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李世民没好气道:“你就那么想种地?朕看这山谷地方也不小,你喜欢种,开春你就种!”

    “臣当然要种啊!”李牧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道:“臣是真喜欢种地,若臣不喜欢,也不会向高昌世子和真腊王子索要种子了,臣就是要种出来大唐没有的作物,看看什么东西好,再全力地推广开来。哪怕只是让大唐的百姓多吃一种菜,多吃一碗米,臣都觉得无比的成功,远比算计朝堂这些大臣有成就感得多。”

    李世民哭笑不得,道:“你这个想法,朕怎么就理解不了呢?古今千年,百姓吃的……不说百姓,就说朕,古往今来的这些皇帝,吃的不都是五谷杂粮,山间野菜么?这有什么新鲜的,值得你废这么大力气?”

    “陛下,这怎么能是没用的事情呢?”李牧正色道:“臣心里头,没有比种地更重要的事情了!”

    “为何?”

    “陛下,在臣的眼里,事关江山社稷之事,任何一件,都可以被替代,但是唯独农事,不可替代。错过了农时,五谷不结,颗粒无收,百姓没粮,就会饿死!臣翻遍史书,看到所谓盛世什么是盛世?说白了就是能养活百姓而已,养活了百姓,人口就会增长,人口增长,百业俱兴,军威也会鼎盛。反观之,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伴随着天灾**。百姓吃不上饭了,才会逼着他们造反。而在丰收的年代,百姓能活着的年代,就算皇帝昏庸,他们也不会去造反。究其原因,还是皇帝离他们太远了,就算皇帝残暴,也很少能残暴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而农事,则事关他们的口粮生计,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

    李世民听到这儿,不再嘲笑李牧,皱起双眉,一副思索的神态。

    李牧叹了口气,道:“臣思考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因为,哪怕**可控,但是天灾不可控,谁能知道哪一天地崩,哪一天发水?所以,哪怕君主一直贤明,若天要亡灭此朝,也是躲不过的。”

    李世民忍不住道:“那你做的这些,岂不是无用?”

    “无用,总比不做好。”李牧认真道:“臣翻遍了史书,也找不到任何的办法。唯独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得到了一丝灵感。其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相传远古时期,百姓茹毛饮血,生了病也只能听天由命。有神农氏,尝尽百草,找到了可食的草,可治病的草,让百姓种植,填饱了肚子,也治了病。”

    “于是臣就想,神农氏尝百草,也未见的就尝尽了。臣现在收集种子,然后把种子种出来,也许会有意外收获,但也许没有。不过,没有又如何呢?就算没有,也不过就是种种地的事情,但若是找到了一种,让五谷变六谷,百姓的选择就多了一样,大唐的江山也就稳固了一些,这不是一件好事么?”

    说着,李牧笑了起来,他的眼睛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显得那样闪亮。李世民看到他瞳孔中映出的月牙,忽然颇有感慨,他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最后抬起手拍了拍李牧的肩膀,拿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李牧也把酒喝了,李世民呼出一口气,道:“戏也演了两天了,明天便会有分晓,你有信心么?”

    “臣本来只有三成的把握,但是到了现在,臣有十成的把握。陛下今夜可安枕,一觉醒来,臣保证陛下能看到六份贺表。”

    “贺表?”李世民对这个东西可是太过于陌生了,去年他力破突厥,也没见五姓七望上过一份贺表,他真的是一点也不抱希望,叹道:“别说六份,能有两份,朕都心满意足。”

    “陛下放心,肯定有六份。”

    李世民挑了挑眉,道:“五姓七望,少了谁家?”

