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虽然其中有从西南运输到北京的运费。但也看得出来,其中花费之大。
郑家是商人。郑芝龙并非不知道荷兰人的船好,但是从商人角度来看,经济性上,福船却胜过夹板船。
虽然郑氏修建了这样的船只,但所用的决计不是整根原木,虽然以传统中国木匠工艺,用木头拼凑在一起,与原木在外观之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说,在一般性质上,也没有任何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大炮的轰击之下,这种性能上的差别就大多了。
所以在承受一样的炮击之下,荷兰人的船只要比郑家的船只,更能承受炮击。
在密集的炮击之下,甲板之上,尸横遍野,大片大片的的血迹,与残骸。
郑成功就在站在船头,眼睁睁的看着炮火呼啸而至。击穿船舷,一门门正在开火的大炮,都跟着哑火了。
并不是大炮出了什么问题。
而是操作大炮的人出了问题。大批炮手水手死亡,让火力减轻了不少。
大炮轰鸣之声,与船只被炮弹击中的声音,旁边一道道水柱冲天而起。甲板之上,就好像是暴风雨冲击过一些。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郑成功明显感受到了脚下有明显的震动,这种震动夹杂在种种声音之中,看上去似乎不重要。
但是郑成功很明白,下面定然有进水了。
虽然这船下面也有一道道隔层,即便荷兰人打穿第一层船底,这船也不会那么容易沉没的。
只是如此一来,船只的行驶速度就很成问题。
不管再任何时候,船只航行的速度在交战的时候,都是相当重要的。
郑成功也被海水不知道打湿了几次,整个人几乎从海水之中捞出来一样。
他依然坚守岗位,站在船上众人都能看见的地方。任炮火轰鸣,炮弹飞舞。
在这里,与甲板之上,面对炮轰的几率,几乎没有差别。
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指挥的。更多的看下面人的发挥了。
不过,郑成功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他远远看见在他北边的那一艘船,船帆重重的落了下来,中间那一根桅杆,被硬生生打断了。
桅杆一断,几乎是将这艘船的行动能力给硬生生的打残了。在这双方都在移动之中的战事,这一艘就要脱离战斗序列。
“不能按照对方的节奏来。”郑成功心中暗道“只能按照自己的办法来做。”
郑成功下令说道“调转方向冲过去。本舰冲在第一个。”
“大人。这万万不可。”
郑成功身边的侍从大吃一惊。
郑成功的船并没有排在第一,是因为第一交战位置,承受得压力太大了,如果不是这样。第一艘船也不还凄惨到这个地步。
郑成功就这样的冲过去,恐怕也是集火的中心。
“没有什么不可的。”郑成功目光一转,眼睛之中杀气蒸腾,如果下面的人都不敢抬头对视。“去下令吧。”
“是。”郑成功的威望本来就没有人可以阻拦,他本身的性子之中,就是带几分刚愎自用。
这一点说得上好,也可以说不好。
就好比历史上征台之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对,甚至投降清廷,郑成功也毫不动摇。
另外临死之时,处理郑经之事,也是如此。
只是两事一正一反,却是两面。
时势有变迁,郑成功的性子却没有多大的变化,此刻再有人多嘴半句,郑成功定然悬其头颅于桅杆之上。
下面的人对郑成功的性子也是很了解的,见他如此,自然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思。
就在船只一边转向,由向北转向向东,一边挥舞令旗,将郑成功的命令传达给各船船长。
刘国轩就跟在郑成功后面,见状,说道“岂能让国公以身犯险。”当机立断抢在郑成功前面,冲了过去。
说实话,这种冒着炮矢冲锋之事,更适合各级将官。西洋人列阵炮战,却不是郑家这些老将所喜欢的。
从大炮布置上,大炮多在两侧,如此正对着冲过去。郑家的火力就大减了。
不过,抵进之后,每一炮的威力就大大增加了,准头也大大增加了。
近乎于刺刀见红的肉搏战。如果双方能够接舷的话,对郑家更有利了。
倒不是荷兰人不会打接舷战,而是郑家更擅长一些,而且郑家不怕伤亡。
死多人,手一挥,就能从福建征召多少。
