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实据?”李世民斜眼看他,道:“你去调查的?”

    “有事弟子服其劳,不然臣收徒弟干什么?不是有长孙冲么,他带人专门负责此事呢。”李牧腆着脸道:“陛下,这就要说倒臣的教育之道了,您看长孙冲以前的样子,那活脱就是一个废物,在臣的教导之下,现在也算是个良才了。”

    “你教育什么了?”李世民没好气道:“你当朕不知道你那个书院是怎么回事儿啊?招了学生,收了那么贵的学费,整天给你做苦力长工,让人家学木匠、瓦匠盖房子,这就是你的教育之道?”

    “陛下,此言差矣!”李牧一本正经道:“臣的教育之道,与老孔他们不一样。臣讲究的是言传身教,昨天长孙冲替臣上朝,陛下难道没看出一点么?气质方面的?”

    “呵,朕是看出一点了、”李世民冷笑一声,道:“长孙冲现在跟你一样,越发目中无人了。朕听小太监说,在中书省,他竟大放厥词,说什么你们逍遥派的门规,就是不能客气,你教出来的好弟子啊,还有点礼数么?”

    “陛下,不带欺负人的呀!”

    “谁欺负你了,是你没有礼数!”

    李牧摊手道:“陛下您也不是没看见,朝堂中的这些人,他有理的时候,跟你讲理,没理的时候,就仗势欺人,不是拼资历,就是开始说辈分。过了年了,臣今年十八了,长孙冲大我两岁,今年二十。谈及辈分和资历,我们怎么比?但事儿得办呐,所以我就跟弟子们说,办正事的时候,只讲道理,不讲辈分和资历,任是哪个,只要讲不出道理来,那就没有面子!陛下,哪儿错了?”

    “唔……”李世民点点头,道:“也是有点道理,毕竟得办事么!好啦,不说这个,朕留你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朕把改制的事情,托付你与魏征。朕也看出来了,魏征说不过你,但你也不能太欺负人了,凡事还是得商量着来。魏征虽是为门阀说话,但他也不完全是为了门阀,朕知道他,他也是为了稳定二字,你需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再就是李绩和阿史那思摩的事情,拖了很久了,也该有个了断,具体怎么个章程,你先拿出来一个大概,让他们回去,离开久了,恐生变故。第三件事么……”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眼神中似乎带上了一些不属于帝王,而是父亲的神情:“承乾做城管,受了不少委屈,朕看在眼里,心中有些不忍。不如你去劝劝他,差不多就回宫吧。”

    “陛下。”李牧正色道:“头两件事,臣必为陛下做好,但最后一件事,请恕臣无能为力。太子,国之储君。为臣者,若非太子师,不应去教导太子如何行事,这违背了为臣的本分。教导太子,是陛下的职责,应陛下去与太子沟通。况且,臣不认为太子在市井间受点委屈是坏事,若太子能多了解一些民间的疾苦,多遇到一些事情,懂一些变通,他日继承皇位之时,就多一份成熟,相信这也是陛下希望看到的。”

    “唉、”李世民叹了口气,道:“话是这么说,可是朕的心里……你看,同样是朕的嫡子,青雀就——”忽然李世民卡住,他看向李牧,道:“李牧,朕忽然想起来,得有半个月没见到青雀了,他在做什么,你可知道?”

    “呃……”李牧尴尬笑了一下,道:“陛下,臣不知道。”

    “撒谎!”李世民皱起眉头,道:“你分明就是知道,朕命你说,快说!”

    李牧吧嗒吧嗒嘴,不敢去看李世民的眼睛,道:“陛下,青雀现在不在长安城。”

    “什么?”李世民拍了下桌子,喊道:“高干!滚进来!”

    高公公赶紧连滚带爬地进了殿,看着李世民神色不对,忙道:“陛下,出什么事了?”

    “朕问你,青雀呢?”

