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陛下!高公公终于把这口气‘喘’匀了,双手呈上手里的大唐日报,道:陛下,山东大儒卢浮宫污蔑逐鹿侯,百姓们得知真相后与之理论,争执之间,卢浮宫口称百姓是贱民,引起了众怒,现在已经打起来了。臣得知消息去看了一眼,场面混不堪,双方各有损伤
魏征的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忙问道:到底如何了?
高公公迟疑了一下,道:百姓越聚越多,大儒等人毕竟人少,老奴回来报信又耽搁了一会儿,现在恐怕唉!
第82章 可怜的魏征
为什么不让人去救!魏征目呲欲裂,山东大儒和学子们有多少战斗力,他再清楚不过,被数倍于己的百姓围攻,后果可想而知。想到卢浮宫和郑经二位大儒都已过花甲,魏征着实担心他们的安危。
高公公听到这话,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他高干身为总管公公,伺候皇帝须臾不离片刻,这朝中的文武大臣,谁人不给他几分薄面,就连国舅爷三不五时地也要给他送点钱财,满朝文武,只有这个魏征,不知人情,从来也看不到他一文钱。
阉人无后,人生已经少了大半的乐趣,唯有钱财能聊以慰怀,不打点好了,谁肯为你办事?
郑国公,咱家只是一个阉人,伺候陛下还行,旁的事情咱敢管么?咱要是管了,还不得有人上奏一本,说咱宦官干政啊?咱家还想多活两年,可不敢招惹是非。
你!魏征岂会不知高公公阴阳怪气的在指桑骂槐谁,可是如今山东大儒和上百学子危在旦夕,他不想因争辩耽误时间,赶紧对李世民道:陛下,还请陛下快快派人阻止暴民,若再迟了,臣担心山东大儒们的安危。
可不行啊!高公公赶紧阻止道:陛下,您可没瞧见,现如今皇城外跟遭了兵祸似的,两边打得不可开交,都是百姓,您偏帮谁都惹是非,还不如等他们打完了再说。
魏征怒道:那些暴民如何能跟山东大儒比拟!
魏征!李世民怒道:如何不能比较?你说的山东大儒,无非也就是卢浮宫和郑经那群老家伙,他们是有官职在身,还是有爵位在身?既然都没有,那就都是民,都是普通百姓!朕爱之如一,手心手背都是肉,如何抉择?
啊呀!魏征心急如焚,一躬到底:陛下,现在不是斗气的时候,臣真的担心再耽误一会儿,那些暴民会伤到几位大儒
魏征,你整天民啊民的挂在嘴上,让朕爱民如子,朕耳朵都听得出茧子了!如何现在都成了暴民了?你给朕把话说清楚了,不说清楚,朕救不了。
陛下!
赶紧说,不说清楚管不了!李世民看着魏征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非常之爽。他现在能理解李牧说的与人斗其乐无穷了,感觉属实是不错,但前提是得能斗得过,否则就只能像魏征现在这样,让对手其乐无穷,自己憋闷不已了。
魏征求助地看向三位宰相,三位宰相把目光移开了,再看向六部尚书,六部尚书的目光也移开了,至于旁边的李绩和唐俭,他没有浪费那个时间,他知道这二位恨他入骨,不可能帮他说话。
谁都不傻,现在的局势已经明朗了,大反转,魏征仰仗的民意都反转了,应该站在哪边,还不明显么?
李世民根本不管魏征如何焦急,现在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他的手里,拖呗,拖得越久,那几个老骨头就越遭罪,真死了两个,李世民也只会开心。要知道当年他登基之时,可是没少被以卢浮宫和郑经为首的大儒们骂。如今他们吃苦头,李世民有一种报复成功的快感。
李世民好整以暇地把大唐日报展开,称赞道:这篇文章写得着实不错啊,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看着便如同听故事似的。啊!朕想起来了,这就是李牧那小子说过的‘’吧,前段时间不是连载了两期《那年定襄月正圆么,皇后爱看,朕也陪着看了。确实不错,这篇也写的不错。这个署名,唐观?唐?李世民把唐俭叫到身边,指着唐观的署名道:爱卿,这可是你那幼子?
