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褪佛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颜无耻
五祖再问道“米舂熟了吗”
他回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五祖点点头,抬起禅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他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便于当天晚上三更时,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
五祖用袈裟将他围起来,以免他人发现,并且给他讲解《金刚经》。
当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他豁然大悟。
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他已经大悟,便将“顿悟法门”以及“祖师衣钵”教付给他,并说道“此乃达摩祖师的法脉与衣钵,今日便由你传承。好生留存,切不可断绝。”
跪受衣法之后,他又问道“法脉我已经受了,将来这祖衣又该交付给谁呢传承自是不能断了!”
五祖回答说“昔日达摩大师,初来此地,以衣钵为信物,代代相承。法脉是以心传心,自悟自解,强夺不得。只是衣钵会起争端,你将它们藏起来吧。你须速速离去,此地恐有人加害于你。”
“我该去往何方”
“自有去处,何处不成佛”
说罢,五祖便亲自把他连夜送到驿站。
临行前,五祖又嘱咐他“佛法将会由你再次兴起,你离开后三年,我将入寂。你赶快往南方走,好自为之!不要急于出来弘法,这当中你会有劫难。”
他再一次顶礼五祖,而后南行,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大庾岭。
五祖送走慧能后,连续好几天没有现身。众人都很疑惑,五祖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纷纷前去问安。
五祖告诉他们说“我没有病,祖师的衣钵和法脉已经传到南方去了!”
众人大惊,问道“谁得到了衣钵”
五祖回答说“能者得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此后便有了数百人前往南方追杀,欲夺取衣钵的故事。
为了避免不测,慧能六祖跟随一众猎户混了十五年之久。此后,因机缘成熟,方才出世,弘法度难。
唐三藏说完了,烤鸡也吃完了。孙悟空等人听完便散了,只留有掌灯一人暗自忖度。
唐三藏看着掌灯的神情,笑笑,道“你有何见解”
掌灯长舒一口气,道“佛法还真就讲究一个‘悟’字,倘若悟了,无关身世、教学、秉性,真是佛法无边!”
唐三藏砸了咂嘴,道“不是问你这个!”
掌灯愣了愣,再开口道“我佛中人,也有那等贪图名利的,应当借鉴,应当借鉴!”
唐三藏一下敲在掌灯的光头上,再道“不是问你这个!”
第三十二章 荡魔尊者
掌灯吃痛,抱住脑袋,摇头道“三藏法师还请明示!”
唐三藏双手合十,说道“真是阿弥陀佛了!贫僧问的是,那两首偈子,哪个妙。”
掌灯一愣,也是双手合十,诚心念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念完,掌灯会心一笑,道“自然是六祖的妙!”
“妙在何处”唐三藏笑问。
掌灯摇头晃脑,答道“精髓之处在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法本就不是文字能描述,又何来菩提树之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法本也是无处可寻,无迹可觅,又何来明镜台之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说得就是此理!”
唐三藏听后点了点头,道“继续。”
掌灯接着摇头晃脑,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就是一场空,又悟的是什么又寻的是什么无物自然无尘埃,一切自在本心,无需理会业障缘由,明心即可!真是妙哉!妙哉!”
唐三藏点了点头,道“说得不错!可是贫僧不这么认为。”
唐三藏的话让掌灯从绝妙的意境之中惊醒,愕然问道“三藏法师何出此言”
掌灯真是有些不解,既然唐三藏能被称为“三藏法师”,那么就代表着他已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对这两首偈子的悟性程度,根本不需要多想。
唐三藏微眯起双眼,神色庄严,似念佛唱经一般说道“佛法,生于芸芸众生,普度芸芸众生,本无高明低下之分。此刻却用来对比分明,岂不是忘了初心。需谨记,能度人者,便是佛。”
“六祖之偈子确实悟得了真理,但却于众生无益。如若众生都能明悟至如此之境,又要佛做什么神秀之偈子,把人和心比作菩提树与明镜台,众生皆可悟得一二。五祖也说过,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堕恶道的。”
掌灯总算是知晓了唐三藏的意思,六祖慧能的偈子虽然妙不可言,但是也因为太过高深,凡人悟不透,更不能得其精髓。神秀的偈子,虽然未能道出真理,但却易懂易悟,更适合众生修行。
唐三藏紧紧地盯着掌灯,再次开口问道“哪个妙”
掌灯虽然知晓了唐三藏的意思,但仍觉得六祖慧能的偈子更妙,于是开口道“还是六祖的妙!”
