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拣宝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烛
“嗯?”
半山和尚一看,顿时愣住了。看见那块破木头,他非常的惊诧,要知道那件东西很残旧,而且又不是完整的东西。如果不是他师父收集回来的藏品,他估计也不会放在这里,而是当成普通木头劈开烧了。
此时此刻,半山和尚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觉得是自己把时间定得太紧了,让王观心里慌张,忙中出错,才选了这件东西。
想到这里,半山和尚诵了声佛号,忍不住说道:“王施主,其实你可以换一件的。”
“不必了,我就要这件。”王观笑道:“多谢大师万全了。”
“阿弥陀佛!”
半山和尚很迷惑,仔细打量也没有看出木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不过,他已经多给了王观一次机会,是王观自己不珍惜而已,所以半山和尚也不再多说什么,引手就请王观离去。
一会儿,两人回第357章 破琴一把到了禅房。俞飞白急忙看了过去,好奇问道:“王观,笑得这么开心,是不是拣到宝了?”
“差不多,差不多。”王观笑容可掬,轻轻抱着那块木头,感觉自己赚大了。
“什么宝贝?”
俞飞白定睛一看,立时眉头一皱。不解道:“就是这块破木头?”
“破木头怎么了。”王观不以为意道:“木头再破,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宝物。”
“咦?”
俞飞白一怔,然后若有所思道:“难道说这是紫檀、金丝楠之类的木料?”
“不是。”
王观摇头否认了,随后也没有解释,反而向半山和尚告辞起来:“大师,多有打扰了,既然事情已经解决,那么我们也不耽搁您的修行。日后有空再来拜访。”
“阿弥陀佛!”
半山和尚双手合十,微笑道:“诸位施主请便,他日有空来访。必当扫榻相待。”
一番惜别之后,王观等人离开了寺庙,慢慢的向山下走去。
途中,俞飞白伸手道:“王观,把东西给我看看。说起来这东西看起来也有点儿眼熟,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废话,你肯定见过。”
把木头递过去之后,王观提醒道:“琴,古琴啊。”
“什么!”
俞飞白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仔细打量手中的木头,同时惊叹道:“好像真是啊,可是模样好像不对……”
“怎么不对。”王观比划道:“你看清楚,这个是琴身。只是缺少了岳山、承露、琴轸、琴弦等等配件而已。”
“好像也是……”俞飞白反复打量之后,抬头看着王观,饶有兴趣道:“怎么,你还没有忘记琴玥美女呀,所以故意挑选了这件东西。不过。东西太破了,你好意思送得出手。”
“少胡说八道,别看这琴破,但是大圣遗音琴的典故你又不是不清楚。”
王观没好气道:“当年的大圣遗音也是这样,弦轸俱失,岳山崩缺,被人丢弃在角落,根本没人重视。最后还是大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发现那张破琴,经过研究推断那是唐琴珍品,立即找人重新修复,才让那张唐代御制名琴重新焕发出原有的光彩。”
“你的意思是,这个也是珍品名琴?”俞飞白惊诧道,又连忙仔细的观察手中的琴身,发现琴面灰蒙蒙的不起眼,甚至有漆皮斑驳脱落的现象,怎么看都不像是珍贵的物品。
“是不是珍品,现在不好说。”王观笑着说道:“不过,肯定是古琴无疑了。找人修理一下,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毕竟现在的古琴升值很快,我留意了一下,发现类似九霄环佩、大圣遗音之类的名琴,价格已经过亿了。”
“这个确实也是。”
俞飞白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迟疑道:“只不过,价值最高的还是唐琴、宋琴,或者明琴而已。如果是清代的琴,那就没有多少价值了。”
“没有办法,清代无好琴啊。”王观轻叹起来。
当然,这里所说的清代无好琴,也不是说整个清代两三百年,一把好琴也没有,而是拿各个朝代最高水平的琴来比较。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对比之下,就属清琴最差。
其中的原因,抛开工艺的因素不提,最大的可能就是明代已经留下了大量的琴,到了清代已经不需要自己制琴了。
要知道古琴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是说现在斫制的琴,肯定不如古代的好。主要是由于时代越久远,木料越松透,琴音也就越沉厚。所以古代的琴,音质大多数都比现代的要好。
一般情况下,有条件的人,自然是愿意使用古琴,不喜欢现代的新琴。这种现象,估计在清代的时候就十分盛行了,当时的王公贵族、文人雅士,都在用明琴。某种程度上,这样也限制了清琴的发展。
当然,王观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清代的戏曲盛行,风靡天下。类似古琴这类高雅的艺术形式,缺少了大众的基础,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另外肯定还有种种原因,王观却没有打算去研究透彻,只需要知道自己这把琴,肯定不是清琴就可以了。
“对了。”
这个时候,王观迟疑道:“飞白,事情都办完了,打算回去了没有?”