正是臣的幼子。唐俭谦虚道:臣的这个幼子,幸得李牧提携,如今忝为御前行走,这篇文章臣还真不知道,想来应该是他见兄蒙冤,匆忙为之。臣一眼看过去,便看到了几处文法的错误。陛下请看,这里不该用‘呜呼’,而应用‘嗟夫’,陛下以为呢?
嗯,嗟夫甚好,但呜呼也是不差,都好,都好
魏征实在是挺不住了,终于放弃了坚持,咬牙道:陛下!臣让步就是了,臣不再坚持让逐鹿侯抵命了,陛下,请速速救人吧!
好!李世民把大唐日报放下,对高公公道:高干,传朕的旨意,把人救下来。高公公刚要离开,李世民又把他叫住了,拿起狼毫笔,饱蘸墨汁,大笔一挥,一道圣旨一蹴而就。
李世民把旨意递给魏征,道:魏爱卿,此事还需你亲自跑一趟才行,也省得你不放心。高干,记住朕的话,一定要等魏爱卿宣旨之后,才能救人,千万不可乱了次序。
诺。
多谢陛下。魏征双手把圣旨接过,他很想看看李世民写了什么,但是这是圣旨,在没有宣读之前,他是不可以看的。魏征后退两步,转身离开太极殿,出了殿门就小跑了起来。他早到皇城门外一刻,山东大儒和学子就少挨一刻的揍,可怜魏征也是不怎么运动的人,从太极殿跑到皇城门口,虽然不算太远,也够他喝一壶了。
等他跑到了地方,回头一看,高公公带着一队金吾卫骑马在后面跟着,气得差点蹦起来。早说有马,何必跑呢?真是人心险恶,你们都骑上马了,就不能开口告诉一声么?
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
魏征瞪着高公公,高公公却不以为然,他是一个宦官,跟魏征不是一个体系的,唐朝又不是明朝,还没有‘阉党’这个词呢,魏征就算再怎么厉害,也管不到宫内的事情去。
高公公从马上下来,虽耳边惨叫声不绝于耳,但依旧笑眯眯道:郑国公,快点宣读圣旨,救下山东大儒和众学子吧,再不快点,咱家担心他们受伤啊。
魏征看着满地哀嚎的学子们,心中暗骂,你这阉人是眼睛瞎了么?这已经受伤了好不好!
恨恨地瞪了高公公一眼,魏征深吸了口气,断喝一声,道:都住手!陛下有旨意!
正在‘厮杀’的两拨人已经打红了眼,充耳不闻,依旧在厮打。魏征眼睁睁地看着两个疯婆子扑到了郑经的身上,又抓又挠,把他的衣服都快撕成条了。
快住
高公公凑过来提醒道:郑国公,还是快宣圣旨吧,你宣读了圣旨,咱家好救人呐。
魏征忙把圣旨摊开,正要宣读,忽然看到圣旨的内容,顿时有点懵了。
堂堂大唐皇帝,怎可使诈啊!
高公公刚刚在李世民写的时候帮着磨墨,看到了内容,笑意盈盈道:郑国公,宣读啊!
我要去找陛下!
好。高公公仍然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让开了路,道:您请便。
你借我一匹马!
这可不成。高公公肃容道:皇城骑马,您好像还不够资格。
那你们怎么都骑?!
咱们是领了皇命办差呀,郑国公,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你们!魏征终于是再也承受不住了,本来他跑了这一路就气血翻涌,再被高公公这么一气,噗的一口血吐出来,喷得老远。这下他想跑回去都做不到了,跌坐在地上,看着眼前的乱象,忽然打心底升起一股无力感。
魏征颤抖地把圣旨摊开,用尽所有力气,念道:诏曰:今御史赵元朗命丧逐鹿侯李牧之手,原因业已查明。乃是赵元朗辱骂其母在先,李牧愤而杀人在后。朕以仁孝而治天下,逐鹿侯李牧,因孝杀人,其情可悯。赵元朗祸从口出,实乃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汝等号称山东大儒,岂不明圣人孝悌之道?于皇城门外哭嚷吵闹,蛊惑人心,其心当诛。百姓得知真相,与尔等理论,竟也遭尔等辱骂殴打,汝等岂不知天意昭昭,民意昭昭乎?朕身为天子,当顺民意而行,今日闹剧,皆因汝等而起,一应责任,也当在汝等身上。责令,当面致歉,并赔偿受伤百姓医药费用。另,汝等德行有亏,不可再置馆教学,责令三日内离开长安,违者论罪!诏书从右,主者施行。
躲在学子们的中间尚没有挨多少揍的卢浮宫听到魏征宣读了这样的旨意,不由得怒视过去。正要开口质问,见魏征唇角有血迹,用力摇头,明白事出有因,咬了咬牙,喊道:诸位百姓,我等不知详情,冤枉了逐鹿侯,还请给我等一次机会,老夫在这里给诸位道歉!请诸位高抬贵手,医药费用明日可到我府上支领,说话算话,绝不反复!
