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这样的奇人甘愿辅佐自己,李恪怎么会不答应,他怎么不会不高兴呢
“李淳风见过殿下!”
李淳风对李恪施礼道,态度很恭敬,这表明他已经向李恪表示了效忠。
“淳风不用多礼!请起!”
李恪上前扶住李淳风,他的称呼也改变了,两人算是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关系。
“淳风可以到本王开设的学院任职,可以教授学生,可以著书立传!”
李恪对李淳风道,“今后,只要你有什么要求,本王能够满足你的,就不会敷衍你!”
李恪这算是给了李淳风一个肯定的答复。
而在皇家学院任职,这就等于有了一个官职。
“多谢殿下!”
李恪颇为感动,李恪对他确实不粗。
见他继续说道,“臣还要请殿下赎罪,之前臣对殿下的诸多无礼只是想试探殿下的脾性而已,还请殿下赎罪!”
“那淳风觉得本王如何”
李恪笑道。
李淳风见李恪这么问他,他也淡淡一笑。
两人之间没有说话,但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李恪的意思就是,你之前数次奚落和针对我,我对你没有说过什么吧
那既然对你没有说过什么,那我还是治罪于你吗
而李淳风则是清楚李恪根本不在意之前他对李恪的针对性不满。
两人相视一笑,携手走向李恪的大帐。
第493章 文化奴役
李恪和李淳风来到大帐,两人相对而坐。
李恪自然要请教李淳风一些问题,另外他也有考校李淳风的意思。
“本王这次去太原,主要做三件大事,第一,开办学院;第二,发展商业;第三,组建海军。”
李恪简短的对李淳风说道,“不知道淳风有什么建议”
李淳风微微一想,便想李恪问道,“殿下,你做这三件事情,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吧”
李淳风问的很直接,但李恪就是喜欢他的性格。
君臣之间,揣摩猜测是最招忌讳的。
虽然,李恪和李淳风之间不是君臣,但也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
李恪很希望自己和李淳风之间能够达到开诚布公的地步。
还有一点,那就是清楚于李恪推算能力的李恪,认为即便是自己骗了李淳风,只要他肯推算,只要他想知道也不难。
李恪对于李淳风的历史记载了解的还是很多,诸如,他著《宅经》,而被尊为风水宗师;他著《六壬阴阳经》,而被尊为六壬祖师;他著《金锁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而成为道学经典名著,并成为唐代道家名人。
因此,明代杨维贞指出:“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
还有就是,传闻由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两位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
由于李淳风推算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华夏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泻,还是回去休息吧!
”,而因此,推b背图才得此名。
根据李淳风的推算,由唐开始一直预言到未来世界大同,包括六十象,六十,代表著循环周而复始的意思。
推bei图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直到后世它在国内依然没能逃脱**的黑名单。
所以,让数个王朝对列为**,即便科技发到的现代社会,依然不能当众于天下。
可见李淳风推算之强和精准。
因此,李恪觉得对这样一个人保守自己今后要做的事情是很没必要的!就以他的能力,既然想效忠自己,那他自然已经推算出了自己今后的结果,才会这么做。
“第一,开设学院,培养一大批不论门第高低,之论才学品德的有才学之人,让他们入仕,依次来改革士族政zhi所暴露的诸多弊端!”
李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但是,李淳风听了之后没有露出多少惊讶之态,只是淡淡的点头。
“第二,开设陆军学院,就是想培养大批的有战略眼光的将领,大唐的西面很有很广袤的土地,本王不收之,是在可惜。
组建海军的目的也一样,在大唐南边,在大海之中很有很多岛屿,很有很广阔的陆地,这些都必须为我大唐所有!”
李恪说的很自然,好像整个地球就是他的一样,听的李淳风都有点汗颜。
但是,李淳风绝对相信李恪的话,观察形象,对天文学深入了解的他,相信李恪所说的大海之中还有的岛屿,在海的另一边还有广阔的陆地。
只是,李淳风对李恪说的话有点惊讶,他惊讶的是李恪怎么会这么肯定,他是通过观察形象才有这样的预感,难道李恪也是一个星相学家
“至于,发展商业吗
肯定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新的陆地和新的地域!”
李恪简短的说道,他清楚李淳风对商业方面不深感兴趣,也就没有说太多。
“看来殿下志向不小啊!”
李淳风说道。
“既然是逆天改命,就必须要做出一番成就,不然怎么对得起天,对得起这条性命呢”
李恪毫不忌讳的说道,他很清李淳风说出逆天改命觉不是无的放矢。
“殿下,武力侵占,经济通知,你有没有想过文化奴役呢”
李淳风淡淡的说道。
可是,他的这句话在李恪听来无疑是晴天霹雳啊!文化奴役
这不就是辫子王朝对华夏族的统治吗
通过宣扬忠君思想,使得华夏族在皇帝都没有了时候,很多人痛苦流涕,在一说到皇上的时候要口头跪拜。
绝对不行,李恪没有想过用文化奴役一个民族。
他觉得自己要是这样做了,那他就是整个华夏的罪人。
他要真的这么做了,他何必在施行殖民战争,何必想通过不断的侵占,激发出华夏族骨子里的血腥呢
“李先生,本王绝对不会用文化残害百姓!”
李恪坚决的拒绝道,他说话的时候连对李淳风的称呼都变了。
“殿下,你可能是误会了我的意思!”
