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钟意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云之初
“可是……可是,”皇后一时词穷,半晌,方才道:“太子年轻,东宫未稳,陛下此时退位……”
“朕是做太上皇,又不是即刻驾崩,”皇帝淡淡道:“你这么吃惊做什么?”
皇后连笑意都有些维持不下去,手指在衣袖中捏紧,道:“陛下心意已决?”
皇帝平视她,道:“是。”
皇后在这样近乎绝望的宁静中同他对视,片刻之后,颤声道:“那楚王呢?”
皇帝静静看着她,面孔上浮现出一丝笑意:“他不是已经是楚王了吗?”
“陛下,睿儿是你的嫡长子,”皇后潸然泪下,言辞恳切道:“你不能因为不喜欢我,就一起否定掉他。”
“那并不是主要原因,”皇帝道:“朕不选择他,是因为他担不起这天下。当然,也有你的缘故在。”
“我怎么了?”皇后凄然一笑,第一次将满腹委屈倾吐出来,道:“陛下,你公平一点,好不好?”
“昔年你东征西战,哪有空闲归家?是我帮你操持内务,联络部下,打理各种人情往来。太后病重,隐太子与元吉在侧照看,是我拖着有孕的身体,在她塌前尽孝。你说睿儿体弱,不擅骑射,并不类你,有没有想过,是我为你奔走,操持粮草,疲累早产之故?”
说到最后,她泪如雨下,恨声道:“昔年玄武门之变,也是我与你一同登上城门,勉励军士。那时候,你的阿苑何在?!”
“我诚然有欺瞒你的地方,可你扪心自问,难道我便一点好都没有吗?”
“我是你共患难的结发妻室,可阿苑呢?她就那么十全十美吗?虽然被迫入宫,何尝不是坐享其成?”
“朕不是一个好丈夫,无论是对于你,还是对于阿苑,”皇帝听罢,面有动容,然而静默片刻后,还是道:“然而朕不仅仅是你们的丈夫,也是这天下的君主,事关储位,便注定不能乱来。”
皇后胡乱拂去面上泪珠,恨声道:“陛下只觉睿儿仁弱,会为我钳制,何曾想过李政也是我名下之子?他若登基,我仍为太后!”
皇帝目光中有一闪即逝的愧疚,轻叹口气,合上眼去。
“好,好啊。”皇后心神一凛,霎时间如坠冰窟:“数十年夫妻,陛下竟是这样打算的。”
皇帝却唤了内侍来,道:“皇后累了,送她回宫歇息吧。”
“不必,”皇后抬手止住,风仪雍容,仍旧是往昔风范:“我会自己回去的。”
“陛下,”她敛容施礼,道:“臣妾告退。”
……
帝后叙话,内殿无人,皇后身边宫人只见她神情,隐约也能猜出结果如何,噤若寒蝉,不敢做声。
回了清宁宫,皇后僵坐了大半个时辰,忽然低声道:“那只铃铛呢?”
留在她身边的,皆是心腹,骤然听闻,也是怔住:“什么铃铛?”
“当年那孩子被换走时,脚踝上不是有个铃铛吗?”皇后道:“我叫你们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的。”
“啊,”心腹反应过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识得吗?”
“不会忘的。”皇后僵白的面孔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沙漠中有个传闻,藏宝时不需要地图,只需牵着一匹母骆驼与它的孩子便可,等到了选定好的位置,便在那匹母骆驼面前杀死它的孩子,无论过去多久,地势如何变幻,只要将那匹母骆驼牵到那片区域去,它便会自动找过去,停在原地,哀嚎不止。”
“娘娘,”心腹劝道:“她是真心将那位视为亲子,宁肯自己死,也不会对那位动手的。”
“我知道,我也没打算对他做什么。”
皇后微微一笑,目光森寒:“我从当年之事中得到的教训就是……活着比死去痛苦多了。”
……
宗政弘同苏志安一道出了前殿,便见文媪偕同两个宫人自东侧尚宫局处来,拐过长廊,进了偏殿,不由驻足。
苏志安奇道:“怎么了,先生?”