几个泼妇站了出来,指着卢浮宫的鼻尖骂道: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你说的话,我们不信!
魏征拽着高公公的袍子,哀求道:高公公,到了这个地步,你还要坐视不理吗?
哪能呢!郑国公怎么如此说啊,咱家这不是等你宣读完圣旨么。高公公说着,挣脱开魏征的手,对身后的金吾卫使了个眼色。金吾卫们上前,百姓们也都退开了,人群外围,自有人支应着,不一会儿,几百人竟然都散去了,一个都不剩。
魏征见状,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噗地一下又是一口血,仰面晕厥!
第83章 大唐皮皮虾
太极殿。
臣李牧,参见陛下参加皇后。臣谢过陛下不杀之恩。
李牧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然后老实地束手站着,眼神还有些惺忪,头发上点缀着几缕杂草,这是李牧临走的时候特意在地上抓的,临进殿之前,请高公公帮忙弄上去的。
高公公几十年的梳头技艺,令这几根杂草分布的错落有致,使得李牧平添了三分沧桑之感。
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冷哼了一声,没有搭理他。还是长孙皇后做了和事老,来到李牧跟前,帮他把头发上的杂草摘下去,又理了理衣襟,道:逐鹿侯,以后做事可不能再如此鲁莽了。大唐有法度,你可知道,陛下为了保你的性命,费了多大的周章么?
多谢皇后关怀,陛下隆恩,臣丝毫不敢忘却。
少在这儿糊弄朕!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李牧,你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本事啊!连朕都敢算计了?你如此的行径,与那魏征有何不同?朕真是后悔明白得晚了些,否则朕才不救你!
长孙皇后赶紧对李世民使眼色,但李世民只当没看见,他确实生气了。高公公救了那些山东大儒,把魏征送回了府,回来禀报情况。李世民怎么会察觉不到猫腻,虽然他当着魏征的面说,山东大儒和普通百姓都是民,但这只是话术而已。实际的情况,彼此心中都有数。山东大儒乃是士族,士族就是要比百姓高一等。今日发生的事情,若背后无人撺掇,哪个百姓敢跟士族叫板,甚至殴斗?
这么荒唐的事情,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会去做,就算李绩唐俭等人想保李牧,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幕后黑手便呼之欲出了,肯定是李牧导演的!
再想到李渊出现在两仪殿,两件事并在一起,李世民顿时觉得自己的智商被李牧给玩弄了。这个臭小子,杀了人,还博了一个孝子的名声,却把朝堂搅和的混乱不堪,让他这个皇帝数次陷于被臣子逼迫得束手无策的境地,甚至还闹出了二圣临朝的荒唐一幕,而他呢?人家只是在大理寺的监牢睡了一觉而已,李世民怎能不气!
陛下,臣认错。李牧跪在地上请罪,道:皇城外的百姓,确实是臣雇的。这件事情,也是臣的授意。臣可以欺瞒天下人,但不会对陛下说谎。
这话李世民倒听得很舒服,拧着眉毛问道:你说,那些百姓是你雇的?
嗯。李牧点点头,道:主力是雇的,也有一部分凑热闹的。臣的丈人白春,与长安城中不少闲汉有来往,他帮臣找的人,打架的两贯钱一天,骂人的一贯钱一天,那几个嘴巴最利的泼妇李牧看了眼李世民的眼色,小声道:五贯钱一天。
李世民被气笑了,道:真是让朕开了眼界,果然是有钱好啊,李牧,你的钱没白赚啊!
