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到时候,我
们一家人好好聚一聚,也算是过个好年。”
“好。”罗玉娇说道“我将那些人应付之后,也快些赶回来。”
张轩随即出了门,在大队护卫的保护之下,走了出去。
不多时就来到了正殿之上。
文武百官都已经到齐了。
张轩一到,所有人都下拜,并不是下拜一次,而是行大礼,三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轩一身冕服,轻轻一动,面前冕冠上珠帘叮当撞击,清脆悦耳。等礼毕之后,方才说道“众卿平身。”
所有文武大臣纷纷落座。
这宴会是类似古代的分桌制,大臣分文武两方列坐,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员,就是各方来到的使臣。
其实如果按照繁文缛节来办,不知道要折腾多长时间的。不过张轩从来不耐烦这个,这些事情都能减则减。张轩起身举杯,说道“当年前明无道,民不聊生,太祖乃子弟起兵,欲匡扶天下,到而今二十多年了。而今岁东虏在北,但南方算是粗安,我辈安享富贵,宁不念太祖之功此杯敬太祖。”
随即将一杯酒浇到地面之上。
众臣纷纷也将杯子之酒浇到地面之上。
张轩随即又举起另外一杯酒,说道“十几年来,当年的老兄弟,不知道留下来几人他们如果活着,见今日庆幸定然欢喜。”说道这里,张轩似乎想到什么说道“礼部着手收集罹难老兄弟的名单,朕要立碑为记。”
“臣遵旨。”礼部尚书文安之说道。
张轩说道“敬诸位先烈一杯。”又洒了一杯酒。
随即又接过一杯酒,说道“天下能有今日的局面,乃是诸位臣工同心同德,乃有今日,朕敬诸位一杯。”
下面的众臣纷纷起身,一时间七嘴八舌的谢恩之声响起,有的说道“陛下隆恩,臣不敢当之万一。”有的说道“谢主隆恩。”还有说的说道“圣恩浩荡。”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三杯酒过后,就开宴了,没有所谓歌舞音乐,没有什么舞女宫娥。张轩统统免去,省钱。他心中暗道“这宴会就算完事了。”正准备退席的时候,却见有一人跪在大殿门口,嚎啕大哭,说道“朝鲜使臣赵承礼求陛下救救朝鲜吧。”
张轩一听这话,心头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今日恐怕不能回去与玉娇一起过年了。”因为他明白的很,区区朝鲜使臣,没有天大的事情,决计不敢在大殿之上,这个时候,闹这么一出。
第九十六章 援朝之议
第九十六章援朝之议
这正旦大宴虽然简陋了许多。
但也是大夏的庆典之一,甚至在宴会上的一举一动,不知道有多少人排练过。在这个时候弄出这样的动静可谓罪过非小。赵承礼不是傻子,岂能不知道其中轻重。
实在是他没有别的办法了。
为了正旦宴一事,宫中的事务不少。而且年底了,各部都要封印,按照惯例都要到正月十五才开印,虽然张轩作为皇帝,本人是没有什么假期可言的。但是百官休假的时候,也有很多事情要了结的。
故而他昨天得到国内消息之后,一直想求见张轩。
但是这个时候,张轩那有功夫见他,甚至不等他禀报到张轩面前,就被下面的人给挡驾了。让他凡事过了年再说不迟。只是过了年,等正月十七开印的时候,朝鲜还在不在还在两可之见的。
赵承礼思来想去,知道今日大宴之上,是他唯一能见到张轩的时候了。
纵然是粉身碎骨,也要见上张轩一面。
方才有了刚刚的情形。
不用张轩示意,就有侍卫将捂住赵承礼的嘴,将赵承礼给带了下去。
张轩又寒暄了几句,随即退席了。
只是他退席之后,没有走远,就在一个小暖阁之中,见了赵承礼。
这个房间是在大殿的角落里面隔出一间,里面放着一张步摇床,还有几个书架,就没有别的东西,四周有火道,虽然冬季,也温暖如春。张轩坐在一张椅子上,说道“说吧,朝鲜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赵承礼跪在地面之上,一五一十的将所有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说得时候还带有浓烈的感情,以至于涕泗横流。几乎要抱住张轩的腿大哭,只是张轩身边的侍卫阻拦,才让张轩的裤子免遭于难。
张轩听完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让他在外面休息。”
“是。”李辅国立即指挥让将赵承礼拖下去了。
“让卫王,首辅两个人过来。”张轩说道“记住动静要小一点。”