    “越王他……”高公公脸色数变,也低下了头,支支吾吾道:“陛下,这事儿其实、其实是越王不让老奴说,正赶上前几天出事的时候么,越王他、他跟着李道宗大将军的大军,去,去……”

    “干什么去了!”

    “他说是要见见世面。”

    “见世面、”李世民怒极反笑,他看向李牧,咬牙切齿:“李牧,这又是你的教育之道,是吧?朕的两个嫡子,都让你弄疯了,朕、朕想砍了你!”

    “陛下,这么说臣可得喊冤!臣说了,臣从未去要求过,唯以身作则而已!越王是因为好奇为何门阀世家与朝廷作对,他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百姓又为何亲门阀而远朝廷,他想亲自去寻找答案。这是好事啊,臣不能阻止学生的求知心啊!”




第550章 爱子心切
    “他就这么出去了,要是出了事怎么办?你有没有为他的安危考虑过!他从出生就没离开过长安城!李道宗也是糊涂,这等大事,怎能不告诉朕一声,不行,朕要下旨,让他赶紧把青雀给朕送回来!”

    李世民心急如焚,把高公公吓得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这件事说起来跟他没多大的关系,但他也有隐瞒不报之罪,若李世民追究起来,他还是撇不清干系。

    “陛下,请听臣一言。”

    李世民皱眉道:“李牧,朕没有处罚你,已经对你不薄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牧肃容道:“请问陛下,是打算把越王养成一个废人么?”

    “这叫什么话!朕是他的父亲,岂会想把儿子养成一个废人!”

    “若陛下想越王成材,请陛下不要派人召回越王。”

    “这有什么关联,在朕的身边,他一样也能成材!”

    李牧笑了,道:“陛下,若二十年前,太上皇把您留在身边,请大儒做您的老师,不让您离开身边半步,陛下可能有今日么?”

    “你什么意思!”

    “臣无意冒犯陛下,只是想请陛下深思一下,怎样做才是对越王好。臣知陛下,想替越王安排好一切,但陛下要明白,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即便您是皇帝,也不可能做到。”

    李世民欲张口,李牧抢先打断道:“陛下不着急反驳,臣只问一句。即便越王想要什么,陛下就给什么,但龙椅只有一个座位,已有太子,难道还能分给越王一半么?”

    李世民闭上了嘴巴,但表情十分的僵硬,显然李牧的话说进了他的心里。

    “臣以为,培养太子也好,培养越王也罢,当因势利导。太子生性活泼,待人赤诚,需多加磨炼,市井之间最为适合。让他看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日后处事就知尺度了。而越王,他喜好书法,经义,算学,山川地理,聪颖过人。这都是他的优点,但陛下要明白,人的视野和眼界,不止来自于书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陛下当年若不是纵马山河,能有今日之威仪么?”

    “是时候让越王出去见见世面,看一看大好河山了。陛下放心,臣和高公公均派出了好手,保障越王安全,照料越王的起居,生活自不能与长安相比,但性命必然无忧。您也不要怪李道宗大将军,这件事他不知情,一切都是臣的安排,臣愿意领罪。但请陛下,不要把越王召回。他能做出这个决定,殊为不易,这次若召回了,臣担心这孩子再也没有走出去的勇气了。”

    “这孩子,那孩子!不要忘了,你也才十八岁!”李世民瞪了李牧一眼,道:“口气倒是不小,你能担保什么?若青雀出事了,你能担待起?”

    “臣担待不起。”李牧也有点来气了,老子帮你教育儿女,培养他们不同的爱好,把十几年后兄弟阋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你可倒好,这个担待不起,那个担待不起的,老子教个学生还得把命搭上?

    李牧笑了一下,道:“陛下就当臣刚才的话没说吧,您自便。”

    说罢,行了一礼,便告退了。

    忽然之间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李世民弄得一愣,他看了眼高公公,道:“李牧这是什么意思,他是给朕脸色看么?”

