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亲眼看着把部门的稿子都安排上了版面,这会沙岩心里也变得轻松了。他把大家看了一眼说“你们都很年轻,也都校毕业不久,现在正是闯事业的大好时间,既然你们选择在报社工作,那么,就要有别于普通的老百姓。你们要有高远的新闻理想,记者不光是无冕之王,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你们始终要知道,你们所从事的是新闻职业,新闻机构就是党的喉舌,你看看你们居然连‘三贴近’都说不出来……”
张琰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摆动着的小太阳将红红的一束亮光投在他脸上,他的脸依旧是那样的青春逼人,而坐在他身边的柳龙,陈国平和高翔的脸上同样飞扬着难掩的青春。
“下周,紫华市委宣传部就要给各新闻机构部门主任以上干部宣讲,专门讲新闻记者应当遵循的‘三贴近’原则。你们都是记者了,新闻工作跟其他职业有什么区别”沙岩说,“前年,国家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成了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可见,国家对新闻工作有多么的重视,我们时刻要保持政治敏锐性,要有党性原则。三贴近是什么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他们几个面面相觑,抱歉地互相看看。
第五百九十八章“记者就是瞭望者……”
“这是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媒体报道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认为‘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完全可以指导我们采访工作。”沙岩说着把话锋一转,问张琰,“公交车的线索都整理齐了吗”
“噢。齐了,齐了。”张琰说着赶紧站起来从包里取出一沓纸说,“主任,都在这里,从上个月到今天下午,一共有128个人打电话投诉公交车的问题。”
“都有哪些问题”沙岩问。
“我按您的要求对线索进行了分类整理,从总体情况看,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等不到早班和末班车,有位女士说,有天晚上她等5路公交车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半,但并没有等到,后来,在公交站还险些遇到坏人,她赶紧拦了辆出租车才得以摆脱……”张琰翻着记录纸说。
“可憎!这么冷的天,一个女士等公交等到那么晚……”沙岩不由得感慨道,他问,“5路公交末班几点发车”
“晚上11点。5路是连接紫华南北的主要公交线,线路很长。”柳龙说。
“对,那个女士说她之所以那么晚了还要等5路,就是因为她家远,坐这趟车能坐到终点站,如果打出租的话得五六十块钱。”张琰说,“那天,这个女士就是在始发站的下一站,也就是第二站等公交的。”
“还有什么投诉”沙岩问。
“甩客、甩站,乘客还没下车就关车门的,好几个乘客投诉他们被公交车的车门给夹了。还有投诉公交车司机态度蛮横,动不动就骂人,有时,乘客还没来得及下车,司机就关上车门一路狂奔,还有的公交车跑最后一班车时从来都不报站,他们是急着要收车回家……”
沙岩伸手接过张琰整理的线索单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张琰、柳龙、陈国平、高翔都把目光移向主任,小太阳刚好将一束红彤彤的光投在沙岩刚毅的脸上,他浓密的剑眉下目光炯炯有神,他看得非常认识,脑袋随着目光在纸上移动着。
“太过份了!这不是一趟两趟公交车的问题,而是服务行业服务意识淡漠的普遍现象,这些线索足以反映出紫华公交车司机服务意识淡漠,公交公司系统管理缺失。公交是紫华的门面和窗口,也是离市民最近的行业,紫华是省会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镇,如果连公交系统都这样,其他的服务行业还能好到哪里去紫华的这种环境怎么能招到商怎么吸引外资”沙岩说,“作为记者,我们的笔触就要深入到市民最关心的事情上去,帮他们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问题。”
沙岩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了,他陷入思考当中。
小太阳不知疲倦地摇着硕大的头,大家依旧围坐在一起。
“张琰,线索中公交车还有什么乱象”柳龙问。
“挺多的,除了早班和末班车等不到以外,有些末班公交车司机见了乘客故意装作没看见,不停车不开车门径直就疾驰而过……”张琰说。
“这种现象我也遇到过,末班车本来就少,发车间隔时间又长,好不容易等了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车来了又不停,真是令人气愤。”陈国平说。
“……”
“这样吧,我们就从公交车入手做一期新闻调查,你们兵分几路对紫华的首末班公交车进行暗访,以乘客的身份做一次体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沙岩说,“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望者……”
“望者”张琰自言自语。
“普利策你没听说过吗”沙岩问。
“听过,《世界新闻史》里讲过,普利策是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奖就是根据他的遗愿设立的,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张琰说,“只是他的那句名言我记不清了,把记者是望者的原话全忘了。”
