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听了周昌的话,韩王久久不言,一时间让周昌有些奇怪,说道“大王,您这是怎么了”

    “周大人有所不知。”韩王苦笑说道“汉城已经撑不住了。”

    “自从开战以来,御前军战死过半,剩下的都以城中壮丁补之,但是而今,汉城之中没有多少壮丁了。”

    “这还罢了,大不了让老弱上城,也能支撑一会儿。只是粮草不够了。”

    周昌说道“不是粮草充足吗”

    守城之战,粮草是头等大事,周昌来了之后,第一件事情,问得就是粮草问题,当时韩王说得很清楚,足够支撑大半年。

    韩王苦笑说道“孤哪里知道,困城之中,粮食消耗如此之大。再加上一些硕鼠,盗取了不少粮食,以至于有今日的局面。”

    当时围城之前,韩王计算粮草的时候,仅仅计算得是军队的消耗,并没有将百姓到其中,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清军围城之后,百姓生计断绝,没有几家百姓能屯够吃几个月的粮食。

    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一件也不是老百姓了。

    所以刚刚开始的话,还能维持,时间一长,城中因为米粮的事情,引起了不少乱子,都被镇压下去了。

    当然了,这些小乱子,还不足以让韩王浪费宝贵的粮食。

    却有两件事情,让韩王不得不改变策略,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规模征用民夫壮丁,这些壮丁都要上城与清军作战,他不保证他们与他们家人的伙食,就不怕他们临阵倒戈吗第二件事情,就是有朝鲜低级官员,家人被饿死的事情发生了。

    不管是稳定官心,还是民心,都必须供应这么多人。

    如此一来,粮食就不够用了。

    周昌想了一会儿,说道“以臣对汉城的了解,汉城之中,除却官仓之外,有一处有比官仓之中更多的粮食。”

    韩王轻轻一叹说道“孤如何不知道,只是这件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

    汉城之中,储存粮食最多的地方,还是韩王所控制的官仓,但是在这个官仓之外,还有不少大家族的私仓,如果单单算一个家,自然是比官仓少,但是这一类的私仓合在一起的话,决计不比官仓少。

    这一件事情,周昌都知道了,韩王怎么可能不知道。

    而且他更知道,这是万万动不得的。

    朝鲜毕竟不是中国,在朝鲜而今的情况,类似于唐之前,世家大族的力量特别大,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与天下世家做对。这会影响到统治基础的。

    “那王爷准备怎么办”周昌反而有些急了。

    韩王沉吟一会儿,说道“你说,我们能不能出城与援军汇合,退往江华岛”

    周昌听了,立即摇头,说道“王爷,这是决计不能的,御前司的军队,本就不堪战,而今守城还行,一旦出战,必为清廷所乘,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殿下即便是想撤到江华岛,也只能等大军进入汉城之后,再与大军一起退回去。”

    至于韩王撤出汉城之后,汉城之中一心一意支持韩王的百姓,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就不好说了。

    周昌却不关心。

    而此刻,江华岛上也是一场厮杀。

    而此刻的江华岛上的守将是阮进。

    江华岛距离朝鲜半岛特别的近,有几十里长的水道,虽然天气转暖,有好些地方都已经化冻了,不能再踏足冰面了。但是依旧去三四里长的冰面是可以踏足的。

    清军就从这里冲进江华岛之上。

    只是阮进早已埋伏好了,在清军踏足冰面的时候,引爆了埋在冰面之上火药,一阵爆炸之声,冰面破裂开来,百余骑清军直接栽进冰冷的海水之中。

    不过这点布置,不可将清军完全挡在江华岛之外。毕竟给阮进的时间太少,如果多几天筹备,阮进有把握将所有冰面都炸开,到时候,清军之能望而兴叹了。

    但是破冰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绝非数日可以完成的。

    夏军的大队人马都在周辅臣军中,而阮进手中,大多都是登陆的水手而已,满打满算不过数千人而已,自然不可能完全封锁住江华岛,于是乎阮进就决定守住港口就行了。

    他寻了一个海湾,群山环抱,山并不算高,但是也可以架上火炮,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火铳封锁住进攻路线。故而清军即便是找到这里,一时间也攻之不下。

    双方似

    乎在各个分战场都打成了僵持。

    只是这种僵持却是最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崩溃的。

    周辅臣军中,一个白天过去了,

    大军在汉江北岸安营扎寨。

    在军中最大的帐篷之中,周辅臣说道“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地。如果迟疑不前,就是中了东虏的计。朝廷短时间不可能将援军送过来,故而我们必须进入汉城。”