李辅国立即去安排了。
不过,一会儿功夫,他们两个人都前后脚的走了过来。
袁时中与张质其实心中早就有准备了。朝鲜使臣在大殿之上虽然没有闹出什么声势,但是别人可能不在乎,他们作为文武大臣之首,又怎么可能不在乎啊
张轩令李辅国将刚刚的
情况转告他们两人。
李辅国长话短说,去除朝鲜使臣言语之中,过多的感情因素,不过一会儿功夫,就将事情说完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今这局面该如此办”张轩问道。
“朝鲜必须要救。”袁时中说道“陛下欲在朝鲜另开战场,臣私下思量,真前所未有之举,北方千里平原,地势开阔,利于骑兵纵横。先帝北伐之败,未必没有此因。故而以陛下提出居朝鲜出辽东,断其后路,取四川,出西北,复入关中,都是山势想连之地,利于步兵火器之战。实是因地制宜,万全之策。故此朝鲜不可不救。”
“请陛下速发援军,救朝鲜。”
“臣亦以为朝鲜当救。”张质沉吟一会儿说道“只是不急于一时,朝鲜立国近三百年,虽然是小国寡民,但是李氏朝鲜,也算是根基深厚。纵然清廷攻克汉城,但真能绝李氏苗裔”
“一年之内,朝鲜决计不定。臣以为当朝鲜亡国之余,我朝秉存亡继决之义,扶立新君,如此一来朝鲜定然为我所用。如此陛下居朝鲜而攻辽东之计,方才有实现的可能。”
袁时中皱眉说道“张阁老,这事情可不是这么算的,而今救朝鲜,其势在我。如果任朝鲜亡国,再攻朝鲜,那就是其势在人,到时候,可不像你说的那么容易了。”
袁时中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自然明白,在战场之上,什么民心,都是虚的,只有刀枪,粮食,城池,兵力,是实实在在的,而今清军兵临城下,大军援朝,到了朝鲜就有朝鲜军做接应,所花费的力气也比较小。
但是一旦让清军占据朝鲜之后,再想救朝鲜,单单是在陆地上站稳脚跟,就要花好大的力气。
张质说道“这我也知道,只是朝廷实在没钱啊。而今国库里面有多少银子,陛下您是刚刚过目的,如果与清廷在朝鲜大大出手,跨海征伐,消耗百万不止,一旦战事迁延。作战不力,更是一个无敌洞。”
“朝廷实在拿不出这一笔钱来。”
“最好能稍稍缓一下。”
袁时中说道“陛下不是有什么国债吗再借一批钱不就行了吗”
张质厉声说道“这怎么能行,今年已经有三百万,决计不可再借了。”
张轩心中明白,其实张质是反对而今出兵的,只是张轩刚刚先说了一句,暗示很明白了。张质不好反驳,只是想将这一件事情拖下去,张轩未必不知道自己手头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情。
但
是实在不甘心。
如果张轩没有这个计划,那么也就算了。毕竟朝鲜距离那南方是有一点远。
只是他构思了近半年的朝鲜攻略,进行的相当顺利,甚至朝鲜那边也有一拍即合的想法。此刻让张轩放弃,实在有些难受的紧。张轩思来想去说道“朝鲜不可不救,朝鲜乃我朝藩国属臣,今日不救朝鲜,恐令琉球安南等国心寒,朝廷之威望扫地。钱粮的办法,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朝鲜亡国,清廷多得一国之力。于我大有不利。”
“而今两国相持不下。”
“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实际上争锋从来在,本年边境,双方士卒厮杀,伤亡就在千人之上,东虏亡我之心不死,故而那么是让东虏计划不得逞,这事情也要做。”
“而今我朝的财政困难,难道清廷就不困难了。”
“如果我朝现在援朝,可以借用朝鲜国力,想来朝鲜也是海东大国,一时半会家底耗不完的。如果以朝鲜一国,将清廷拖到这里,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袁时中说道“陛下英明。”
想打仗,不仅仅是枢密院的想法,还是几乎所有的武将的想法。
武将的功勋只能通过打仗来实现。所以枢密院上下,早就蠢蠢欲动了。之前攻台之战,多用水师,主力还是郑氏。想来这一战,主战场在朝鲜,虽然也有水军,但是水军定然不能当做主力了。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机会,袁时中岂能不支持。他如果不支持,他回去之后,都不好与下面的人说话。
张质见张轩如此,也不好说什么。心中盘算着从什么地方能挤出一点钱来,一边说道“陛下圣明。”
张轩说道“既然如此,军情紧急,事不宜迟。何人可为援朝主将”