李淳风见李恪语气严厉的拒绝,他不但没有沮丧,反而显得很兴奋。
“那淳风的意思是”
李恪不解的问道。
“这就是淳风刚才问殿下的,关于对佛教的认识!”
李淳风解释道,“佛教的传入,要追溯到汉朝,汉武帝让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驱逐匈奴数千里,打通了丝绸之路,佛教才传入了汉朝,延续至今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直到现在它甚至已经成了整个大唐的人唯一能够信奉的宗教,殿下不觉得不可思议吗”
“那你的意思是”
李恪不解道。
“殿下,海的另一边有大陆,武力和经济能统治得了多久”
李淳风问道,“还有,在大唐的西边,想要将那广袤肥沃的土地并入到大唐的版图,这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吧,好像在西方还有很多强大的王朝,你想,你要统治这些国家的臣民,用武力好呢
用经济好呢
还是用文化好呢”
李恪开始陷入了沉默!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文化奴役,那文明点说,不就的文化统治吗
李淳风的这个建议怎么有点像欧洲的基督教统治一样啊
欧洲中世纪不就是一直由教廷统治吗
想到基督教,李恪突然意识到李淳风想告诉自己什么。
那就是国教。
创立一个符合大唐的国教,让大唐的国教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再通过这样文化慢慢的侵蚀西方文化,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将其同化,这才是真正的统治啊!突然之间,李恪心中明朗了,就想拨云见日一般!“淳风的建议不错,那本王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你如何”
李恪立即对李淳风建议道,他现在对李淳风很尊重,没有用上级对下属的命令的口吻。
而这也是唐朝的一大特色。
朝堂上,宰相跟皇帝在讨论政务的时候,两人的身份的平等的。
宰相可以坐着跟皇帝说话。
“殿下之命,臣岂敢拒绝!”
李淳风笑道。
“只是,殿下要实现自己的志向,恐怕还有一个前提吧”
李淳风继续说道。
“前提”
李恪疑惑道,随即,他想到李淳风话中的意思,那就是实现开疆扩土,实现文化统治,那自己就必须要做到皇帝的宝座上才行。
“那先生有什么建议”
李恪虚心的像李淳风请教道,他认为李淳风说出这句话,不是毫无目的的。
“殿下心里清楚,又何必问淳风呢”
李淳风淡淡说道。
李恪见李淳风口风很紧,自然也不在过问。
但是,他又继续道,“当初,淳风见本王怎么会表现出那么吃惊的样子”
李恪还是问出了当初,袁天罡和李淳风在见到自己时的失态。
“因为,我跟师父在殿下出身到时候,看过殿下的面相,当时的殿下面向现实,年至而立之岁,龙困深渊而死!”
李淳风的话震的李恪半响不语。
果然,历史上的李恪死的时候才34岁,确实的而立之前,而且,他就是困死在长安城那一滩政zhi的死水之中的。
“所以,这才见到殿下,发现殿下已经逆改天命,蛟龙出海,这才惊讶不已。”
李淳风语气凝重的说道。
确实,现在的李恪逃离了长安城的那滩死水,在并州发展,被封为北王,实权在握,确实已经达到了蛟龙出海的地步。
“不过殿下放心,你的命相淳风和师傅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李淳风继续解释道。
他生怕李恪会意错他的意思,将问题想到李世民身上。
“恩!”
李恪点点头,他现在才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难怪李淳风和袁天罡在见到自己的时候惊讶不语,难怪李淳风几次出言挤兑自己,针对自己。
原来是这样,他们已经算出了自己的将来,他们只是试探自己的品德,试探自己的心性,是否值得他们辅佐,是否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想通了这些,李恪脸色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他对面的李淳风看到李恪的表情,心里安慰了不少。
见到李恪瞬间就想通了一切,他为李恪的聪慧高兴的同时,为自己能够效忠李恪而感到高兴。
李恪和李淳风又谈论了一些问题,见天色不早了,他这才让李淳风去休息。
只是在李淳风离开大帐之后,李恪心里还是有一个疑惑:既然李淳风和袁天罡受到过李世民的礼遇,那他们怎么不去效忠李世民,怎么会甘愿屈居在自己身边呢
这不会是一个陷阱吧
要是这样,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494章 孙思邈的踪迹
李淳风出了李恪的大帐,回到自己的寝帐。
但他刚进自己的寝帐,就发现帐内有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是师父袁天罡。
袁天罡脸上没有表情,似乎已经达到了世人眼中的仙人的境界。
他看了一眼李淳风,见李淳风脸上布满了欣喜之意,便叹息一声说道,“你还是去了!”
“是的,我还是去了!”
李淳风答道。
“我不清楚你这样做是对是错,我不阻止你,是不是我做错了呢”
袁天罡对李淳风说道,他好像在询问自己。
“你没有做错,我也没有做错!”
李淳风严肃的道,“既然他能逆天改命,这就是天命,他能够攻守有序,攻守有方,便是天道也不能干涉,几天天道有常,无往不复,我等观天之道,何不执天之行呢”
“可能你说的是对的吧!他确实逆改天命了!”
袁天罡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天命所归,我等又是观天之道,就执天之行,你明天可以告诉他孙思邈的住处,还有今后你的事情为师也不想在多管你了,你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就行!”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
李淳风向袁天罡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