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chongqg方面不会出兵了,朝廷也不会向我们这个运输粮草辎重了,军中粮草,只够三个月之用。”

    李定国此言一出,下面的人无不有惶恐之色。

    凡是能被李定国叫到身前的人,都是不知道打过多少仗的老人,对军中情况最为了解不过了。军中物资从来是越多越好的,特别是张轩登基之后,他从来不限制前线将领冒险,但是张轩为前线准备物资的时候,从来是料敌从宽。

    不管中央财政多么紧张,但是在前方一般都感受不到。

    这样的情况,他们是第一次发现。更让他们拿不准的事情是,这样的事情,不是应该保密的,当着这么多人说出来,岂不是让军中人心惶惶吗

    李定国目光扫过所有将领,说道“陛下其实给我密令,让我撤军。”

    “但是我不肯。”

    “吴三桂不过一反复小人,三姓家奴而已,此战让他耀武扬威,我朝威风扫地,我身为大夏方面大将,有何面目去见陛下。故而这一战我一定要打的。”

    “不就是只有三个月的粮草吗”

    “我们当初跟着太祖皇帝与义父的时候,军中什么时候有过三月粮草,怎么好日子过惯了,就不会过苦日子了。”

    “而且打吴贼需要三个月吗”

    “一个月。”

    李定国脸色严肃之极,说道“一个月之内,我要站在泸州城上。”

    李定国之所以如此想要泸州一城,却是为了改善后勤环境。

    他在此地,粮食运输线乃是粮食从湖广凑集,然后从湘西到贵阳,从贵阳转运到前线,一路上车马劳顿,苦不堪言,消耗在道路上的粮食,比运上前线的粮食不少多少。

    而到了泸州就不一样了。

    泸州就在长江边上,一旦占据泸州,长江南岸,泸州与chongqg之间,吴三桂是决计不敢待的。

    如此一来,粮食就能逆流而上,沿着长江走水路直到军中。

    这样一来,不知道要少多少耗费。这样一来,在前线就能支撑更久了,而且泸州本地也是

    可以养军的。

    这是李定国的经验了。

    在战争之中,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胜利来化解,如果不能解决的话,那就是胜得还不够多,赢的还不够狠。

    “这普宁所,我只预计三日之内,必定攻克,谁愿意为先锋。”李定国说道。

    “末将愿意。”一个将领大声说道。

    李定国转头一看,发现出列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展之子,杨景新。

    杨景新大起大落之后,一心为报父仇,在夏军数年,一千多日,从来没有一日松懈,要么操练士卒,要么研习兵法。说实话,李定国还是很看好他的,但是也为杨景新有一丝担心。

    杨景新放不下父仇,日日刻苦训练,虽然是一件好事,他这架势,当下级军官是足够了,但是如果不能放开胸怀的话,将来永远不能独挡一面。成为一员大将。

    不过,攻克普宁所之战,交给杨景新,李定国倒也放心。说道“好。此战就交给了杨将军。”

    杨景新说道“末将定然不负王爷期望,无须,三日,如果一日不克,末将提头来见。”

    李定国知道气可鼓而不可泄,说道“好,我就在这里等将军了。”

    杨景新说道“是。”他随即带着护卫下去了,不过半个时辰之后,杨景新带着本部人马来到了普宁所下面。

    却见普宁所虽然比当初有所扩建,但是依然是一座小城,不过两侧都是高山,普宁所选址的时候,将这一道山谷卡死了,而且普宁所所在之地,就是这一道山谷的最高处。

    也就是说,不管是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进攻普宁所都要仰攻。

    杨建新来到普宁所前一两百米的地方,细细观看,却见普宁所与一般千户所并无其出奇的地方,其中火器也不是太多,最少并没有什么大炮,城墙也不算高,只有两丈上下,也没有护城河。只有一道壕沟而已。

    虽然随着铁模铸炮法扩散开来,两国火炮数量急剧攀升。但是吴三桂军中的火炮还都是自己铸造的,并不是从北京运来的,一来是路途遥远,二来四川并非清廷关注的重点战区,三来,也是吴三桂与清廷之间的微妙关系作祟。

    所以吴三桂军中火炮具体数量上并不是太多,即便是有一些大炮,也分不到这里,毕竟成都要用,封锁长江要用,中军也要用。所以轮到普宁所驻军的时候,大多是小炮。大炮根本没有看见一尊。

    杨景新顿时拿定了主意。知道这地方改怎么取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拼命杨郎
    第一百四十二章拼命杨郎

