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那就让比洛向英国人传达这个意思吧,将铁路修到波斯湾是我们必须争取的结果。”腓特烈三世命令到。
有皇帝陛下这句话就行了,至于铁路的支线终点修到哪,约亨根本不用插嘴,历史上德国人就准备修到科威特,所以只要英国人能点头,这个石油储量丰富的地方必然会变成未来德国的势力范围。r115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20章 动力的曙光(上)
. .
德国提出将3b铁路延长至波斯湾的要求不出所料的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坚决反对,而德国方面的态度也很明确,铁路可以由德、英、土三国分段建设共同管理,这是德方最大的让步,但是终点必须修到科威特。
双方僵持不下,谈判一时间陷入停滞。不过反正修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事情。而赫尔戈兰岛现在在德国海军的眼中都开始价值下降,甚至海军开始围绕着赫尔戈兰岛不在德国控制之中的情况制定作战的计划方案。所以德国人一点也不急,要急的也是英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一开始的热情迅速降温,会谈进入了双方每天都谈,但是都谈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废话,实际内容毫无进展的垃圾时间。
于是腓特烈三世和马沙尔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放到了日常工作中去了,外交大臣比洛也在看到会谈短时间内没法取得成果的情况下回国,留下德国驻英国大使和英国人扯皮,而这一切则更是和约亨没有半点联系了。
斯图加特,这个德国高新技术和重工业集中的重要城市,也是约亨手中的几个重要产业的总部所在地,因此斯图加特也成了约亨推动下的德国基础建设的重点,铁路、公路网络在这里交汇,便利的交通、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带来的变化丝毫不比身为帝国政治中心的柏林和帝国海运中心的汉堡要来的小。
而这里也可以算的上是德国电气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无论是电话、电报还是电力,都是约亨最为重视的技术之一,在推动德国电气化普及这一点上约亨和历史上的威廉二世态度完全一样,不惜代价,不计成本。
马沙尔就任德国首相后依然延续了卡普里维时期对德国电气化进程的支持则是帮了约亨的大忙,而电气化的推行也让德国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电灯在大城市里也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工厂、道路的照明系统电力化,电灯在中产阶级家庭也已经是常用物品。而约亨捣鼓出来的电风扇现在在德国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
电力的应用让德国大城市的夜晚开始亮起来的同时,对发电量的需求也在节节攀升,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德国对发电站的建设投入。
奥地利丰富的水力资源和阿尔萨斯-洛林丰富的煤炭资源则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像柏林、汉堡、维也纳这些德国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不再是只能通过电报了,电话线路的铺设让德国人有了新的通信方式。
虽然远远达不到后世那种电话进入每家每户的水平,电话机和线路铺设也不是一笔小钱,但是对有钱人来说电话的优势可比电报要高得多,所以电话的普及率还是在不断的上升。
而电报站也增加了电话服务,让普通收入的人也可以付个电话费就可以使用电话站内的公共电话,直接联系别的城市的朋友。
斯图加特也是推行电气化的直接受益城市,没有电就等于没有高精密击穿,没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作为工业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斯图加特自然是最初的建设重心。
德国在大力发展,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尤其是有钱任性的美国佬,西屋公司的交流电机和电力传输设备的产能都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了,美国人还跑到德国来找西门子公司订购。在得知西门子公司能够交付的设备数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还耗费巨资购买专利进行仿制。
