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王爷饶命,王爷饶命。”这个佐领大声呼喊,最后还是被拖了下去,一声惨叫,了结了性命。
清军军法森严,绝无戏言,阿济格既然有言在先,此人不能将来人挡在汉城之外,自然要取他项上人头。
“查清楚这一队人马是什么人吗”阿济格问道。
“已经查清楚了。”图海说道“是南朝骑兵。”
阿济格听了这话,心中一震,没有开口说话,但是下面却议论纷纷说道“怎么可能是南朝”
“是不是弄错了。”
阿济格猛地咳嗽一声,所有人都不敢说话,将目光看向图海。
图海从身上拿出一柄手铳,是带转轮的那一种,放在阿济格的桌案之前。
阿济格拿起来一看,却见在铳握
上面刻着“李万铳”这三个字,说明这个铳是一个叫李万的人所有。
阿济格不在乎谁是李万,但却知道这铳代表着什么。
南朝最精锐的火器之一。
南朝火器胜于大清,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了。虽然在北京炮厂开始建设之后,在大炮之上,大清虽然落后一点,但可以说是不落下风,但是在一些灵巧的火铳上面就不如南朝了。
而这种转轮手铳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是在南朝数量也是相当稀少的,只能在军官,与精锐军队装备。
也就是说,清廷判断夏军能不能打,看军官手中的转轮铳数量就行了,数量多的定然是精锐,人手一支的是王牌。而且这些转轮铳,夏军自用还不够,所以极少外流。
清军之中也有一些,都在达官权贵之手,都是战利品。
所以这火铳一出,简直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阿济格心中微微一叹,这是他最不想见到的局面。
很多大战略是完全做不到隐瞒的,张轩想在朝鲜下子,是在朝鲜嗅到了机会。而多尔衮提前反制,虽然是为了朝鲜的钱粮,但是未必不是看到了朝鲜可能酿成的隐患。
而南朝插入朝鲜。局势完全不同了。
“必须要快。”阿济格心中暗道。他目光一扫,说道“不等大炮了,博洛。”
“末将在。”博洛出列道。
这一战,博洛是以阿济格副将的身份随军的。
“你带兵本部人马,出击江华岛,一定要拿下此地。并封锁沿岸,注意敌军从海上来。”阿济格说道。
博洛很明白,在江华岛上需要防备的不是朝鲜军,而是夏军。
博洛说道“喳。”
“如果实在不能守住江华岛,江华岛上的朝鲜李氏宗亲,一个不留。”阿济格冷笑说道。
江华岛乃是朝鲜别宫所在,哪里有很多朝鲜宗室子弟。
阿济格很明白,清廷在朝鲜不得人心,既然朝鲜成为了两国交锋之所,那么就不能让南朝找到凝聚人心的工具。
虽然阿济格知道,李氏朝鲜数百年,真想将李家宗亲杀光,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将近支宗室全部除掉,却也能给南朝制造一些麻烦。
如果别人在这个位置之上,或许有其他的选择,但是阿济格却只有一个。
那就是杀。
安排了江华岛的事情,他目光扫过众将,厉声说道“今日攻城,将所有朝鲜降军给我找来,分配刀剑,陷城之后,许他们屠城,如果不能陷
城,就让他们死在城下吧。”
“喳。”众将齐声说道。
阿济格一声令下,大批朝鲜俘虏被带到了冰天雪地之中,给以饮食,分以武器,等待一场惨烈的厮杀。
更可悲的是,在朝鲜大地之上。奋力厮杀的都是朝鲜人,但是主角却是外人。
作为一个小国卷进了大国纷争之中,这就是应该有的觉悟。
而这个时候,周昌正准备去见朝鲜王,忽然有一个小太监将一个纸团塞进了周昌的手中。
周昌在无人之处打开,仅仅是看了一遍,就将这纸团塞进了嘴里,几口吞了下去,只觉得嘴巴之中,有一种墨臭之味。
他无暇顾及。
他大脑在不住的转动,他首先想到是,这东西是谁给他的。
上面写着朝鲜大臣亲清一派的名字。
周昌仅仅扫了一圈,就已经知道是谁了,当然是朝廷王了。
如果不是朝鲜王,能在朝鲜王召见他的功夫,塞给他这么一张纸。那么说明这个朝鲜王连自己的宫廷都无法掌握了。
这样的国王,根本就是一个废物。
周昌心中顿时有了想法。
不一会儿,一个太监亦步亦趋的走了过来,来到周昌身边,说道“大人,陛下召见。”
