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崇祯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璎珞

    哈哈哈

    皇太极听说山西商人送来了粮食,心情大好,如今大旱,他日子也不好过啊,没钱没粮,如何安抚百姓,稳定政局

    辛亏这些商人忠心耿耿,立马送来了粮食和银子,虽然这点钱并不能让后金度过难关,不过有了钱粮便能调军……劫啊!

    明朝富庶,尤其是江南地区,那可是水里都流着蜜啊,必须的抢去。

    皇太极心情大好,大笔一挥,“山西商人忠心可嘉,赏百年人参八支,并貂皮熊掌鳇鱼和乌拉草。”

    接着他顿了顿,厉声喝到。

    “传本汗旨意,调十万大军,绕道蒙国,然后直取明廷北京,诛大臣,灭狗皇帝。”

    ……

    崇祯差点气死。

    这些没有骨头的商人。

    不仅偷偷给皇太极运送军需物质,连情报布防都卖了,堪称不折不扣的大汉奸。

    后金一发生大旱,立马猴急的献粮献银,却不知道明朝西北已经人吃人了。

    人家皇太极就回赐了几支人参和貂皮啥的,这帮子家伙居然欢天喜地,称颂明君。

    尼玛

    想想大明朝,自立国以来,商税就极低,后来因为东林众正的原因,商税更是一减再减,已经都名存实亡了。

    他们不知道受了多少国恩,居然对只赐了几支人参的皇太极感恩戴德还真是升米养恩,斗米养仇啊!

    卖国商人该死,当诛!

    反正皇太极进攻还有几个月,先将卖国商人抄家了再说,至于证据呵呵,直播系统就是好,现在不仅能直播了,还能回放呢!

    找证据不要太简单了

    一声令下。

    大批锦衣卫开赴山西,为了保密,此次行动代号为灭蝗行动。

    ……

    很快,卖国商人就被全部抓获并押解神京,至于家产全部抄了去江南囤积粮食去。

    前世读历史,明末崇祯拿不出粮食供军,大批的明军饿死,别提多凄惨了。

    而囤积了大批粮食的江南大商人、大地主们,却不愿意拿出一点点粮食来。

    任凭国家灭亡,山河破碎,他们却依旧享受着南洋的紫檀、名贵香料,买着瘦马,捧着名妓女。

    直到清军打到江南,他们才如梦初醒,慌慌张张筹划着抵抗,可是已经迟了,大势已去。

    这帮人该死。

    如今崇祯要早一步把江南的粮食全部囤积起来,别到时候被这帮无耻的家伙先一步囤积了。

    崇祯知道天灾会越来越多,一直持续十几年,没有足够的粮食如何能度过去

    当然更要下令禁止私人购买粮食超过五千斤,违令者杀无赦!

    乱世用重典。

    不处罚个成百上千人,依旧会有人抱有侥幸心理,尤其是这帮被惯坏了的江南大商人、大地主们。

    如今崇祯的直播系统已经升级了,不仅能同时看很多地方,就




018 抗税有理,崇祯怒!
    “难道我说错了”

    刚刚的名士脸红脖子粗,义愤填膺道,“盐铁等矿乃是天生地产的东西,桑麻棉花和茶叶都是我们雇人种的,凭什么要交税”

    “太祖皇帝当年定30比1税都不应该,就应该一厘银子不交的。”

    “大不了就学那抗税的葛将军,我们杀掉阉党,上书陛下,让陛下知道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对,就这么干!”