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怎么能放慢脚步?虽然投入巨大,但是有着特斯拉、帕森斯这样的牛人,德国的电气化进程要是还是只能达到历史同期水平,并且被美国人甩到后面那才叫丢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德国花费了大量资金,约亨自己也没攒下什么钱,交流电传输的专利费虽然在爆炸般增长,但是这些钱到约亨手里没多久就会被技术研究部门给吞掉。
特斯拉的电力驱动高精度机床,帕森斯的50兆瓦蒸汽轮机发电机,甚至为了帮助帕森斯的蒸汽轮机加工高强度的转子和主轴,约亨还开始让自己的船厂开始研究万吨水压机,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巨大的吞金兽,这来钱快花钱也快的日子让约亨痛并快乐着。
这一次约亨再次跑到了斯图加特,这次跑来可不是看飞艇的,也不是来看斯图加特电厂刚刚投入运行的10兆瓦蒸汽轮机火力发电机组的。
约亨此行的目的地是在斯图加特电厂旁边的一座并不起眼的工厂,厂区外面用3米高的水泥墙围了个严实,从外面看不见里面的轻型,厂区里不断喷着浓烟的烟囱让人知道这应该是一处金属加工工厂。
早已接到通知知道皇储会来的厂长带领着几名技术骨干在工厂的门口等候着,见到车队驶来,大门口的栏杆被早早的竖起,当约亨下车后,面对迎上来的厂长和技术骨干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就直奔主题。
在厂长的引领下走向厂区内那巨大的连体厂棚,在厂棚内的准备间里带上了钢盔和口罩,然后走进了车间。
里面的工人早已各就各位,准备就绪,约亨环视了一圈后满意的点点了头,然后对厂长说到:“开始吧。”
厂长立刻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哨子,悠长的哨音在这座厂棚里回荡,原本安静的厂棚立刻火热了起来。这可是真正的火热了起来,烧炉工向已经预热了的炉膛里增加煤炭,而且将煤炭尽可能均匀的铺开在炉底,以增加燃烧效率。
一条输送带将已经经过挑选的矿石源源不断的倒入熔炼炉中,另外还有其他的材料也被不断的倒入熔炉,在一根蒸汽动力的搅棒的带动下不断的融化、混合,最后变成发出红光的金属溶液。
约亨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但是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这金属溶液并非钢铁,德国的钢铁冶炼已经领先世界,约亨就算看到更大规模的熔炼也没什么感觉,让约亨激动的是这金属溶液是滚烫的铝水!
这座工厂一座使用拜耳法大规模提炼氧化铝的冶炼厂!奥地利科学家拜耳早在1889就提出了可以大批量处理铝土矿的方法,这种方法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拜耳法。
这种技术并不算新发明,但是规模化生产却一直进展不大,首先,德国并不是一个产铝土矿的国家。其次,虽然提炼铝的方法不少,但是都无法形成规模,价格自然也居高不下。第三,铝金属本身熔点低强度差,在铝合金配比还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时候,铝金属的用途并不高。所以德国并没有发展铝冶炼工业。
但是,现在情况则有了一些改变,德国没有铝土矿没关系,德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岛都是富铝土矿产地,矿产储量极为丰富。
而约亨本身对铝合金的需求也是他迫切要求德国建立大规模铝冶炼工业的重要原因。
齐柏林的飞艇需要的铝合金框架就已经要大量的投入了。这还算好的,发动机的问题才是要命的关键。
现在bmw的镍钢制发动机的马力已经能达到60马力,80马力的发动机也在研究当中,看上去数据很不错啊。但是发动机的重量就实在让人扶额了。
这些玩意用来作为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也还算能用,但是作为飞机发动机?
一个除掉发动机总共才百来千克的木头架子上装上一个几百千克的镍钢制发动机会是什么场景?更要命的是这个几百千克的铁疙瘩输出的动力还不能超过100马力,约亨都懒得去想这种破玩意的实用性了。
工艺问题对德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迈巴赫甚至放豪言说,如果他想,做出8缸直列发动机都不是问题,但是这玩意约亨想都没想就给否决了。直列8缸,且不说长度太长了根本没地方装,光重量就接近1吨,谁脑子抽了会用这么一个铁坨坨的?
所以重量问题,还是困扰航空发动机的最大的问题。
作为一个穿越者,解决之道约亨当然清楚,用铝合金嘛。在强度不弱于镍钢的情况下重量只有后者的二分之一,减重1半!这就意味着装更大更重强力的发动机!装更多的燃油!装更多的武器!有这么美好的前景,那么不抓紧研发铝合金发动机少年啊你还等什么?!