他一路走过来,发现朝鲜国的宫殿建筑,大有唐风。来到一座大殿之前。立即有人上前准备搜身。
周昌说道“我乃大夏使者,岂能受辱”
两个朝鲜士卒不敢瘦身,似乎有一个人过来轻声说了什么。他们悄然退了下去。
两面大门被左右拉开,周昌一进来,就有无数人的眼睛投在周昌身上。
周昌目光扫过所有人。
只见很多朝鲜大臣都跪坐在地面之上,而中间有一道丈余宽的通道。而这里的情况有唐汉之风,也就说所有人都脱了鞋子,穿着白色的袜子走在大点之上,周昌也入乡随俗,只是周昌一路从江华岛杀过了,脱了靴子之后,那味道吗就不大好说了。只是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关注这一点小小的细节。
周昌脱了鞋子走在地板之上,上前躬身行礼说道“外臣拜见朝鲜王,”随即站直了身子,淡然说道“还请朝鲜王接旨。”
周昌此言一出,立即有人说道“放肆,无礼。陛下,此人狂悖之极。还请陛下将此人逐出。”
周昌说道“这位大人是”
“在下金自点。”这个老臣说道。
周昌眼睛之瞳孔微微一缩,暗道“果然是他。”
第九十六章 援朝之议
第九十六章援朝之议
这正旦大宴虽然简陋了许多。
但也是大夏的庆典之一,甚至在宴会上的一举一动,不知道有多少人排练过。在这个时候弄出这样的动静可谓罪过非小。赵承礼不是傻子,岂能不知道其中轻重。
实在是他没有别的办法了。
为了正旦宴一事,宫中的事务不少。而且年底了,各部都要封印,按照惯例都要到正月十五才开印,虽然张轩作为皇帝,本人是没有什么假期可言的。但是百官休假的时候,也有很多事情要了结的。
故而他昨天得到国内消息之后,一直想求见张轩。
但是这个时候,张轩那有功夫见他,甚至不等他禀报到张轩面前,就被下面的人给挡驾了。让他凡事过了年再说不迟。只是过了年,等正月十七开印的时候,朝鲜还在不在还在两可之见的。
赵承礼思来想去,知道今日大宴之上,是他唯一能见到张轩的时候了。
纵然是粉身碎骨,也要见上张轩一面。
方才有了刚刚的情形。
不用张轩示意,就有侍卫将捂住赵承礼的嘴,将赵承礼给带了下去。
张轩又寒暄了几句,随即退席了。
只是他退席之后,没有走远,就在一个小暖阁之中,见了赵承礼。
这个房间是在大殿的角落里面隔出一间,里面放着一张步摇床,还有几个书架,就没有别的东西,四周有火道,虽然冬季,也温暖如春。张轩坐在一张椅子上,说道“说吧,朝鲜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赵承礼跪在地面之上,一五一十的将所有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说得时候还带有浓烈的感情,以至于涕泗横流。几乎要抱住张轩的腿大哭,只是张轩身边的侍卫阻拦,才让张轩的裤子免遭于难。
张轩听完之后,面无表情的说道“让他在外面休息。”
“是。”李辅国立即指挥让将赵承礼拖下去了。
“让卫王,首辅两个人过来。”张轩说道“记住动静要小一点。”
李辅国立即去安排了。
不过,一会儿功夫,他们两个人都前后脚的走了过来。
袁时中与张质其实心中早就有准备了。朝鲜使臣在大殿之上虽然没有闹出什么声势,但是别人可能不在乎,他们作为文武大臣之首,又怎么可能不在乎啊
张轩令李辅国将刚刚的
情况转告他们两人。
李辅国长话短说,去除朝鲜使臣言语之中,过多的感情因素,不过一会儿功夫,就将事情说完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今这局面该如此办”张轩问道。
“朝鲜必须要救。”袁时中说道“陛下欲在朝鲜另开战场,臣私下思量,真前所未有之举,北方千里平原,地势开阔,利于骑兵纵横。先帝北伐之败,未必没有此因。故而以陛下提出居朝鲜出辽东,断其后路,取四川,出西北,复入关中,都是山势想连之地,利于步兵火器之战。实是因地制宜,万全之策。故此朝鲜不可不救。”
“请陛下速发援军,救朝鲜。”
“臣亦以为朝鲜当救。”张质沉吟一会儿说道“只是不急于一时,朝鲜立国近三百年,虽然是小国寡民,但是李氏朝鲜,也算是根基深厚。纵然清廷攻克汉城,但真能绝李氏苗裔”