    当下几个人窃窃私语,然后现场起草了很多封书信,如同雪花般飘向了江南各大商人和官员手中。

    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

    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可是这次东林党的文人们似乎下定了决心要搞一番大事,哦不应该叫做清君侧。

    真正造反

    他们还没这个勇气,相比于农民军,无论是商人还是文人都缺乏破釜沉舟的决心。

    东林的文人们最擅长的就是舆论控制,只要他们把老百姓糊的团团转,到时候就能以清君侧的名义干掉崔呈秀等人了。

    崇祯又能奈他们何

    还真敢把他们当反贼给剿灭了不成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喷死你吖个大昏君。

    当年万历朝。

    不也派了大批税官来苏州收商税吗,那时苏州织造业发达,号称有万台织机,十万工人。

    每日里能够生产成百上千匹绫罗绸缎和生丝,这些东西通过海商远销世界各地,赚了无数白银回来。

    朝廷眼红这笔钱财,大批税官开赴苏州,制定了一套什么收税制度,眼看商人们就要损失惨重了。

    辛亏有个士人献了一计策。

    就是将朝廷加派在织户身上的税,全部转移到穷人织工和染工身上。

    大织户们要不故意歇业,让大批织工和染工失业。要不就算雇佣你,时间也得延长,薪酬却要降低。

    果不其然,这帮穷人们活不下去了,不就反了

    在葛成的带领下,织工们杀了税官黄建节等人,朝廷不也屁都不敢放个

    朝廷和穷人都是最好对付的,对付朝廷靠穷人,对付穷人靠钱和粮还有舆论。

    东林的文人和当地的官员、富商、豪绅等都信心满满,他们自信能够复制万历时期抗税的壮举。

    甚至博一个名垂千古的名声。

    ……

    这几日。

    秦淮河畔,每一间妓馆都坐满了人,有摇头晃脑的书生,也有一掷千金的豪商。

    更有官场上的官员和皂录们。

    虽然明朝禁止官员进入风月场所,不过这些个规矩,谁傻逼的遵守过呀

    这帮人明目张胆的抨击朝廷税收,然后在通过说书人和三教九流的人传入市井坊间。

    生活在这里最底层的一些升斗小民们,根本就不能判断是非,都以为阉党又来夺他们口粮了。

    每一日都有无数的百姓聚集在崔呈秀处,恨不得饮其血,吃其肉。

    ……

    自然,这一切逃不出崇祯的眼睛,他现在重点关注的就是西北和江南了。

    “这帮文人该杀。”

    崇祯重重一拍桌子,抄起桌子上的笔墨刷刷写了一长串的名字,然后丢给了王承恩。

    “王大伴,你速速去传召魏忠贤和田尔耕进宫来见朕,朕有军国大事找他们商议。”

    “遵旨。”

    ……

    王承恩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很快魏忠贤和田尔耕就来了。

    现在崇祯将锦衣卫事宜全权交由田尔耕和许显纯负责,其中田尔耕为主,许显纯为辅。

    历史记载。

    田尔耕这个人非常狡黠阴毒,是魏忠贤的大忠狗。

    天启四年,他执掌锦衣卫,与许显纯、崔呈秀、杨寰、孙云鹤同为魏忠贤爪牙,代号五彪。

    不知道杀害了多少东林党,后在崇祯元年以阉党被逮处,处死。

    &nbs



019 让孙承宗去种田
    关宁锦防线是用什么打造的

    银子啊!

    几乎是一寸土地一寸银了,白银开道,金钱铸垒,大明朝每年的国库收入都不够填的。

    就是这道防线拖垮了大明朝的财政,导致财政破产,导致三饷不停的加呀加,无数的自耕农走投无路,最后揭竿而起。

    而拖垮明末财政的关宁锦防线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并没有!

    后金一而再,再而三的绕道这条防线,直取北京,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崇祯看着一脸正气的帝师孙承宗,叹了口气,这是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

    孙承宗规规矩矩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后,启禀道,“陛下,如今天降大旱,灾祸四起,臣听闻建虏那边早就已经人困粮缺了,臣恐生变,陛下不得不防。”

    顿了顿,他终于说出了目的,“臣恳请陛下拨白银900万两,用来加固关宁锦防线,以安定边境。”

    崇祯不置可否。

    只是淡淡问道,“爱卿一张口就是900万两,可知我大明国一年的田赋收入是多少只怕还没900万的一半吧”

    孙承宗气定神闲,“陛下最近诛逆臣,收商税,内帑钱财早就溢满了吧以其让这些银两蒙尘,不如用以修筑堡垒,抵御外患。”

