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张轩对此却有心的想法。

    朱元璋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官府的德行是什么样子,张轩也见识过了。凡是官府多插一道手,其中的情弊就加一层。官府解运,虽然减轻了弊端,但是百姓也要大出一笔血来天官府的窟窿。

    故而官府堂而皇之的收一项杂税,叫做脚钱。就是运输费。这也是官府上下其手所在,脚钱之多少,全在一张嘴,上官说多少就多少,哪怕是一步路,你要是不交钱,就是不行。




第九十九章 再议铸钱
    第九十九章再议铸钱

    张轩在让户部在各处设点,就是想将转运的这个责任从地方官府之中剥夺出来。

    将来户部这个点,就可以演变成户部的下级部门,官府收了税直接交到这里就行了。户部直接派军队转运赋税。甚至张轩也想将这一点扩充更大一点。将这分支将来充足税务总局,将所有关于税务的事情,一古脑给这个部分。

    这只是张轩的一个想法。

    张轩更想的是将这一个个银币与银两的兑换点,转化为银行,先进行兑换,在银两兑换完之后,再做异地汇总。先是官府的异地汇总,也就是银两上缴京城的事务,然后再将业务开放到民间。

    至于储蓄,放贷等业务,一步步来,甚至将来这银行是怎么归属,是归属于户部,还是大内等等问题,张轩都还没有思考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他先下一闲子。

    其实天下禁用银两,对铸币大有好处。只是张轩也清楚的很,这样做的话,对民间损害太大。

    大夏的经济体量有大,市面之上流通了多少银两,张轩手中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也没有什么经济数据统计,甚至张轩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统计,才能算出来大夏银两流通数量。

    让张轩的本意,他宁可潜移默化,让银币在市面上作为主流之后,才下这样带着强制兑换的命令。

    不要看一月三百万枚的铸造量,看上去很多,但是即便是南京市面之上,流通的主流还是银两,大量银币虽然都分发到了士卒,官员的手上。

    但是想代替银两成为主流货币,还欠了一些火候。

    张轩心中暗道“做的太急,恐怕要出问题的。”

    “陛下,有一个问题不知道陛下考虑过没有”姚启圣说道“前明铸铜钱不多,民间私钱流通不少。”

    张轩说道“你是说私铸吗朕的银币不怕私铸。”

    在铸造银币的时候,张轩就让冼子靖做了很多手脚,不说上面花纹,单单是银币的质地就不是寻常匠人能弄出来的,是在水锤下面砸出来的。

    “臣说的不是银币,而是铜钱。私铸铜钱不少,但在数量之上,却也无法与前宋相比。这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民间多用散碎银子,代替了铜钱的位置。而今陛下要将所有银子兑换成银币,那么民间铜钱用度就要短缺了。”

    张轩说道“我们还要铸铜钱”

    张轩一时间总觉得脑大,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天下之事都相互关联,你觉得解决

    一件事情,就有下一件事情冒出来,有时候你觉得在解决一问题,其实也是在制造也个问题。

    而世上,除却死人。恐怕没有不遇见事情,有些事情是别人强加的,有些事情是自己找的。

    “以臣之见,一是铸税零钱,铸半两钱,或者更小一点的。要么就加铸铜钱。”姚启圣说道。

    所谓之半两钱,其实就是重量半两的银币。

    张轩所铸的银币,虽然并非纯银,但是在重量之上,还是一两重,抵一两银子。而半两钱,顾名思义就是重量要半两的银币,这个称呼也算是源远流长了,秦代的货币就是半两。

    “双管齐下吧。”张轩说道“只是而今国用紧张,银币就少铸币。只是铸铜钱,却要事先准备起来,先打听一下海外的铜料价格。预备着吧。”

    中国向来缺铜。可能是中国古代早就已经铜给开采完了。一想起铸铜钱,张轩瞬间想到了从海外采买。还有一处就是云南了。

    云南向来产铜,在清代的铜钱所用的铜,都是从云南所出的。云南之事,张轩准备交给李定国去办。

    “是。”姚启圣说道。

    “数日后,就要出师,这钱粮可够”张轩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就是将户部扫荡一空,也决计凑出钱粮用度。”姚启圣说道。

    张轩说道“不用逼得那么紧。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再发一批国债也行可以。”

