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只是这一件事情,他却不能表现出来多心急的样子,要让张轩派人来请才行。
就在郑成功决定安之若素,就当不知道的时候,另外一位王爷却不得不做出反应了。那就是滇王李定国。
如果正确的说,李定国大军已经进入,四川境内。他从七星关向西北方向而去。大军绵延数里,向泸州卫而去。而吴三桂此刻重兵就在泸州卫。他召集川南诸将,又是拉又是打,连杀几个人,在这软硬兼施的情况之下,川南诸将自然一一臣服。
吴三桂大军,一时间有十五万之多。
只是他南下的意图并不多明显,不过扶植了好几个土司,分兵攻安氏,夺取安氏的地盘。
就这样双方大军相距数百里山路,但是安氏土司与反安氏土司都打出了狗血。只是水西安氏,已经今非昔比了。当初的水西安氏能与大明朝廷打上好几年,但是而今的水西安氏,却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
抵挡不住清军一方土司的进攻。
李定国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就准备兵分两路,进攻泸州卫。
万事俱备,只欠一声令下了。却不想南京的急令也飞报李定国手中。
李定国拿过来一看,却是张轩将朝鲜战事的情况告之,张轩虽然没有直接说让李定国撤军,但是却说,从今天开始,一年之内,朝廷给西南的拨款几乎等于零。
没有钱,根本打不了仗。
“王爷,陛下有什么旨意”冯双礼问道。
虽然李定国将很多大西军将领都交换到其他军队之中,但是云贵总督府军队之中,大西军的特征还是抹不掉的。其中有太多大西军旧部了,只是刘文秀,艾能奇不在,这些人都老
老实实的听命于李定国。
李定国轻轻一笑,将这一封密旨收到袖中,说道“陛下嘉奖全军,要我们再接再厉,克尽全功。擒拿匪首吴三桂,以报陛下。”
下面的将领纷纷说道“定然不负陛下之望。”
李定国眉目之间,一点都没有变化,说道“好,传令下去,按照原计划进军。”
“是。”诸将纷纷离去。
只是有一留了下来,不是别人,却是马士升,诸将都是粗人,没有那么细腻的心思。但是马士升目光却是毒辣多了,他知道,如果陛下密旨中所写的,正是他刚刚所说的,李定国定然给高级将领传阅,以振军心。
马士升等诸将走后,来到李定国身边,轻声问道“王爷,可是朝中出了变故”
李定国带着几分苦笑,说道“马大人所料不差,朝鲜大败。”
马士升本就是贵州郡望,而今又是贵州巡抚。马士升不过回避本籍任职,也是张轩用来牵制李定国的一个办法,毕竟不管张轩对明末的士大夫怎么鄙视,但是有一点却不得不承认。
士大夫是国家统一的力量,而不是相反。
具体到马士升来说,贵阳马家,决计不会跟着李定国造反的。而贵阳马家的实力也可以让李定国很多事情都不能做。
当然这只能说是防患于未然。就李定国与马士升两个交往来说,彼此的合作还算默契。
马士升接过书信,一眼看过去,乃是张轩亲笔信。
多年来,即便是张轩如何勤练毛笔字,但是他那一手字,最多到了能见人的地步,甚至说让模仿都不好模仿,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很多文武大员都见过张轩的墨宝,印象深刻。马士升一眼就能认出来。看完之后,说道“王爷,你为何不从陛下之意。”
李定国说道“马大人不通军务,却不知道这大军出动,易放难受,而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而今我就是此刻罢兵,安氏当如何,吴三桂岂能不得寸进尺”
“这一步到了如今的地步,是一步也退不得了。”
马士升说道“军中物资而今却也充足,支撑三个月战事,还是可以的。三个月之后,就不好说了,下官即便是收刮贵州粮草,也称不上这么多大军。到时候该怎么办是好”
李定国轻轻捻须,眼中寒光闪烁。说道“三个月足够了。让吴三桂吃一个大苦头,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一百四十章 郑成功的朝鲜战略
第一百四十章郑成功的朝鲜战略
郑成功的来京的圣旨来得很快。
郑成功也知道也没有在台南多停留,不过数日就来到了南京城之中。
张轩立即在武英殿之中召见郑成功。
张轩平日里面,并不是多注意礼节的人。比如按明朝皇帝规矩,在寝宫召见大臣,就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对于一般人可以随意一些,但是对于郑成功,李定国这样方面大将,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关系又不是太亲近,没有当初共患难的情分。
