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他看得分明,即便是在行军之中,大队人马之间的间距,还有队列之中士卒的脸色,南兵看上去有身穿得有些单薄。毕竟出兵太仓促了,虽然也穿了棉衣,但是南方所用的棉衣,比起这里所用的棉衣要轻多了。也他们多穿了棉甲。
一层棉衣,一层棉甲。
再加上这寒冬将去了,却也足够了。
博洛想过以本部人马,从各个方位进攻对方的阵势,却发现对方都有应对之策。
一时间,竟然找不到破绽所在。暗道“来将是周辅臣,我知此人不过是水军将领而已。如今看来,却是我小看了他。非老将无此老练。”
“主子爷。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走吧。”博洛的亲卫说道“想来英亲王大队人马也快要到了。”
该看了都看
了。再看下去也没有什么看过的。
“走吧。”博洛说道。
随即在带着人回到了大队之中。
就在距离夏军十几里之外,数千骑兵正在这里休息。
他刚刚归入大队之后,就见地面之上震动,大队人马从东北方面而来了。博洛立即亲自带队迎了上去,不多时,就见了阿济格。
行礼过后。阿济格问道“博洛,南军如何”
博洛说道“周辅臣本事不差,末将亲自看过了,大军行军不快,但是背靠汉江,随时可以列阵而战,而且行列之中,火铳最多,火炮也有不少,稀疏有度,保证火力的同时,也可以相机调度。”
“不好打。”
阿济格说道“好不好打,也只有打过之后,才晓得。”
阿济格一声令下,大队人马转向,就向夏军而来。
大队骑兵冲过来,动静之大,大树之上挤压的积雪,树桂上面。随即掉了一地。
杨绳祖见状立即转回中军,却见周辅臣已经站在一辆炮车之上。四处瞭望。
周辅臣见了杨绳祖过来,顿时说道“杨将军来得正好。今日一战还要杨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周辅臣很有自知之明。在指挥水师上面,即便是与郑成功相比,他觉得他未必不能胜之一筹,但是陆上征战,骑兵火器交锋,他着实生疏了多,当然知道该怎么打了,但是知道该怎么打,但是临阵指挥却未必赶得上。
而杨绳祖却是先帝老将,不知道见识过多少恶战,比他有经验多了。
故而周辅臣对杨绳祖尊敬的很。
杨绳祖说道“不敢当,自当尽力。而今一切都布置下去了,而今所做,唯有镇之以静,待其自败而已。”
周辅臣听了,心中还有一些担心。他嘴里不少,毕竟他再怎么担心,也知道大战在前,作为主将如果说了丧气的话,却是伤及全军士气的。但是杨绳祖看出力周辅臣的心思,说道“请周将军放心,两军将士都是全军之中精挑细选出来,全军上下都是一等一,连各营营将,也是一等一的勇将。比之八旗也不差多少,更是装备最好的火器。”
“就算是有十万大军,也未必能攻下我阵。周将军尽管放心便是了。”
周辅臣说道“多谢老将军提醒,是我失态了。”随即不再言语,只是脸色庄重,自有一股肃杀之态。
这一股肃杀之态,不仅仅在周辅臣脸上。还弥漫在全军之中,周辅臣一声令下,全军上下以
一哨为主,展开阵势。密密麻麻的火铳,火炮,一排一排的对准了清军来得方向。
不过片刻功夫,阵势就已经站定。
就好像是从来就是这样摆着一般。
“好。”这一声“好。”不是别人,正是阿济格。
夏军的所做所为,就在阿济格眼前变阵,阿济格打了一辈子仗,见着阵势变化,就知道夏军的斤两,说道“这定然是南朝精锐,却不知道是那一部。不过,他们今天来了,就不要想走出朝鲜了。”随即立时下令,将大队骑兵分出数队出来。
一时间大队骑兵卷起大片的雪雾。
向夏军冲了过来。一时间天地之间,只有滚滚的马蹄之声,除却马蹄之声外,再也没有其他声音了。
周辅臣早已将命令下达了,他按着杨绳祖的建议,将指挥权下放到下面每一个营。如此一来,只等下面交锋了。
阿济格虽然说得下令,下得果断,但并不鲁莽。故而分成数队的骑兵,在夏军这阵前,左右掠过,只是掀起了大片大片的雪浪,却没有直接冲阵的样子。
这是清军惯用的手段,用来对付明军的火器先发。
但是他面对的并非不是明军的鱼腩,而是夏军。
这些夏军都是精锐,一个个都呆如木鸡。根本没有一丝动静。