“文媪这两日,”宗政弘道:“走动的有点多了。”
“这有什么奇怪?”苏志安不以为意,笑道:“先生,你便是思虑太多,身体才一直不好。”
“你多盯着点吧,谨慎些总没坏处,”宗政弘有些疲惫的合了合眼,又道:“先前殿下说想整改科举,办法是好的,只是有些冒进,世家势力强盛,意欲打压,绝非一日之功,罢了,明日我写封奏疏递上去好了……”
盛夏已经过去,林木仍旧郁郁葱葱,蝉鸣声却稀疏了,偶有一二,也只是秋风萧瑟前的垂死挣扎。
钟意推开窗扉,便见窗下那从月季败了,红艳的花瓣散了一地,有些凄清。
“花谢了,”她叹口气,道:“夏天过去了。”





钟意 70.偶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钟意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钟意左右为难, 心中忖度过后, 如实道:“扬州宿儒七人, 确有不当之处,然其罪不至死,因此被杀, 未免有失公允。”
“倒同祭酒想的一般。”皇帝冷笑道:“朕看过他们的万言书,句句无礼,直指朕失德失仁, 居士觉得,他们说得对吗?”
他面如寒霜, 显然动了怒气,室内气氛登时紧绷,像是拉到极限的弓弦, 孔颖达额上生汗,勉强站起身, 垂首立于一侧,噤若寒蝉。
“玄武门之事内情如何,陛下心中最为明了, 无需多言,”钟意定了心神,道:“然而宿儒讲陛下失德,我却不以为然。”
皇帝脸色丝毫不见和缓:“何解?”
“因为陛下是仁君。”钟意真心实意的道:“我知道, 朝臣知道, 天下万民也知道。”
皇帝静默不语, 她心里有了底,温声道:“龙朔二年,陛下与逆臣颉利定白马之盟,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头,陛下不受,令其还历年边境劫掠人口;
龙朔四年,朝臣因陛下身患气病,以隆暑未退,宫中卑湿为由,请宫中建阁,以供陛下居之,陛下却因糜费良多辞之,又言‘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
“自陛下登基以来,政尚简肃,朝风清明,开前代未有之盛世,万民敬仰,四方来朝,”钟意起身拜道:“仁德至此,哪里是宿儒们区区几句话便能抹消的?”
这并不是钟意为求解脱困境而美言,事实上,她的确是这样想的。
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事后逼迫父亲退位,这都是难以消弭的污点,无需后人评说,当世便有人诟病,然而皇帝选择了最为正确,也最为坦荡的解决方式。
定四海江山,开万世太平,以无上功绩,盖过那些曾经有过的污迹。
谁都知道他曾经杀兄夺位,然而,又有谁能否定他的丰功伟绩?
皇帝听她说完,面色微有和缓,寒气却未退:“居士,你在避重就轻。”
“那朕换句话问,”他道:“你觉得他们不该死吗?”
钟意道:“不该死。”
皇帝微有诧异:“你倒坦荡。”
“昔年薛延陀曾进献白鹦鹉,陛下以其离乡甚远,心中悯之,令放还山林,”钟意道:“今日宿儒进言,是为天下计,即便语有失礼,亦不至死,更不应以逆贼之名诛杀。”
皇帝冷淡道:“说到底,你还是觉得朕做错了。”
“我曾听父亲说过一件事。”钟意道:“陛下初登大宝时,曾经询问臣工,如何辨别忠奸。有人进言说,请陛下佯装发怒,敢直谏者为忠,阿谀者为奸,陛下还记得,当时您是如何回复的吗?”
“朕说,水的清浊,在于它的源头。”皇帝淡然道:“朝堂之上,朕是源头,朝臣则是水。倘若为君者心性狡诈,却奢望臣工清明,这怎么可能?朕以为曹操多诡诈,看不上这等人,当然也不会像他一样做。”
“陛下不行诈道,是天下之福,”钟意道:“如今有人直言进谏,怎么反倒动怒,以罪戮之?如此行事,我恐天下怪愕。”
孔颖达亦道:“居士所言甚是,望请陛下三思。”
皇帝面色愈沉,神情冷凝,手指拂过茶盏杯沿,却不言语。
孔颖达有些心焦,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居士方才所言大善,应……”
他话音未落,便见皇帝冷笑出声,手中茶盏恨恨摔到地上,一声脆响堪比炸雷,怒意昭然若揭。
“居士官居侍中,祭酒也是朕之肱骨,食君之禄,却为逆贼做声,”皇帝嘿然冷笑:“岂有此理?!”