    “呵呵”

    崇祯冷笑道,“孙爱卿,朕再且问你一句,朕所得之银两全部都用来购买了粮食,以赈济西北流民,何来蒙尘之说”

    孙承宗沉默了会儿,然后突然重重跪下,“陛下,西北流民不过是疥疮之患,待到熬过今年冬天,明年雨水下来了,自然会丰收的,流民也就散了。”

    “可是建虏却是我朝心腹大患呐!八旗之兵何止十万且个个悍不畏死,骁勇善战,如果让他们突破了关宁锦防线,铁骑长驱直入,那就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了,望陛下三思。”

    说完,他还不忘重重磕了几个头,直把额头都磕破了。

    孙承宗确实真心为国,可惜……

    他不知道今年的大旱后,什么冰雹、水灾、鼠疫即将轮番上阵,将这大明国虐了个千疮百孔。

    如今还只是疥疮之患的流民,从第二年开始便演变成了席卷全国的大规模民变。

    崇祯站起身来,缓缓渡到了孙承宗身边,叹了口气。

    “孙卿有护国之志,可是却没有救国之能,孙卿就敢肯定明年西北一会会下雨,而不是下冰雹啥的”

    孙承宗一脸懵逼。

    崇祯继续说道,“孙卿就一定觉得关宁锦防线挡的住建虏他们不会绕道蒙古”

    孙承宗若有所思。

    崇祯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以前从电脑上看的一些历史知识,然后又用上了演讲与口才。

    “建虏虽号称骑兵十万,其实也就只有四万骑兵,其余都是步兵而已,为了对付这么点敌人,我们却要花费国库的全部收入来填这漫长的辽东线。”

    “然后任凭流民肆虐,无粮赈民,也没有钱调兵,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灾难啊!”

    孙承宗直勾勾看着崇祯说道。

    “大范围的民变,臣没有看见,臣只看见建虏的虎视眈眈,哪怕只有四万骑兵,可是那是重骑兵啊,而且极为骁勇善战,不靠着这条防线守着还能怎么办”

    崇祯沉默片刻。

    他突然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死守辽东不如放弃辽东,后金要就给他们呗!”

    石破天惊的话,惊的孙承宗差点一跟头载倒在地,他错愕的看着崇祯。

    崇祯沉默了会儿。

    一字一顿道,“以其和后金在辽东拼个你死我活,不如花钱议和。”

    崇祯接着又说道,“如今王朝积弊,内有党争



020 姗姗来迟的红薯和玉米
    红薯和玉米。

    这东西可谓是抗灾救旱的大神器。

    崇祯记得明朝末年就有红薯和玉米了,只不过还在小范围种植,也没有被当成主粮。

    可是他却记不清地方了,亏他还自诩为历史学霸,其实就是个伪学霸。

    不过没关系。

    他现在是皇帝,明朝政府机构也还没瘫痪,道路勉强还通畅,那就……找呗!

    一声令下,无数厂卫奔向全国各地,到处寻找着崇祯所说的红薯和玉米。

    功夫不负有心人。

    红薯在福建一带找到了,不过这时它还不叫红薯,叫番薯或者甘薯。

    玉米也找到了。

    此时玉米也不叫玉米,叫高粱苞子,传播的范围还挺广,就是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

    这天崇祯正在用早膳。

    自从不再勤俭节约后,崇祯的御膳一下子丰富多彩了起来,现在他的饮食既不是光禄寺负责,也不归太监管了。

    光禄寺太坑了,一年要用十万头牲畜,做出来的东西还忒难吃,崇祯才不想当冤大头呢,这种贪污腐朽的机构早就被他撤了。

    他后来从民间寻了几个厨子,专门负责御膳,南北菜,水陆空的山珍海味换着吃。

    崇祯刚把个大熊掌啃完,内侍就来报告红薯和玉米种子已经送达北京城了。

    崇祯大喜。
1...45678...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