谢谢陛下夸奖。
朕是在夸你吗?!李世民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怒道:你不是都已经交代了后事,不想活了吗?砸了朕的大理寺,当众杀人,多威风!你都不想活了,还安排这种勾当作甚?还有你那个丈人,他结交闲汉做什么?是不是你早就算计好了,把朕当成你的棋子了!
面对李世民的盛怒,李牧并未慌张,而是苦笑道:陛下,臣如何算计啊。臣怎么会知道赵元朗会辱骂臣的母亲啊?若说臣与赵元朗合谋,那也不通啊,他已经被臣杀了,他怎么会用命来跟臣合谋呢?
李世民一想也对,怒哼了一声,道:就算不是算计好了,那你也得跟朕解释清楚!
唉!李牧叹了口气,道:陛下恕罪,当时陛下更改了旨意,臣确实觉得心灰意冷,出离愤怒了。臣心中想,臣对陛下之心可昭日月,但却没有换来陛下的同理之心,臣心灰意冷。又因臣的母亲被辱骂,一时情急,脑袋一热就杀了人。但随后臣冷静下来了,觉得臣要是跟赵元朗这样的人换了性命,似乎有些不值当。而且臣不是一个人,有妻妾,有母亲,不能就这么死了。于是臣便想到了自救,昨夜臣的妻妾探监之时,臣就交代了她们。把臣的意思传达了出去,本来是想着借大唐日报为臣申辩一下,但是没想到魏征竟然如此卑鄙,鼓动了山东大儒和学子闹出了堵皇城门的一幕,臣得知了消息,知道陛下会因此为难,就临时改动了一下主意,托臣的丈人找来了这些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至于臣的丈人为何会结交闲汉说起来跟程伯父还有些关系,程伯父的马场不是分了陛下三成利么,他觉得有些亏了,就逼着臣弥补,臣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就想接越来越多的人想看马赛的机会,把马场的门票炒一炒,于是就让臣的丈人结交这些闲汉,把票先给他们,然后再高价卖出,以此牟利没想到还没等买票呢,臣倒是先用上了他们,实在是惭愧,惭愧不已。
李牧说出这段情由,李世民也有些惭愧了。李牧要是不提醒,他还想不起来。李牧帮他从程咬金的碗里抢了三成利出来,这可是每个月上万贯的钱,而且还是充内帑使用的钱。
想到这些,李世民也觉得不好意思,但他毕竟是皇帝,不好意思也就不好意思了,轻咳了一声,道:大理寺监牢重地,向来与外界隔绝,你倒是个例外,有妻妾探监,还能传递消息哼,是程咬金帮你的吧?
李牧嘿嘿笑道:陛下,程伯父毕竟不是外人,再说,臣也帮他挣了不少钱,有这份人情嘛。
法不容情!朕明日就申斥他。
李牧赶紧收敛笑容,小声道:臣知错了。
李世民见李牧温顺,心中的气也消了一些,但是想到李渊的事情,怒气又顶了上来,指着李牧问道:还有一事,你小子要是不给朕说了明白,朕还是要杀了你!
啊?李牧施展出二世为人的演技,惊慌道:陛下,不知臣又犯了什么错?
太上皇为何会来两仪殿,你给朕好好解释清楚!你知道不知道,太上皇今日出现在两仪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若是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会惹出多大的祸乱?
陛下容禀!李牧急忙说道:陛下,臣不知此事啊。臣在牢里,所见也不过是家人。如何与太上皇联系啊?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啊,还请陛下明鉴!
不可能?李世民冷笑道:朕听说,你在牢里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肯定没事,而且谁帮你忙,你都不用还说自己有个撒手锏,最后关头用出来,必可保性命无忧,你倒是给朕说说,这个撒手锏不是太上皇,还能是什么?
额李牧露出为难之色,支支吾吾道:陛下,臣还是别说了吧,都过去了。
说!李世民怒道:别想蒙混过关,你当这是小事吗?
唉!李牧叹了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一般,道:那臣就坦白了吧昨日,臣是把大理寺的墙壁砸了才进去的
朕知道,朕听高干说,还是工部派人去修补的墙壁朕明白了,是工部的工匠给你留了通道?谁做的,真是好大胆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