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从张轩登基,武兴四年到昭武元年,这一年多时间之内。张轩一直在默默的推进这军中变革。不管是清空军中空额。还是调整大军布置,将领安置,张轩都秉承一种沉默的处境。
毕竟军中之事都是大事,张轩的统治乃是以自己的嫡系人马为根基,以曹营各部作为羽翼,以各部为盟友。
这是张轩的权力基础,张轩看似众望所归,但是他自己明白,其中一些事情,并不像外面人以为那么安稳。张轩对军中的整顿。是以两个目的为根本,第一个目的,是巩固张轩的统治基础。将全国范围的军队,互相调遣,杂用之。最少不能让人有威胁张轩统治。
所以这样的事情,最好是悄无声息。这是其中一个目的。
第二个目的,自然是为北伐做准备。提高军中战斗力。
而这两个目的都是混杂在一起的。所以张轩一直想沉默处之。
而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讲武堂。
张轩将讲武堂分为三级,第一级乃是下级军官的速成班,从军中抽调下级军官,进行两三个月的短期培训,有军事技能,也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一年多的时间之内,从军中培育了批,而这批之内。大部分就在江北大营,与南京驻军之中。
而周辅臣麾下诸营,都是从两处大营抽调出来的,故而这些人大部分重合在一起了。
第二批乃是高级班,也就是高级将领,以营官上下为主,而梁化凤作为降将代表之一,也进入过,不过营官作为军中中坚实力,不可能长期离开,否则会让人生疑,故而这一批培训也是以短训为主。
第三批,才是正常将领培训,从张轩嫡系之中,挑选出年纪在二十岁之下年轻有潜力的将领,包括高元爵在内。
他们作为正规培训出来的将领,要经过四年。
这才是张轩指望在北伐之中大展伸手,将来在十几年后。用他们代替而今的老将们。
这种短期培训想要遍布全军,也是需要时间的。就如同财务整顿一样,也是按照北伐的时间表来的。当一切都做完之后,就是北方的时候。而梁化凤营,几乎是将来的北伐军示范营了。
梁化凤是秦军出身,对军中一套非常了解,进入清军之后,对这个更加明白一件事情。
清朝军制,与明朝军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梁化凤在军中几乎是如鱼得水,数年登上高位。这固然是梁化凤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他对清军体系的熟悉,不管满清怎么说,怎么撇清,但是都撇清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清军与大明边军之间的渊源。
梁化凤在这种军事文化之中成长出来。梁化凤几乎本能的以为,天下打仗就是这回事了。但是在夏军之中,他却感受到不同的军事氛围。更重要的是军事培养体系。
讲武堂的出现,几乎震动了梁化凤的三观。
在此之前,一名大将的出现,有很强的偶尔性,要么是从下层士卒靠着自己的天分硬生生的杀出来,要么靠着长辈的耳提面授。而讲武堂却将一些机要兵法公布开来。成批次的培养将领。
即便是一年
之中,有两三个成才的,但一辈人之中,也有十个可用的将领,这已经是胜过了清军。
而今清军所依靠的将领都是一些什么人,是老奴的子嗣与亲戚。即便如此,从黄台吉死后,老奴的子嗣也陆陆续续的去世,特别是多铎之死,让多尔衮明显的感受到了清军高级将领的青黄不接。
这一点,夏军胜过清军了。
或许一时间分不出来,但是如果连续几十年征战,高下之分就出来了。
还有大规模下级军官的培养,对下级军官必须读书识字的硬要求。这一刀切的要求,固然将很多猛将之才给限制了。但是有这么多得力的下级军官的配合之下,梁化凤才能如今日一般,好像炫技一般的布阵操作。
这也是张轩这么多年,一直培养的军事将领厚积薄发。军事体系已经成型了。
或许并非没有破绽,但是清军第一次遇见而今的局面,这才失了手。
阿济格看得分明,他虽然脸色平静多了,但却也不至于为了而今区区小败而大惊小怪,只是这毕竟是一个小战场,数千士卒厮杀,已经将战场遍布大半,清军即便是想增兵,一时间也派不上去。
阿济格说道“让他们撤回来吧。”
“喳。”立即有人应声。
随即令旗挥舞,正在冲阵的清军骑兵,这才松了一口气。
而今双方大队人马都在列阵观望,众目睽睽之下,这些清军士卒即便是死得一个不剩,在不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也是不会撤退的。