“一年之内,朝鲜决计不定。臣以为当朝鲜亡国之余,我朝秉存亡继决之义,扶立新君,如此一来朝鲜定然为我所用。如此陛下居朝鲜而攻辽东之计,方才有实现的可能。”
袁时中皱眉说道“张阁老,这事情可不是这么算的,而今救朝鲜,其势在我。如果任朝鲜亡国,再攻朝鲜,那就是其势在人,到时候,可不像你说的那么容易了。”
袁时中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自然明白,在战场之上,什么民心,都是虚的,只有刀枪,粮食,城池,兵力,是实实在在的,而今清军兵临城下,大军援朝,到了朝鲜就有朝鲜军做接应,所花费的力气也比较小。
但是一旦让清军占据朝鲜之后,再想救朝鲜,单单是在陆地上站稳脚跟,就要花好大的力气。
张质说道“这我也知道,只是朝廷实在没钱啊。而今国库里面有多少银子,陛下您是刚刚过目的,如果与清廷在朝鲜大大出手,跨海征伐,消耗百万不止,一旦战事迁延。作战不力,更是一个无敌洞。”
“朝廷实在拿不出这一笔钱来。”
“最好能稍稍缓一下。”
袁时中说道“陛下不是有什么国债吗再借一批钱不就行了吗”
张质厉声说道“这怎么能行,今年已经有三百万,决计不可再借了。”
张轩心中明白,其实张质是反对而今出兵的,只是张轩刚刚先说了一句,暗示很明白了。张质不好反驳,只是想将这一件事情拖下去,张轩未必不知道自己手头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情。
但
是实在不甘心。
如果张轩没有这个计划,那么也就算了。毕竟朝鲜距离那南方是有一点远。
只是他构思了近半年的朝鲜攻略,进行的相当顺利,甚至朝鲜那边也有一拍即合的想法。此刻让张轩放弃,实在有些难受的紧。张轩思来想去说道“朝鲜不可不救,朝鲜乃我朝藩国属臣,今日不救朝鲜,恐令琉球安南等国心寒,朝廷之威望扫地。钱粮的办法,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朝鲜亡国,清廷多得一国之力。于我大有不利。”
“而今两国相持不下。”
“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实际上争锋从来在,本年边境,双方士卒厮杀,伤亡就在千人之上,东虏亡我之心不死,故而那么是让东虏计划不得逞,这事情也要做。”
“而今我朝的财政困难,难道清廷就不困难了。”
“如果我朝现在援朝,可以借用朝鲜国力,想来朝鲜也是海东大国,一时半会家底耗不完的。如果以朝鲜一国,将清廷拖到这里,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袁时中说道“陛下英明。”
想打仗,不仅仅是枢密院的想法,还是几乎所有的武将的想法。
武将的功勋只能通过打仗来实现。所以枢密院上下,早就蠢蠢欲动了。之前攻台之战,多用水师,主力还是郑氏。想来这一战,主战场在朝鲜,虽然也有水军,但是水军定然不能当做主力了。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机会,袁时中岂能不支持。他如果不支持,他回去之后,都不好与下面的人说话。
张质见张轩如此,也不好说什么。心中盘算着从什么地方能挤出一点钱来,一边说道“陛下圣明。”
张轩说道“既然如此,军情紧急,事不宜迟。何人可为援朝主将”
张质说道“陛下,朝鲜海东大国,也是中华一脉,当以大臣联络之,如果单用武将恐怕联络不畅,臣建议闽浙总督,南洋巡抚张家玉任之。”
袁时中听了一挑眉头,正要说话。张轩就先说了,道“不成。张卿身负要任,等闲不可动之。”
张质说道“既然如此,臣就荐浙江巡抚,郭之奇作为副。”
张轩想了想,问袁时中说道“枢密院觉得如何”
袁时中这才反应过来,张质分明以退为进,先提出一个不可能的事情,然后退而求其次。暗骂狡诈之余,心中思量,似乎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角色,让他与朝鲜一方沟通。瞥了一眼张质,说道“臣无异议。”
第九十七章 援朝主将
第九十七章援朝主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