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木已成舟,变了琉璃的白银也变不回去了,长孙皇后也只好劝,道:“陛下,臣妾觉得李牧说得也有点道理,若不是这偏得的钱财,陛下估计永远也不会从内帑拿钱出来做琉璃窗,李牧既然已经都做了,陛下就别心疼了,该享受的时候,也享受一下吧。”

    “唉……”李世民叹了口气,看向李牧,道:“一共就做出来一个殿的量么?”

    “其实是两个殿的量,不过……太上皇看见了,要去了一半,装修天上人间了。”

    “哎呦……”李世民又有点心疼了,若是两个殿的量,可以太极殿连同立政殿一起装修,但如今只剩下一个殿,李世民犹豫了一下,道:“皇后,还是装修立政殿吧,朕那边,等什么时候钱宽裕了再说。”

    长孙皇后忙道:“陛下,立政殿鲜有外人来,本也无所谓,还是装修太极殿。”

    “还是立政殿。”

    “陛下听臣妾的,还是太极殿。”

    夫妻二人互相谦让,李牧看着心里都有点不得劲了,要是给这两位知道,玻璃是用砂子做的,不知道会不会杀了自己。

    “陛下,皇后,不要争了,听臣一言吧。”

    李世民看向李牧:“又有什么高论了?”

    “陛下,臣琢磨着呀,不如……两仪殿如何?”

    “两仪殿?”

    “是呀!”李牧指了下两仪殿的方向,道:“陛下,两仪殿是上朝的地方,百官在那里朝见陛下,番邦使节在那里觐见陛下,这才是大唐的脸面所在啊。您试想一下,若是让番邦的使节看到我大唐的宫殿都是用琉璃做窗户,呵呵,不吓死他们?”

    “这……”李世民看向长孙皇后,问道:“皇后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微笑道:“好。”




第544章 败家犯法?
    即将到卯时,两仪殿门前,百官已经列好了队,准备等时间一到,进殿上朝。就在这时,高公公笑吟吟地出现,向百官施了个礼,道:“诸公久等了,陛下有旨,今日朝议改为在太极殿进行,两仪殿要进行修缮。”

    修缮?

    众人看了眼两仪殿,没觉得有什么需要修缮的地方啊,而且怎么忽然就修缮了呢?一点消息也没有,若今日修缮,昨天怎么提都没提呢?

    魏征排在前面,距离高公公也近,忍不住问道:“高公公,陛下这是为何忽然想要修缮宫殿?这两仪殿五年前陛下登基时才大修过一次,并无十分需要维修的必要,如今国家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应该把钱节省下来,投入到百姓民生才是……”

    见魏征又要开始唠叨,高公公赶紧道:“魏公啊,这事儿您跟我说也没用。这钱不是国库出,也不是内帑出,是逐鹿侯出的。”高公公指了指身后的宫殿,道:“您瞧着没,把这些窗户,都换成透明琉璃的,啧啧……逐鹿侯这手笔啊,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全、全换成琉璃……”魏征抬头看了眼宫殿,想象了一下全都变成琉璃窗的样子,喃喃道:“这得多少钱啊!”

    高公公笑道:“所以才说逐鹿侯大手笔啊——魏公,请移步吧,逐鹿侯今儿也在,您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直接跟他去说,跟咱家说也没用啊,您说是么?”

    “他上朝了?”魏征目光一凝,仿佛一个即将奔赴疆场的战士一样,扭身就往太极殿去了。高公公看着他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心里暗道,这等不知变通的犟种,如何能是李牧的对手啊?屡战屡败还屡败屡战,也是不容易啊!

    ……

    太极殿若论面积算,或许比两仪殿还要大一点。所谓“百官”也没有一百个人,平均上朝的人数,也就三四十个。除了三省六部的尚书等,都是有特殊的事情,才上朝的。

    “诸位爱卿平身。”

    今天‘白捡’了价值数万贯的琉璃,李世民的心情大好。他与李牧商量好了,这次装修不能说是真腊国的贡品,因为在礼部的记录上面,真腊国的使团并没有到长安,也就是说在明面上,没有这一笔账。若说是贡品,则这些钱就要归礼部处置,而不说,算是李牧私人出钱,则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巴。