    “而今距离汉城,还有百余里,一日走三十里,再加上可以能有的战事,五日。五日必须挺进到汉城城下。”

    “我此次我们的辎重只带了十五天而已,而今已经过了三天了,所以每在路上拖一日,就是我们步进死亡一步。冲阵是死,留在原地也是死,冲的话,还有一线生机,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周辅臣目光扫过所有人说道“这一点必须做到,谁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休怪我剑下无情了。”

    这一点是他与杨绳祖商议过的事情,必须保持前进速度。

    与夏军大营相隔十余里的地方。正是清军大营。

    中军大帐之中,阿济格也在训话,说道“不管怎么说,都必须让夏军寸步难行,从现在开始,将全军分为六班,每一班两个时辰,昼夜不停,我要他们昼夜不得安枕,困在原地寸步难行。”

    “我倒要看看了。他们携带的辎重到底有多少。”

    “另外,从汉城城下调步卒来,要在夏军到汉城之间的必经之路之上,就地扎营,建立营寨。”

    “朝鲜人可以浇水为城,我们不可以吗”

    “我看看夏军能不能冲破的我铜墙铁壁。前有阻碍,后有追兵,困顿一处,就是瓮中之鳖。”

    夏军大营之中。

    此刻换了杨绳祖。

    杨绳祖开始细细安排任务说道“从今天开始,全两军十个营,每一营分别为前锋,突击在前,还有一营在后,用以断后。其余八个营,分别为替换,梯次向前。”杨绳祖在简陋的地图之上划出方阵的位置,靠着汉江,只有三面可以能面对敌军。

    全部讲解好之后,杨绳祖说道“我当跟随陛下,纵横中原,打起仗来,从来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就如同而今一样,当初明军也与清军一样数倍于我,一样拿我们没有办法。”

    “他们为什么围追堵截我们因为他们吃不下我们拿我们没有办法,这才想困死我们”

    “你们是陛下从全军之中选出来的精锐,要告诉东虏,他们想多了。”




第一百零九章 汉江之役四
    第一百零九章汉江之役四

    在双方将领的安排之下,第二日一早,战事就展开了,数千骑就好像是狼群一般,围绕着夏军。

    时不时的百余骑冲到近前,开弓射箭,随即一击而走。如有鹰聚,随时翻转如鸟兽散。进攻与撤退,都非常快,有时候让让夏军根本来不及反应。

    夏军之中,也做出反应,挑出全军之中火铳准头好的人。以十人为一队。一队在队长的指挥之中,轰击一个人。这样一来,清军骑兵在夏军的阵前,屡屡落马。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清军的骚扰。

    在这种警戒状态之下,缓慢行军,速度根本不快。

    也幸好,汉江之中,清兵不敢轻易翻越。即便是冰面能够承受,如果在踏兵而过的时候,夏军几发炮弹打过去,瞬间就将冰面给打破了,到时候掉下去的就不是一骑两骑了。

    双方如此纠缠之中之下,最能显示出夏军的成色了。

    在这样情况之下。

    夏军依旧保持整齐的队形,该警戒的警戒,该行军的行军,随时在令旗的指挥之下,进退如意,轮番的前进。

    而这个时候总领指挥之责的,不是周辅臣,还是杨绳祖。

    杨绳祖征战十几年的经验,此刻显露出来了,既要保证行军速度不慢。也要保证没有破绽,让清军抓不住破绽。

    阿济格一直在外围盯着,稍有破绽,大队清军就在一刻钟之内,大批杀入。

    而夏军而今的阵势有些单薄。人数又少与清军,一旦陷入混战之中,结果就大大不妙了。

    这一战,虽然看似很沉闷,但却是双方将领耐心与智慧,以至于决心的较量。

    时间好像一柄钝刀,细细的在心头研磨。

    这一日,大军行军二十余里,天色微微晚的时候,大军就开始安营扎寨了。

    数万人一并动手,就地挖了一道矮墙。墙壁不过齐胸而已。

    随着火器大规模普及,很多战术,很自然的开发出来了。

    大片的火把燃烧,很多木材都是从雪地地下刨出来的,分外难以燃烧,帐篷也不是太多,不少士卒,都是披着一个毯子,簇拥在一起,围着火堆合衣而卧。

    杨绳祖与周辅臣两人在数名将士的簇拥之下,在军中缓缓的踱步。

    杨绳祖说道“周大人,而今天气还冷。我们的准备又不大充足,虽说大抵十几天的功夫,如果一直在户外,五日之内,如果不找地方取暖的话。即便是将士们能够坚持下来,但是这身体也坚

