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陛下,请斩杀南朝使者,向上朝请罪。”金自点大声说道。

    金自点埋头跪下来,随即有不少人也跟着金自点跪下来在,一时间大殿之上分成了经纬分明的两派。

    只是想杀他请罪的人大臣不少。

    周昌冷笑一声,说道“大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还请大王速速断绝。”

    朝鲜王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周昌也逼他,似乎下面的臣子请杀的人不是他自己一般,说道“使者何出此言”

    周昌说道“朝鲜乃小国,必在夏清之间择一而从之。清近而夏远,舍夏而取清,是人之常情,不必大惊小怪,只是大王却要明白,两国之间最急摇摆不定了。”

    “朝秦暮楚是万万不行。”

    “大王请援兵,陛下正月出兵,而今五万大军已经在海上。”

    “此乃大夏之待朝鲜之拳拳也。”

    “正如此人所言,朝鲜与大夏隔海而望,大夏本无意于朝

    鲜,乃是大王求之,而出尔反尔如此,今后我大夏必视朝鲜为仇寇,即便不是海上来攻,他日中原大战结束,难道不能发一旅之师来攻吗”

    “而且,东虏因何来攻,外臣不知道,但却也知道,如果东虏新得过大王,何必加之以刀兵,如果大王想自绝于清夏之间,外臣一条小命算得了什么,可怜朝鲜百万之众了。”

    朝鲜王说道“可是”

    “外臣明白。”周昌微微一笑,说道“大王不能决者,盖此人也,我为大王决之。”周昌笑容未变,反手从身上抽出一把匕首来,一步上前,来到金自点的身边,匕首在金自点的脖子上使劲一划,顿时鲜血喷涌而出。

    如此变故,朝鲜大臣根本想都没有想到,连朝鲜王也吓了一跳。

    朝鲜王虽然在清廷哪里吃过一些苦楚,但是也没有见过,这几步人之内,一刀毙命的惨烈。

    一时间,大殿之上。连声惊叫,外面也传来不少甲士的脚步声,连朝鲜王身边的几个护卫也长刀出鞘将朝鲜王护卫在身后。周昌恍如未决,连斩三刀,硬生生的将金自点的人头砍下来。

    提着金自点的人头上前几步,鲜血将光滑的地板之上,滴出一地的血水。然后周昌的脚再踩上去,顿时踩出一个个血脚印。

    周昌来到朝鲜王面前,将金自点的人头扔在朝鲜王身前,根本不在乎护卫的长刀几乎就要捅在他的胸前,厉声说道“东虏兵临城下,破城只在旦夕,哪里有什么议论。而今大王面前不过两条路而已,一从夏,二降清。”

    “这蛊惑大王的罪魁祸首,以被外臣处决了,大王可一言可决。”

    “如从夏,则听陛下圣旨,从陛下号令,为大夏属国,降清,就斩我头颅送给东虏。如此简单之事,有什么好拖延的。大王,决定了没有。”

    周昌一边说一边还要往前走。

    两边侍卫都拿长刀逼在周昌的脖子上,但是周昌轻蔑一笑,视之为无物。

    朝鲜王连连后退,大声说道“决了,决了。”此刻他对这个满身是血的周昌,有一股没有来历的惧意,明明他一声令下,就能将周昌给斩成肉泥,但是还是怕周昌。

    “既然决定了,就请朝鲜王接旨。”周昌拿出圣旨,庄严肃穆的站着,说道“大夏陛下圣旨在此。”

    朝鲜王只能下拜行礼说道“臣接旨。”

    周昌微微一笑,一五一十的将张轩的圣旨读了出来。




第一百零三章 孤城使臣三
    第一百零三章孤城使臣三

    朝鲜王听了张轩的圣旨,不由的大吃一惊。

    张轩的圣旨之中,对朝鲜王自然是大加褒奖,并封朝鲜王为韩王。与曹宗瑜,李定国,等人同阶。

    但是却也任命周昌为朝鲜大使,行事朝廷在朝鲜的一切权利。

    这一句话,可堪玩味。

    只是朝鲜王一时间,也来不及细细揣摩其中深意。周昌就已经读完了,他好不客气的说道“韩王殿下,而今危难关头,下官就闲言少叙了,清廷攻城在即,下官请韩王全服仪仗巡城。鼓励士气。”

    朝鲜王听了大吃一惊,他之前也在城头之上。只是因为清军的炮火犀利,士卒在城头之上死伤惨重。一时间根本站不住脚。

    他也就从城头退了下来。

    不敢再上城了,不仅仅他不敢,连朝鲜军中很多士卒都不敢上城。

    不过,朝鲜王这一两年整兵经武还是有一些成效的,还是有一些忠心之士,这才保持着汉城并没有陷落而已。

    “周大人此言差矣。殿下万金之躯,岂能亲赴险地”立即有人说道。

    周昌在大殿之上的所做所为,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几乎所有朝鲜大臣都觉得周昌是一个疯子。