“要回去了么?”俞飞白想了想,也点头道:“也好,那就回去吧。”
“白少,你们要走了?”陈少枫闻声,有几分不舍:“不多玩几天?”
“玩是怎么都玩不够的,先留着,下次有机会再来好了。”俞飞白笑道:“那么就直接在这里走了,你回去之后,记得替我们向老爷子他们道别。”
陈少枫见状,也不好再劝阻了,而是问道:“白少,需要叫游艇过来吗?”
“飞机吧,快一点。”俞飞白说道,主要是出来的时候,就顺便旅游,自然要慢慢游览途中的景致。至于归途,景致都看过了,也有点儿归心似箭,当然是越快越好。
对此,王观非常赞成。说起来,他有个好习惯,人走到哪里,行李就带到哪里。所以一行人也少了回头的麻烦,直接拿着行李,就向飞机场方向而去。
不久之后,众人来到机场,买了回去的机票,与陈少枫挥别起来,通过安检上了飞机。然后枯燥乏味的漫长飞行之后,终于抵达了省城机场。
“活过来了……”
一下飞机,俞飞白热泪盈眶,有气无力道:“早知道,应该坐游艇回来的。”
“别报怨了。”
王观也有几分精神不振道:“赶紧走,我现在只想好好的睡一觉。”
在飞机上,根本睡不踏实,让他很疲惫。俞飞白的情况也差不多,张嘴打了个阿欠之后,立即拖着行李箱率先迈步走出机场。
出门之后,拦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向张老的家而去。在车上,王观拨了电话,提前通知张老一声,所以当几人到达张家的时候,张老已经打开大门,迎接他们的到来。
“张老,我们回来了。”王观笑道,却掩饰不住满脸的倦容。
“回来就好。”张老一脸温和的笑容:“房间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先去休息。其他事情,等你们醒了再说。”
“谢谢张老。”王观也没有推托,迷迷糊糊的来到了客房,放下行李倒身就扑在床上,然后一阵睡意上涌,让他恍恍惚惚,很快进入了梦乡。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观才慢慢的醒来。起床之后,他才感觉恢复了几分精神,特别是洗脸之后,更是一阵神清气爽。
这个时候,王观走出了客厅,向楼下客厅走去。才到楼梯口,他就听见几个人在客厅里谈论什么事情。
“这绝对是清代或者民国的琴,工艺才会这么差。”
“有道理,你看表面的漆太差劲了,居然有脱落的痕迹。要知道一把真正的好琴,它的漆胎起码要经过两百年以上的时间,才会逐渐老化,产生断纹。”
“而且所谓的断纹,那是非常漂亮的纹理,用手触摸表面十分平滑。不像这个,分明就是漆裂,连漆皮都剥落下来了,手艺太差劲,估计是半吊子的斫琴师的作品。”
“嘿嘿,东西是王观选的,他眼力不行,别怨我啊。”
与此同时,俞飞白的声音十分响亮,甚至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rq!!!
.全部章节





拣宝 第358章 焦尾?
. .