    “自然是陇西李氏啊,人家又没参与。”

    “陇西李氏……”李世民听到这四个字,语气顿了一下,似乎有些出神。李牧仔细瞧着他的表情,想看出一点端倪来,却什么都没看出来。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恢复正常,道:“陇西李氏与皇族乃是同宗,当然不会做这种事情。朕真的是喝醉了,竟问出这样的话来。”

    李牧笑着附和,心中却愈发的肯定,陇西李氏与皇族之间必然有嫌隙。

    酒过三巡,月上枝头,李牧也喝得有些微醺,带着妻妾与帝后告别。这种感觉,到有点像是屯里屯邻之间聚家常。李世民从李牧到后门门口,又聊了几句明天的事,才回去休息。

    白巧巧和李知恩俩人搀着李牧,把他扶回了家里。酒劲儿上来了,李牧倒头就睡,再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再看自己身上,已经换了套衣裳,也不知是谁帮着换的。

    看看旁边,李知恩和白巧巧还在睡,李牧没有打搅二人,蹑手蹑脚地下了床,披上熊罴大氅,来到了院子里。

    李牧看了眼天色,约莫有辰时上下,推开大门走了出来。刚走出一步,忽然面前多了个黑影。

    李牧吓了一跳,差点摔在地上,扶着门框站好,埋怨道:“老王,你这是干什么,多大岁数了,学人家堵门?”

    “侯爷!”王珪满脸堆笑,极尽谄媚之能,双手捧着一叠奏折模样的东西,递到李牧的面前:“您瞧,这是什么?”

    李牧数了一下,七个,心中纳闷,怎么还多了一个,鼓足不知道:“王侍中,这种时候,就别给陛下添堵了吧,写什么奏折啊,拿回去。”

    “不是奏折!”王珪急道:“这是贺表,乃是五姓七望以及山东各望族,表达心意,歌颂陛下丰功伟绩之颂表。劳烦侯爷,呈给陛下御览?”

    “哦!”李牧把贺表接了过来,翻了翻,瞅了王珪一眼,道:“王侍中,合着一夜未眠,盯着这么大的黑眼圈,你们就弄了这?这有啥用啊?陛下看了这个,心情便会好么?”

    “这如何会没用?这怎么会没用呢?颂表说明了百姓对陛下的拥戴啊!历朝历代,能得到世家颂表的帝王,凤毛麟角,陛下……”

    “呵!”李牧阴阳怪气道:“这么说,陛下还得高兴一下?还得谢谢你们了?”

    王珪见李牧表情不对,讪讪道:“这……陛下还没看着,怎么知晓啊,劳烦侯爷”

    “唉……”李牧长叹一声,掂量了一下手里的贺表,道:“王侍中,跑一趟,我倒不是不能去。只是,你们可别把我给装进去呀。你们写的这玩意儿,能代表各门阀么?别今儿给陛下看了,明儿站出来一个人说,这东西不是我们写的,是皇帝造的假,这种事情要是发生了,陛下的脸面可就丢尽了,到时候会出什么事儿,谁也不敢保证啊!”

    王珪听到这话,立刻道:“侯爷放心,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他翻开一份贺表,到最后末尾,指着上面一个图章,道:“有这个东西,谁也抵赖不得!”




第535章 计中计
    李牧瞅了眼王珪指的东西,见是一枚印章,上面篆刻着一个类似图腾的字,也可能是几个字,反正他也是不认得。李牧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道:“这是啥呀?”

    “这是各门阀流传下来的印鉴,便如同陛下的玉玺一般,盖上了这个印鉴,绝对抵赖不得。”

    李牧哼了一声,道:“竟敢与陛下的玉玺相比较,看来陛下怀疑的没错,门阀确实是有不臣之心。”

    王珪被李牧的无知打败了,急忙辩解道:“侯爷,可不能这么说,这印鉴也不是皇室专属”

    “行了!我管那么多!”李牧打断了王珪的话,把奏本裹在大氅里头,道:“看你这黑眼圈都要拖到下巴了,一把年纪怎么不知道养生啊,找个地方睡觉去吧,我替你跑一趟,能不能行,还得看陛下的意思,我可不保啊!”

    “劳烦侯爷,侯爷出马,必定马到成功,事成之后……”王珪压低一点声音,道:“绝不让侯爷的辛劳白费。”

    李牧瞥了他一眼,哼道:“最烦的就是你们这个样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不成昨天本侯为了百姓发声,是为了你们的一点贿赂吗?真的是令人寒心!”