孔颖达倏然汗下,两股战战,慌忙跪地,口中称罪。
话已出口,如何还能回转,钟意做不出自打嘴巴的事,坚持道:“扬州宿儒七人,愿保富贵,何苦造反。如今大戮所加,已不可追,而名之逆贼,含愤九泉。长此以往,天下义夫节士,畏祸伏身,谁肯与陛下共治?”
皇帝作色道:“放肆!”
钟意面色不改,道:“望请陛下三思。”
皇帝怒极而笑,不再言语,拂袖而去。
天威赫赫,孔颖达心中惊惧,顺势瘫坐在地,取了帕子拭汗,心有余悸道:“陛下已然作色,居士何必再三进言?此非臣下所能为,实为失礼。”
他大为受惊,未及思忖,便将心中所想说出,竟连脸面都顾不得了,弘文馆内尚有校书郎几人在侧,闻言变色,几乎难以控制自己鄙薄的目光 。
孔颖达心有所觉,大失颜面,正待说句什么弥补一二,却听钟意笑道:“老而不死是为贼,这话原是孔家先师所说,今日便赠与祭酒。”
孔颖达惊怒交加:“你说什么?”
“祭酒没听清楚么?”钟意略微抬高了声音,笑着重复:“我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颖达一时讷讷:“你!”
钟意冷笑了声,自去另一侧观书,却不理他。
她并非不知人情世故,也并非不怕死,然而人生天地间,总有些东西,比性命更加重要。
几位校书郎上前,齐齐施礼:“居士有诤谏之心,节气昭昭,非我等所能及。”
钟意还礼道:“但随本心而已,当不起诸位谬赞。”
那几人避开,不肯受礼:“居士如此,便要折煞我们了。”
孔颖达面上挂不住,踌躇一会儿,讪讪退去。
……
皇帝出了弘文馆,余怒未消,却见李政站在窗边,不知立了多久,见他看过来,含笑问安:“父皇。”
皇帝面色和缓了些,边走边道:“你怎在此?”
“原是想来找本书的,”李政跟上去,笑道:“后来见父皇动怒,不敢入内。”
“胡说八道,”皇帝笑骂:“还有你怕的事情?”
“当然有,”他们父子二人说话,内侍们自觉避开了些,李政跨出弘文馆的门槛,正色道:“我怕父皇失了纳谏之心,只为一时快意,日后为人诟病,又怕来日史书工笔,污及父皇后世英明。”
皇帝静默片刻,道:“你都听见了?”
李政道:“是。”
皇帝又是久久未曾做声,直到望见太极殿的宫门,方才道:“朕听说,你把朱骓赠与怀安居士了?”
“是,”李政道:“清思殿宫宴上,儿子对居士说了几句无礼的话,便用朱骓赔罪。”
皇帝哼道:“朕去年过寿,问你要你都不给,倒舍得给别人。”
“父皇是儿子至亲,给与不给都有血脉相系,无甚关系,”李政坦笑道:“向居士致歉则不然,给的少了,有辱人之嫌,倒不如厚赠,以示诚心。”
“你做得对。”皇帝听得颔首,末了,又道:“居士也担得起。”
说到此处,他停下脚步,叹道:“方才是朕气急,说的过了。”
李政但笑不语。
皇帝摆摆手,示意内侍总管近前,吩咐道:“居士现下应未离宫,你去弘文馆,替朕带句话,请居士到太极殿来。”
“顺便,”他顿了顿,道:“也把祭酒叫回来吧。”
……
钟意手中书不过翻了一半,便见校书郎引着内侍总管刑光前来,心中诧异,却还是笑道:“总管有何事?”
“陛下令奴婢来带句话,”刑光向她行礼,道:“再请居士往太极殿去。”
钟意奇道:“什么话?”
刑光道:“陛下说,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朕夙兴夜寐,恨不能仰及古人。方才责居士、颖达,甚为悔之。卿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钟意不想皇帝皇帝竟肯低头,心中一热,起身向太极殿方向拜道:“圣明无过陛下!”
……
内侍们奉了茶,皇帝心绪舒展,也有心思说笑,向李政道:“宫中无事,怎么不去找你的心上人?”