    姚启圣说道“是。”但是他心中却一万个不愿意。他总觉得国债这东西,不是体面之事。能不沾就尽量不沾。

    钱粮之事没有问题之后,张轩从南京驻军之中,抽调了十个营。

    如果以军为建制,抽调再好不过了。

    只是事起突然,南京附近的驻军都有使命,猛地抽调一个,恐怕长江防线会出现漏洞。

    于是乎。只好分散抽调了。

    张轩将十个营分为两军,一军命军号为辽东。另一军命军号为沈阳。

    以示今日之战。

    从得到消息之后,一直到了正月初五。这五天来,整个南京城大小官员,忙得四脚朝天,特别是周辅臣,他紧急调遣了阮进部水师,由抽调了长江水师一部。征召了不少民船,才凑够了运输的船只。

    就在正月初五那一日,从南京出发。

    说实话,冬日去朝鲜不是一个好时节,盖因正是逆风。如果换到冬暖花开,南方徐来之日,船只乘风而起,顺利的话,不过数

    日,就能到朝鲜。

    但是逆风航行,只能用八面来风,在海上走“之”字型,想要到,最少要十几日。

    不过从朝鲜到南京倒是顺风,故而在大军出发之后。就有朝鲜第二批使者来了。

    一同来的还有朝鲜两位公主。

    张轩顿时头大如斗。

    多尔衮什么的,他倒不是太在乎的。反正都是生死仇敌,多铎之死,多尔衮定然是算在他头上了。这一点张轩都不在乎,更不要说区区两个女人了。

    张轩担心的是罗玉娇。

    罗玉娇并非惧内,而是他细细算来,他与罗玉娇结婚以来,也就是当初跟随罗汝才转战河南的时候,过得最为甜蜜。

    那时候的张轩,虽然在义军之中有些小官,但是事情并不多。从那之后,不是在外征战,聚多离少。就是公务繁忙,难得一聚。

    这已经很对不起她了。

    而今又塞了两个朝鲜公主。张轩更是觉得分外对不住。不好意思面对罗玉娇。

    只是张轩的大臣们却不能理解张轩这一份惭愧之情,一个个纷纷出列,义正言辞的让张轩纳两位公主,以全大夏与朝鲜秦晋之好。还见张轩后宫单薄,子嗣稀少之事又翻了出来。

    似乎张轩不纳了两人,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将江山社稷置于不顾一般。

    张轩也知道与他们说不清楚。张轩这份惭愧,在这个时代的男人心中根本不可能会有。

    张轩好容易将这一件事情按了下去。他站在从前宫到后宫的走道之中,两侧都是高高的红墙,只是红墙之上却有长着不少枯草,也幸好是冬天,如果是夏天的话,这墙头之上定然是郁郁葱葱的。

    却不想来到后宫之中,却见罗玉娇与两个一模一样的美人,正在说笑。

    张轩一到,这两位朝鲜公主长大虽然漂亮,但是却不能称之为绝色,然两个人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颦一笑似乎心意相通,两人站在一起,八分颜色就有十二分魅力。

    张轩心中一宽,心中顿时生出感激与惭愧之情,对罗玉娇说道“玉娇,这实在是”

    “你不用说了。”罗玉娇说道“两位公主我见犹怜,何况老奴就在宫中住下吧。”

    “是,是,是。老奴听命便是了。”张轩点头哈腰,学着李国辅的样子,说道。

    见张轩如此,罗玉娇忍不住轻笑出声,似乎时间回到了从前。但是她知道这仅仅是错觉,他终究是皇帝,终究伴君如伴虎。



第一百章 孤城使臣
    第一百章孤城使臣

    周昌一路上毫不停歇。

    于正月十五日来到了朝鲜,先到了江华岛。

    江华岛就在汉江出海口。这一座岛对于朝鲜王室来说,有特别的含义。一旦朝鲜王室遭遇大难,首先想到离京逃避的地方,就是这里。江华岛距离汉城还是有些距离,最少周昌到的时候,江华岛还是为朝鲜所有的。

    只是在周昌看来,这江华岛恐怕长久不了。

    唯有几千老弱病残的士卒而已,再加上江华岛与朝鲜半岛只有一道水之隔而已。而且多次都冻实了。

    清军如果进攻的话,也是相当容易的。

    周昌问汉城战事如何,江华岛守将说道“在三日之前,与汉城断绝了消息。派出去的人,只回来了一个,其余的都为东虏所杀。什么也探查不到,只是说听见了炮声。”

    “听见了炮声”周昌的脸色不变,心中却有一些焦急。

    大炮在攻城战之中的使用,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周昌又在大夏中枢做过事,消息灵通之极,自然知道大炮的发展,已经清军火炮的水平。如果清军火炮到了,那么汉城在大炮之下,决计坚持不下去的。