    高公公心道,这不明摆着的事儿么?但他也不能这么说,否则两边的面子都下不来台,咧咧嘴,道:“这……老奴觉得不是,逐鹿侯可能是想明白了,他确实担待不起。”

    “呵!”李世民无语道:“把朕的儿子弄的不知所踪,朕没找他,他还给朕脸色看了!真是毫无王法!朕必须得罚他,朕马上就罚他!现在就下旨,削爵罢官,必须学爵罢官!”

    “可是陛下,您刚说的那几件事,还得逐鹿侯出面……”

    “……”李世民被噎了个结实,哼了一声,道:“那就等他办完事,朕再收拾他!”说罢,他看向了高公公,伸手一指,道:“你个糊涂的奴才!他和青雀胡闹,你也跟着胡闹么?你是朕的人!发生了任何事情,你得跟朕说!你要是跟朕有二心,朕留你何用?”

    高公公苦笑道:“陛下,这也不能怪老奴啊!老奴是想跟陛下说来着,但是当天它是这么个情况,陛下不是一夜没睡么,到了天明的时候,陛下睡了,老奴想跟陛下通风报信,犹豫叫不叫醒陛下的时候,皇后说话了。老奴把这事儿跟皇后说了,皇后说她知道了”

    “然后呢?”

    高公公眨巴眨巴眼睛,道:“没有了呀,皇后让老奴退下,老奴就退下了。老奴以为皇后会告诉陛下,或许、或许皇后忘了。”

    “本宫没忘。”正说着话,长孙皇后从外头进来,高公公吓得一缩脖,这背后说人坏话被当场抓到了,实在是太尴尬了点。

    “陛下、”长孙皇后行了个礼,示意宫女把带来的莲子羹放到案上,看向李世民,道:“陛下,这事儿臣妾没忘,只是不想影响了陛下,打算过几日再跟陛下说。”

    李世民露出嗔怪的神情,道:“皇后啊,青雀从未离开过长安,这贸然出去,你就不惦记?”

    “臣妾惦记,但是臣妾想到陛下十四岁便能领兵,十七岁便能跟随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救炀帝,臣妾就不惦记了。与陛下年轻时的经历相比,青雀若是连出一趟长安城都做不到,也不配做陛下的儿子。”

    “哎呦……”李世民捂着心口,道:“他毕竟是朕的青雀啊,你说他那么胖,穿衣服都要人伺候,出门在外可怎么办,他带了伺候的人么?”

    “据臣妾所知,身边只带了一个管家,一个书童。”

    “李牧不是说有保护的人么?他骗朕?”

    “那是暗中的保护,青雀不知道的。”

    “哎呦……”李世民仍是眉头紧锁,揉了揉发胀的双额,叹气道:“青雀没说多久回来?”

    “春耕之后便回了,说是去了洛阳,往返也差不多得是这个时候。”



第551章 过目不忘
    “唉……”李世民又叹了口气,抬了抬手,从抱着李治的女官手里把他接了过来,在怀里摇晃了一下,惹得小家伙咯咯的笑。

    “这些个逆子,小的时候父皇父皇的叫,稍微长大一点,就去追寻什么志向去了,稚奴啊,你的俩哥哥,父皇是不指望了,你以后长大了,可得听父皇的话,不能再跟那个混账李牧搅浑在一起,听见了么?”

    长孙皇后忍不住笑道:“陛下,稚奴才两岁,听不懂的。”

    李治嘿嘿笑了一下,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惹得李世民龙颜大悦,把李治揪起来,胡子拉碴地就往他的小脸儿上贴。胡茬刺痛了脸蛋儿,李治嗷嗷哭了起来,女官赶紧把他接过去,报到一旁哄了。

    “高干,你派去保护越王的都是什么人?”

    高公公躬身道:“陛下,是东厂的人。”

    “东厂?”李世民疑惑道:“哪个东厂?”