    李牧重重哼了一声,王珪吓坏了,赶忙要解释。李牧却不听了,手一挥,大步往山上走了。

    王珪这把年纪,如何追的上,叹了口气,心中的忐忑又多了三分。

    跟李牧打交道,带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这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了,给钱,他说你小人之心,不给吧,他又拿话敲打你。王珪真想大声问一句,到底是给还是不给,什么事儿给,什么事儿不给,您能不能给一句准成话,别让人这么猜了行不行,一把年纪了,真的撑不住啊!

    ……

    李牧把奏本递给李世民,趁着李世民看的工夫,很自然地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吸溜吸溜地喝。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又把视线转回贺表上,李牧仍不自觉,还在吸溜吸溜地喝,李世民实在忍不住了,低喝道:“你能不能小点声,喝粥你把嘴巴张开行不行,吸溜吸溜的旁人听着不难受么?”

    “哦。”李牧张大嘴巴,一口把剩下的粥喝完了,抬手抹了一下,然后看着李世民,表示自己听话喝完了。

    “真真是不可教也!”李世民嘟哝了一声,不再理会李牧,认真地把各家的贺表给看完了。越看,心情约好,越看,心里头是越开朗,最后忍不住笑出声,把奏本往桌上一扔,大笑道:“五姓七望也不过如此,这样就屈服了,朕以前真是高看了他们,顾虑重重,早知如此,朕真该登基的时候就下手!”

    “陛下真这样认为么?”

    说话的是长孙皇后,李世民不由一愣,道:“皇后何出此言?朕和李牧胜了这一场,还不能高兴一下么?”

    长孙皇后没有回答,看向李牧,道:“李牧,你想到了么?’

    李牧颔首,李世民见状,更懵了,急道:“你俩这是打什么哑谜呢?只把朕一个蒙在鼓里?李牧,快说,想到了什么?”

    “臣想,皇后的意思应该是,福兮祸之所倚。门阀本还有顽抗之力,但他们选择了妥协,必定是想到了更好的反击办法。臣琢磨着,他们应当是准备好抹黑陛下了!”

    “抹黑朕?”李世民怒道:“朕饶了他们的性命,他们还要抹黑朕?他们有什么理由抹黑朕?!”

    “陛下!”又是长孙皇后接过话去,道:“三人成虎!事情的对错,不是看这件事本身,而是看怎么说,怎么信!现在有刺客佐证,都知道是门阀不对在先。但刺客处死之后呢?在地方上朝廷的势力本就不如门阀,他们煽风点火,口口相传,黑的也能变成白的,白的也能变成黑的!到时候就不是刺客刺杀陛下,而是必须炮制冤案了!百姓哪知道真相,还不是他们说什么就信什么?”

    李牧听到这些话,吓了一跳,心中暗道真是不能小觑古人,长孙皇后作为一个唐朝“土著”,竟能想到这么深,着实让他倍感意外。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消失了,喃喃道:“怎么会这样……”

    “这便是臣在办大唐日报时说过的,舆论的力量。”李牧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笑容,道:“陛下不必惊慌,臣早已考虑到了,有破解之法。臣现在只觉得那些门阀好可笑,自觉聪明,却不知早已落入了我李孔明的算计之中!”

    李世民斜楞他一眼:“李孔明?”

    李牧点点头,抬手在胸口扇了扇,道:“陛下看我,难道不像是三国孔明再世么?”

    李世民冷笑了一声,伸手去摸龙泉剑,李牧赶紧抱住剑鞘,满脸堆笑道:“陛下,臣开个玩笑,不至于,不至于的、”

    “赶紧说应对之法!”

    “好好好、”李牧赶忙应声,道:“这应对之法么,倒也十分的简单。”李牧摸了摸鼻子,道:“臣在前天半夜,就已经把臣的继弟唐观找来了,他是大唐日报的头一号笔杆子,长于叙事,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臣把陛下的遭遇跟他一说,他顿时是义愤填膺,当夜,就写了一篇文章。把陛下如何遇刺,刺客如何穷凶极恶,出身,门第,祖宗八辈都写的是清清楚楚。”

    “你打算刊登在报纸上?”李世民皱眉道:“这样确是个好办法,可是奇怪,报纸上若有消息,那些门阀怎么还会这么做呢?”