    他想要去汉城的,就要尽快。否则很可能过去的时候,汉城就已经是一片废墟。

    周昌冒此大险,自然要有所作为的。

    他召集护送他的百人队。

    这一个百户是直接从骑兵之中划拨出来的,夏朝的骑兵虽然少,但是每一个都精锐,而为首的李百户,乃是义军老人,据说跟随李自成征战天下,甚至他还与李自成有些一些关系。

    只是他做战虽然勇猛,但是斗大的字不识得一个。按张轩制定的军中规矩,他这一辈子也止步于百户了。但是战场经验非常丰富。麾下的将士多为老卒。周昌留下数人等着接应大军。然后留下八十余骑。周昌说道“李百户,而今的情况你也知道了,你能不敢护送我入汉城。”

    李百户脸色横着一道疤,本来有些苍老面孔,也变得狰狞无比。他咧着嘴,说道“老子自然是不惧东虏,但是大人是生是死。就不知道了,如果大人胆子大,老子跟你走一趟,如果大人胆子自己不想去,也可用我们当借口。”

    “李百户的意思是我去你们就跟着去,至于成不成没有信心”周昌说道。

    “说一声大话很容易,但是老李我可是真与东虏真刀真枪的杀过。”李百户说到这里,嘴角微微抽搐,伤口不住跳动,更显得狰狞可怖,说道“在下脸上这一道,差点要了小命的疤就是东虏留下来的。”

    “东虏与我有仇,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东虏都是硬茬子,不好对付,如果百骑对百骑,老子谁也不怕。但是汉城附近到底有多少。情况如何一概不知道。”

    “大人,又如何让我说有把握。”

    周昌说道“李百户,如果我一定要去的话,你可愿意陪我走一遭。”

    李百户眼神之中流漏出挣扎的神色,最后平息下来,说道“生死相陪。”

    李百户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这一去,生死难以预料,说不得就死在汉城城下的。

    但是他更明白,周昌看似给了他选择。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选择。

    因为大夏有军法在。

    周昌身为正使,就是他的上官。周昌说的话,就是军令,不要看周昌说得客气。就可以真当军令不当一回事。

    周昌说道“李百户高义,如果此事大功告成,我定然在陛下面前为百户请功。”

    “那也要有命回来才是。”李百户心中嘀咕道。

    周昌做事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立即带来人登陆,八十骑向汉城而去。

    不过,清军的探马放出极远。还没有到看见汉城的城墙。

    就遇见了东虏探马。

    一场厮杀下来,李百户不负自己的名声,将东虏这一队探马,尽数诛杀殆尽。

    只是李百户麾下也折损了不少人。

    厮杀刚刚过去,李百户根本不等呼吸平稳,就立即对周昌说道“快走。”

    周昌见众将士喘息未定,说道“要不休息一会儿。”

    李百户厉声说道“大人,不要太小看东虏了。既然已经惊动了。我敢肯定,从这里到汉城之下,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赶来了。”

    “走慢了。你能不能看见汉城城墙,就是一个疑问。”

    李百户的战争经验非常丰富,他推测的极准。这一战仅仅是开始。

    从这一战到汉城之下,李百户护送着周昌,可以是接连数战,八十余骑血洒一路。

    待到了汉城之下的时候,只剩下十几骑了。

    而这十几骑搅动了整个汉城之下的战局。

    此刻阿济格正在攻城,他低估了从沈阳到汉城之下的道路艰难。

    大军虽然到了,但是火炮到了并不多。

    故而阿济格将所有的火炮都聚集在北门,不过五六门而已,剩下的都在路上。

    不过,即便五六门火炮,就足以轰得朝鲜人抬不起头来。

    汉城毕竟是一国之都,

    修得极其坚固。再加上是冬天,只要浇上水,简直如一座冰城,即便是用火炮轰,一时间也轰之不开。

    只是很多时候,城没有还能坚持,城中的人未必能够坚持下去了。

    在这样的被动挨打之下,朝鲜人士气低落,城头几乎站不住人。

    可以说毫无士气可言。

    甚至已经有人与阿济格暗通了。阿济格只等再轰几日,让朝鲜人坚持不下去。就想办法里应外合,拿下汉城。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时候,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他厉声喝骂道“这么多人,居然看不住一队人马,传我军令,如果让来人冲进汉城之中,主持封锁的将领,就自尽吧,省得我动手。”
1...527528529530531...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