结果呢?早早就提出研究铝合金发动机,妄想着飞机和坦克的约亨很快就被现实打的鼻青脸肿,德国没有铝土矿这就是第一个耳光,然后没有铝合金配方这是第二个耳光,接着铝冶炼产量低的可怕这是第三个耳光,最后价格贵的要死这是第四个耳光,这四个耳光抽的约亨牙床都松了。
有金手指有什么用?基础工业和技术能力摆在那,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啊!r115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21章 动力的曙光(下)
. .
自从被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后,如何解决问题就成了约亨心里的大石头。有些事约亨张张嘴花花钱就能搞定,铝合金的成分配比问题约亨把问题直接丢给了普鲁士皇家科学院。
约亨要求他们进行通过增加其他金属元素来提高铝的硬度和强度的研究,至于研究费用,自己可以资助。
有钱好办事,普鲁士皇家科学院效率也还算不错,其物理材料研究实验室在经过庞大的成分配比试验后的确做出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铝合金。
而这些铝合金则用在了飞艇和铝合金发动机的研制上,由于使用的是实验室的生产制作方式生产的,这些铝合金的价格全都高得惊人,这也是当初约亨和齐柏林抱怨这些玩意都是用金马克堆出来的原因。
不过因为需要满足研究试验的需求,需求量也还不算太大,实验室里制备生产出来的那些产量也能满足需求,虽然贵了点,但是这笔钱约亨也还是能掏得出来的。
不过想要进入批量化生产,满足规模化实用化?你想的美。
铝元素作为地壳含量第三位的元素,也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铝并不稀罕,铝土矿的开采早在1873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先吃螃蟹的是法国人。
电解铝的技术早在1886年就已经由美国人发明了出来了,拜耳法将铝土矿制作成氧化铝的技术也已经是6年以前的发明了,但是要提炼铝那可是很稀罕的,而原因就是冶炼铝需要电,大量的电。
现在电力本身作为并不普及的能源,想要推广铝冶炼工业的难度就很大了。
虽然现在各国也在进行着电器化进程,电力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但是电力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照明这样的需求上,也有一部分有着长远眼光的人也开始使用电力作为工业生产用能源。
但是大量消耗电力进行铝的冶炼依然不在各国的考虑范畴内,铝冶炼即使在未来的那个电力完全普及的情况下依然是高能耗产业,何况现在。建设大量的电厂生产巨大的电力投入在铝这种强度不足工业意义不大的金属上显然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
只有约亨才知道铝冶炼工业的巨大价值。
有了铝合金,迈巴赫的研究团队就能够在重量上更放心大胆的放开手脚了,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将指日可待,而将来突破v型交错排列的技术后,一战德国航空发动机使用直列式被英国人的v型发动机甩的连影子都找不到的情况就不会早重演了。
不止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可以得到巨大的发展,就连陆军也可以从中获益,铝合金柴油机b-2,大名鼎鼎的t34中型坦克的发动机,基本上只要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这个杰出的设计,更棒的是约亨前世是见过这玩意的剖视图和运行演示的模拟动画的。
虽然具体的参数什么都不清楚,但是按照那种工作方式山寨出来一个差不多的柴油机估计还是问题不大的。不要求真的能像b-2那样提供500马力的澎湃动力,能有个一半就已经能让坦克的性能远超一战水准了!