这一点也在阿济格的预料之中,清军与夏军交手了不知道多少次,就如同夏军对清军之中各种情况非常了解,而清军对夏军也是相当的了解,知道想用这种手段,动摇夏军,却也不可能的。
但是这并非没有作用的。
他们掀起了雪浪,遮挡住后面的动静,大队人马冲出雪浪,径直向夏军一处营地冲了过去。
“放。”这个营的指挥官大喝一声,道。
一声令下,无数火铳齐声作响。无数硝烟喷涌而出,层层叠叠的烟雾,将人的视线之间,铺上了一层西纱。
一时间人仰马翻,不知道多少人就地栽倒在地面之上。血与雪融合之一切,变成了一种说不明白的颜色。
与此同时,一根根的长箭越过天空,这些长箭都是用吊射。长箭几乎以四十五度角从天空落了下来。一时间站在阵前的好像士卒都纷纷倒地。但是对夏军士卒来说,这好像没有看见一样。径直从后面补上而已。保持着队形整齐,火力输出不断。
只是有几个士卒弯着腰从伤员或者是尸首,给拖到后面去。这些都是医疗营的人,不过每一哨之中,也不过配上个而已。
第一百零七章 汉江之役二
第一百零七章汉江之役二
在这一轮交锋之中,清军却是吃了不小的亏。
一来,这种冲击堂堂正正之阵,向来吃亏。二来,夏军本来是精锐,这一次火器相当齐全。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新式火器。
在与荷兰人交锋的时候,鸟铳比不上荷兰人的火铳。这样的情况也引起了张轩的注意,张轩就令制造局防止一款西洋火铳,新定型的火铳比鸟铳重了,射程也远,破甲力也强大多了。
这样的情况,清军并不知道,故而他们估计的放箭方位,却有一点近了。
这一点小小的失误,就要用人命来填。
阿济格也是试探的想法,故而,只是冲了一阵,就草草收兵。
阿济格一点人马,脸色有些难看,伤亡之重,在他预料之外。他手中捏着一颗变了形的铅弹,说道“这是南朝的新铳子”
“是。”下面的人说道。
阿济格不顾这变了形铅弹上面的血迹,掂量一下,说道“似乎比之前的铳子重了不少。”
“是重了两钱。”博洛说道。
阿济格顺手将这个铳子扔了,冷哼一声,说道“也好,南朝的看家本领没有丢。果然是硬骨头。”
博洛说道“王爷的意思是”
“拖着。”阿济格说道“我看他们能在这里拖多久,派人走一趟江华岛。将来一把火给烧了。我看他能不能坐得住。”
“喳。”博洛答应下来。
随即清军缓缓收兵。
但是不远不近不即不离的在夏军军阵外数里的地方,下马休息,遥遥相对。
战场之上一时安静了下来。
周辅臣与杨绳祖在阵前视察,看似伤员,刚刚一阵交锋,清军丢下来千余具尸体,而夏军中也伤亡了小百号人,清军所用的都是重箭,射起来又快有狠又准,凡是中箭,大抵都在面门左右。
长箭钉进颅骨之中,显然是不能活了。
当然了也一些轻伤了。
周辅臣与杨绳祖将这些伤员一一看过之后。这也是张轩军中的传统了,张轩在军中的时候,就长长视察伤员,故而上行下效。也就成为了军中的潜规则了。
不过,伤员不多,周辅臣与杨绳祖看完之后,见清军还没有动静,周辅臣说道“杨将军神算,看来清军正如杨将军所料。”
“将军缪赞了。”杨绳祖说道“这正说明清军黔驴技穷。”
“是啊,但是最后一厥子,可不好受啊。”周辅臣说道。
杨绳祖本来就是骑兵将领,在骑兵上的造诣要比在步兵之上强了不知道有多少,而今让他抗衡骑兵,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对清廷能用的手段也是了如指掌。
骑兵乃离合之兵,用来冲阵本来就是下乘用法。
真正上乘的用法,是利用高机动力,千里汇合,万里迂回,分进合击,大胆迂回,断粮草,封锁战场,这才是骑兵的用法。
当年辽军骑兵对付宋军,就是列阵不战的手段。就这样骑兵在步兵攻击范围之外休息,而步兵却要保持完整的阵型,因为步兵对抗骑兵,就要靠完整的阵型,一旦阵型散开,就是被骑兵追杀的份。
而保持队形,却也是需要体力的。
骑兵只需等待步卒体力不支的时候,进攻就行了。
只是杨绳祖提前预见了这一招,自然不会没有防备,在刚刚战斗结束之后,就已经命令后面的士卒休息,大约一个时辰,前后换阵一次。
当然了双方也不会仅仅是对峙而已,清军时不时的派一些百人小队,冲进火铳射击范围之内,炫耀马术,并向密集的阵型之中射箭。