唐三藏听后,忽而露出震惊之色,抬头望天,长叹一声,“我佛休矣!我佛休矣!”
掌灯还想开口,却被唐三藏伸手打断。唐三藏不再多言,和衣而眠。
掌灯欲言又止,转头看了看。
猪八戒和沙悟净已经睡熟了,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不知道哪去了。掌灯忽然听闻一阵抽泣之声,仔细一听,却发现是唐三藏在低泣。
掌灯皱起了眉头,低语道“我刚才说错什么了吗三藏法师怎么哭了”
不明,不明,一切皆是不明。
树林深处,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相对而立。
孙悟空率先开口,“你叫俺老孙出来,到底何事!”
六耳猕猴的眼神忽而变得柔和,道“你真不记得我”
孙悟空撇嘴一笑,道“俺记得你!当初,俺老孙应该打死了你才是!你又怎会出现在这里”
六耳猕猴叹息一声,道“因为当初是你救的我,你却是忘了我来这里只是为只是为报答。”
“报答”孙悟空听后大笑起来,“你这等人物,也会有报答之心休想来骗俺老孙!你若是有何不轨之心,在此说出来,俺老孙与你再斗三百回合!”
六耳猕猴摇头,道“可否听我说个故事”
“不听!不听!”孙悟空呲牙咧嘴,背过身去,道“怎么都和那秃子一样,说起来没个完了!”
六耳猕猴也不急,只是开口道“花果山的故事。”
孙悟空身子一抖,转身看着六耳猕猴,不语。
一个时辰后,孙悟空双拳紧握,一双金睛火眼似要择人而噬,“你说的当真!”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若想辨别真假,需重入轮回。”六耳猕猴的表情也是凝重。
孙悟空抓耳挠腮,道“俺老孙离不开,那秃子正被无妄神教追杀。俺老孙离开了,他怕是到不了西天!”
六耳猕猴笑笑,道“你在这里无济于事,你这一缕残魂,又保得了他几时”
孙悟空还有些疑虑,摇了摇头,道“大不了俺老孙去冥府走一遭,问一问地藏,就能知道你所说是真是假!”
六耳猕猴摇头,道“他已不在地府了,而且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孙悟空摆了摆手,眼珠子慌忙乱转,“不必说了,让俺老孙仔细想想。”
说罢,孙悟空隐入长明灯内。长明灯临空飘起,又向唐三藏一行人飞去。
六耳猕猴静立不动,眼眸内有些微光闪烁。
良久,六耳猕猴喃喃开口,道“悟心,我怎么才能够让他相信我其余人的生死与我无关,我只想救他而已”
第二日清晨,静心而坐的掌灯被一阵嘈杂闹醒。
掌灯打眼一看,发现唐三藏、猪八戒、沙悟净全都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
掌灯揉揉眼,走过去一瞧,发现唐三藏等人正在观瞧着一张残页,无字天书的残页。
猪八戒哼哼着说道“怎么没有字呢!”
一旁的孙悟空瞥了一眼猪八戒,骂道“真是个呆子!无字天书要是有字,不就变成有字天书了吗!”
猪八戒没有理会孙悟空,只是咂了咂嘴,道“想想取得经书那日,迦叶和阿难把这无字经书给了我们,我们却又还回去了!想不到今日又要万苦千辛的去寻找,真是有些可笑啊。”
沙悟净不耐烦地一摆手,道“要么拿到水里浸泡一会儿,说不准那字就显出来了!”
猪八戒哼哼一句,道“不可!还是听我老猪的,拿到火上烤烤!”
唐三藏没好气地冷哼一声,道“要烤也是拿你去烤!吴刚手里的残页被你吃了,正好烤了你,看那残页会不会再变化出来。”
孙悟空在一旁凑热闹,笑道“正好!正好!残页不出来,我们还能得一头烤猪!妙!妙!妙!”
“撑死你个死猴子!”猪八戒啐了一口孙悟空,悻悻的走开了,兀自低语道“会不会是白骨精那老娘们在骗我们”
唐三藏等人再次查看了有一刻钟,依然无丝毫头绪,叹口气道“还真是无字天书啊贫僧堂堂三藏法师居然也认不得!”
就在唐三藏刚刚说完的时候,一道声音从草地另一头传了过来,“拿过来我教你呀!”