    数千士卒列在山谷之中。

    在两侧青山之间逼迫之下,山谷显得十分窘迫,乃至于一个营的兵力都布置不下来。

    杨景新骑着马站在全军之前,可惜这坐骑不过是一匹滇马而已,上不得战场的。

    他目光扫过全军,在大军之中发现一些长梯木板。

    这些长梯不过是刚刚从一旁的竹林之中,就地取材而成。很多的毛竹上面的竹叶都没有清理干净,还是青翠无比,犹如长在竹子上面一般。再往后面看去,却见一队队人马护住一门门大炮。

    这些火炮虽然不能与红夷大炮相比,但是也足以克制普宁所城墙上面的火炮。

    这就是全军准备的所有攻城器械了。

    有这些火炮压阵,如果先行轰击一两日,然后再派人登城,三日克城,也不算是强人所难了。

    只是杨景新在李定国哪里已经开了海口,要一日而定,就不能这样做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翻身下马,将头盔甲胄,全部解下来,光着膀子站在全军之前,上半身只有头上有一个红色的抹额而已。他身上一块块肌肉隆起,而还有一道道狰狞如同蜈蚣的伤疤,大多都是在突围的时候,所留下来的。远远的看上去,就好像是西洋雕塑,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男子汉的气味。他大声说道“我已经在王爷面前说了,今日攻克此城,如若不克,提头来见。而今已经是午时,也就是说只有半日光景了。”

    “我为先锋,兄弟们只需跟着我就行了,如果攻不下,等我死了,将我的人头带给王爷便是。”

    随即反手抽出一并长刀,左手将一柄长枪夹在腋下,大喝一声,说道“兄弟们,跟我冲。”

    对于下层军官来说,如同杨景新这般将领是最值得追随的,一时间所有士卒大喝一声,跟着杨景新冲了过去。

    虽然杨景新带头冲锋,但是如果从天空之上俯视的话,依旧能清清楚楚的看见,杨景新军中的阵势其实并没有乱掉,每一个军官身边的士卒虽然有一些混乱,但是只要稍稍一停顿,就立即能排成队列。

    这是杨景新,日日练兵的结果。

    与此同时,跑声轰鸣并不是清军开炮了,而是夏军开炮了。

    杨景新的布置堪称大胆,他居然要在炮火的掩护之下攻城。

    很多后世人习以为常的战术动作,在当时都是一个大胆的开创,毕竟这个时代的炮火精度决定了,这样做,

    就是将自己人与敌人一起打了。纵然张轩一直强调火炮操作技术的。

    但是这个时代火炮铸造技术的先天缺陷,火炮本身的精度都不够。再加上训练一个合格的炮手,耗费也非常之大。就如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真正合格的炮手也是用火药喂出来。

    在大夏朝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候,哪里有那么的钱来浪费,火炮不要钱,还是火药不要钱啊

    不得已下,夏军对炮手的要求自然要降低一些。

    炮手的水平本来就不行,再做这样危险的战术,就如同送死一般。不知道要有多少误伤。也只有杨景新这般,不将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情的猛将,自己带队蹈死。才能稳住上上下下的军心士气。

    否则将士们发现不少人有死在自己人的炮火之下,那有多伤士气。

    李定国在阵后,举着千里镜将杨景新的安排一一看在眼里,心中也不得不赞叹,杨景新决计是勇气绝伦,天下少有的陷阵之将。

    果然在夏军的炮火之下,普宁所上面的清军一时间懵了。一方面他们面对夏军的炮火,想要躲避。

    随着火炮大规模运用在战争之中,很多简易的防炮手段,也被发明出来,比如在敌人炮击的时候,城头之上,只留下几个人而已,其余的人都躲在城下,等炮火平息之后,再上城不迟。

    但是他们发想夏军嗷嗷的冲了过来,甚至有不少炮弹都砸进夏军自己人之中,但是他们依然不为所动,好像死的不是自己人一般。

    他们只能一边承受炮火打击,一边向夏军开炮。

    只是夏军的火炮虽然称不上大炮,但是也比清军的火炮大一点。数量也多一点。一时间城头上人仰马翻。不过对于冲到城下的夏军来说,自己人的炮火依旧能要人性命。

    不过,所有人都看见了杨景新冲在最前面。炮火也没有放过他。

    好几颗炮弹都与杨建新擦肩而过。

    主将尚且如此,下面的士卒不管心中多害怕,但也不敢有一丝之动摇。只能硬着头皮冲了。

    杨景新带队冲到城下的时候,夏军的火炮忽然停了。

    杨景新心中顿时暗恼,暗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给炮队下的命令是,他的将旗不插在城头之上,这火炮就不能停。只是这炮队不是隶属于他的,只是在这一战之中归属他指挥而已,炮队直属总督府,也就是滇王指挥。