    李牧一听,忍不住抱怨,早知如此,他自己就把钱留下了,烧这些琉璃做什么。李世民听到这话,心情更是愉悦,这等于是他占了李牧的便宜,就差笑出声了。

    “诸位爱卿,今日把上朝的地点改在这里,事出有因。李牧这孩子孝顺,拿出五万两白银,烧制了一批无色琉璃。这琉璃做窗通透无比,朕本心不想这么奢侈,但李牧说,身为朕的子侄,孝顺朕也是应当的,念在他一片孝心的份上,朕也就允了。他不但献给朕,还献给太上皇一份,不久之后,天上人间也会换成琉璃窗,奢侈是奢侈了一些,但是孝心可表,朕很开心,很是开心呐!”

    百官表情各异,御史中丞王境泽抬起脚便要站出来,被魏征伸手拉住了,没有让他动。

    李世民说完了话,就在留意魏征,看见了这个小动作,出声问道:“魏爱卿,王爱卿,你们两个在做什么?若有异议,但讲无妨!”

    魏征前踏一步,道:“无异议,既然是逐鹿侯自己的钱,怎么花是他的事。臣与王中丞只是觉得此举太过于奢侈了,十万贯若花在民生上,不知能救活多少饥民百姓,而琉璃毕竟是死物,有也可,没有也可,可有可无。”

    李世民的脸色登时难看了起来,他刚刚只顾着高兴,没有想到这个茬。魏征果然不愧是魏征,打蛇打七寸,说出的话比谁都噎人。李世民只好给李牧使眼色,让他出来接招。

    李牧从队列站出来,行了个礼,开口道:“陛下,方才听了魏公所说,臣真是茅塞顿开,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还请陛下斟酌。”

    又是不成熟的小建议,众人听到这个词,一阵恶心反胃。

    李世民也是一样,但他还必须得接,道:“说,什么建议。”

    “臣听魏公所言,找到了一个可以解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好方法。这个方法真的是简单易行,开万世之先河,没有别这更好的了。”

    “少说废话,赶紧说!”

    “请陛下下旨,派兵把五姓七望加上在场诸公的所有家产抄没充公,然后均分给百姓。这样一来,天下再无贫苦,岂不是大妙么?”

    “荒唐!”魏征忍不住反驳道:“抄没财产,得事出有因,你说的这些人都没有犯罪,凭什么抄没人家的财产?”

    李牧讥讽地笑了一声,道:“不凭什么,凭大义!魏公刚刚还说,我李牧拿我自己的钱给陛下换了琉璃窗户,这是奢侈浪费,不如去救几个百姓。李牧深以为然,愿意如此,但是这等高风亮节之事,不能让我一个人专美,大家读的都是圣人之书,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芸芸众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明天开始都吃糠咽菜,解救饥民,魏公以为如何?”

    “你!”魏征瞪眼睛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我只是说,没有必要……”

    “我呸!”李牧猛呸一口,打断魏征的话:“老魏头!咱能别那么犟嘴么?我的钱也不是抢来的,我也是正常合理合法的赚的,我赚的钱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我就想给陛下换了琉璃窗怎么了?我有钱烧的不行啊?我没事儿还大街上撒钱玩呢,你管得着我么?我还给慈幼局捐了十万贯呢,你也捐呐?跟我玩什么道德绑架,今儿你要是敢比,那咱就玩大点,我献给国库多少,你们也都献多少!咋了,不说话啦?”

    李牧哼了一声,道:“我李牧就是财大气粗,我就是喜欢乱花钱,我能赚干嘛不花,花光了我还能赚,气不气?今儿我换了帮陛下换了琉璃窗,明天就算我砸了再重换,我开心,我有钱,我乐意,就败家,就祸害,咋了?不让啊?犯法啊?!大唐律哪一条写着不让败家?”

    连珠炮似的一番话,把魏征怼了个脸儿青,偏偏一句话反驳不得。



第545章 反将一军
    就在众人以为李牧要‘大胜而还’的时候,只见他忽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一样拍了下后脑勺,道:“哎呀,魏公,要不是你提醒,我差一点忘记了,我是没犯法,不过有人可犯了法了,魏公身负修法之责,怎对此事如此拖沓啊?莫不是……”李牧故意拖长了声音,凑近魏征面前,道:“故意包庇吧?”

