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吴三桂在李定国开拔之后不久就得到了消息。
不过因为亲夏的各路土司封锁消息,李定国开拔的消息有些延迟。
但是以吴三桂对大军在群山之中行动速度推断,李定国想要走出那一段山路,还需要好一阵子,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李定国来得如此之快,比他预料的早了数日,来到了普宁所。
吴三桂虽然有些吃惊,但也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普宁卫虽然称不上天险,但也是一座城池,绝非轻易可以攻下的,支撑了日,应该是可以的。
只是更没有想到,普宁所失守更快。
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前面报信的刚刚下去,后面报信的人就来了,所普宁所失守了,如何不让吴三桂恼怒非常。
吴三桂召集诸将。
不过大会诸将之前,吴三桂先要与两个人达成共识。就是方光琛与刘玄初。
外面咚咚鼓声急促之极,这就是聚将鼓。大营之中所有的将领听见这个鼓声之后,都必须来中军大帐之中聚集。而此刻中军大帐之中,吴三桂正与方光琛,刘玄初商议此事。
“王爷,万万不可示弱于南朝,否则朝廷那边也就不好交代了。”方以琛说道“朝廷之所以容忍王爷,就是先王爷在四川担当大任,牵制夏军,如果一战都不打的话,朝廷如何信王爷。恐怕殿下要先与西北绿营打上一仗了。”
吴三桂明白,多尔衮容忍吴三桂种种小动作,并不是多尔衮软弱,而是形势使然。是有前提的,如果吴三桂不能向多尔衮证明他的价值,真以为多尔衮是一个怕打仗的人吗
西北绿营在汉中,陇西频频征兵,到底是为了什么吴三桂岂能不明白
刘玄初说道“臣受命出使南朝,见识过南朝国力,南朝皇帝的确是一位豪杰,而今南朝各地堪称安堵,纵然与荷兰之战,南京市面上的物价也没有腾高。可见南朝的国力。观李定国平滇之战,也算是一员大将。这恐怕是南朝皇帝之意,我们与南朝做生意,每年获益数百万两之多。南朝皇帝不掂量一下我们的分量,如何肯将这么多银子交给我们。”
吴三桂叹息一声,说道“这一战不得不打了。”
方光琛与刘玄初对视一眼,方光琛说道“乱世之中容不得一点软弱,一旦流漏一丝软弱,就会被鲸吞蚕食殆尽。”
“臣知道王爷心存善意,但是此刻不打,李定国就会退兵吗”刘玄初说道“不,他只会步步紧逼,故而一步也退不得,这一战不但要打,还要大打才是,否则川南诸将恐怕也要离心了。”
“孤明白了。”吴三桂轻轻一叹,话语之中带着悲天悯人之态,说道“我本怀好心,既然彼等不受用,就让刀枪来说话吧。”
随即吴三桂眼中冷光一闪,厉声说道“几通鼓了。”
“三通已毕。”方光琛说道。
吴三桂说道“让诸将进来吧。”
“是。”
鼓声停息,诸将也在中军大帐之中站定了。
吴三桂放眼看去,他眼前的人可以简单的分为两批,一批就是吴三桂的嫡系老将,另外一批就
是刚刚收复的川南将领。吴三桂麾下的将领以吴俊为首,而川军将领以武大定为首。
吴三桂想要让下面人汇合为一体,最少这种明显的派系不要出现。只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时间磨合的。
吴三桂将李定国破普宁所之事说了出来,问道“诸将有何教我”
武大定立即出列说道“李贼狂悖,末将听侯王爷吩咐,只要王爷一声令下,末将愿为先锋,击破李贼。”
“好。”吴三桂说道“武将军之意,孤明白了。孤岂有不成全之理,就以武将军为先锋,南下击贼,孤带大队人马在后,为武将军后备。”
一时间武大定心中骂娘之声,滔滔不绝。但面子上不能流漏出分毫,还必须做感激之状,用掷地有声的声音,说道“末将领命。”
武大定之所以一上来就表忠心,恰恰是因为他刚刚来到了吴三桂麾下,必须将忠心之态表现出来。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吴三桂顺水推舟,让他做先锋,李定国是什么样的人,他岂能不知道
李定国跟随张献忠在四川纵横的时候,他就是手下败将。除却杨展之外,川中大部分将领,只敢在大西军主力离开之后闹事。他武大定却没有杨展那个本事。
只是他即便是心中再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啊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作为吴三桂的下属,即便是他不出头,吴三桂就没有办法了
新降之人,就是这个待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随即吴三桂就以川南诸路降军为前锋,自己带着辽东铁骑为中军,并留一部人马驻守泸州卫城。就此展开了战事。
