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仙道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皇甫奇
某种程度上,陈少君的这个回答比夫子的那两句上阙还要难得多,即便夫子在此,恐怕也会抚掌赞叹。
ps:新书需要呵护,今日六章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朝仙道 第四十章 藏书楼【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朝仙道最新章节!
“哼,胡言乱语,不知所云!”
就在这个时候,后方两名子张学派的学子忽然开口了,这个陈少君也未免太嚣张了,他小小一个书生,连文气一升都不到,也敢妄议孔圣先师。
就算感觉陈少君这诗句有些名堂,两人也绝对不愿意承认。
“住口!”
然而陈少君还没开口,一旁的裴洋却忍不住出声呵斥。
这两人不知深浅,还想着刻意刁难陈少君,但裴洋在诗词鉴赏上还是有极高的见识,两人这番作为,流传出去,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倒会贻笑大方,有损子张学派的名声。
“嘿,算你有点见识。”
一旁,王小年轻蔑的瞥了那两人一眼,很快扭头望向了陈少君:
“你倒是有点急智,虽然还是比不上本公子,不过也算不错了,有点小小的本事,至少应该还不至于干出那种抄袭他人诗句的事情。”
陈少君听到这番话,心中也是哭笑不得。
这荆越神童小小年纪,为人却是骄傲的很。
“裴洋,你怎么说?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诋毁同窗,可也是不小的过错。”
王小年又望向了裴洋,意有所指道。
裴洋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王小年这番话明显是要偏袒陈少君了。
但文道有文道的规矩,既然陈少君解了夫子的难题,而他却没有,按照规矩,这文庙之中他是不能再待了。
“我们走!”
裴洋怒哼一声,大袖一拂,很快带着身后两人向着文庙外而去。
“多谢了。”
陈少君此时转过头来,望着牛背上的孩童道。
“谢就不必了。”
另一侧,看到陈少君望向自己,王小年高昂着头,摆了摆手,傲然道:
“虽然你才识学问有限,不过加把油,说不定能赶上我的十分之一,有这样的成就,算是不错了。嗯,我还有事,就不陪你了。”
王小年说着,一拍牛背:
“小青,我们走!”
陈少君摇头失笑,倒是有些习惯他这种自大了。
那青牛昂着头,晃了晃两个牛角,发出一阵哞哞的叫声,一牛一孩童很快离开了这里。
“这样也好,至少短时间内可以在这里安心修炼了。”
陈少君暗暗道,定了定心神,很快朝着另一个地方走去。
拿了儒籍,换了令牌,在文庙中安顿下来。
没有丝毫的犹豫,陈少君很快进入到了文庙的藏书阁中。
陈少君这次进入文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到藏书阁中借阅其中的典籍。
大商朝印刷术极其发达,各种经史子集印刷无数,早已遍传天下。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印刷的书籍是没有生命和灵性的,而文庙则不同。
藏书阁中的典籍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那些大儒,鸿儒,宗师亲自誊写而成的经书,他们念头灌注,将自己对儒道典籍精义的理解,也灌注到了其中。
如果能够领悟这些先贤的精义,在文道上就能突飞猛进,这是那些普通印刷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不止如此,这些书籍中还有不少是那些前辈先贤亲自批注的,里面融入了他们对于圣人精义的理解。
这样的经书,对天下的学子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这也是陈少君选择进入文庙的原因。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并行不悖,要想在武道上更进一步,这次就是最好的机会。”
陈少君心中暗暗道。
武道一途,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除了强大的内力,还需要磅礴的精神力,而天下万道之中,论到对精神力的修炼,没有比儒家更适合的了。
儒家入门容易,但是精进极难,而且对于悟性有极高的要求,没有那些儒道宗师的指点,很难达到极高的境地,这一方面,同样也是北斗仙门的短板。
陈少君转世重生,投身文道世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极大的机遇。
“我虽然在诗词上有极高的造诣,但文气还是太低了,连一升都不到,必须想办法提升,否则以后会引来很多麻烦,依然免不了受人质疑。”
眼前一暗,陈少君迈开脚步,很快进入到了一间楼阁之中。
和外面朗朗的读书声不同,这里一片寂静,当陈少君走入这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排排次序井然的书架,书架和书架之间摆放着一张张书桌,每张书桌上都有三两名学子正在翻看典籍。
他们或是眉头紧皱,或是若有所思,完全沉浸在眼前先贤宗师们留下的典籍中。
藏书阁中典籍虽多,但陈少君目光所及,大部分学子拿的都是底层的经史典籍,至于高处的典籍,整整齐齐,绝大部分都没有动过。
“学问有深浅,量力而行。”
就在大门不远的地方,陈少君看到一张朱漆的牌子,上面写着寥寥几个大字。
所有这些经籍从低到高全部都是有品级的,贪多嚼不烂,必受其害。
陈少君早就知道这一点,目光扫过一排排书架,就在几步开外,最底层的一排书架上,陈少君挑了一本书。
《弟子规》!