    但是一些抗清派的大臣见周昌如此,心中并非没有芥蒂的。自然有人出言反对。

    周昌说道“既然如此,就请韩王授下官全权,并赐以仪仗,下官愿意代韩王巡视城墙,督战。”

    朝鲜王说道“好。好。好。”

    周昌又上一步,说道“事不宜迟,还韩王立授仪仗。”

    在周昌近乎逼迫之下,朝鲜王也就是而今的大夏韩王,立即将周昌要得给了他。

    周昌带着朝鲜王的依仗,来到了北门城头之上。

    见了朝鲜王的仪仗,朝鲜士卒顿时高呼万岁。一时间士气大涨。

    周昌看过去,暗道“朝鲜军还是有些底子的。”

    让士卒吃饱穿暖,或许成为一支强军,但是吃不饱穿不暖,更不可能成为一支强军,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

    不过,他随即看向城下,却见城下黑压压的一大片,在雪白的大地之上,无数人就好像是蚂蚁一般,簇拥着向城头而来,然后数门大炮依次击发。一颗颗炮弹打在城头之上。

    所击之处,无数碎片冰片飞溅,冰冷的冰块有的好像是利刃一般。

    所过之处,开出朵朵血花。一片惨叫哀嚎之声。

    朝鲜士卒纷纷后退,不敢冒头,任下面大队人马靠近城墙。

    周昌很的很明白,他发现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朝鲜士卒的士气很成问题。一根根惊慌未定,缩头缩手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下面的士兵待遇还不错,但是城头之上,军官却很少。

    周昌一路上只有一个名叫柳成业的军官坚持值守,但是他也是一个小官而已,管着一段城墙,手下有几百人而已。其余的军官都在什么地方都躲在城下了。

    将领如此,下面的士卒自然立不起来了。

    周昌立即将柳城业叫过来,说道“我今日命你为总指挥,节制城墙上的所有兵马,但凡有违命之人,立诛之。”

    柳成业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按理来说,周昌并没有指挥朝鲜军队的权力。

    但是权力这东西,从来是动态的,没有说一定属于谁,既然大批将领都躲在城下,周昌接管过来。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周昌可以不在乎,朝鲜人对他的观感,但是柳成业却不能在乎。

    他祖上也算是名臣辈出,父亲在丙子之乱之中,也立有战功,亲手斩杀过东虏。后来被东虏掳到了沈阳,死得不明不白。

    周昌说道“柳将军,今日汉城岌岌可危,有志之士当当仁不让,舍却柳将军,谁能久汉阳城,一旦汉阳城破,我不过一死而已,但是柳将军不念妻儿家小吗”

    柳成业脸色一变,顿时下定了决心。

    正如周昌所言,周昌在城中不过一口,但是柳成业在城中却是一家了。即便是为了家人着想,也不应该顾虑太多,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决计挡不住清军的进攻。他说道“谨遵大人之令。”

    周昌以柳城业接管城头之后,就立即整肃人马。

    如果各级将领俱全,反而不好办,但是高级将领都下城避炮了,周昌用以朝鲜王依仗,下面的军官也分不清楚是这王命是真是假,自然从命。

    而周昌更是将朝鲜王的仪仗放在了北门城门楼之上,清军远远都就能看见,可谓醒目之极。下面的士卒都以为朝鲜王不避炮矢,顿时士气大振,山呼万岁之声,如山崩海塌。

    声震数里之外。

    阿济格远远的看来,马鞭一指。说道“这李家小儿,还有几分魄力,只是太小看,我满清大兵了,下令进军。”

    隆隆的炮声想起,一队队骑兵就好像驱赶羊群一般,驱赶着些朝鲜俘虏登城,凡是跑得慢的,都被清

    军所射杀了。这些俘虏死多少清军都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杀。”喊杀之声与炮声聚集在一起,那是一种战船之上,特有的声音。

    周昌就在城楼之上,远远的看柳成业指挥兵马,心中暗道“这柳成业还算是一个将才。”

    周昌毕竟年轻,谋略纵横之术,还可以读书习得,但是领兵打仗之道,却非短时间能够学到的。就只能依靠柳成业了。他所能做的就就是坐镇城头激励士气而已。

    “轰。”一颗炮弹打在城楼之上,几千万大力,将整个城楼震动起来,一阵阵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的灰尘落了下来,将周昌洒了满脸。

    周昌身边的人纷纷大惊,他们纷纷劝周昌避让。

    但是周昌岿然不动,说道“如果天佑朝鲜,则炮矢不近,如果天不佑朝鲜,死于此,与死于城中,有何不同”