这个时候他们分的极散,甚至两三人,人行动。
火铳的准头不行。如果想打中他,必须大队齐射,而这样一来又太浪费火药了。
毕竟这一次战既然拖延下来的,每一分辎重都是重要的。火药也是很值钱的。
杨绳祖见状立即令他身后的几十骑出阵。
杨绳祖身边这几十骑。都是他身边的亲卫。跟随让他多年,骑射之术,并不比东虏差,在这小规模做战上,一点不怕清廷。
其实自古以来,在汉以后,汉人习惯了马上作战之后,真正的马上悍将,还是汉人居多,原因很简单,在唐宋之际,就有完整的武学理论,且不说这理论正确与否,有理论,有体系,总比没有理论没有体系,纯粹吃身体素质的人强上不少。
即便是这个时代,在明廷江河日下的时候,军中也是有大小曹,黄得功这样的悍将,那是一点不比满清的巴图鲁差。
这样一来,双方大军对峙,只有少数人在无数人的观看之下厮杀,看上去就好像斗将一般。
夏军与清军在遥遥对峙的时候,汉城之中,也已经得到消息了。
朝鲜人毕竟是当地土著,即便是城外有图海派的骑兵追捕,但是依旧不能完全断绝内外交通,当夏军从江华岛来救援汉城的消息传进汉城之中后
,朝鲜人对周昌的待遇立即翻了好几个。
周昌睁开眼睛,从软玉温香的身躯之下扯出手来。看着怀中的美人,轻轻一笑,暗道“怪不的从元以来,高丽美人屡有入宫廷者,果然是滋味非常啊。”
周昌这样的动做,床外面有人听见了动静,说道“大人,您醒了,陛下有言,请大人醒了之后,过去一趟。”
周昌的床,说是床,但是在无数布幔垂下来,就好像一个小房间一样,伺候他的人也都是朝鲜各级官员的女儿,可以称得上一句朝鲜贵女了。毕竟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可能精通汉语。
这个时候周昌怀里的女人也醒了,立即为周昌更衣。
片刻之后,一个周昌一身白衣在铜镜之前转了一下身,觉得合身之极,而今衣服的质地柔顺之极,他虽然说不来,但却也知道这是最上等的丝绸,说不定是从江南采购来的。
人靠衣裳,马靠鞍,周昌本来就长得不差,此刻换了一身锦衣,更是一个浊世佳公子。随即去拜见韩王。
进入朝鲜皇宫之后,周昌所过之处,不管是大小官员纷纷行礼。不敢与周昌对视。周昌固然明白,这分敬畏并非给自己的,而是给他身后的大夏,他不过是狐假虎威的那个狐狸。
但是他心中有一个念头迸发出来,暗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韩王亲自出来迎接周昌,周昌也不客气,与韩王寒暄两句,两人落座之后,韩王带着一分迫不及待的说道“上国已经派兵至汉城之南,正与清军对峙,却不知道上国派了那位将军来朝鲜”
周昌说道“乃是枢密副使周公辅臣。”周昌见韩王不知道周辅臣,想来也是朝鲜毕竟对南方的战事隔了一层,即便有耳闻的将领,也是李定国,郑成功等将领。
周辅臣还差了一筹。
周昌对周辅臣履历解说了一遍。韩王心中担心之色浓烈了几分,说道“可需要小王帮忙吗”
周昌知道韩王的担心,其实他对周辅臣能不能胜过阿济格,心中也是有些怀疑的。但是这个时候,他只能打气,说道“请殿下放心,陛下既然派周枢密来,定然是有完全的把握。殿下只需静候佳音。”
韩王点头称是。周昌见他心中始终放不来,心中一叹,这一战关乎汉城生死存亡,他也放不下来,不过他却知道这事情,担心与不担心都是一个结果,汉城方面实在无能为力了。心中暗道“我想办法分他的神,否则他担心起来,反而做出什么蠢事来。”
只是一时间说什么事情,来分他的神。
第一百零八章 汉江之役三
第一百零八章汉江之役三
“却有一件事情,殿下需要深思。”周昌说道“北门为清军主攻,城墙上多次有裂痕,小则巴掌大,大则一臂宽,解用泥浆灌进去,借天地之威而今还冻着,只是天气转暖,十几日之内必然化冻,那个时候,城墙就坚持不住了。”
“还请殿下早做决断。”
韩王听了带着几分苦笑说道“有什么决断”
周昌说道“以下官之意,当在北门后面重新建立一道城墙,固然仓促之间,这城墙并不会太结实,但是两道城墙,足以给清军足够麻烦。有助于守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