“当记者做事说话都要严谨,不能似是而非。”沙岩说着拉开抽屉取出一本书翻开,他念道“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沙岩将书扣在桌上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媒体和记者代表着公共责任和社会良知,我们在法律框架内有最大程度上的自由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的监督职能,发挥我们对社会的监测和预警功能。你们几们还都很年轻,是金子般的年龄,你们在新闻道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我就让你们做一回望者,站在规范服务业的高度望一下……不过,你们不能只是走马观花的望者,我们要做严谨求实的望者。”
接下来,沙岩给大家讲了怎样去切入进这条新闻,给大家分了工。
沙岩安排完工作时已经有些晚了,大家记下各自的任务,确认了暗访的每一个细节后,便和沙岩告别,朝楼下走去。
外面夜色苍茫,寒风隐藏在一团漆黑当中,飕飕地吹着。
沙岩站在三楼社会新闻部办公室的窗户前,默默地注视着四个年轻人,从大楼窗户散出的淡淡的光披在他们身上,他们下楼后走进大门口的自行车棚,过了一会儿,又分别推着自行车走出了报社,渐渐消失在了寂静黑暗的大街里。
沙岩无言地目送着他们,目光久久不曾移开,就像一个老兵目前着年轻的战士朝着战场冲锋。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这会办公室里只有沙岩一个人了,小太阳按照自己的轨迹左右摇摆着,沙岩看着苍茫的夜空又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想起他与新闻的不解之缘
1985年10月是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刚满18岁的他还在紫华周边的农村上高中,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那时,他突然萌生了想去当兵的念头,而且这种愿望与日俱增。
那阵子,他每每从杂志上看到军人的照片,他就对绿色的军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后来,他索性背着爸爸妈妈偷偷报了名,而更好的消息很快传来了在全乡30多个报名体检的年轻人当中,有4个人通过了体检,其中之一便是他。
第五百九十九章 猫耳洞
几天后,《入伍通知书》被送到家里。
沙岩的家人被这份《入伍通知书》吓了一跳,大家不知所措,都坚决反对他去当兵。
“啥你要当兵你不要命啦十里八乡都说这一批应征入伍的新兵,是要被派到前线打仗的,你还是个学生就应该好好念书,当什么兵这么大的事你咋就不给家里商量一下”沙岩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一看到《入伍通知书》就跟遭电击一样暴跳如雷。
“当兵有什么不好”十八岁的沙岩叛逆而倔强,他跟父亲争论了起来。
“你们学校的老师这么喜欢你,还说你的文章写得好……你咋突然会想起当兵了呢你是听了谁的话,着了什么魔”父亲厉声问道。
“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沙岩反驳。
“啥你说啥什么大丈夫什么乎啥意思好好说话。”父亲一脸疑惑地。
“听不懂就别听……班超投笔从戎……”沙岩没有好声气地说。
“啥班超是谁是哪个村的啥‘戎’”父亲气愤地说,“你不要这么文邹邹的,成天提文吊武……”
“听不懂算了。反正我已经确定了,无论如何我也要参军,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军人!”沙岩说。
“理想”父亲轻蔑地冷笑了一声说,“上个月你还说你的理想是当医生,去年,你说你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小时候,你说你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才短短一个月时间,你的理想就又变了我看你是头脑发热罢了。”
“岩娃,当兵是要打仗的,打仗可是要死人的……你就听爸的话,别去了……”站在一旁边的母亲拭了拭眼睛说。
“妈,我们去了才是新兵,新兵啥都不会,部队怎么会让我们去打仗妈,你想想,如果我被分配到了国旗班,应该有多么风光我的身高、体重、形象哪个比别人差要是这样的话,在村里大家都会说我们沙家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沙岩笑着对妈妈说。
“好是好,可是你能分配到哪里吗国旗班可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啊……”妈妈说。
“没事,妈,你要相信我,我可以。”沙岩突然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抬头、挺胸、收腹、提臀。炯炯有神的目光里飞扬着青春的风采。
“你还是个娃呀!不知天高地厚!”父亲说。
“我咋不知道天高地厚难道我跟你一样就非得蹲在村里当一辈子农民”沙岩扭过头对父亲说。
“我当农民咋了不是我这个农民,你能长这么大吗”
“……”
临走前那天晚上,任凭父亲苦口婆心好话说尽,但沙岩始终初衷不改,只顾埋头收拾自己的行李。
父亲无奈之下扑通一声跪给沙岩跪下了“你可是咱家的独苗啊!万一出啥闪失,可怎么办就算你不把我这个当爹的放在眼里,可是,你看在咱沙家祖先的份上就留下吧……你这么一拍屁股就走人,就是不负责任。”
“能出啥闪失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沙岩说,“就算到了军营,怎么可能让新兵打仗老兵有经验,要上战场肯定是他们先上。再说了,即便是叫我们上战场,即便是打仗牺牲,我也要去!我已经长大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决定!”