“毕竟不懂行,打眼很正常。”
这个时候,张老随口道:“说实在话,古琴的收藏也是近些年来才慢慢兴起的,但是真正收藏的人也不多,主要是好琴难求啊。”
“这话说得没错。”
旁边有人说道:“传说,琴的发明,是伏羲看到有凤来仪,飞坠在一株梧桐树上。然后把那株三丈三尺高的梧桐树,按照天、地、人三才,截为三段。再把中间的那段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对应七十二候之数,然后拿起来阴干,最终斫制成琴。”
“斫琴的时候更加讲究了,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按三百六十六日;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第358章 焦尾?两仪。另外还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
说到这里,那人叹道:“最开始的时候,琴分五弦,外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内按宫商角徵羽五音。直到后来,文王悼子加一弦,武王伐纣又加一弦,一文一武,号称文武七弦琴,才算是彻底成型了。”
“所谓古昔凤凰绕梧桐,三皇削桐镶玉珑,瑶池涘畔飞天舞,仙音绕梁抚弦琴。”张老深以为然,赞同说道:“一把好琴,从选材到制作,绝对不能马虎,而是要精益求精。”
“这把琴不仅是马虎,纯粹就是敷衍了。”与此同时,有人摇头道:“要是给古代的斫琴大师看见,说不定立刻挥斧子砍了。省得碍他的眼。”
“白老,没有那么严重吧。”
王观慢慢走了下来,含笑招呼道:“张老、秦老、田老……”
“王观,辛苦你了。”
适时,几个老人家脸上都露出和煦的笑容,显然是对于王观新加坡之行的结果很满意。本来以为线索中断了,没有想到他居然又找到了另外的线索。第358章 焦尾?
虽说不知道西雅图的线索管不管用。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吧。
“谈不上辛苦,反而觉得长了不少见识。”王观笑道。
“不仅长了见识,更搜刮了不少好东西。”俞飞白笑眯眯道:“当然。其中可不包括眼前这张破古琴。”好不容易发现王观也看走眼一次,他肯定是揪住不放。
王观自然不会介意,反而笑道:“古琴嘛。不破一点,怎么能够称为古琴。”
“你呀,就嘴硬吧。”俞飞白撇嘴道:“我看你修理琴的钱,足够你再买一把好的古琴了。最重要的是,就怕你把琴修好了,音质效果却非常差,更加亏。”
毕竟,一把好琴,不仅是要看斫琴的年代,以及斫琴的工艺。最终还要以音色来衡量。古琴本来就是乐器,如果弹不出美妙动听的音乐,绝对不能称为好琴。
“飞白说得有道理。”
适时,张老在旁边笑道:“王观,如果你真喜欢古琴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介绍几个古琴藏家,他们手头上尽管没有唐宋珍贵名品,不过也有一些明代的好琴。”
“当然,如果你是偶尔玩玩,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收藏了。”
田老笑着说道:“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数量很少,保存得好的更少。物以稀为贵。就算是明代的琴,现在少说也要一百万以上了。不是特别喜欢古琴,没必要玩这个。”
“我的看法却不同。”
旁边,秦老微笑道:“我倒是建议王观玩琴,他还年轻,现在学琴还来得及。我听人说,古琴这一行入门很简单,只要有一把好琴,一个好老师,认真弹上几个月,就可以登堂入室。之后,琴技的提高,就要靠自己深入到古代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灵感了。”
“这样的话,确实是可以试试看。”
其他几个老人家听了,倒也觉得秦老的提议不错。在他们看来,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和流失。如今人们在物质层面富足起来,是时候拣回丢失的东西了。
“王观,你真心想学的话,我可以给你引见几个好师父。”白老兴致勃勃道:“不仅是当代古琴名家,而且更是古代琴派的正宗传承人。”
“白老,你不用费心了。”
这个时候,俞飞白笑嘻嘻道:“如果王观想拜师学艺的话,肯定不需要什么琴派传承人,他有更合适的人选。这琴,本来就想买来做拜师礼……”
“别胡说八道。”
王观当然知道俞飞白想说什么,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忽然走到茶几旁边,把那张残旧的古琴立起来,再随手拿起一条干毛巾,然后按在琴身上用力一擦。
“哧!”