    他安坐不动,但是大腿忍不住瑟瑟发抖。

    他并非不害怕,之所以这样做,却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在这一次行动之中压了太多的本钱了,他想要出人投地,却也知道除却今日之外,估计没有更好的机会了。

    他决计不能容忍失败。

    第二个原因,他虽然没有在枢密院,但是南京城之中小吏的圈子,都是相通的。他向制造局的人打听过了,比如这火炮的准头,知道这些火炮的准头,很多时候都是靠天命。

    在朝廷引进了不少西洋传教士,似乎在编制炮表,似乎能让准头好一些,而清廷在这方面的进展,比朝廷差一点。

    所以一个人想要躲避炮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后撤,如果不能撤的话,在什么地方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周昌虽然如此想,担心心中却暗暗祈祷“如来佛祖,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只要保佑信男今日一战活下来,信男周昌周培公,定然为三位重塑金身。”

    而朝鲜士卒见周昌岿然不动,都以为是朝鲜王坐镇,士气大增,在柳成业的指挥之下,发挥出火器的威力,虽然他们没有大炮,但是火铳却是足够的,无数根火铳从城墙下透出来,一排排打下去。

    虽然时不时有不少朝鲜士卒被大炮给打死,打伤,但是清军的大炮太少了一点。仅仅将城墙敲出一道道裂缝,而这些裂缝一出现,柳成业立即让人用泥浆灌进去,不过一两时辰,冻结之后,就坚硬无比。

    虽然开春之后,这城墙定然撑不住了。但是而今却是可以的撑下去。也因为这种快速修复的办法,才让汉城在大炮的轰击之下,岿然不动。



第一百零四章 江华岛之战
    第一百零四章江华岛之战

    就在汉城城下交战正急的时候。

    博洛一支偏师已经来到了江华岛之前。

    博洛兵临江华岛速度极快,先是兵分数路,引江华岛上的朝鲜军,四处设防,然后岳乐带千余精锐,踏冰而入,一战而破朝鲜军,然后大军汹涌而入,不过两日功夫,江华岛就落到了清军手中。

    朝鲜在江华岛上的宫室,辎重,金银器物,都落到了清廷之手。

    如此一来,清廷在汉城附近能持续的时间就延长了不少,毕竟从辽东到朝鲜汉城,一路上的道路并不是太好走的,清廷的大部分辎重,都是因粮于敌。

    不过,这个时候,周辅臣也到了。

    大海之上,数百艘大小船只,停泊在一座小岛之上。

    这并不是一座小岛,而是在江华岛东南方向,沿着海岸线一系列破裂的小岛,这正是一群小岛,才能让大量船只停留下来。

    这些小岛都是一些荒岛,不过,对于没有长途坐船的士卒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修整的地方。

    “你是说江华岛,已经在清廷手中了。”周辅臣的脸色有些阴沉。

    “大人。”阮进说道“末将派了兄弟们去探查江华岛,还没有到岛上,就遇见一些从江华岛上逃下来的,说清军大兵已经渡江进攻江华岛之上,他们也探查过,江华岛上已经是清军旗帜,还有大片黑烟,显然是沦位敌手了。”

    周辅臣没有想到,他还没有上岸,就遇见这一件事情,转过头问杨绳祖,说道“杨将军,而今江华岛被攻占,朝鲜情况不明,我们是避开江华岛在别处登陆,还是在江华岛上与清廷一战。”

    杨绳祖说道“而今摸样,纵然避开江华岛,别处的敌情就明白了吗汉城威在旦夕之间,说不定此刻已经陷落了,已经等不得我们在探明清军的实力再动手。”

    “最少也要完成陛下的命令。在朝鲜立一新君。将清廷拖在朝鲜。”

    周辅臣心中微微一叹,暗道“而今这一战如此不顺利,却不知道是我们将清廷拖在朝鲜,还是清廷将我们拖在朝鲜了。”

    他虽然如此想,但是对朝廷的决策,却没有胆子反对的。

    于是说道“好,正依杨将军之见,今日全军休息一下,明日进攻江华岛。”

    周辅臣知道兵贵神速,而今他们到来,清军定然不知道,正所以现在出击,还能将清军打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拖延下去,

    这几万人的船队,是隐瞒不下去的,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对于夏军来说,一次性运输数万人到万里之外,也是一个新课题。

    故而这十几日的航程之中,不少士卒在船上时间长了,而变成了软脚虾,甚至有几个生病而死,不过被周辅臣封锁消息而已。

    在朝鲜沿海这些岛屿,能容纳大队人马修整的大岛,一时间也找不到,大抵也就是江华岛了。再选备用的地方,也来不及。故而先打一战,站稳脚跟比什么都强。

    漂泊在大海之上,也不是什么办法。
1...529530531532533...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