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大部分人朝鲜士卒的脑海之中,传出不知道多少,清军残暴的传说。一个两股战战。不管多少士气都付之东流了。
图海大喜,他做这个计划,看似疯狂,但是他并非没有准备的,他在内秘书院的时候,虽然是文职,但是也查阅过清廷开国以来的所有征战的文档,来之前也问过参加过征朝的老人。对于朝鲜兵,他们只有一个评价,烂泥。
这么说吧,当初毛文龙在皮岛,打不过清军,但是反手将朝鲜上下欺负的欲仙欲死。让朝鲜上下苦不堪言。
所以图海看似冒险,但心中却也是有几分把握,只是他也知道朝鲜王回过后,可谓励精图治,有北伐之心,在他想来,如此一来,朝鲜军队应该比十几年前强上一些吧。
而今看来,唯一强的是表面光鲜了许多,其实根底还是当初一样,不过烂泥而已。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以为是天大难关的战事,就如此轻松的渡过了。
只是他此刻无暇感叹,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时候,他聚集三百骑兵,一眼望去居然折损没有几个,带着这三百骑兵,死死咬着朝鲜骑兵的尾巴,从清军大营到汉城北方这一段距离之内,杀了个七进七出,这短短数里的道路,可以说血流遍地,横尸遍野。
甚至朝鲜人慌忙入城,将千余人丢到了城外,图海杀到城外,就在朝鲜人的眼皮底下收降了这千余士卒。此刻朝鲜人即便发现清军人数不多,但已经不敢出城一步。
第九十四章 朝鲜战事六
第九十四章朝鲜战事六
景福宫之内,朝鲜王气得满脸通红,听下面的将领胡说八道。
在他们的口中,城外清军不仅仅数量众多,而且都是八旗精锐。带队的也是英王阿济格。因为不如此,如何让他们败的这么惨。
只可惜朝鲜王的耳目却将下面的情况,一五一十的报了上来,别的地方还不好说,但是在汉城附近,很少有事情能瞒得过朝鲜王的耳目。
“区区三千骑兵,连阵脚都稳不住。”朝鲜心中暗道“我要你们有何用”只是这话却不能说出口,毕竟清军突然兵临城下,汉城之中已经是人心惶惶了。今日之败,也遮掩不住。
但是寡不敌众才败下来,与被人以少胜多打崩了,更加难听。
朝鲜王一来觉得丢脸,二来也用以粉饰局面,三来,这些人都是的嫡系人马,统统处罚了,谁来给他做事纵然是混蛋,也是自己的混蛋,比起那些临时投到金自点门下官员,要强上了不少。
只是朝鲜王并不知道,即便是他的耳目也给多报了不少人马。
“好了。”朝鲜王说道“清军势大,并不是将军的过错,还是下去,好好修整人马,以待再战吧。”
“多谢陛下。”众将纷纷行礼说道。
朝鲜王将这些人赶走之后,自己一个人呆呆的坐在王座之上,只觉得心中与眼前一样空荡荡的。
却听外面有人报道“赵大人求见。”
朝鲜王一听,立即说道“快请。”
片刻之后,赵翼缓缓的走了进来,先是看了一下左右,朝鲜王会意,立即让周围的人下去,问道“先生,可有什么事情”
赵翼跪在地面之上,将头低下,放在双手的手背之上,缓缓的说道“三南的援军已经被阿济格击溃了。”
“什么”朝鲜王大吃一惊,身子一晃简直站立不住,踉踉跄跄的坐在座位之上,说道“这怎么可能”
三南,就是指朝鲜南方三道。
朝鲜被分为八道。而汉城所在的地方为京畿道,京畿道南方有三道,就是所谓的三南。清军从北方而来,后续还有大军,所以朝鲜王调集的勤王军,对北方并没有太大指望,最大的指望就是三南。
也就是朝鲜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三道的兵力。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却弄成了这样。
他首先不敢相信,明明清军相当一部分,都在城外,清军哪里来的兵力去消灭援军,他下意思问道“在什
么地方”
“在世宗之南。”赵翼说道。
朝鲜王嘴中喃喃的说道“这么快”
世宗距离汉城有二百多里,战场在世宗之南,说不定在三百里外了,清军的超强机动能力,简直让朝鲜王不敢相信。
“损失如何”朝鲜王问道。
“来人没有说清楚。”赵翼说道“不过,以臣之见,损失不大,不过,一时间三南援军是来不了。”
“此言怎讲”朝鲜王问道。
赵翼说道“本朝军队如何,陛下也是知道的,即便是朝鲜下令,下面积极准备,也不可能短短数日之内,将三道大军聚集在忠清道,臣估计这一战损失最多的是忠清道本部人马。全罗道,庆尚道的军队已经还没有到。”