这是文道一脉最底层的启蒙书籍之一。
陈少君并不求大求全,以他现在的程度,只要能够达到文气一升就足够了,而一本《弟子规》绰绰有余。
陈少君找了一张桌子,很快坐下。
整本《弟子规》只有薄薄一册,但当陈少君捧在手心,却重逾千钧。
这是圣人留下的书信,每一字都有千钧之重,文气修为不到,根本无法打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陈少君打开书册,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前。
这些文字都不是普通的印刷体,而是由人抄写下来的,上面的文字苍劲有力,曲折之中自有一种风骨。
陈少君手指放在书页上,能明显感觉到一股股文气从字里行间渗透而出。
这就是文庙典籍的特殊之处。
“弟子规表面上说的是孝悌之义,谨信之义,事师以诚,尊师重道,但事实上全部都是有关天地纲常伦理,其精义就是顺从自然,追寻大道,不要有违事物本来的道理。”
陈少君暗暗道。
他的心如明镜,内外剔透,书中的文字精义有如涌泉般,自然而然流淌进他的脑海中,这就是陈少君开窍之后的变化。
以前的他只知道死记硬背,但是恢复记忆后,现在的陈少君七窍玲珑,便会透过文字揣摩其中的精义。只要抓住书中精义,也就等于真正懂了这本书的意思,将它彻底消化吸收。
陈少君很快进入书中的世界,一行行文字自动浮上他的心头,很快物我两忘。
时间缓缓过去,藏书楼中一片寂静,陈少君并没有发现在他翻阅这本弟子规的时候,每翻一页,便有一丝丝文气渗入他的脑海中,微不可察的壮大陈少君体内那点薄弱的文气。
陈少君以前浑浑噩噩,文道上的造诣也微不足道,才气连一升都不到,而现在随着记忆苏醒,灵台不表明,陈少君立即在文道上表现出超凡的领悟力。
一丝丝文气不断的灌输进陈少君脑海,并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陈少君自身的文气立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增长。
只不过短短时间,就有一丝灰白色的气柱从陈少君头顶渗出。
这就是文气!
一寸、两寸、三寸……
陈少君头顶的文气不断增加。
八寸、九寸、十寸……
如果有外人能看到陈少君的变化,必然会震惊不已,文道人的才气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不断的揣摩中,才有文气提升。
但是陈少君不过读了一遍,竟然就能够直接提升文气,这等资质简直惊人。
然而陈少君身上的变化还远没有停止——
片刻之后,仿佛突破某种瓶颈,文气中那种灰色的杂质骤然剔去,瞬间化为纯白无比,而文气的高度也从十寸坍塌成了一寸,但文字的致密程度却增加了数倍,气柱也增长到了原来的两倍。
文气一升!