    “你!”

    哪有这样欺负人的,魏征瞬间热血冲头,也忘了这是什么地方了,怒视李牧,道:“这都是你算计好的!”

    “对呀!”李牧竟无耻地承认了,摊了摊手,道:“将计就计么,我的好徒儿没跟你说么?”说着,李牧的脸冷了下来,道:“自己蠢,怪谁?做了错事,不思悔改,还想反过来摆一道,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脑子!你们当我这些天都在闲着?实话告诉你,如今牛进达与李道宗二位大将军的人马,已经把消息散布到了千里之外,陛下的罪己诏也已经公昭天下。门阀行刺,门阀犯法,门阀侵占田地,门阀奴役乡民,天下之罪,门阀十占其七,如今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不,只有一个选择,放弃你们愚蠢至极的妄想,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遵从陛下的旨意,顺者昌,逆者亡!这六个字,能听懂吗?”

    百官中八成都出身门阀大姓,见李牧如此猖狂,纷纷喧闹了起来。高公公瞧着事态要往严重的方向走,用眼神询问李世民要不要阻止,李世民却摆了摆手,他最喜欢的就是李牧这副猖狂的样子,而且越来越喜欢。其实李牧已经改了很多了,现在的他,远比刚来长安的时候,任谁撩拨一下就炸的脾气好得多了。他现在,唯有在有必胜的把握的时候才会猖狂,平日里都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他现在的态度如此狂傲,表明他有必胜之把握,这就是最后一击,逼迫魏征表态了。

    “李牧,去岁征战突厥,几乎耗尽了国力,如今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你偏偏挑起矛盾,你是恨天下安宁太久么!”

    “我听不懂魏公你的话!”李牧毫不留情地驳斥道:“我只知道,山东粮商肆意涨价,没有把陛下放在眼中。我只知道五姓七望中的六个都出了刺客,害得陛下流血!我只知道,面对违反大唐律的事件,平日里喊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诸公,一个个都在拖延,找借口。对待陛下,事事严苛,对待自己,却处处宽容?牧年幼无知,不懂这双重标准来源于何处?法者,道德之准绳也!道德,人之所以为人也!合着在魏公等人眼中,法是规范帝王的,而不是规范门阀的?那要法何用?”

    “我请陛下让魏公主持修法,就是想让魏公明白,法之所以为法,是因为它规范了这个国家所有人的言行,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人可以违背大唐律!庶民也,王侯也,勋贵也,门阀也!一时之安宁,若埋下了隐患,实乃不智。我以为,应用最锋利之利刃,割开皮肤,挖出腐肉,一时之痛,换来一世安宁,刮骨疗毒,此乃正道也!”

    “刀,非李牧之刀,也非陛下之刀。今时今日所用之刀,正是那日刺客刺向陛下之利刃,咎由自取四个字,魏公可会写么?”

    魏征抿着嘴看着李牧,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过了一会儿,魏征转身向李世民跪下,从袖子里拿出一道折子,双手呈上,道:“陛下,山东三望二**族,联名支持陛下重修大唐律。”

    王珪见状也赶忙跪下,从袖子里拿出一道折子:“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及河朔三十二族,顺应天恩,支持陛下重修大唐律。”

    长孙无忌没有准备奏折,但见大势已成,也躬身道:“勋贵各族,一向唯陛下马首是瞻。”

    “众爱卿平身。”李世民满面红光地抬抬手,道:“卿等都太过于严肃了,朕以仁孝治理国家,任何事情都好商量。”说罢,他看向李牧,皱眉道:“李牧啊,你是晚辈,在诸多尊长面前,如此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啊?就算你说得有理,朕也得罚你,伸出手来。”

    李牧把手背到身后:“陛下,这……”

    “伸出手来。”

    李牧只好把手伸出去,李世民拿起桌上的镇纸,在李牧手心拍了一下,道:“打你一下,长点记性。”

    “臣知错了。”

    百官见这君臣二人像是过家家一样,都感到了羞辱,但偏偏无理在身,只能憋在心里,发作不得。

    魏征深吸了口气,道:“陛下,田地之事,臣这几日也认真调查过,与长孙冲等人的调查相符。但事出有因,请陛下斟酌。”