    “陛下,您怎么忘了,年前逐鹿侯奏请,说有人窥伺西城工厂的机密,要设立厂卫。您拒绝了他的请求,转而嘱咐老奴抽调宫中多余的人手,成立缉事厂。西城的缉事厂简称西厂,东厂就是东缉事厂的人,前几天调查刺客身份的时候,厂卫也是出了力的。”

    “哦、”李世民点点头,道;“朕想起来了,却有此事。正好说起了,朕便多问两句,李牧说在东城建兵工厂,建得如何了?臣多日未曾督促,他有没有怠慢?朕依稀记得,他说过好几次没钱。”

    “缺不缺钱老奴不清楚,不过老奴因为缉事厂的事情,去过东厂多次,眼下东厂建设迅速,规模已经堪比西厂,听工头说,赶在春闱之前,差不多就能完工了,他们即将被调往下一个地方。这么看,应当是不缺钱。”

    李世民皱眉道:“那李牧嚷嚷着缺钱”他看向长孙皇后,道:“内帑的账册,皇后看过么?有没有花销之处?”

    长孙皇后摇摇头,道:“陛下,自打李牧接手内帑之后,内帑的账目只有入,没有出。如今内帑除了宫里的用度,没有任何额外的之处,臣妾也是看到这种情况,才逐渐放宽了用度。”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钱肯定有出处,不是内帑,就是李牧自己了……”他叹了口气,道:“朕真的是心里不舒服,偌大一个朝廷,入不敷出,靠一个李牧来撑着,现如今朕欠了他多少钱,恐怕都算不出了。”

    长孙皇后嚅嗫了一下,又闭上了嘴巴,李世民瞧见她的样子,道:“皇后有话就说,你我夫妻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

    “陛下,臣妾本不该评论朝政,但有些话,还是想跟陛下说说。陛下听听就好臣妾觉得,自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即便是打仗,也未向百姓征收多余的税赋,宁愿紧着内帑来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入不敷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本应该收的税赋,没有收上来。”

    “而李牧来到长安半年,据他所言,前后赚取进百万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市面上还是有钱,否则李牧怎么赚?他又没巧取豪夺。综合这两件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没有钱,而是钱在谁手里。”

    “说得寒酸一点,李牧没来之前,内帑一年的进项,恐怕都没有一个权势大一点的勋贵多。这太不合常理了,所以李牧提出改制,臣妾心中是支持的,估计李牧心里也是想,若不改制,朝廷恐怕永远都是入不敷出。”

    李世民叹气道:“皇后的意思朕明白,朕只是担心李牧的办法不稳妥,怕惹出大乱来。”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李牧或许是太年轻了一点,但是若论捞钱的本事,臣妾想不到所认识的人中,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他的办法稳妥不稳妥,臣妾无法判断,但臣妾可以肯定,若按李牧的办法来,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将是从前的数倍不止。”

    “也是……”李世民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那朕就静观其变,看看效果唉!自从李牧来到长安,朕是一天也不得消停。罢了,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咱们出去走走,带上稚奴,去东市逛一逛。”

    高公公福灵心至,道:“陛下是想看看东厂建设得如何了吧?”

    “就你话多!”李世民冷起脸,道:“朕是陪皇后逛一逛,买点东西,跟东厂什么关联?喝完莲子羹就走,还不去准备?”

    “欸,老奴这就去。”

    ……

    山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秦怀道把一本《论语》背在身后,正在朗朗地背诵着,李牧躺在摇椅上,嘴里叼着茶壶的嘴儿,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个小鞭子,听到秦怀道哪里背的不对,或者哪里卡顿了,甩手就是一鞭子,说疼还不太疼,说不疼还有点疼,把秦怀道打得龇牙咧嘴。

    秦怀道非常郁闷,而且还受了不小的打击。同样是背书,李牧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到了他这儿,一天能背下来几个篇章就算不错了,而且还偶有错处。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了,李牧的脑袋是怎么长得,哪有人能看一遍就背下来啊!

1...310311312313314...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