一声微响,古琴表面斑驳的漆皮,好像是雪花一般,纷纷洒落下来。
“王观,你这是干嘛。”俞飞白有些吃惊:“就算是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也没有必要发泄在琴上啊。”
王观置若罔闻,没有理会俞飞白的叫嚷,把毛巾揉成一团,不断的在琴身上抹搓,只见片片漆皮飞溅,轻易在琴上剥落了下来。
“咦,好像不对!”
刹那间,几个老人家眼睛微眯起来,表情也渐渐变得严肃正经。
话说几个老人家的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还不至于老眼昏花,自然能够看见漆皮脱落之后,琴身上竟然泛出一抹深沉的幽光。
见此情形,俞飞白也不说话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住古琴,心里隐隐约约感觉,这件东西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片刻之后,王观才算是把整张古琴身上的粗糙漆衣擦去了,琴身马上焕然一新。只见琴面呈粟紫亮色,那是纯鹿角灰漆胎染刷之后,经过长时间沉淀才产生的色泽。
另外。在粟紫亮色之下,却是清晰可见的纹理。这些纹理非常漂亮,就好像是龟背的纹理一样开片细密。
“这才是真正的古琴断纹啊。”
这个时候,几个老家人情不自禁的凑过来观赏。忽然之间,张老指着琴尾,惊声叫道:“大家快看,这是什么?”
众人立即朝琴尾看去。发现琴尾的色泽更加深沉漆黑,但是颜色却和琴身大部分地方有明显的差异。微黄透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
“好像是被烧焦了!”
良久之后。田老眼中透出一股惊骇,声音颤动道:“烧焦的痕迹,就算琴尾刷了漆。也一样能够看见焦痕。”
“老田,你看清楚了没有。”张老睁大眼睛,不仅整个人哆嗦,连声音也在哆嗦:“不要看错了,这可不能开玩笑的。”
平常时候,听到张老这样质疑,田老肯定不客气的反驳,然而现在却犹豫不决,声音彷徨道:“我眼花,不敢确定。老秦。你怎么看……”
“不知道,我在看……”秦老的表现更加不堪,一脸激动的神色,不断的眨眼,凑近琴尾观察。脸孔就好像要贴上去了。
“什么焦了?”
俞飞白非常迷糊,他被挤在了最外面,根本看不到古琴的具体细节。
此时,张老无意识的答道:“琴尾焦了。”
“琴尾怎么可能焦了,又不是烧火的木柴……”俞飞白才说着,忽然反应过来。脸色立即一变,以堪比海豚音的高声惊叫道:“焦尾琴!”
“什么焦尾琴?”王观感到十分错愕。
不要怀疑,这不是装的。在寺院的时候,他还没有来及时细看古琴,就被半山和尚请房间了,之后就是坐飞机回来,又睡了一觉,根本没有时间观赏古琴。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他才把古琴表面那层伪装的漆衣擦去,就被几个老人家挤去一边。古琴具体的细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完全不清楚。
“焦尾琴啊,怎么可能是焦尾琴,不是说那琴已经毁了吗?”
这个时候,俞飞白非常的震惊,再也顾不上尊敬老人了,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连忙挤了进去,仔细打量桌子上的古琴,立即看到了琴尾那抹焦黄泛黑的痕迹。
“真的有点儿像,不过会不会是仿制的?”
一瞬间,俞飞白自然而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仿的?”
刹那间,几个老人也纷纷清醒过来,恢复几分冷静,感觉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性。要知道古琴的仿造,就古代就已经开始了,甚至连断纹都能够伪造。当然,伪造的断纹与自然产生的断纹,肯定有一些区别。
“看琴背!”回过神来,张老急忙说道:“琴背应该有款。”
说话之间,张老连忙伸手把古琴翻了过来,仔细的观察打量。一般来说,名琴的仿造也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仿古,另外一种就是造假了。
然而,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以在落款上看出一些端倪来。
“焦尾!”