这一刻陈少君的文气直接爆涨了一截。
文气一升,这是文道中人跨过学问门槛的标志,也是学问达到“学子”境界的标志。
陈少君以前经常被人耻笑,就是因为文气不足,距离文气一升还差一丝,称不上真正的学子。
虽然属于“学子”境界中最低的级别,但毫无疑问,陈少君已经真正跨入了门墙。
“想不到读书真的可以增长文气。古圣贤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诚不欺我。”
陈少君盖上书,眼眸雪亮。
虽然天生悟性极佳,连师父北斗仙尊都称赞不已,不过两世轮回,这还是陈少君第一次真正学习儒家理论。
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陈少君可以明显能感觉自身的变化。
随着文气的增长,他的精神力也大幅增加。
“如果能够达到文道宗师级别,以后渡过天劫都会安全许多。”
陈少君心中暗暗道。
三界之中,有一条隐秘的规矩,万道之中,儒家传承文字、学识,是受到天道庇护的,如果能精通儒家学识,未来修练武道,达到极高境界,面临天劫的时候,受到的天罚都会小很多。
这对于武道强者拥有难以比拟的作用。
这也是陈少君进入文庙,学习文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是,儒道难以精进,就算是绝者强者,也很难达到文道宗师的境界。
这和武道勤修苦练就可以精进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也是因人而异。
不过这一世转生文道世家,对于陈少君来说,未必不是一种机缘。
“仅仅文气一升,还是不够,必须想办法继续提升。”
几乎是下意识,陈少君扭头看向其他的书架。
只不过才看了一本书,这么片刻的时间,就达到了文气一升的境界,而文庙中,这样的典籍不知凡几。
“如果把这里的书都看一遍,我的文气至少能增长数倍。”
陈少君心中振奋,很快从书架上,拿起一本《幼学丛林》看了起来。
下一刻,陈少君体内的文气再次增长起来。
一丝丝一缕缕的文气再次灌入陈少君脑海之中,等到手中的《幼学丛林》看完,陈少君的才气居然再次暴涨一截。
文气两升!
如此惊人的进境,只怕大儒、宗师在此,都会震撼不已。
没有丝毫的犹豫,陈少君从书架上再次拿过一本书籍,看了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
文气三升!
达到这个级别,陈少君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增长不少。
达到这一步,文气的增长有所减少,但是依然迅猛。
陈少君依旧沉浸在其中,完全淡忘了时间,只有浑身的文气突飞猛进,不断增长。
文气四升!
不知不觉,陈少君的文气暴涨四层,一直达到文气四升才渐渐慢了下来。
以前的陈少君灵台蒙尘,所以才一升不到。
直到现在,才算是他的真正级别。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很快月明星稀。
“差不多了。”
陈少君直起腰身,伸了个懒腰,也渐渐感觉到一点困意,读书揣摩精义也是需要消耗体力的,并非可以这么一直持续下去。
陈少君很快往外走去,一阵夜风吹过,几片树叶随风飘舞,飞了过来。
陈少君伸手一接,一片指甲大小的枯黄叶片立即落入掌中。
“文庙中文气浓郁,滋养万物,所有树木都长得高大昌盛,就算冬天的时候,都不会落叶,怎么会有枯叶飘来?”
几乎是下意识的,陈少君从藏书楼中走出,顺着风吹来的方向,就在文庙后方,陈少君看到一颗接近二十米高,三人合抱的大柳树。
朝仙道 第四十一章 文树[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朝仙道最新章节!
那柳树树皮斑驳,看起来极其古老,似乎已有上千年的时光,枝丫顶端垂下万条枝叶,看起来极其壮观。
整颗柳树除了寥寥几根枝条,其他全部枯了,尽管文庙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蓬勃生长,但眼前这巨大的柳树却充裕着一股浓浓的死亡气息,在文庙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而且柳树周围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文庙中那浓郁的文气全部被拒之门外,没有丝毫深入柳树内。
不止如此,看着这颗大柳树,陈少君心中有种怪怪的感觉,总觉得眼前这颗大树和周围其他树木截然不同。
陈少君心中越发好奇,下意识迈开脚步,朝着那颗大柳树走去。
“这是什么?”