张质说道“陛下,朝鲜海东大国,也是中华一脉,当以大臣联络之,如果单用武将恐怕联络不畅,臣建议闽浙总督,南洋巡抚张家玉任之。”
袁时中听了一挑眉头,正要说话。张轩就先说了,道“不成。张卿身负要任,等闲不可动之。”
张质说道“既然如此,臣就荐浙江巡抚,郭之奇作为副。”
张轩想了想,问袁时中说道“枢密院觉得如何”
袁时中这才反应过来,张质分明以退为进,先提出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然后退而求其次。暗骂狡诈之余,心中思量,似乎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角色,让他与朝鲜一方沟通。瞥了一眼张质,说道“臣无异议。”
第九十七章 援朝主将
第九十七章援朝主将
张轩加上袁时中,加上张质,做出的决定,几乎上就没有推翻的可能了。张轩说道“郭之奇为副,那么谁为主将。”
“臣以为此去朝鲜,一路走海路而去,一切都从海上而来,臣以为,援朝主将,当有水战经验。”袁时中说道“闽王新定台湾,不可轻离,臣以为枢密院副使周辅臣可以承担重任。”
张轩心中暗暗思索。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这个主将最合适的是郑成功。
郑成功水战打过,陆战打过,经验丰富。统率十万大军都没有问题。但是周辅臣与郑成功相比,要差上好多了。周辅臣虽然也打过陆战,但是投身水师之前,他领兵数量不过数百数千,虽然在水师之中也打过水战,统兵数万。
但是这些战事,都是在长江上打的。
与海上是两个模样。
周辅臣实在不能让他放心。
但是郑成功却是不可能用的。
即便不说郑成功与朝廷之间的微妙关系,单单说,郑成功新得大功。如果再立新功,下面的人恐怕不平的很。更不要说,郑氏与荷兰人一战,并非没有损失,这样连续动用,说不定会引起郑氏的不满之意,他们大概会担心,张轩是不是想将他们用尽打光啊。
所以这一人选只能是周辅臣。
张轩心中暗道“周辅臣,也是军中老人了。我派两三个老chéngrén辅佐,也就是了。”他点点头说道“好,派人叫周辅臣过来。”他微微一顿,说道“也将杨绳祖叫过来。”
“是。”李辅国说道。
不一会儿,周辅臣与杨绳祖一并过来了。
而此刻外面的宴会气氛也变得怪异起来,袁时中与张质那是大人物,他们被小太监叫走了。也是正常。毕竟张轩时常与大臣商议大事。但是一会儿功夫,周辅臣与杨绳祖又被叫走了。
此刻即便是政治再不敏感的人,也察觉出一点不对劲了。
一个个暗自思量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而在后宫之中,罗玉娇早早回来,带着小丫,董小宛,还有张安,张萍,围做一桌,等候张轩回来。只是红烛都烧了一截,烛泪都流了好大一团,饭菜也变得温温,只有一丝半点的热气而已。
“姑娘,要不要热一下”田大娘悄声问道。
罗玉娇说道“不用了。”她抄起一双筷子,说道“不用管他了,我们自己吃吧。孩子们都饿
了。”
小丫与董小宛对视一眼,不敢反驳,只能在罗玉娇之后动筷了。两个孩子却不知道大人的忧虑,他们早就饿了,随即兴高采烈的吃了起来。
就在她们动筷的时候,张轩也与人动筷了,不过吃得却是朝鲜。
一张舆图铺在桌子上面,这舆图画的相当的简陋,只是画着扭曲的海岸线,还有海上几个圈圈,作为岛屿。还有几个点作为城池,一些画上去的山脉。还有一些关卡。
看起来,比张轩之前看过的大明地图都简陋。
即便如此,这一副朝鲜舆图也是来之不易。要感谢万历年间,援朝之战,当时有不少南兵北上,所以在南京兵部档案之中,居然能找到一份地图,否则连这地图也没有。
张轩看了这地图,说道“辅臣,你此去定然带些人去,好好测绘一下朝鲜地图,这地图简直是没法看。”
周辅臣说道“臣明白。”
似乎是由奢入简难,张轩之前也看着非常简陋的地图,或者根本就没有地图。也照样打仗。而今这样的地图,就看不得了。
张轩说道“这地图虽然简陋,但如今也只能如此,你为主将,你说说,朝鲜这一战,该如此打”
周辅臣紧锁眉头,细细思索。
他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天大的机会,让他一举成为重将之列的机会。
张轩朝中将领虽然多,但是称得上重将的,也就袁时中,曹宗瑜,李定国,郑成功,高一功,袁宗第,许都等几个人而已,秦猛,马三宝,王光恩,金声桓贺虎头,艾能奇,刘文秀,林察,等人都欠了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