“去找过,又被骂回来了。”李政道:“我说要娶她,她还打我。”
“这样凶蛮。”皇帝皱眉道:“你既喜欢,父皇不好说什么,但你记住,做你的王妃,容色并不是第一等要紧,胸襟气度决不能少,否则,即便你再喜欢,也只能做侧妃。”
李政笑道:“儿子明白。”
皇帝见他如此,又好气、又好笑:“她骂你,还打你,你还这么喜欢?”
李政道:“她怎样我都喜欢。”
“朕竟有你这样没出息的儿子,”皇帝摇头失笑,笑完又问:“出身好吗?”
李政道:“好。”
敢打骂这个儿子的,想必也有底气,皇帝思忖片刻,又道:“是五姓七望家的女郎?”
“不是,”李政含糊其辞:“但也差不多。”
皇帝的好奇心被挑起来,不知想到何处,皱眉道:“到底是哪家的?倘若上不得台面,你不许娶。”
李政坚持道:“她好得很。”
皇帝见他守口如瓶,倒不紧逼,内侍入内通禀,言说怀安居士与国子监祭酒已至殿外,他说了声传,又感慨道:“倘若有怀安居士三分气度,即便门第低些,朕也不说什么。”
李政道:“真的?”
皇帝道:“真的。”
“父皇要记得今日说过的话,”李政笑道:“改日反悔,儿子决计不依。”
皇帝尤且未觉,扬声笑道:“绝不反悔。”
准确来说,大唐是没有宰相这个称谓的,时人所称的宰辅,其实是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
中书省设两位中书令主事,即英国公李绩与邢国公房玄龄,门下省设两位侍中主事,即王珪与魏徵。
至于尚书省,因为皇帝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缘故,此后再不设尚书令一职,而是以左仆射杜如晦与右仆射何玄共同主政。
三省共有六位长官,皆可被称为宰相,或者以群相制来称呼,要更加合适些。
孔颖达官居国子监祭酒,此外还另有太子右庶子的身份,每日侍讲东宫,他身侧则是御史大夫温彦博,官兼太子左庶子,也是太子心腹,钟意入殿时,他们正在说话,她瞥了一眼,再看各自说话的几位宰相,不免为太子叹口气。
皇帝加秦王天策上将衔,这是多么天崩地裂的消息,然而事前,太子一系居然一无所知,毫无准备,简直匪夷所思。




钟意 71.志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钟意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居士又去钓鱼了?”院落里的菊花开的正盛, 益阳长公主拿把剪刀修剪枯叶,见她拎着鱼篓回来, 打趣道:“昨晚还有一尾鱼入我中梦哭诉, 说自从居士来, 便鱼不聊生了。”
钟意听得笑了:“既然如此,以后再吃鱼, 我便先念会儿经,愿它们早日转生。”
“偏你能言会道。”益阳长公主忍俊不禁, 又叹道:“先前只有我一个人在此,清净却是清净, 只是太过孤寂, 你来了, 倒是热闹许多。”
“不止如此, ”钟意与她相熟起来, 也不客套, 笑道:“时不时还能开荤,吃全鱼宴呢。”
“去, 刚说了几句,又没正经。”益阳长公主嗔她一句, 便见有个年轻女冠在外踌躇, 收了笑意,道:“何事?”
“观外有客人至, ”女冠入内行礼, 道:“是来找居士的。”
“哦?又是哪一家的娇客?”益阳长公主摆摆手, 示意钟意去见:“快去快去,又有人来讨教了。”
“并非哪家女郎,”那女冠有些迟疑,顿了顿,方才道:“是个年轻书生……”
……
来人约莫二十上下,生的文质彬彬,背着竹筐,见一美貌女冠前来,不免有些拘谨:“学生罗江,乃青明县人氏,来人可是怀安居士?”
“我是,”钟意上下打量他,道:“青明县距离长安不算近,你到此地来,所为何事?”
罗江屈膝跪下,顿首道:“居士大恩,请受我一拜。”
“快快请起!”钟意被他吓了一跳,赶忙将他扶起:“男儿膝下有黄金,你这是做什么?”