就在距离柳树还有数步的地方,陈少君心中一怔,陡的停下脚步,就在柳树底部,陈少君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字,——止步。
“这是数十年前我大商朝的帝师所留,或许是为了保护这颗文树。文庙之中树木众多,但最重要的却是这颗文树,相比之下,就算藏书楼中的藏书都无法与之相比。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的异常之处。”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只见一道身影,青衣布履,缓缓走了过来,看到那人手中的白玉戒尺,陈少君立即明白过来。
“参见夫子。”
白玉戒尺在文庙中,只有巡场的夫子才有,一来督促学子,二来如果文庙学子违背规矩,夫子也能以手中的白玉戒尺警戒那些学子,甚至将他们逐出文庙。
“你就是陈少君吧。”
那夫子打量陈少君,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你白天做的那下阙我听说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错,你有这样的体悟,确实是资质过人。”
巡场夫子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和赞美。
“夫子谬赞了。”
陈少君连忙一礼,谦逊道。
“嗯,不骄不躁,你有这种心态,将来学问一途不可限量。”
夫子背着手,点了点头,目光掠过高大的柳树,不由再次深深一叹:
“可惜了!传闻之中,这颗柳树乃是千年前的前朝儒道圣贤所栽,受了圣贤教诲,在文庙之中漫长的时间里,每日聆听经史子集,渐渐开了窍,通了智,它的精神凝聚,文气汇集,甚至连树叶和树身上都显现出圣人的辞藻文章。”
“这颗柳树是我们文道的圣物之一,可是百年之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颗柳树就像魔怔了般,渐渐失去生机,树叶凋落,树根枯萎,一日不复一日。到了这几年,更是死气沉沉,竟然呈现出彻底枯死的征兆。”
“或许这也是气数使然,你悟性极佳,在文庙中一定要用心读书,方不负你那一身灵性。”
巡场夫子说着,迈开脚步,很快离开,只有陈少君眼神诧异,再次望向了眼前的大柳树。
不知为什么,站在这株大树前,陈少君感觉到周围似乎萦绕着一股阴暗的情绪,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遗憾和失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少君昂起头,思索良久,始终不得要领,只能深深一叹,很快往外走去。
夜色深深,文庙之中亮点灯火,藏书楼和学堂之中依然有不少学子夜以继日,揣摩精义。
整个文庙之中,处处都是各种吟诵的诗句。
“铛!”
亥时一过,一阵清越的钟磬声穿越虚空,响彻整个文庙。
这是文庙之中所有学子准备入寝的信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庙有文庙的规矩,文人的身躯终究比不得武者,没有那么强悍,所以并不提倡挑灯夜读,一张一弛方是持久之道。
……
很快,整个文庙之中一片静谧。
而此时此刻,另一处地方,傍晚和陈少君见面的巡场夫子手持白玉戒尺,径直走向了文庙中一座不起眼的草堂。
草堂前,夫子整了整衣衫,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草堂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桌上亮着一盏油灯,旁边是一张木椅,一个矮小的书架,其他便空空如也,看起来极为朴素。
只是在那木椅上,一名穿着宽大蓝色儒裳,留着三缕长须的老者端坐在上方,就着油灯的灯光,正看着手中的书卷。
老者端立不动,腰杆挺直,如一杆枪插在那里,然而他体内透出的文气浩瀚,浩如烟海,甚至显现出道道烟霞的虚影。
“陈丹生见过朱师。”
大门处,夫子整了整衣衫,看着眼前的老者,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目中满是尊敬。
术业有先后,文道有高低,夫子在文道上的造诣已经极为精深,但他却知道眼前这位不论学问深浅,还是文气的高深,都远远超过自己。
因为对方乃是真正的大儒!