而且发展铝冶炼技术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铝合金本身,更是对整个电气化时代的刺激和推动。
英国人引领了第一次工业**带来的蒸汽时代,起步较晚的帝国虽然通过自身的努力追上了英国,但是自身的底蕴还是远远不及的。
那么只有引领第二次工业**带来的电气时代,让德国成为科技的领跑者,让其他国家在后面追赶才是德国发展的方向。
电力的工业化应用则是这个达成这个目标的重要一环,使用电力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像铝冶炼这样需要电力直接参与生产的高能耗产业的建设才能极大的刺激对电力消耗的需求。
而德国现在有一个好的开头,有特斯拉这个电力应用领域的疯狂科学家不断开发使用电力的机械设备,有帕森斯这个蒸汽轮机领域的领头羊不断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有米勒和多布罗沃利斯基这两个电力传输系统的先驱者在不断提升电力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距离。
德国已经赢在了起跑点上,那么来些高耗电产业来继续刺激一下也是有了足够的基础了,约亨现在所在的这家斯图加特铝冶炼厂正是出于这样的需求被建立起来的。
熔炉里煅烧出来的的氧化铝粉末被工人们装进推车运往相联的第二个厂棚,约亨随即也跟了过去。
和第一个厂棚里有着巨大的熔炼炉不同,这里只有几个巨大的槽状物,一车车氧化铝粉末被倒进电解槽里,接着又添加进冰晶石粉末后,技术人员拉下了电闸,强大的直流电涌入其中。
熔融冰晶石作为溶剂,氧化铝作为溶质,以优质无烟煤基做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高温下电解槽内开始进行化学反应,虽然这里没有高温的熔炼炉,但是接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依然让这里丝毫不见比之前的厂棚更加凉爽。
在化学反应下,阳极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而阴极的产物就是银闪闪的铝液。铝液被抽出后,在经过保温炉内净化澄清,最后被铸成了一块块大的银色铝锭。
看着这些还未完全冷却的铝锭,约亨感到十分的满意,虽然现在电解槽使用的是烟气无法处理、污染环境严重、机械化困难、劳动强度大、不易大型化,单槽产量低等等缺点,未来必然会被淘汰的自焙槽。
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设备简单,建设周期短,初期投资低的这些优点则是现在最佳的选择。再说了,约亨也不知道未来常见的预培炉是个什么结构,就算想用那个也用不了。
斯图加特铝冶炼厂现在的生产规模不过是每年能够生产越10万吨的成品铝锭,而且这些铝锭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铝合金。
不过这里在约亨心里不过是进行铝冶炼技术工人的基地,虽然各种配套相关产业十分齐全,相关设施建设也很完备,但是作为处在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想要满足每年上百万吨的产量在运输上还是有些不方便的。
现在10万吨的年产量也足以满足这里航空和动力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需求了,所以约亨也不准备将这里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德国的铝土矿需要进口,而更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更多的电力,因此下一步在德国西部靠近港口和煤炭产区的地方建设更大规模的冶炼厂,而这里培训出来的工人则会对新建立的工厂快速投入生产起到巨大帮助。
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在德国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大规模铝冶炼的工业配套体系。
就在德国人这边在不紧不慢的按着自己的步骤慢慢的发展着自己的电力工业体系的时候,英国人却有些坐不住了。
“这些德国人怎么就这么固执?如果不能将铁路修道波斯湾就将我们其他的提议全部视若无物?我们可是准备将整个赫尔戈兰岛交还给他们的!”索尔兹伯里侯爵阁下有些光火。
“阁下,法国人那边在关于苏丹问题和波利尼西亚问题上的谈判也没有任何的进展,而美国人的态度则**不清,美国人虽然在之前和我们在巴拿马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但很显然美国人并不想和法国人直接发生冲突。”张伯伦有些无奈的汇报到。
“阁下,对于德国人要将铁路修建到波斯湾的要求,我们……”张伯伦有些迟疑的询问到。
“不能答应他们,这条铁路一旦修建完成,德国人将可以贯穿整个中东地区,而且摆脱苏伊士运河的限制,如此一来德国人将拥有可以自由进出印度洋的能力。”索尔兹伯里侯爵拒绝到。
“可是俄国人现在也来横插一脚,圣彼得堡已经向德国和法国提出倡议,希望联合向我国提出终止与布尔人的战争的要求。德国人现在与我们的会谈越来越漫不经心,我担心如果他们不能达到目的,很有可能答应俄国人的提议。”
“这些德国佬估计就是看到这种情况才估计在拖延时间,想等我们和俄国法国哪边出价更高!这些德国佬就和他们的那个北方亲戚一样想趁机要挟我们。”
“这些德国佬真是挑了一个好时机,不过我们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阁下。”张伯伦劝说到。
“帝国何曾如此无力过?”索尔兹伯里叹了口气:“也许我们需要一次4国会议,让德国人表态了。”
“那么现在是否要照会三国大使?以什么名义?”