刚刚安排好之后,吴三桂的弟弟吴三辅有些疑惑,单独问吴三桂说道“大哥,不是我说武大定的坏话,实在是武大定所部,有些不成样子。让他们做先锋,一旦大败,他们身死事小。一旦挫动大军士气,就不好了。”
吴三桂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二弟所见不错。”
吴三辅疑惑道“如此为什么还让武大定为先锋”
吴三桂说道“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李定国并非庸将,如果正面为敌,旷日持久,说不定chongqg出兵,到时候局势就尴尬了,所以必须出奇制胜。在此之前,必须有人与夏军对耗,掩饰大军行动。武大定那些杂兵,攻夏军是决计不成的,但是用来守垒,还是可以一用的。”
吴三辅心中顿时明白,吴三桂对这些新降之军,依旧不放心,用来消耗一二,也在常理之中。
第一百四十四章 泸州卫之战二
第一百四十四章泸州卫之战二
吴三桂的判断很准确。
武大定带着大队人马出了泸州卫城之后,没有多远就遇见了夏军先锋。武大定人多势重,夏军先锋小队人马,不敢轻举妄动。立即撤了回去。而武大定赶紧安营扎寨。
当夏军大队人马来到的时候,就面对大片的营地。
不得不说,这一片地势有些破碎。缺乏大片用来作战的平地。只有几条河道冲击出来狭长的平原而已。
这一战,除却一条从普宁所到泸州卫的大路之外,其余地方都摆不开阵势,大军必须分成一营一营作战,没有太多平地,供列阵而战。当然这些丘陵高地虽然有几米,或者几长的高度差,但还是是比较缓的,没有什么艰险之处,骑兵纵马可以冲上去。
但是如果在丘陵高地上扎营以守,居高临下。封锁道路,然后数营相互支援,加以火器防御。一时间倒也能稳得住阵脚。
武大定与夏军稍稍接触之后,就知道不敌,拼了命的修建营地,一时间营连营,阵连阵,再加上当地复杂的地势,似乎成为一座连绵数里的连环阵势。李定国从高处眺望,只觉得炊烟一直蔓延到远处的青山落霞之下。
李定国心中暗道“却不想吴三桂审慎如此,难不倒今日要在此退兵不成”
李定国辎重不足,不可久战。如果吴三桂一直如此坚壁不战,拖延时间,时间一长,李定国担心自己后勤会出了问题。只是而今如果硬攻营寨,就这样一营一营的拔下去,却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
而且李定国观对面旗帜,乃至武大定,知道眼前的都是川军。吴三桂的辽东铁骑,还没有出现。
李定国疑心吴三桂要耍什么花招,但是更怕吴三桂不耍花招。
李定国对身边的秦猛说道“秦将军决定清军的阵势如何”
秦猛恭声说道“清军已然丧胆,不过冢中枯骨而已。”
由于李定国在云贵总督府中威望越来越强,能与李定国对抗的刘文秀,艾能奇等将领,被调出了云贵,在后面任二线将领。张轩为以防万一,就将秦猛调入李定国麾下。
虽然秦猛在来之前得了张轩嘱咐,在李定国身边,不敢有一丝怠慢,毕恭毕敬之极。但是李定国却也不敢将他视为寻常将领,在用秦猛之前,总是要与秦猛商议一二的。
今日秦猛就很明白,攻克武大定连营的任务,就在他身上了。
虽让秦猛麾下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从南京调过来的,乃是张轩的老班底,不管是训练,还是武器都是一等一的精锐,非寻常军队可比。而李定国麾下军队成分复杂。
有大夏嫡系军队,就是以秦猛为代表,其中一部分就是跟随李定国大破孙可望的军队。也有大西军残部,这些人被李定国整顿过后,是唯其马首是瞻,还有一些征召的土司兵。
这些土司兵可以称之为穷山恶水出刁民,一个个又穷又狠,穷得只穿草鞋,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都是到了军中,李定国置办的。因为穷所以狠,打起仗来,杨景新算是狠了。但是这些土司兵比杨景新更不要命。只要有银子就行。
唯一可惜的是,很多连汉话都说不清楚。培养他们用火器也是得不偿失。所以李定国用他们冲阵肉搏。真打起来,八旗步阵未必不敢冲一冲。
“王爷,杨景新求见。”吴三省在李定国身边说道。
吴三省此时担任李定国的亲卫将领。李定国听了,说道“怎么没有养好伤吗算了,让他过来吧。”
杨景新身上绷带未去,见了李定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请王爷让我出阵。”
李定国说道“你伤势未好,暂且休息吧,将来有仗让你打。”
“王爷。”杨景新说道“末将之父,死于此辈之手,数年以来,末将夜不能寐,日日夜夜思报仇之事,天见可怜,以至于今日,末将请王爷成全,让末将能在战场上手刃仇敌。”
“可是你的伤。”李定国说道。
杨景新说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末将在贵阳娶亲,已而有子。今日即便死于此地,也死而无憾。请王爷成全。”