    持不下去了。”

    杨绳祖脚步忽然一顿,顿下来将靴子脱了下来。周辅臣低头一看,却发现杨绳祖的脚缺了好几根指头。他随即将靴子穿上,说道“这样的情况,太明白了。”

    “先是从四肢开始,脚趾,手指,首先会麻木,就好像是没有一般,握不住兵器。然后会发黑,只能剁掉。”

    “所以五日时间,能短不能长。”

    周辅臣的脸色有下苍白,在火把照耀之下,好像有几分鬼像。

    周辅臣说道“这一战,有些仓促了。”

    杨绳祖说道“周将军,无须如此。打仗从无万全之策。今日我们行军困难之极。虽然也是困难,但是当日固守江华岛,恐怕也是困难之极。想打胜仗,从来没有不困难的。”

    “你做为主将,需要慎言慎行。”

    “须知慈不掌兵,古来兵家名言。”

    周辅臣沉沉的说道“我知道了。”

    这是两难的解决,而今即便是在江华岛上,大军也是草草扎营,江华岛上的大部分建筑物都被一把火给烧了。

    大军驻扎在江华岛上困于粮草,即便有后方支援,但是如果没有朝鲜人的支持,等汉城陷落之后,当时或许好一点,但是大夏的朝鲜战略总就是要失败的,而今的大夏支撑不起,一场跨海的战事。

    等待他们的下场,只有打道回府而已。

    仓促之间,大军北上,他们都很清楚,各种困难不少,还请清军在侧,今日遇见不敢说早有预料,但是也十有五七都在遇见之中。

    周辅臣虽然在几次水战之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但是从来没有独挡一面的时候。更没有如此煎熬。

    难免有一丝浮动。毕竟有些年轻。

    “报。”一个人忽然跪在两人面前,说道“探子来报,前方十三里外,清军已经扎营挡住了去路。”

    周辅臣与杨绳祖对视一眼,心中暗道“来了。”

    对于这一点,周辅臣与杨绳祖私下来,也是有过推测。

    天寒地冻,对他们是一项坏处。所有东西都藏在大雪之下。连柴薪都不大够,以至于大军不得不露宿。同样这样的环境对清军也不友好,他们的修建的营地,自然也不会太坚固。

    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就在营地北边十几里外,清军大营之中。

    阿济格也在视察营地。

    却见这一座营地,与夏军的营地相差不大,都是积雪与泥土缓垒成一道

    短墙,而矮墙之前,不过一道浅浅的沟壑而已。

    阿济格带着几十个将领,细细看过去,见此情况微微皱眉,对身边的人说道“这也太简陋了一下。”

    “禀报王爷。这天寒地冻的,方圆数里的木材,大多运到城下做攻城器械用了,实在不好办,只能就地取材。只能如此了。不过三军将士都是奋勇之极,即便是野战,只要夏军敢来攻,也打他们一个落花流水。王爷决计不用担心。”一个将领大声说道。

    这名将领名叫陈福,乃是宁夏人,也算是秦军故旧之一。

    陈福从顺治元年投清军之中,屡立战功。而今也算是崭露头角了,而安庆之战后,清军对汉军的态度大变,从陕西调了一些士卒,入丰台大营之中。而这一次征朝鲜,有一些就派出不少。

    陈福就是其中之一。

    阿济格说道“好,明日就要看陈将军的了。”

    陈福大声说道“请王爷放心,明日必与夏军见一个分晓。”

    阿济格说道“好生安置吧,等明日一战。”

    阿济格将这里留给陈福,与一行人离开,一边走一边给下面人下令说道“明日不要骚扰夏军,让他们过来再说。”

    “喳。”几个传令兵大声说道。

    日月转轮,不为人力所转移,似乎不过片刻之后,黑夜就散去了。阳光混着清冷的雪光照射进来,热腾腾的白气,就从营地之中冒了出来,不仅仅是有炊烟的气息,还有人的呵气。

    夏军大军出营之后,果然是一片坦途,根本没有一点骚扰。

    只是越是如此,他们就越发紧张。

    最为紧张的就是梁化凤。

    梁化凤做为降将,投降过来,虽然有些功劳,但是也被军中排挤,所以虽然头上挂了一个丁点的爵位,但是官职之上,却是一个营官而已,比之在清军之时的地位,也低了一些。
1...532533534535536...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