    杨景新埋头冲锋,或许没有注意。但是后面的炮队却看得分明,一路上,杨景新部死了

    好几百人,有一半都死在炮队手中,剩下的一半才是鄂弼清军的炮火所杀伤。

    而越靠前城墙,死在他们炮火下的自己人就越多。

    他们都不敢开炮。

    只是这个时候,杨景新也顾不得其他了,大喝一声,架着竹梯就开始登城。

    清军在夏军炮火停下来的时候,顿时发挥出正常的水准,一时间在一丈多高的城墙之上,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了。

    在杨景新的指挥之下,一队队火铳手,在城下不过几丈的距离停了下来,一阵阵排枪向城头打过去,而杨景新去亲自打头,带着数百勇士,搭竹梯登城。

    一时间彼此寸步不让好一阵厮杀。

    不过,正如李定国对杨景新的评价一样,杨景新撑得起勇气绝伦这四个字。他三次登城,两次被人推了下来,翻身再战,终于在第三次登城的时候,从城头上打开一个突破口。

    杨景新所部得以在城头上站稳了脚跟。

    李定国见状,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一挥手,顿时一队马队冲了过去。

    当然了这队马队,骑得都是滇马,矮小多了,战阵冲阵却是不能的,但是用来代步,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片刻,第一支支援的人马,就来到了普宁所下面。

    源源不断的援军从这个缺口登上了普宁所城墙上面。

    普宁所守将立即知道,大势已去。

    整个普宁所只有三千士卒而已,依靠城墙还可以守上一守,但是而今陷入混战之中,即便是他麾下英雄非常,以一敌三,敌五,敌十,在敌军源源不断的援军之下,终究会被消磨干净的。

    于是普宁所的守将,见势不妙带着残兵败将就逃之夭夭了。

    随即大军入城。

    李定国在普宁所城门处再次看见杨景新。

    远远的看上去杨景新就好像是一个木乃伊一般,浑身上下都包裹着纱布。却是他冲阵在前,虽然勇气好,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四肢俱全,但是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完整皮肤,就好像是在血水之中捞出来一般。

    李定国看着杨景新说道“好,先休息吧。以后有用你的时候。”

    “是。”杨景新依然站如松,似乎丝毫没有因为身上的伤口影响。

    李定国登上普宁所北门,远远的看过去,眼前豁然开朗,虽然远处还有若有若无的山色作为背景,但似乎连绵不断的山脉已经成为过去。

    四川盆地已经在望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泸州卫之战
    第一百四十三章泸州卫之战

    当然了,所谓豁然开朗,也要看与那里比的。

    与之前群山映日,如此正午很少能见到阳光直射的地区相比,称得上豁然开朗了,但是与华北大平原,可以行军十几日不见地平线起伏变化相比,却是差了不知道多少。

    虽然没有了大山高山。

    但是这里的地势多有丘陵高地,甚至有些地方都已经开辟出梯田了。

    在这样的地方,行军虽然还有所不便,但至少不用,让人数千人塞住数万军队的去路,也可以分兵行军,不至于限制于在一条狭长的道路之中,换一句话,就是兵力可以展开了。

    一出普宁所,立即分兵四出,向泸州卫而来。

    而吴三桂的大军此刻就在泸州卫之中。

    如果细细说来,而今夏军所在位置,不过从一个山谷进入了一个小山谷之中。东西两侧都是高山,唯独有中间五十里左右是平地,这里的平地依旧是丘陵居多,平原比较少。

    但总算是可以耕种了。

    而泸州卫在什么地方

    就在普宁所向北三四十里的地方,有一片大山,山势聚拢在一处,却在两侧都是平原,正好堵住夏军的去路,而泸州卫城,就在此山之南,与普宁所遥遥相对。

    而突破此地,一直到长江南岸,就是一片坦途了。而泸州城就在长江北岸。

    此刻吴三桂也收到了普宁所失守的消息,他勃然大怒,立即将普宁所的守将给处死了,以儆效尤。

    如果说,吴三桂对李定国有可能的进攻,是没有防备的,那是大错特错。

    就吴三桂来说,他此次南来,未必有大战之意。毕竟而今与夏军的贸易往来,就在chongqg,一点也没有耽搁。但是如果说夏军没有做好防备,吴三桂自然不会不咬上一口。
1...548549550551552...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