罗江却不起身,接连向她叩首三次,方才抬头道:“学生乃青阳人氏,父母兄弟、族里旁亲相聚而居,此前山崩幸免于难,正要谢过居士大德。”
“你快起来,”钟意被他拜的失措,急忙道:“我将山崩之事说出,是为父亲,虽然救助山下黎庶,却非本心,哪里敢受你一拜?真正救助百姓的,是盛德天子与青明县贤吏,你的大礼,我受之有愧。”
“若非居士道破天机,天子如何盛德,也无法未卜先知,这便是功德,”罗江起身,道:“先前家中事忙,近日才得空,前来道谢。”
他将竹筐放到一边,又自行囊中取出一份厚厚文书,递给钟意:“山中没什么珍惜之物,只有些微薄物与一片诚心,居士不要嫌弃。”
钟意翻开那份文书,便见洋洋洒洒万字谢辞,笔力雄健,想来书写之人很有功底,剩下的数十页却是各式落款签名,不下数千,有的端正笔挺,有的歪歪扭扭,却都极认真。
“于我而言,只是说了几句话,大家如此,实在是……”钟意心头一热,向罗江躬身道:“愧不敢当。”
“居士不要这样说,”罗江见她如此,不知该将手脚往哪里放,结结巴巴道:“我们也没有什么能报答居士的地方,便只带了些山菇来,居士长于长安富贵,想也看不上,但总是一点心意……”
钟意打量他衣着,温声问:“青阳至长安,也有几日路程,你是怎么来的?”
“县尉帮我打点过,乘坐驿馆的马车,”罗江道:“一路顺畅。”
钟意微松口气,笑道:“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多谢。”
“其实,我此来还另有件事相求,”这位居士生的太美,罗江甚至不敢直视,低声道:“我能为居士作幅画吗?”
“放肆,”玉秋变色道:“这是什么道理?”
“你先别急,”钟意看这人说话条理,文质彬彬,该不是无礼之人,便制止了玉秋,问道:“你为我作画干什么?”
“居士于青阳有大恩,三老商议之后,决定在青阳为居士建座生祠,”罗江道:“见我画技微末,略有几分本领,便叫我来。”言罢,又将附属县尉与三老印鉴的文书取与她看。
“生祠?这怎么使得?”钟意摇头道:“简直荒唐。”
时下立生祠的人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官吏治一方,若行善政,尽得民心,也可在经吏部考核后于其地建造生祠,只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哪一个不是闻名天下的能臣贤吏?
钟意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与之相提并论。
“《唐律疏议》有言,实无政迹,辄立碑者,徒一年,居士不在此例,”罗江劝道:“不必忧心。”
“我忧心的哪里是这个,”钟意摇头苦笑,忽然察觉到什么:“你学过《唐律疏议》?”
“是,”罗江道:“学生也略微念过几年书。”
钟意翻开先前那份文书,道:“这上边的谢辞,也是你写的?”
罗江有些赧然:“是,献丑了。”
钟意思及他此前所说,又问道:“三老既然叫你来为我画像,想来画技同样出众了?”
罗江道:“尚可,但求能绘居士风仪之万一。”
钟意心里冒出一个有些荒谬的念头,她问:“你姓罗名江,可有字吗?”
“学生还差两月及冠,”罗江道:“无字。”
男子的字往往都是成年及冠时由师长赐予,沈复那样少有才名,被皇帝亲自赐字的,当然是凤毛麟角。
钟意看着从头到脚都写满拘谨的年轻人,心里想的却是前世。
那时薛延陀犯边,边境城池无以为抗,有位年轻官员挺身而出,假意投诚,他为城中黎庶的逃离争取了时间,自己却被恼羞成怒的敌方将领处以极刑,剥皮示众,死的那年才二十七岁。
死讯传来,边关万民恸哭,为他铸庙立碑,边将也上书天子,请求追谥。
那时她已经在李政身边,听他说那人文华斐然,书画两通,才干不输沈复,原是想外放积攒声望,再调回中枢,加以重用的,不想竟英年早逝,为国捐躯。
那人也是青阳人氏,姓罗名锐,字元崇,不知是不是面前这个人。
她走神的时间有些久,罗江便有些踌躇,轻轻叫了声:“居士。”
“画像的事,还是免了吧,”钟意回过神来,道:“些微小事,不值得立什么生祠,劳你白走一趟,实在是对不住。”
“人之有德与我,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罗江慌忙下拜,道:“居士是高士,便当我辈是小人吗?”
1...3536373839...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