文气九斗是为夫子!
再往前便是一道天然屏障,寸步难行。跨不过,一辈子停留于此,只能做个夫子,而跨过去了,那便是一代大儒。
二者虽然只相隔一层,但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修为达到大儒级别,对于圣贤的精义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就可以著书立说了。
这是文道中绝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
文道学子千千万万,但是能够达到大儒级别的,却凤毛麟角。
而眼前这位大儒潜心学问,就算对于夫子来说,平常也很难见到。
“不必多礼,进来吧。”
油灯后,朱师依旧全神贯注在手中的书卷,连头也没抬:
“最近如何?”
“回朱师,文庙之中一切如常,我等每日都在监督他们,不敢懈怠。”
夫子躬身道。
文庙之中,每日巡场监督,维持秩序,解答疑惑,绝大部分学子都只能接触到夫子这种级别,但实际上,大儒们才是文庙真正的执掌者。
听到这里,朱师放下手中的书卷,抬起头来:
“对了,这段时间,可有发现什么天资聪颖,特别杰出的学生吗?”
文庙除了幽静,是一处绝佳的潜心钻研学问的场所,资助教导各地游学的学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掘那些文道中的后起之秀,大力栽培,以期未来成为儒道的中坚之辈。
昔日孔圣先师周游四海,门下七十二弟子无不由此而来。
这也是儒道的传统。
“这……之前的那位荆越神童王小年,朱师已经见过,除他之外,文庙之中暂时还并未发现什么特殊之辈。”
夫子沉吟片刻后道。
“那荆越神童三岁能诗,五岁就可以做出锦绣文章,而且天生上品光冕‘牛角挂书’,在荆越之地极受推崇,这等神童百年都难得一见,不可以他的标准来衡量其他学子。”
“这等天才固然对我文道有利,但文道的兴盛还是需要那些资质稍逊,但同样在文道上有杰出天赋的学子。”
朱师道。
“朱师教训的是。”
夫子连忙躬下身来,恭声道。
“走吧,儒道讲究身体力行,已过三月之期,你就陪我出去走走,看看他们的资质到底如何,也考察一下他们这段时间的读书结果。”
“是!”
两人一前一后,很快从草堂中走出。
儒道大儒并不经常出现在文庙之中,但每三个月必出现一次,考察文庙学子的学问,发掘其中的后起之辈。
文庙之中一片静谧,灯火熄灭,黑漆漆一片,甚至还可以听到一阵轻微的呼吸声。
朱师目光扫过四周,微微点了点头。
“开始吧。”
儒道考察学问,并不需要面谈考究,而是另有妙法。
下一刻,只见朱师身躯微微一挺,眼睛一开一合,一股炽亮的光芒如同皎月高悬,陡然迸射而出,而原本静谧的文庙也瞬间天翻地覆,骤然一变。
文庙还是文庙,但在朱师的眼中,却陡然变得亮如白昼。
而几乎是同时,一旁的夫子眼中也迸射出光芒,虽然没有朱师那么明亮,却也同样醒目。
望气!
这是儒道的一种能力,文气达到一斗之后,将文气灌注到双眼之中,眼前的世界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看到对方体内文气的高深,也可以察觉对方体内的灵光,从而判断资质的优劣。
一般人望气,只能模糊看到模糊的文气和灵光,但是到了朱师这种地步,所有的一切纤毫毕现,看到的要详细得多。
只不过片刻的时间,朱师目光所及,就看到滚滚的黑烟笔直如柱,从文庙一座座厢房中迸射而出,直透云霄。
这些黑气高低不一,有的刚刚透出屋脊数寸,有的则冲起十余丈高,滚滚荡荡,极其惊人。
朱师看到这一幕,不由深深一叹,黑气滚滚,代表着灵性蒙尘,愚钝不堪,黑气越浓,代表着资质和潜力越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