    李世民看向魏征,道:“事出何因,爱卿说说。”

    “陛下,臣的老家在曲阳县,就拿臣的一些亲戚举例吧。魏姓,在曲阳县也算是大姓。其中不少人,拥有的田地,确实要比按律分配得多。但其中有一个关节,这些人所有的田地,在前隋就已经拥有。是代代相传下来,并非是巧取豪夺而来。若朝代更替,让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田地,臣以为,会使民愤激增,对朝廷不利。”

    魏征说得认真,也确实是实情。这是他想出来的,没办法的办法。如今门阀大族想要顽抗,是顽抗不了了,只能就反其道而行,承认违背了大唐律,但把现实的情况抛出来,看你如何答对!

    李世民看向李牧,李牧自然地接过话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朝廷有朝廷的法度,但也不是说百姓的财产就得不到保障了。这些事情,正好证明了,前朝之法不再适合大唐现如今的环境。没关系,任何事都能谈,这不是在重修大唐律么?我相信只要认真地去想,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田地归谁,谁来种,而是税赋!也拿曲阳县魏家举例吧,你魏家种了一万亩地,但只缴了五千亩的税,这五千亩的差额,全都是朝廷的损失!这损失,必须得有人补!”



第546章 雄辩滔滔
    魏征被李牧信誓旦旦的语气给气笑了,他摊了摊手,道:“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刚才的意思也表明了,流传下来的田地不宜强硬收回,那你让人家缴税?原本可是不交税的!再者说,即便是缴税了,田地多者也不差这点税,反而田地少者负担更重,你的想法还是不能实现,难不成,你想把租庸调法一锅端了么?”

    “正有此意!”

    “正有此……”魏征差点被噎死,他不理会李牧了,看向李世民,道:“陛下,逐鹿侯这是在胡闹!租庸调法是传承下来,最合适的方法,就算他天赋异禀,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想出一个更好、更实用的办法出来!”

    李世民心中也有此担忧,皱眉问道:“李牧啊,你到底有没有办法,若有,现在也该拿出来了,若没有,也不能继续胡闹下去了。”

    “有!”李牧朗声道:“臣做事情,首先想结果,若结果不能完满,不足以服众,臣一开始就不会做。”说罢他看向众人,道:“我做这件事,也不是非得要与门阀世家相争,赌一口气。我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非常浅显的道理,覆巢之下无完卵!”

    “诸公以为大唐去岁击败了突厥之后,便没有外患了么?又或许诸公觉得,即便大唐如前隋一般覆灭,还会有一个新的朝代出来,而世家千年传承,换个朝代,换个皇帝也无妨?”

    百官面色不定,李牧的话,显然说中了他们中很多人的心思。

    李牧冷笑一声,道:“错,大错特错!牧读史记,唯有一种感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兴亡更替,更是民不聊生。请问诸公,世家是民乎?门阀是民乎?传承千年不假,其中之辛苦,想必读过家史者皆能明了牧所言之意。”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便开始思考,如何能让百姓不苦或者少苦,让兴更加昌盛,让亡来得晚一些。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唯有国家强大,百姓才能得安居乐业,唯有国家强大,门阀,世家,大族等等,才能传承有序,不必受更替之苦。而国家强大,才可抵御外族入侵,诸公莫非忘了,自汉之后,戎狄入我华夏,其不知礼数,不通仁义,中原百姓深受其苦,其中,必然也有诸公之先辈!”

    “今,大唐仰仗太上皇、陛下两代帝王之力,再统中原。击败突厥,扬我国威!不可喜?不可贺?盛世不可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大唐盛世,牧以为,牧及诸公,皆有责任出一份力!”

    “纵观前史,国家兴盛之时,君明而臣贤。君何以为明?臣何以为贤?大公而无私,五字而已。君主也好,权臣也罢,门阀、世家,皆超过百姓太多,本就占据有利之势,若不加以遏制,即便君再明,臣再贤,也无法阻止覆灭大势,道理非常简单,当钱财,权势,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百姓如牛马牲口一般,生活都无以为继时,不造反,他们还能如何?陈胜吴广之辈,史书中还少么?虽然他们最终得不了天下,但天下却会因他们而亡!”
1...308309310311312...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