不要看双方炮多,但是双方参战的士卒,加起来,其实也没有两万人。
这一点人,哪怕全部战死了,我大福建也补充得起。而荷兰人却不一样,且不说尼德兰,当时全国有没有福建人多,单单说从荷兰到巴达维亚的补给线,死亡一个人,要多长时间才能补充上来。
即便是从印度方面补充,也需要好些功夫,总体来说,整个东印度公司都缺人,当然所缺的荷兰人,是西方人,而不是土著。
或许土著能当陆上的附从军,但决计不可能让他们上船,即便是上船,也不过底层奴隶仆人。倒不是荷兰人多歧视他们,而是想找一个数量炮手,从土著手中找,还真不好找。
第六十六章 澎湖海战四
第六十六章澎湖海战四
“不能在这里继续打下去了。”卡尔抽开千里镜,细细的观看阵势,这一轮对轰,却是郑家吃亏了。吃亏主要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个是炮,铁模炮比精心打造的火炮还是差了一筹,第二是炮手,这些荷兰人从数万里而来,船上的人手,无不是精锐人马。
特别是炮手。
而郑家的炮手,却没经过这阵仗,难免经验不足。
其三就是船了。
之前已经说过。
大战的时候,相差一点,就很成问题了,更不要说差上三点了。如此一来,郑家在交战之中,不吃亏,才是问题。
如果此地是宽阔的海洋之中,卡尔定然保持队形,向后面撤,与郑家保持距离,然后用炮火集火各船,将他们一一打瘫痪。
这个时代,想打沉一艘船,是很难的,一来是炮火的威力有问题。二来就是各种防护手段很严密。
即便是郑家船只坚固程度稍差,但是一层层的密封舱,却能足够的浮力,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水手,一直在修理船只。
想沉不容易。
但是打的失去行动能力却并非难事。
只是这海域并不宽阔。成为了问题所在。
毕竟澎湖岛与西屿之间的海域并不算多宽阔,这几十船在这一片狭长的海域中,回旋的余地也不是太大的。
在战场之上,是他们吃亏。
所以卡尔很果断的下令撤退。并非胆怯,却是向更开阔的海域之中,选择一处更合适的战场。
卡尔的目的,郑成功一目了然,再明白不过了。他直接命令南边三艘战船,横列堵住去路,要将荷兰人围堵在这一道海峡之中。
此刻从天上俯视的话。就好像是两条长蛇就在澎湖岛,与西边的西屿之间,而此刻其中一条忽然断了个数截想将另一条也分开。
却不想另一条,向东边一荡,加速向南行驶。
谁想完成自己的战略意图,却要手底下见真章了。
这个时候,打得最激烈的并不是郑成功这边。
刘国轩为了掩护郑成功,冲到了郑成功前面,几乎是奋不顾身的冒着炮火冲上去,但是无奈的是。正想打仗的仅仅是郑成功,卡尔虽然不怕郑成功,但是也没有在这里久战的意图。他们纷纷撤退。
一时间郑成功居然追之不及。
最激烈的地方,却是这一段本来就不长的海峡,最南边的。
一艘郑家的战船将荷兰战舰堵得正严实。
在北边是荷兰人不想打,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却是荷兰人的必争之地,故而荷兰人的攻势是相当的猛烈,几乎将这一艘船上面的水手,打得抬不起头来。
这一艘船的管带名为陈瑞,也是郑成功一手提拔的将领,年纪不大,有一股虎气。而陈家在南方也是大族,郑成功嫡系军中,就有不少人姓陈,而陈瑞就是其一。
此刻陈瑞一时间,不知道面对多少火炮轰击,他的耳朵之中只有轰鸣之声,还有刺耳的如同哨子的声音不断的盘旋。
后者并非是什么声音,而是他耳朵被震的耳鸣。
陈瑞大声喊道,他声音声嘶力竭,似乎不知道自己喊得多大声,恨不得将喉咙喊出血来,也唯独如此,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才能将自己的命令传达下去。
“开火。开火。”
在一声声轰鸣之中,荷兰人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毕竟荷兰人的炮弹能要人命,郑家的炮弹也不是烟火。之前距离稍稍远一点,炮手的经验不足,命中率不高,而今距离靠近了。甚至有的船冲得远,与荷兰人相距不过百余米而已。
百余米的距离是相当近了,再加上长十几米的大船,又不是一个人,目标如此之大,再打不准,就没有死理由可讲了。
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也有打失的,毕竟在面临死亡之前,很多时候人都不能正常发挥,但是已经很少了。