“如此甚好。”朝鲜王不等赵翼说完,就立即说道。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只是,此战之后,三道丧胆,恐怕纵然有忠义之士也不敢向京畿而行了。”赵翼低声说道。
朝鲜王的脸色陡然僵直了。
一时间空气好像冻结了一般。
之所以损失不大,是因为各部走得太慢了。这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了。这一场大败再加上北门外的一片狼藉,一时间朝鲜王所有心劲都没有了,他悠悠的说道“先生,朕现在该怎么办”
赵翼说道“陛下如果定夺,臣不敢言,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老臣愿意去北京向胡皇谢罪,就如当初沈阳三学士一般,臣之性命不足惜,只是陛下宏图大志,就如此中断,陛下甘心吗”
三学士乃是丙子之役中,坚持抗清三位朝鲜大臣。他们被黄台吉带到了沈阳,都死在沈阳,被朝鲜人推崇倍至。以为朝鲜的文天祥一流的人物。
朝鲜王咬牙说道“我当然不甘心。”
“那就再等等。”赵翼说道“算算时间,上一拨使臣应该到了南京。南京如果有反应,渡河而来,也不过一月半月的事情了。”
“对,还有夏朝援兵。”朝鲜王好像一下活过来了。他起身说道“赵大人,朕想将两位王妹送往南京如何”
朝鲜王这两个妹妹,也算是名声在外了,在清军索要的贵女之中,就有她们两个,朝鲜王私下打听过,似乎是多尔衮动了心思。
不管是多尔衮动了心思,还是下面的人想要孝敬多尔衮。他将两个妹妹送给张轩。点名这一层意思,恐怕张轩不收都不行了,张轩不收难道是怕了多尔衮
即便是张轩为了打多尔衮的脸,也要收。
只是收了朝鲜公主,双方都是姻亲之国,好意思不救朝鲜吗
不得不说,朝鲜王在军国大事上,能力并不高,但是在小心思上转得也很快。
赵翼听了,心中微微一叹,暗道“如此一来,清军破城之后,陛下也不能幸免了,恐怕清廷必然要易君了。”
如果之前,朝鲜王还可以推托,但是此事一出,再无半点推托的余地了。赵翼犹豫了一下,在他本意,朝鲜王下的本钱越多越好,他赵家一系,都拴在这一件事情上了。
一旦事败,必然死无噍类。
但是赵翼心中忠君之念,还是让他抬起头来,说道“陛下三思,如此一来,多尔衮必然不会放过陛下的。”
朝鲜王此刻已经恢复了平静,说道“现在就能放过我吗不可能了。在阿济格什么条件都不提,只让我去军营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清军定然已经选好了人选了,比如我那位弟弟,反正朝鲜之中,姓李的绝不在少数。”
“无论我做与不做,都是一个结果,我何不做事做绝。”
赵翼听了,沉吟一会儿,说道“臣遵命。”
朝鲜王从刚刚的惊骇之中恢复过来,立即问道“三南援军的消息封锁了吗”
“只有臣知道,再也没有别人知道了。”赵翼说道。
“那个使臣呢”朝鲜王说道。
“臣已经将其软禁起来了。”赵翼说道。
“不行,你将他解决了。”朝鲜王说道“这个消息万万不能泄露。”
赵翼听了,微微迟疑,这并不符合他为人标准,但是想了想当前的局势,的确是一丝差错都不能有,说道“臣知道了。”
朝鲜王说道“还有,你传出去,就说朝廷已经与夏国结盟了,夏军大军不日越海而来,让下面的人守过一月,一月之后,就会有转机。”
赵翼听了说道“是。”
随即退下去安排了。
朝鲜王细细思索一番,招来一个太监,说道“我要李太妃病了,还有他那个儿子。”
“奴才明白。”这个太监低声说道。随即好像一个幽灵一般,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朝鲜王算了算时间,忽然发现,正月将至。今日居然是腊月三十,往日如果有如此大雪自然是瑞雪兆丰年,而今他却没有一丝欣喜之意,只是暗暗祈祷南京那边一切顺利。
夏皇得到消息之后,速发大军为上,至于如果夏皇不发援军,会怎么样他根本不敢想。
第九十五章 正旦宴
第九十五章正旦宴
朝鲜的雪,就好像是油画一样,层层叠叠的堆积材料,而金陵的雪,就好像是丹青一般,只是信手勾勒,大片留白,仅仅是天地之间轻洒一片白色而已。
而今的金陵城中,却有几分喜庆之意。