不过,这时候也不是想要撤退,就可以撤退的。
两军交战,有时候宁可全员战死,也不会轻易撤退,因为一旦撤退,就失去了对所有局势的把握。就好像是而今一般。清军一旦撤退,仅存的一口气,就散了,一时间恍恍惚惚就如落水狗,丧家犬。
而退出来的骑兵也不过三百骑而已,因为两侧有夏军大军逼近,他只能掉头回清军的营地而去。此刻梁化凤瞳孔一缩,顿时看出了两个字“机会。”他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一根青筋在脖子上不住的跳动。
不过片刻之间,他就下令了决心。说道“传令下去,放弃所有阵型,向清军营地冲锋。”
这命令用令旗下达到每一个百户手中,而所有百户都毫不犹豫的向北方狂奔,一时间攻防转换。快得应接不暇,一时间由守到攻,由静到动。震惊了场上所有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 汉江之役七
第一百一十二章汉江之役七
杨绳祖不由说道“好,梁化凤今日不死,今后必成大将之才。”
杨绳祖本人也被梁化凤的动作吓了一跳。清军与梁化凤营一番混战,折损数百骑,但是梁化凤本部人马三千,死伤也不少,兵没有收,一时间也不知道死伤多少,但是杨绳祖凭借经验,觉得梁化凤所部死伤应该比清军要多一点,大抵在千人左右。
伤亡近三分之二,寻常军队早已失去战斗力了。
清军撤退,这固然是一个机会。但是想要抓住,还是要看实打实的战斗力。
这分力量梁化凤有没有,杨绳祖并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不能总要试一试的,如果梁化凤能做到,却因为后援跟不上而功亏一篑。就是他的错了。杨绳祖不待周辅臣下令,就下令各营提前进军,特别是派一营跟着梁化凤身后,如果梁化凤能陷入清军营地之中,自然支援他,如果是梁化凤败北了。那么就接应梁化凤撤退。
夏军这边动了。阿济格也随即下令道“各部立即开火,不分敌我,命令马队立即反冲,不得撤退。”
阿济格的命令虽然好,但是想要执行下去,却有些困难。
先说让撤回来的马队反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这边让他们撤,不过片刻就让他们反冲过去。简直是朝令夕改,只会让他这些人一片混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效果。
而命令各部开火,这个命令下达下去之后,也有一些迟缓。
毕竟对面还是有不少骑兵,里面还有不少八旗军官,而守营士卒都是汉军士卒,这些八旗军官死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可讨不了的事情。
必须下面军官重复命令,他们才敢执行。
但是这稍稍耽搁一点,就已经大事已去了。
首先,梁化凤与清军交战的场合,就是大营之前,双方交战的地方,甚至在清军火炮射程之内。
里许的距离,梁化凤果断下令,连队形都不在乎了,他们狂奔过去,不过一会儿功夫,在这个距离之内,几乎是跟着溃逃骑兵的马屁股就来到了清军营地之前。
“轰。”的一声,清军的无数火铳与火炮齐射。硝烟弥漫,将清军的数百骑一下子推平了。
跟随着数百骑死去的,不仅仅是清军的人,还有不少夏军的士卒。
而梁化凤身先士卒,光着膀子冲在最前面。在这一顿大炮火铳的打击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亲卫为了保护梁化凤,死在梁化凤身前。
梁化凤脸
色不变。踩着这些人的鲜血冲了上去。
这个时候,梁化凤知道,决计手软不得。不管死了多少人,就要冲了上去。用血肉之躯,抵挡清军的火力。熬过去,短兵相接,大军涌入。熬不过去。他就死在这里。
战场就是生死场,赌得就是生死。有时候没有这分赌徒的赌性,还真成不了名将。
只是赌,就有输有赢。
如果清军火器多打了几轮的话,梁化凤估计就冲不到清军大营之前了。
只可惜清军慢了一拍。
这一拍,就决然不同了。
梁化凤身先士卒,带着亲兵与清军短兵厮杀,一是大部分操着秦腔的士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各为其主,奋力厮杀。
后面的夏军士卒也冲了上来,紧跟着梁化凤所部冲了进去。
一时间双方厮杀在一起。
就如同两条巨龙奋力厮杀争咬。
说实话,在此之前。夏军对于清军肉搏厮杀,是有些忌惮的,而今的夏军早就不是当初刚刚进入江南的曹营,虽然有一大批北人将领,但是大部分士卒都是南人。
南人比起北人,在身体素质上要差了不少。