唐三藏一行人皆是一惊,要知道这里有着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六耳猕猴,能瞒过这四人的感知,悄悄至此,来者绝非常人!
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哭一笑,两位身披佛衣的和尚,缓步而来。
那矮胖的和尚,笑脸盈盈,鼻下留有两绺细长的黑色胡须,项上挂着一串由六颗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的念珠。
那瘦高的和尚,苦脸瘪嘴,嘴唇下一撮山羊胡,腰间挂着三副面具。
“杀气!”唐三藏一见这二人,心中即刻一惊,抄起掌灯转身就逃,速度之快让孙悟空几人都没回过神来。
“呀!跑了!”那矮胖和尚说了一句,也不去理会孙悟空几人,继续缓步而行。
“嗯啊。”瘦高和尚应了一句,照样向前走去。
孙悟空等人认不得此二人,只是对视一眼,向着唐三藏追去。
唐三藏奔逃了有一个时辰,掌灯被唐三藏晃得七荤八素,直叫道“三藏法师,为何要逃!”
在掌灯看来,完全没有逃跑的必要,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加上六耳猕猴,这等战力何人能敌
孙悟空等人早就追了上来,也是一脸不解的看着唐三藏。
唐三藏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依然狂奔向前,抽空解释道“那两人惹不得!那矮胖的乃是荡魔笑面尊者,那瘦高的乃是荡魔苦面尊者!二人专司伏魔降妖,厉害非常!”
猪八戒舔了舔嘴唇,道“荡魔尊者不是北极真武大帝吗就是北天门那个,怎么佛家也有个荡魔尊者”
猪八戒等人成佛之后都是离开了封地,并没有去大雷音寺听佛,再加上原本就职于天庭道家,所以对佛家的编制不甚清楚。
唐三藏没有解释,只是说道“快些离开!这些日后给你们讲!”
唐三藏话音刚落,只听得前方传来一道声音,“别啊!现在就讲讲吧!”
唐三藏等人奋力止住身形,却发现那两位荡魔尊者已经在前方等候多时了。
“呀!难得有人还记得我们,本尊自己都快忘了,旃坛功德佛还请给我们讲讲罢。”笑面荡魔尊者,笑脸盈盈的走上前来。
“嗯啊!”苦面荡魔尊者应了一句,也是缓步上前。
“哟!两位尊者怎么在这里!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唐三藏一把甩掉怀里的掌灯,上前去一一握了手,陪笑道“贫僧一路游玩至此,都未曾见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两位尊者想必也是下凡散心,我们就此别过!相逢别过既是天涯,我们后会无期!”
唐三藏说完一挥手,示意孙悟空众人朝别处走去。
两位荡魔尊者也不阻拦,那笑面尊者淡淡的开口,“呀!天涯咫尺,旃坛功德佛认为能逃到何处去”
“嗯啊!”苦面尊者应了一句。
唐三藏闻言停下了脚步,面色一沉,低头问道“两位尊者,为何也要叛出佛门难不成忘了当初佛祖的救命度化之恩”
第三十三章 便是魔了
“救命度化之恩”笑面尊者忽而不笑了,转了转脖子,道“那等救命度化还不如杀了我二人来得痛快!”
“嗯啊!”苦面尊者应和了一声。
唐三藏有些吃惊,只是未表露出来,而是眯眼叙述道“八岁杀母,十岁弑父,十五岁自立山头做了贼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二十岁那年,你二人少说杀了上千余人,后又妄图侵占城池,只是人手有限被迫逃走。”
“你二人不知悔改,又勾结蛮夷,侵占大小城池十数座,以血腥手段统治三十余年。期间发兵与朝廷对抗,引起了上百次战争,民不聊生。后因朝代更迭,朝廷大举派兵剿杀。”
不知为何,唐三藏对于两位尊者的生平,知道的一清二楚。两位荡魔尊者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在回忆当年的“戎马生涯”。
“本来,凭你二人多年的底蕴和对地形的熟悉,拖个四五年不成问题,更有机会入朝当职,可没想到蛮夷之王背叛了你们,引朝廷的士兵前后夹击,你二人兵败樊城,逃入山中。”
“年过半百的你们没有失去野心与杀心,准备重起炉灶。可是你二人却不知已身中那蛮夷之毒,时日无多。后,如来佛祖找到了你们,解了你们的毒,度化你们成为尊者。”
说到这里,唐三藏转头看了看掌灯,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就是由如来度化他们而说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