只是去年南京之屠,对南京城的影响太大了,绝非一年就可以恢复元气的,与偌大的城池相比,南京城还是有一些冷清之意。只有少数繁华的街道之中,才有一地红色的纸屑,还有淡淡的硝烟味。
而今大用火器,火药可是比往年短缺多了。
不过,今年文安之奏名张轩,说这正旦宴要大办。
大办的原因很多,示天下以安定。还有示天下以正统。
不管怎么说,而今张轩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一年有余了,早就过了实习期了。天下也将他这位皇帝,视为寻常了。权力结构暂时也稳定下来了,忙碌了一年,很多事情卓有成效。
比如丈量土地,比如清理赋税,比如整顿兵马,比如整理盐政,比如征台之战,比如与荷兰人的贸易。
等等等等,如果细细说来,能说上不知道多少。
张轩也就点头了,就当是犒劳上下人等。
张轩从国库之中拔出十万两银子做这一件事情。当然了,张轩不至于奢侈到十万两银子就吃一顿饭,而是这十万两银子,近一半,就要分到下面的各衙门之中,作为皇帝下拨的红包,或者说奖金。
只有京师的各衙门官员才有资格到皇宫吃上一顿饭。
而吃饭也用不了五万两。
这五万两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用来修补皇宫之中的一些建筑,总不能让人露天吃饭,那要多冷啊。换句话来说,这修缮的部分经费,看似走了户部的帐,其实办了皇宫的事情。
也算是张轩的小算盘了。
真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国库绝不宽裕,皇宫之中也紧巴巴的,张轩也只能如此行事了。
正旦这一日,南京,乃至江南的大酒楼名厨都被征召入宫。毕竟张轩在后宫,加上身边的人一共有百余人而已。
而这一次大宴,大抵有数千人之多,所有京官乃至于胥吏都在延请之中。
当然了,有品阶的官员请入正殿,而那些微末小吏。就在外面而已。
这样大的宴会,根本不是皇宫里面的那几个厨子能够承办的起来的。
张轩只能让外面酒楼的人手进入宫中,当然了,也很是压
价,很多大厨在外面身价都很高,但是在今日,不过得一份辛苦费而已,否则请这么多大厨。就几千两银子打不住。
一时间整个皇宫之中,张灯结彩。
还不到晚上,就热闹起来了。
张轩在后殿之中,罗玉娇正在为张轩整理衣服。张轩架着双手,说道“这点事情,下人去做就行了。”
罗玉娇说道“往日征战,我日日见不得你,只想将来你回来了,我们在一起就可以日日相见,却不想而今,我们虽数墙之隔,但每日你深夜回宫,凌晨而去,相交不及两语,甚至有时候连续数夜都不回宫,干脆在前宫休息了。我不抓紧时间与你多待一会儿。”
张轩心中有些惭愧,说道“对不住了。”
罗玉娇说道“没什么,嫁给大英雄就是如此。”
张轩说道“等忙过这一段时间后,我就抽时间陪你,等将来天下大定,我将位置传给安儿,你我两人浪迹江湖,就我们两人如何”
罗玉娇笑道“别骗我了,我不知道吗江山社稷那一日不是事,而每一个报到你面前的事情,对你来说,或许是小事,但是下面的升斗小民来说,都是塌天大事,万万不可轻忽的。我总不能让你因为成为一个昏君吧。”
“对了,有件事情告诉你,小丫有身孕了。”
张轩一听,心中顿时觉得对不住罗玉娇,口中喃喃,不知道说些什么是好。
却听罗玉娇继续说道“如此我也松了一口气,你如今为一国之君,后宫只有两三人,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实在太少了一些。外面那些大臣,一直吵着要为你选秀。而今也算能稍稍平息一点物议。”
张轩轻轻一叹,作为皇帝只有一子,的确是大大不好,看正德死后无子,嘉靖继位后,弄出了多大动静就可见一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轩的家事就是国事。
张安一旦有事。大夏江山谁属这一件事情,不知道要弄出多大的事情。
所以大臣们希望张轩所纳一个女子,也不能说不是公心。
张轩抱着罗玉娇说道“对不起了。”
罗玉娇的眼睛之中有一丝苦涩,不知道是不是悔叫夫婿觅封侯啊。但是他转眼之间,这一丝苦涩转眼而逝。说道“时间不早了,后宫之中也有宴会要我主持,你还是快去前面吧。”
“好。”张轩说道“我过去,其实也就是一个面子活,接受百官朝贺,一番礼节之后,我就回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