。拜托各位了。”
面对皇太孙殿下鞠躬拜托,各位医生连说不敢,一定会尽力而为。又经过一番讨论和交流,最后医生给了一个好消息,腓特烈皇储是声门上型喉癌(注1),而且还不是晚期,所以做部分切除手术是可行的。不过由于喉部切除了一部分,因此喉部的发声能力和吞咽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呼吸功能基本可以恢复正常。而此时的手术技术也不足以做喉部功能修复手术,不过所幸的是因为不是进行全喉切除手术,因此基本的发声能力和吞咽能力还是存在的。
而中医也表示可以用一些药物,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减小对身体的损害,加快术后的恢复。
得到这样的消息,维多利亚皇储妃悲喜交集。而约亨也对一直疼爱自己的父亲能够熬过这一劫感到高兴。
而帝国上层得知皇储殿下的了喉癌先是悚然一惊,威廉一世皇帝陛下如今已经90岁高龄,基本已经不理国政了,而约阿希姆皇太孙殿下虽然天资聪颖,但是现在才19岁,太过稚嫩。而皇储殿下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就算俾斯麦对其百般不喜,也知道这个时候失去了皇储殿下是一件巨大的灾难。之后又听到皇储殿下的喉癌可以通过手术治愈,虽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却生命无恙。总算松了一口气,而俾斯麦心中还有些窃喜,毕竟如果真的让这个“被自由主义影响”的反普鲁士皇储和自己唱反调,老宰相也相当的头疼,不过现在皇储殿下因为身体的原因,必然要减少对政务的干涉,这对已经完全把持了帝国议会的老独裁者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注2)。而且就算皇储殿下不在,帝国政务也一样运行。所以不用担心。
5月底,在多位医生精心准备手术方案和术后恢复治疗方案后,腓特烈皇储接受了喉部部分切除术,术后医生表示手术相当成功,术后如果恢复良好,对皇储殿下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要注意休息。而中医也表示会持续为皇储殿下调养身体。所有人总算将悬着的心放了回去。
注1:作者也不知道腓特烈三世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喉癌,不过这种喉癌有60%以上的患者适合做部分切除手术,所以这里就瞎编了。
注2:喜欢俾斯麦的朋友这里不要骂,俾斯麦的确在德国国内相当的独裁,1886年他解散议会后,议会就基本是他完全把持了,而且他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也看的非常重的。1890年俾斯麦的辞职也是因为和威廉二世发生了关于宰相权力的争吵导致的,当时威廉二世想要取消1852年威廉四世国王定下的“宰相不在场时,大臣们不得向君主汇报。”的这条法令,结果和俾斯麦发生了严重冲突,最后威廉二世下通牒:“要么废除这项法令,要么立刻辞职。”最终俾斯麦选择了辞职。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30章 无聊的再保险条约
. .
就在腓特烈皇储接受手术后不久,1887年6月17日,受5月的第二次德法危机刺激,深感德法之间战争一触即发的老宰相俾斯麦在一番折腾之下,德国和俄国缔结了一个堪称绕口令的条约,以获得俄国暂时不参与德法战争的承诺,这就是《再保险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果与第三国(法国和奥匈帝国除外)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和东鲁美利亚占优势的合法性。双方约定维持巴尔干半岛的现状并重申在1881年已经同意的原则,即俄、德共同对奥斯曼土耳其施加压力,不允许黑海沿岸国家以外的外国军舰进入博斯普鲁斯-马尔马拉-达达尼亚海峡。
这个在约亨看来一无是处的无聊条约正是俾斯麦玩的“五只飞球的游戏”。意图缓和被自己弄得一塌糊涂的德俄关系。
联合沙俄,一直以来都是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的既定策略。而将其破坏殆尽的正是很多后人认为是在维护德俄关系的俾斯麦。而德俄关系的破裂,早在1871年6月13日的的柏林会议上就埋下了祸根,表面中立的俾斯麦,实际上对英国、奥匈多有偏袒,会议最终迫使沙俄放弃了许多土地,奥匈成为了巴尔干和南欧的主导者之一,而土耳其则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战场上失去的东西。土俄战争作为胜利一方的沙俄,结果成为实际上的失败者。
历史上有关于这场会议的一副油画(注1),就连油画都画出了奥斯曼代表对德国的期盼以及沙俄代表对德国的不满,而俾斯麦在画中的位置都暗示着他的立场。
这场会议上最大的输家表面上是沙俄,然后实际上真正的输家是德国。因为德国因为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破事和沙俄反目成仇,而且没有从奥匈帝国那里得到任何好处。而正因为俾斯麦的举动,导致了沙俄以及其他斯拉夫兄弟国家汹涌的舆论,而惊恐于沙俄可能和法国结盟的噩梦,不顾威廉一世的强烈反对,俾斯麦再出昏招,竟然缔结了德奥同盟条约。这个在随后半个世纪里遗祸欧洲的条约:德奥两国一旦受到俄国的攻击,将全力对彼此进行支援;但德法之间爆发战争,奥匈保持中立;如果俄国加入战争,则德奥并肩作战。
这个条约表面上是通过德奥结盟抗衡俄法,最终逼迫沙俄就范,从而“巧妙”地维持欧洲力量的均衡。而且1881年俄国也的确加入了三皇同盟。但是实际上,这个“联奥制俄”的战略已经让德国濒临战争的边缘。