“你……”父亲跪在他面前泪水横流。
沙岩扶了几次都没扶起,便不再理会了。
“他爸,你是这咋了吗”沙岩妈妈一进门,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就这样,全家人挨过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第二天天一亮,妈妈含泪端来一碗热汤面看着沙岩吃了后,在泪水中,父母一直送着他走出了村口,背景一点点消失在了模糊的视线里……
到县武装部换装那天沙岩高兴极了,从学生到战士的喜悦和青春澎湃的内心,让他一下子就长大了。两天后,他满怀热血地跟着年轻的入伍者一起踏进了遥远的绿色军营。
事情果然没有超出沙岩父亲的预料,一个月的新兵队列训练之后,有一天,沙岩突然接到上级下发给每一个战士的《参战通知书》,连长说,这次是全员参战,不分新兵老兵,一个不落。
上级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服从命令是每一个战士的天职。那年12月中下旬,沙岩随着部队赴祖国边关进行强化性临战训练,第二年春天,那支部队临战训练结束后,便按上级的指挥开始陆续接防。沙岩所在连队的哨位距离敌军阵地最近,大约只有80米。
接下来,沙岩和战友们在猫耳洞蹲守6个月。
由于在亚热带雨林山区作战,北方部队官兵根本不适应这种从未经历过的气候,猫耳洞里阴暗潮湿,身上时时像被涂了一层浆糊,许多战士都患上了“烂裆”病,连衣服都不能穿,大家几乎都是作战。
然而跟气候一样恶劣的是,猫耳洞里蚊虫非常多,沙岩和战士们的身上到处被叮咬得紫一片、红一片,瘙痒伴着潮热的空气和汗水直往毛孔里钻,每一寸溃烂的皮肤上,仿佛有一万条虫子削尖了脑袋一个劲地往里面钻,就像土壤里蠕动着的蚯蚓一样,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战士们,从早到晚,无休无止。
沙岩出生在西北地区,对这种气候和环境从来就没有免疫力,在猫耳洞里,他浑身多处溃烂了,止不住的抓挠让身上血淋淋的,局部化出的浓水和汗水跟野草上的露珠一样从颤抖的皮肤上滚落,就像身上的肉一疙瘩一疙瘩往下掉……每到那时,沙岩就咬紧牙关,把一双浓浓的剑眉挤到一起,用意志力承受着、忍受着……
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折磨,不仅挑战着沙岩和战士们的体能,也考验着一个人在特殊环境下耐受力的极限,更磨练着他们钢铁一般的毅力。
沙岩所在的阵地每天要承受敌军上百发大小炮弹的袭击和轰炸,晚上还会遭遇敌军特工偷袭和骚扰,沙岩和战士们一样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默念着他们的口号“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第六百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血与火的特殊的岁月里,沙岩的青春在猫耳洞里闪烁着靓丽的光芒。
既然到了战场定当马革裹尸,血战沙场。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沙岩坚强勇敢地挺立起了年轻的胸膛,他和战士们以及祖国后方的亿万民众,一起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华夏大地热血沸腾,中华民族寸土不让!
沙岩与生俱来的超强记忆力和他扎实的文字功底,让他很快就从阵地的新兵里脱颖而出,连长对他非常信任。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沙岩就学习并掌握了电台技能。
1987年1月5日凌晨6时左右,“15”战斗打响了,沙岩所在的连队奉命攻打敌310高地,我军万炮齐发、火光冲天,战场上硝烟顿起,遮云蔽日。沙岩的手持电台天线四次被敌炮弹炸断,在危急时刻,他置个人生死于肚外,先后两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将电台天线架设成功,及时顺利地向后方通报了所有战况。
在战争中,有时一个电台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抵得上十万大军,沙岩功不可没,战后他荣立三等功。
在猫耳洞战斗生活的6个多月时间里,沙岩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在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特殊的环境里渐渐成长成一名坚强勇敢的职业军人。勇敢、机敏和扎实的写作能力,也让他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枪声炮声的喘息之间,他就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下来,把一篇篇战地报道发回至后方。
部队从前线撤下来之后便恢复了正常的教育和训练,也就是在这段血与火的岁月里,沙岩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新闻跟绿军装一样令他神往,跟神奇的因子一样融入了他的血脉。
转业后每每翻开那个时候发表过的军事新闻,沙岩便不由得热血澎湃,热泪盈眶。往事历历在目,任何的过往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唯独文字的记载却时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散发着特殊环境下的温度和热度。
窗外,大地一片苍茫。
从报社办公楼窗户洒出的光亮,在黑黢黢的院子里隐隐绰绰投下变了形的窗户的图案,张琰他们几个早已消失了,沙岩依旧保持着目送他们的姿势,跟凝固了似的。他思忖了许久才伸手看了看手表,这会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
沙岩转过身子一屁股坐在办公桌前。
自在血与火的战斗的岁月里萌发了新闻的种子后,沙岩对新闻工作一天天地热爱,一天天地痴迷。他一边写稿子一边钻研新闻知识,他所有的阅读书籍无不不是新闻学方面的书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