当张老把琴翻转过来的时候,旁边众人连忙集中注意力观看,马上就在龙池上方,也就是琴头略宽的方位,看到了两个篆书铭刻。
另外,在龙池的左右,也分别刻了桐薪鸣灶四字。
桐薪鸣灶,就是焦尾琴由来的典故了。传说焦尾琴是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蔡邕,在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发现这琴的声音果然优美动听之极。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这个典故可以说是流传千古,而且可以考证这是真实的事迹,不需要怀疑,现在唯一要辨识的就是这琴的真伪了。
到底是后人仰慕焦尾琴,所以自己仿造了一把。又或者说,这把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的残旧古琴,就是当年蔡邕的遗物?
在场众人之中,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疑虑,又充满了期待,更加希望这是真品……rq!!!
.全部章节




拣宝 第359章 仿制品?
. .
在中国,素有四大名琴的传说。
古琴的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不过,由于年代太久远了,在大家的认知之中,四大名琴应该已经经受不住岁月的摧残,最终化成了尘埃。
毕竟,四大名琴之中,最年轻的焦尾琴,距今也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就好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古琴也是有生命的,只要年限一到,根本不用外力的破坏,琴身自然就会朽化消逝。
然而,这个时候,众人的眼前却出现了一张疑是焦第359章 仿制品?尾的古琴,叫他们怎么不激动万分,哪怕心里已经觉得,这琴有九成九的可能性是仿制品。但是何尝不怀着一丝希望,希望这个就是名传千古,流芳百世的焦尾名琴呢。
这个时候,几个人就站在边上旁观,却没人上去打量了。
不是不想,而是害怕知道了最终结果,会让他们失望。人总是这样,对一件东西期望太高的时候,很容易患得患失。
就在这时,俞飞白走了出来,把琴身微扶起来,偏头问道:“张老,一般来说,怎么鉴定古琴的真伪?”
“当然是看断纹和款刻。”张老沉吟道:“其实,也要先看样式的。”
“没错,古琴的样式繁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五十多种。以伏羲、神农、仲尼、 灵机、蕉叶、落霞等形制比较出名。”
白老眯着眼睛道:“在琴的式样中,有的式样出现较晚,就好比现在比较流行的仲尼式古琴。一般来说,看名字就知道是孔子所创,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一时了。实际上却不是,那是到了晚唐,孔子又被儒家第359章 仿制品?作为道统的代表加以推崇之后。古琴的仲尼式才逐渐时兴起来,才在两宋成为流行的款式。”
“相传,蔡邕制琴,自成一家,特别是焦尾琴名扬天下之后,后人就把焦尾琴的样式加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古琴的样式。”
这个时候,秦老摸着稀疏的胡子。有几分不确定道:“按理来说,如果这真是焦尾琴,那么应该是最初的样式。问题在于,你们谁对古琴样式比较有研究?”
听到这话,大家面面相觑,然后纷纷摇头。
“算了,还是看断纹和款刻吧。”
适时,张老沉思道:“古人斫琴的时候,先用生漆调鹿角霜。刷染琴坯上,然后再在表面刷一层大漆。时间久了,漆胎就会发生变化。产生了断纹。一般来说,往往是先有大断纹,然后才在大断纹的周围出现细如牛毛状的小断纹。”
“这琴就是这样,通体都是大断纹。”
俞飞白摸了摸琴面,然后有些迟疑道:“不过,大断纹的旁边,不是细如牛毛的小断纹,而是好像龟裂的痕迹。”
“龟裂就对了,古琴以龟纹断最为名贵。琴家常有千年难买龟背断之说。”
白老补充道:“其次则为梅花纹,然后是蛇腹断和流水断。现在流传下来的唐琴,一般是大小蛇腹断而已。至于龟纹断和梅花纹,只在史料上有过记载。所以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千年唐琴才有蛇腹断。那么至少在千年以上的古琴,才会有梅花纹和龟纹断。”
“那就是说,这琴……”俞飞白惊喜交集起来。
“先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然而,白老话锋忽然一变。来了个转折:“断纹只是大致的依据,也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因为断纹不仅与年代有关,还与材质和工艺有关。材质不同,以及漆胎的工艺差异,也使得古琴出现断纹所需的时间截然不同。”
1...137138139140141...8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