首先,根据普鲁士-德意志多年的经验,想要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联合沙俄。因为沙俄巨大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根本无法另其屈服。而奥匈奥匈作为二元君主制国家,而且还是多民族国家,其国家整体十分脆弱,因此对德国来说奥匈根本不足为虑。而为了奥匈得罪沙俄,纯属不智之举。假设同时对抗法奥对德国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和沙俄开战则是真正的噩梦。而之后德国总参谋部不得不忙于起草应付东西两线作战方针。而为了应付这个困局而诞生的施利芬计划在40年后直接导致了帝国的毁灭。
其次,奥匈帝国和沙俄在巴尔干地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地区复杂的环境让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极高,一旦爆发战争,夹在奥匈和沙俄之间的德国将进退两难。而俄国为了对抗德国,必然与法国结盟。而奥匈一旦和沙俄开战,必然拖德国下水。而且德奥结盟,奥匈更是会对沙俄态度强硬,那么德国必定会因为巴尔干局势莫名其妙的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第三,柏林会议的成功,垂死的奥斯曼土耳其会把德国当成自己对抗沙俄的救星。但是土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00多年。之间的世仇比德法更甚。所以联土就是反俄。因此奥斯曼的友情对德国来说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引火上身。
第四,德国进入奥斯曼不但堵上了俄国南下的出口,但是也代表着德国由此进入了东方,从而威胁了英国在中东和印度的利益。所以即使英国不愿意沙俄战胜奥斯曼土耳其进入地中海,也同样不愿意德国伸手进入奥斯曼。
而俾斯麦意识不到,此时的德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果不其然,1885年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危机导致奥匈和沙俄关系破裂。沙俄为了防止德国参战,极速与法国接近。而法俄威胁,迫使俾斯麦对俄战备,并且猛烈提高关税,导致沙俄对德国出口燕麦和小麦税率上升50%,而沙俄为了报复,宣布禁止外国人在其西部省份拥有土地,导致德国移民遭到经济损失。接着针锋相对的俾斯麦宣布了《伦巴第法案》,取消了沙俄在柏林发行债券的权力,沙俄紧接着将所有存款转移到了巴黎,并立刻得到了法国政府1亿法郎的贷款。这直接导致了法俄联盟的经济基础成型。
眼看情况一发不可收拾,俾斯麦才趁此次德法第二次危机,搞出了这个《再保险条约》。然而,这个条约不但对德过安全形势毫无疑义,而且还让德国正式承担了巴尔干火药桶的战略负担。
首先,沙俄和奥匈开战,尤其是沙俄先动手的情况下,由于德奥同盟条约,德国必须投入全部兵力直到战争胜利。这一点连俾斯麦自己都非常清楚,他曾在信中写到:“俄奥一旦开战,不论进攻方是谁,德国都别无选择,只能站在奥匈一边投入战争。”而这正是威廉一世皇帝所坚决反对的。所以俾斯麦已经将“联俄”通过“联奥”变成了“反俄”。
其次,如果法国和德国开战,俄国甚至连“善意的中立”这个义务都不用遵守。那么再保险的意义在哪里呢?
第三,这个条约并没有阻止沙俄和法国结盟。
第四,德国如果在巴尔干,尤其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和沙俄之间爆发利益冲突时进退两难。
第五,条约的附加条件是不允许“黑海沿岸以外的外国军舰进入博斯普鲁斯-马尔马拉-达达尼亚海峡”那么如果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匈要干涉俄土冲突,该怎么下手?这实际上默许了沙俄将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不容他人插手的禁脔。
第六,这个密约根本没考虑英国和奥匈的感受。而且也是完全违背了奥匈帝国的利益的。那么之前出卖沙俄的利益交好奥匈,现在出卖奥匈的利益交好沙俄,这种走钢丝的平衡游戏真当这么好玩?
而很显然,俾斯麦的逻辑很简单,他认为德国只要不陷入“进攻性”的战争中,那么专心防御,德国就是安全的,而且可以制衡沙俄、奥匈、法国。自己则可以让德国继续当那个“欧洲仲裁者”。这位老宰相天真的认为自己当年用来诓骗拿破仑三世首先动手从而导致普法战争的把戏可以在未来依旧保证德国的安全。但是在一个国家主要根据自身利益来确定行为模式的时代,仅仅寄希望于这种所谓的条约,就奢望得到和平显然是幼稚的。而且这个条约德国做出了一大堆牺牲他人利益满足沙俄的要求外,德国没有从沙俄那里得到任何关于国家安全的实质性保证。
所以这个复杂、繁琐而又周密的条约,实际上毫无价值。但是在祖父威廉一世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基本上已经成为甩手掌柜;父亲腓特烈皇储因为手术需要静养的情况下。没有人可以制止这个已经完全掌控了帝国议会的老顽固。约亨这个皇太孙要是强出头,到时候被无视都是轻的,被认为黄口小儿乱插手军国大事,直接不给自己面子训斥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个能和威廉一世对着干,能直接表现自己对腓特烈皇储的不满,历史上甚至能几次三番和威廉二世争执的老顽固绝对做得出来,自己这个皇太孙在他面前可是一点分量都没有。
1...1213141516...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