张轩就十分注意礼节了。
毕竟很多时候,一些事情不是自己要做的,而是做给别人看的。
武英殿刚刚修缮好,修缮也只有殿内,与外面一道走廊而已,在两道走廊两侧,还有荒芜的杂草。这是南京故宫之中寻常的景色,或可称为故宫衰草。
南京宫城之中,虽然断断续续的修缮,但是大夏朝廷的财政危机一波一波的到来,张轩的宫中太监宫女不过百余人而已。节俭之极,但是维持偌大一个宫城,区区百余人,连清理打扫都不行。
即便宫城的很多地面之上都铺设了石头地面,但是杂草还是奋力的从石头缝中长了出来,远远看去,衰草红墙,人世兴衰,似乎都在此间了。
“臣郑成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成功进了武英殿,行礼如仪,当庭跪拜。张轩面礼平身赐座,不敢有一点轻浮。不会让乾清宫那里一摆手就行了。
郑成功坐定之后。
张轩才开口,说道“闽王乃我朝大将,而今朝鲜局势危机,朕不得已想请闽王主持朝鲜战局,却不知道闽王家学渊源,有何教我”
郑成功说道“臣不敢当,唯有一愚之得奉上。”
张轩身体微微前倾,侧耳倾听道“请讲。”
郑成功说道“而今朝鲜局面唯有,先稳住再有后图。江华岛重之又重,必将守之。”
张轩说道“闽王所见极是,而今朝鲜传信,阿济格大军云集,将图江华岛。说不定此刻已经是大兵临岛了。”
郑成功听了,不惊反喜,说道“此事再好不过了。”随即解释道“东虏水师之所以胜阮将军,不过是占了突袭的便宜,东虏已经占据了朝鲜全境,港口众多,如果他们潜藏隐伏,即便是臣一时间也不可能找得到他们。”
“而这东虏水师在一日,就是我朝心腹大患。”
“围攻江华岛,必然要出动水师,臣请带来部下,从台湾到琉球,至日本,奔江华岛,一战而定,将东虏水师给打残了,这局面也就解开了。”
“好。”张轩说道。
他也细细分析过朝鲜战场的局势,最棘手的就是东虏的水师了。
朝鲜半岛这个局势,水师本来就是相当重要的,万历年间倭寇朝鲜,败退的时候,就有水师战败的原因,才放弃的。
只是在海上战事,张轩实在是一个门外汉,提不出什么精妙的想法。毕竟陆战的思路放在海上,到底行与不行,张轩自己都没有底。此刻听郑成功解说,心中块垒尽去,说道“江华岛解围之后,闽王准备怎么做”
郑成功思考片刻说道“陛下用兵朝鲜,乃是借朝鲜之地,攻东虏龙兴之地,想来东虏不得不战于辽东。分东虏之兵势。臣定当从陛下之命,破东虏于江华岛之后,先占据济州岛,与日本会盟。”
“从我国千里运输辎重,道路太远,得不偿失,可与日本国谈判,用铜钱在日本采买。而且日本浪人,多有亡命之徒,徒以厮杀之技以搏一食,而今德川在位,日本国内大抵太平,无数浪人无有出路,可征召为朝廷所用。可大减饷银,断不会有十八两之多。”
“屯兵济州,反攻全罗道。与小白山脉中梁化凤所部会师,如果东虏大举向南,则从江华岛反攻汉城,断其归路,如果东虏不管。则从南到北依次攻克。继而以水师之力,攻辽东。”
张轩听了,心中暗道“这都是我之前的计划。”
虽然如此,张轩依旧很振奋,计划是计划,如果不能实行的计划,永远是纸面上的,唯有能够落实的计划,才是好计划。周辅臣执行这个计划最后折戟沉沙,而郑成功接着执行这个计划。
张轩却很看好。毕竟不管前世的名声,单单说而今的实力,郑家水师,东亚第一的名头,决计是没有水分的。
“好。”张轩说道“却不知道闽王需要什么”
郑成功说道“第一,最少二十个营的兵力。”
张轩点点头,说道“不过先派往朝鲜的两个军也在编制,缺额朕会从各营抽调精锐,补充好的。”张轩不怕郑成功用陆军,毕竟夏军陆军之中,张轩的烙印不可消除。只是有些担心,海运是否能承受这么多的物资辎重运输,毕竟在朝鲜维持二十个营的战力,也就是六万多人,需要的物资实在太多了一点。于是问道“如此大军在朝鲜可以维持吗”
郑成功说道“臣自然会借用各地商船。”
张轩点点头,心中暗道“天下商船之多,谁胜过郑家,郑成功大抵是动用自己家的船队。”
郑家的震慑力,不仅仅在于水师战力,还有遍布整个亚洲的贸易网络,与商船队,这才是郑家的根基所在。就是张轩也有一些眼馋,说道“如此便好。”
郑成功说道“只是如此一来,耗资巨大。”
张轩说道“一个月之内,有一千万两在户部。足够朝鲜战事。”
郑成功也明白,就是国债的银子,继续说道“臣要统管琉球,并有与日本谈判的权力。”
张轩说道“让陈永华挂上一个礼部侍郎,随军出征便是了。”