“就……”索尔兹伯里刚要开口,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进来,什么事?”
“阁下,驻清公使克劳德发来电报,要求我国派遣军舰前往渤海,美英法德意各国公使同样也要求本国派遣军舰。”
“约瑟夫,看来我们要多照会几位大使了,就以协商解决清国问题的名义好了。”r115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22章 七国联军什么的这个可以没有
. .
“就为了要清国政府解决那些民间针对我欧洲公民的暴力行为就要召集各国会谈?有些小题大做了吧,各国公使一起向清政府施压就足够了,英国人这是有别的目的在里面吧?”德国首相马沙尔在接到了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发来会议邀请后觉得有些奇怪。
“不外乎就是转移视线罢了,最近尼奇表弟似乎也对非洲那边十分感兴趣,我估计他们提出的三国联合向英国施压的提议让英国人感到麻烦了吧,找个借口把大家聚到一起谈判,他英国人就又能玩些小把戏了。”
为了义和团运动的问题要劳动欧洲五强和美国一起开会讨论?历史上可没这么一出,约亨估计这又是自己这个小蝴蝶搞出来的,英国人的做法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们玩他们的小把戏,我们只要坚持我们的底线,铁路必须修到波斯湾就行,其他的不必太过在意,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和俄国人保持步调一致是在有些可惜。”腓特烈三世叹了一口气说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父亲,就算和俄国保持步调一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英国人为了这场战争几乎把全球的兵力都集中到那里了,不仅财政上背负了巨大压力,必须获得胜利后夺取布尔人的黄金和钻石。更重要的是就这么撤[ 军的话他们大英帝国的脸面也没地方放了,所以索尔兹伯里侯爵阁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罢手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看看能不能从英国人手中要点什么。”约亨回答到。
“你说的没错,约亨,而且我们必须保持这样的态度。布尔人的黄金可是随着我国物资输入而源源不断的落入我们的口袋里了。虽然法国、意大利、俄国都向布尔人输出了武器,不过自从开战以来,在航线被英国人封锁的情况下。虽然我们通过在法国的秘密渠道弄了一些法国货送去了非洲,但是我国武器依然是布尔人的主要装备,英国人虽然抓不到我们的把柄,不过我们也不能直接跳到前台。”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
“那么如果英国人还是不愿意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在会议上就保持沉默吧,让英国人自己去应付法国人和俄国人。”腓特烈三世命令到。
“是。陛下。”
英国人虽然邀请了各国一起召开会议,不过会议地址选在了坏境更好的巴黎。既然是以解决清国问题为名义召开的,自然不能一上来就谈什么苏丹啊、波利尼西亚啊、波斯湾啊之类的问题,所以第一个议题还是如何让清政府立即镇压越演越烈的义和团运动。
其实在各国一致要求清政府进行剿灭的情况下,清政府还能放任义和团运动越演越烈的原因也还是各国自己搞出来的。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国内部并不是毫无触动,试图富国强兵的思想在清国内部还是得到了相当大的支持。因此也让改革、变法的条件慢慢变得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通过组织强学会。出版报纸杂志,刊登文章等等方式为维新变法造势,并且得到了户部尚书翁同龢和两广总督张之洞这样的实权派人士的支持。
而翁同龢作为光绪皇帝的老师,他的支持无疑也让光绪皇帝开始将希望寄托在维新变法上了,而康有为等人也因此得到了重用。
1898年,由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应运而生,变法原本试图给衰老腐败的大清国送上一剂良药,不过这味良药药力太猛。直接把光绪皇帝自己给药死了。
俗话说得好,空谈误国。像康有为这种只知道说大道理。空有一张能说的头头是道的利嘴,一身能做出花团锦簇的文章的文采,却丝毫没有实际的施政经验、协调各方利益的手段的读书人所推行的变法本来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1...9394959697...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