    李牧憨厚地笑了,道:“臣只是让印务局加班加点的印,还没开始卖呢。不过为了关心陛下安危的百姓能早点知道消息,第一批报纸印出来之后,我已经派人给昨天出发的江夏郡王和牛将军送过去了,他们沿途会发给识字的老百姓,不识字的,也有人给读报,估计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知道消息了,只是那些门阀不知道而已。”

    “好一个先入为主!”李世民激动地拍桌子,道:“如此他们再说什么,百姓也不会信了!”

    “陛下,没有这么乐观。”长孙皇后泼冷水道:“只是先入为主,还远远不够。毕竟江夏郡王和牛进达将军只是一走一过,而门阀在地方上的势力是常在的,就算他们先入为主了,可会被说动,改变看法的。”

    “皇后所虑极是。”李牧对长孙皇后愈发的佩服了,这几段分析,足以证明这“宫中隐相”之称,绝非是浪得虚名。“所以臣还想到了第二个办法。”他看向李世民,道:“陛下应下一道‘罪己诏’。”

    “罪己诏?”李世民拧起眉头,道:“这是什么意思!朕被刺,还要罪己?若朕这么做了,岂不是等于向门阀屈服,百姓会如何看待朕!不行,朕不能听你的!”

    李牧没有再劝,而是看向了长孙皇后,等待她的反应。

    长孙皇后思忖了一会儿,紧皱的双眉渐渐舒展开,笑道:“陛下应当下这封罪己诏!”

    李世民骇然:“皇后!你也跟这小子一起胡闹吗?”

    长孙皇后摇摇头,道:“陛下,这绝非胡闹。臣妾刚刚才想明白,罪己诏这一招,才是李牧做的这个局的精髓所在!”

    “什么精髓!这就是胡闹!”

    “陛下请听臣妾细细道来,说的不全之处,再让李牧补充。”长孙皇后看向李牧,李牧颔首点头,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李世民见状,心里头更气,他现在就觉得自己好像是智力不够,竟听不懂这俩人在说什么!

    “李牧先让人散播消息,百姓就会议论,但他们心中会存疑,不知道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同时李牧也给门阀留下了空档,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不必狗急跳墙,所以才会选择妥协。他们上了贺表,就已经注定了失败。”

    李牧附和地点头,看来长孙皇后是真的看破了他的局。

    长孙皇后继续道:“陛下收了他们的贺表,若没有反应,他们就会狡辩,不承认这封贺表。但陛下若下一封罪己诏,昭告天下。在诏书中,先提及陛下这几年的功绩,然后再自省,说是因为陛下做的还不够好,才引来了刺客的刺杀。因此罪己,进而点出门阀的贺表,并坦诚受之有愧。如此,便可让天下人产生一种联想。”

    “门阀与朝廷的对立态度,世人皆知。门阀从未给陛下进献过贺表,为何只在此时进献?天下人就会联想,必然是有些原因在其中。什么原因呢?自然是跟刺客有关了。如此一来,门阀想否认刺客跟他们没关系,他们都否认不得。而陛下还会因罪己的态度,博得一片好名声。”长孙皇后看向李牧,称赞道:“李牧这一石二鸟之计,着实是妙之毫巅,五姓七望这一遭输的不冤!”

    “原来如此!”李世民终于高兴了,拍着李牧的肩膀,道:“小子,你是这么想的么?果然是高明啊,朕承认你了,你就是朕的小孔明了!”

    李牧长出了口气,还好,没有被完全看穿。长孙皇后说完之后,一直在留意李牧的神色,见他没有惊讶,不由疑惑,通常一个人的想法被看穿了,不应该是这种表情啊……难道,他还有后招?

    “李牧,难道我猜得还不够完整么?”

    李世民懵道:“这都一石二鸟了,还有其他?”

    李牧嘿嘿笑了起来,显然是承认了长孙皇后的疑惑,但话语中却是十分的谦虚,道:“皇后基本上已经看穿了臣的局了,只是还有一点点,可能皇后忽略了。”
1...302303304305306...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