郑成功说道“那么招募日本士卒与朝鲜士卒成军”
张轩微微一想,就说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闽王在外,朕不遥制,只是如果想列为大夏军伍,必隶属于枢密院名册之下,无有枢密院名册,不过是义兵而已,事兴则设,事罢则废。”
想让人做事,就要放开手脚。对于郑成功实力的扩张,张轩早就有所预料,而今自己存了将来武力解决的心思,自然是无所不允。反正在他自信这残局他收拾得了。
张轩口中义兵制度不过是遮羞布而已。
郑成功也没有想到,张轩会如此大方,说道“臣还有一事不明。”
“讲。”张轩说道。
“朝鲜战后当如何处置”郑成功说道。
张轩沉吟了好一阵子。好一阵子才说道“大战结束之后,就请韩王入京吧,朕会命人在京师营造韩王府的。”
郑成功立即会意说道“臣明白。”
既然存了让韩王入京,那么朝鲜一国自然是没有了,郑成功也知道在大败东虏之前,这一件事情不宜多说,但是却要暗暗准备。
总体来说,张轩与郑成功所谈,可以说是宾主尽欢。随即张轩答应郑成功的条件,就就一一落实了,郑成功以闽王,枢密副使,征东大将军,节制朝鲜辽东琉球日本事务,赐上方剑,先斩后奏。
不过郑成功想要出兵,还是有一些时日的。似乎因为投桃报李,郑成功也派人将浙江,福建两省的国债一口吃下。也让国家财力的筹备更加轻松一点。甚至郑氏的作为,好像是一个风向标,一些海商也参与了进去。
一个简单的国债市场逐渐成型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定国的一月攻势
第一百四十一章李定国的一月攻势
蜀道难,难以上青天。
六月的蜀地,已经是非常炎热了,也唯有在群山之中行军,虽然分外艰难,但还有几分凉意。三四月份的连绵春雨刚刚过去,与秋季连绵的秋雨还没有到来之前,也道路虽然难行,但也算不上泥泞。
这里的道路,据说是秦时开劈的五尺道,只有五尺宽。
是不是秦时开辟的已经不可靠了,但是这五尺宽的道路,的确让李定国所部吃够了苦头,为了行军,李定国所部几乎是一边行军一边修路,绵延数里的行军队列,与在路边修路的士卒,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军队,以营为编制,依次进军,根本没有统一开拔的时间,概因统一开拔,也受限于道路的通行能力,只能在一旁等候,故而李定国在道路之上设立不少营地,十几里路就有一片宿营区。
军中多有马匹,不过可惜是滇马。
除却滇马之外,还有不少大象。
这些大象并非是用来做战象的,特别是火器的广泛运用以来。李定国敏锐的感觉到,因为战象重重固有的缺陷,已经不能胜任战场之用,但是以大象作为运输之用,却也是恰如其分。
而大象运输的东西,正是大炮。
当然了红夷大炮这样重达数千斤的东西,即便是大象也未必能承担的住。所以拖运的火炮,都是比红夷大炮小多了,最多不过千斤的。但是数百头战象,每一头都能抗一门,连带火药弹丸什么的,不少粮食辎重都能让大象来运,如此一来,就大大的减少了大军辎重的烦恼。
从七星关出发,到泸州卫城之下。要从赤水卫经过,然后到普宁所。过了普宁所,就进入平地之中了。
当然了,这里的平地与华北大平原是不能相比的。但是也算不上崇山峻岭了。
以泸州卫为中心,一小片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而这一片平地,东边也与chongqg相连。对吴三桂来说,可以提防两个防线的进攻,也看出吴三桂消极的应对措施,就是喻守于攻之中。
之前的计划,chongqg也出兵,与李定国会师于此。
只是而今却不成了。
经过数日艰难的行军,大军来到普宁所下。
普宁所乃是大明所建的卫所,驻军并不多,也算不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也将从贵州入四川的要道给挡得结结实实的。让人避无可避。只有硬攻一途了。
这样的地方,吴三桂自然也
不会放任不管,故而吴三桂也派人来。带兵三千人镇守此地。
并非不能派再多的人了,而是地势所限制,只能摆上三千人,进攻的人马,即便是再多,也摆不开,三千人就已经足够了。
在普宁所之前,李定国将各级将领都叫了过来,说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就不瞒你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