毕竟他们是郑成功从整个郑家挑选出来的精锐,未来郑家中坚的班底。
如此一来,彼此之间的伤亡大增,这种几乎排队枪毙一般的打法,太考验意志力了。
刘国轩只觉得脸上一热,手一抹,却是一片血,不知道刚刚到底什么碎片飞过,擦着他的脸飞出去。
不过他好不在意。
因为这个时候,在战场之上,唯独鲜血才是主颜色,硝烟才是正味,其余的都等而之下了。
不仅仅郑家这里,炮手伤亡惨重,他也发现对面的荷兰人,也有开火率不足的问题,想来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炮手死伤也不小。
“就看谁不怕死。”刘国轩心中暗道。他随即大声说道“靠过去。”一边说一边将身上一衣袍给脱掉了。只拿一个藤牌,一柄长刀。他领着几十个人,藏在船舷下面。死死的抱着头,身边都有已经盘成团的绳子,这绳子一段都是绑死在船上的,另外一端带着一跟铁钩,就是用来跳帮的。
“轰。”的一声,一枚炮弹硬生生的
砸在船舷之上,将船舷给打穿了,在这一段船舷身后的好几个士卒,有伤有死。
死的那个就不用说了,连一个囫囵尸首都没有。说起来也不用受苦了,伤的几个,有的是轻伤,有的是整个大腿都没有了。这个伤员一个劲的大喊,至于在喊什么,在一片混乱之中,也听不真切。
刘国轩也无心却听,一只手懒着这个伤员的脖子,一只手握着刀,大喊一声“兄弟,对不住了。”
长刀一挥,就割断了他脖子上主动脉。
因为刘国轩知道,他已经没有救了。
断了一条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般是止不住血的,即便止住了,这一场战事,还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的。
等有精力管他的时候,定然在数个时辰之后的,根本救不了了。
与其看他被生生的疼死,还不如给个痛快的。
刘国轩做完这一切,连滚带爬的回到船舷边,静静的等候距离再近一点。
有了刘国轩的举动,其他躁动的士卒,这才沉稳了下来。
好像看才的那一出惨剧根本没有影响一般。
一声尖锐的哨子声传来过来,跟随哨子的是,一阵密密麻麻的弹雨,是火枪齐射。也幸好没有人干抬头,否则定然被打成马蜂窝。
不过,随即就有郑军士卒还以颜色。双方从火炮对轰,进入到了火枪对射的情况之下。
只是郑家的火枪似乎不如对面的火枪。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郑家的火器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行向西方采买的,一种就是在制造局采购的,而前者随着与荷兰人交战,而行不通了。
原因很简单,即便其他西人没有帮助荷兰人,但是观望的态度很明确,自然不会为郑家火器。而且从西方采购数量一直不多。而夏朝这边火器的生产数量却是相当大的。故而郑家大量火器都从夏朝采购,这也是张轩默许的。
毕竟张轩也可以从郑家的海外事业之中,分一杯羹了。只是夏朝火器生产数量都是很大,但是却并非最先进的。
火炮就不用说了,毕竟能大规模生产,就是最大的好处了,其他次一点越没有什么的。可以用数量补充质量。
如果没有这个办法,夏朝的火炮也不会在数年之内攀升这么多,但是火铳的技术却落后太多太多了。
鸟铳这东西,是先从荷兰传到日本,后来又从日本传到中国,然后是戚继光引进过来的,算算时间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技术了。
第六十七章 澎湖海战五
第六十七章澎湖海战五
纵然这个时代,武器更新换代,并不如后世那么快,但是一百多年却也足够火铳技术发展了。此刻荷兰人所用的火铳,大多都是重型火铳。在射程之上,还有威力上,都要胜过夏军的火铳。一时间夏军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不过随着,两艘船持续靠近,一个个黑色的东西,被扔到了对面船上。轰然爆炸开来。
是,手榴弹。
听着这爆炸之声,刘国轩大喝一声,说道“扔。”
一根根绳索带着铁钩都扔了过去。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道,就好像是无数只蜘蛛同时喷涌一样。一根根绳索,在两艘船之间绷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