说着杨景新连连磕头。似乎不将头磕碎在这里,就不罢休。
李定国说道“我已经此事交给秦将军,让不让你出战,却要看秦将军的意思。”
杨景新一听立即转过头来,向秦猛磕头。却听秦猛说道“我允了,你下去准备的,不过,军中只有战事,没有私仇,不得军令,即便是武大定在你眼前,也不得出击。”
杨景新说道“末将准备。”杨景新随即很有眼色的退了下去,不打扰两为大佬交谈了。
李定国说道“杨景新我很看好的,只是刚极易折,你要爱护一二。”
秦猛说道“杨景新能得王爷法眼,自然是极好的。这一战之后,最后让他去讲武堂学习一两年,将来也好有一个前程
。”
李定国说道“不错。不错。”李定国对讲武堂的感情十分复杂。
明眼人对张轩立讲武堂的用意都是了然于心,李定国自然也不例外。他估计,在一二十年后,夏军高层都是清一色的讲武堂出身。他这样出身的将领都要靠边站。
说甘心,李定国自然是不甘心的。
李定国与张轩年岁相差不大,可以说是同龄人,算起来即便是一二十年后,未必算老。但是到那个时候,就要退居二线。李定国心中也有一些不甘心。但是面对这样阳谋。李定国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或许,我应该回京师一段时间,在讲武堂教一阵子书”李定国心中猛然有了这个念头。
一场谈话,在李定国对讲武堂的杂念之中落下帷幕。
秦猛领命,带着本部人马攻武大定的营寨。
秦猛可以说是张轩的弟子,做起事来,十足是张轩的风范,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在具体战术规划之上,严谨之极,绝无可挑剔之处,但是难免行之过缓,在武大定营寨扎好第二日才做好所有进攻准备。
秦猛分各部人马看管,武大定诸营,使其不可妄动,随即集中火炮,对轰一营。
说起来武大定军中火炮,要胜过先前守关的清军,毕竟他大军而来,不仅仅有他自己铸造的火炮,还有一些吴三桂下拨的火炮。再加上这边运输线,也不像李定国那么艰险,故而军中火炮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秦猛按张轩思路来,集中使用火炮,将火炮集中到一营。近百门火炮齐发,一个营地的火炮如何能够抵挡,纵然他们军中火炮多于夏军,但是处于守势之中,火炮的调动,自然没有那么便利。
秦猛虽然知道时间紧迫,但是更明白欲速则不达,就这样集中火炮轰击,然后大军冲击,不一日,就夺了一营地。秦猛夺此营地为阵地,不顾两侧清军营地,继续向北猛攻。左右营地但凡有敢出来营救的,都被秦猛安排下的人马击破之。、
而他的目标一点也没有变。
似乎就想如此一步一步的,如同砍树一般,将清军营地从中间,硬生生的斩断。
如此武大定顶不住了,他想了多种办法,但是秦猛自己的进攻节奏一点没有变。看似很慢,其实很快,一日一垒,步步向北。武大定只能将前面营地的兵力撤下来,集中到后面去。但是半夜撤退的时候,又被秦猛发现,一场夜战,让武大定损失惨重,撤下来的不过十之二三。
第一百四十五章 泸州卫之战三
第一百四十五章泸州卫之战三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武大定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一面死撑着,一面拼命的向吴三桂求援。
却不知道吴三桂此刻已经不在泸州卫城之中了。
吴三桂带着大队骑兵,先向北远离了战场。然后折返到一条河流边上。
此刻吴三桂正在给吴三辅解释他的战略意图。
“我军不可在这里与夏军久持,毕竟夏军有一国之力。朝廷可不会管我家死活,辽东儿郎折损了也就折损了。朝廷只会暗暗高兴。”吴三桂蹲在河流边上,一脚踹一块石头,将手中的头盔递给吴三辅,让他抱着。然后捧起一水来,往脸上泼,好一阵清凉,随即双手捧起水,狠狠的喝了一饮,说道“但是我辽东儿郎,损失了朝廷可不会补。所以这一战,一定要打疼令,让他怪怪的回去。”
“说实话,李定国出这里攻我,我有一些意料之外。”吴三桂站起身来,甩甩手上的水,将头盔从吴三辅那边接过来,戴上去,一边将头盔系牢,一边放眼看去。却见数里长的河道之中,有不知道多少骑兵正在饮马河水,将整个河边都站满了。
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不过事已如此,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吴三桂对吴三辅说道“骑兵是什么用骑兵冲阵只是不得已为之,骑兵是离合之兵,千里赴会。一击必中,这才是骑兵的用法。”
“泸州卫南边的地势起伏不定,看上去不是骑兵勇武之地,其实不然,谁说骑兵只能在平原上用,他越是如此认为,却正好出其不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