而且九边各省也是惯于厮杀,不管是从民风民气之上,北人都压过南人。所以夏军很多将领,都是尽量保证列阵而战,不让大军陷入混战之中。
只是梁化凤却是如此大胆,他军中大多都是秦人,而且在他的严令之下,即便是在混战之中,士卒大多还保持了阵势,这些阵势都是从鸳鸯阵之中分化出来的。
鸳鸯阵虽然被称为一个阵法,但是在戚继光的手中,可以说是一系列阵法。什么三才,五行,大五行阵,应有尽有。
而许都麾下有不少精通鸳鸯阵的士卒,而对低级军官培训之中,鸳鸯阵,以及由鸳鸯阵派生出来的,一系列肉搏用的阵法,就是其中关键之一。再有一些发挥火力的阵法,都是低级军官懂的的。
虽然不能说每一个低级军官都合格。但是大部分都在合格范围之内。
双方一番厮杀,居然打得难解难分。
而随着夏军各部冲了进去,而清军汉军各部也都一一的填补进去。
双方阵势越发大了。
双方正午之前接战,在下午时分,几乎所有的步卒都已经填了进去,即便是周辅臣与杨绳祖两个人周围也仅仅剩下了一个营的护卫,也是最后的机动兵力了。
而此刻清军手中,还有两万骑兵一
动不动。
这是阿济格手中的兵力。
阿济格进军朝鲜的时候,有五万士卒,其中步骑各半。再加上俘虏的朝鲜军各部,有三万左右,再加上其他从辽东征调的军队。总共有十万左右,不过因为分兵数处,一部在汉城城下,一部在江华岛。
所以阿济格手中的兵力,比夏军多出数万。其中步卒有五万左右。汉军,朝鲜军各半而已。
几乎全部投入厮杀之中,但是夏军几乎以一敌二之态,与清军打得不分胜负。甚至在阿济格的眼中,清军的败象已经很明显了。
之所以如此,也是清军之中,新附从的朝鲜兵太多了一点。
朝鲜兵不能打,清军从来是知道的,陷入混战之中,朝鲜兵非但不能帮什么忙,甚至还会帮倒忙。
以至于阿济格都不敢派骑兵加入其中了。
原因很简单,骑兵的战斗力在混战之中发挥不出来。而且双方的厮杀都在这营地之中,虽然营地该有的一些障碍还是会有的,骑兵冲不起来。但是阿济格也不会什么也不做。
他打马扬鞭,亲自领着骑兵冲了过去,想要击的地方,却不是双方鏖战之处,而是周辅臣本阵。
只要端了这一营人马,夏军定然会不战自溃。
清军骑兵滚滚而来,卷着雪花冲了过来。
周辅臣大笑道“杨将军果然神算。”
杨绳祖说道“周将军见笑了。”
周辅臣说道“不过,这清军也太小看我周某人了,而今打不过麾下将士,就拿我开刀。须知我也不是软柿子。传令下去。大军奋力向前,无须后顾。”周辅臣转过来说道“杨将军,全军胜负就交给你了。”
杨绳祖轻轻一叹,说道“末将觉得,这些事情其他人更适合。”
周辅臣心中微微吃惊,说道“你觉得何人合适”
杨绳祖说道“梁化凤,我毕竟老了。”
杨绳祖觉得而今的夏军,已经不认识了。比起指挥而今的夏军,他更习惯指挥当初的曹营兵马。之前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清晰,但是梁化凤的表现,让杨绳祖明白了一件事情。
同样的军队,在不同的人手中,表现的根本不一样。才深刻的知道这一点,他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而今关键的战事上,梁化凤这员将领,要比他更适合。
周辅臣对梁化凤却有些不信任,但也知道而今需要当机立断,他选择相信杨绳祖,转过头对梁化凤说道“你觉得如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汉江之役八
第一百一十三章汉江之役八
梁化凤浑身浴血,身上仅仅是披着一件披风,在寒风之中裹住身子而已。此刻他作为进攻的第一梯队已经撤下来的,同时撤下来的还有他的营,只是他营中伤亡惨重之极。
能撤下来的只有千余人出头而已。
当然了,撤不下来的人,未必都死了。或许在某个地方苟延残喘,或者是混战之中,窜到其他的军队之中了,但是即便往高了估算,再增加几百人而已。
一战伤亡惨重之极,伤亡过半。
梁化凤能在伤亡如此惨重之下,还能保持对军队的控制力。
此刻梁化凤万万没有想到,杨绳祖会突然推荐他,但是他不想辜负这个机会。刚刚一战,梁化凤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亲兵几乎死尽,为得就是被上司看重,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他身上的想将标签,终于拆了下来。重新挂上了夏军后起之秀。
“末将愿听将军号令,人在阵在。”梁化凤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