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等到了白日,朝鲜小朝廷从汉城之中撤走的消息,就传遍汉城之中,一时间汉城之中,人心浮动。慌乱无比。

    人心都散了,人人都觉得汉城必将陷落,如此一来。赵翼的一系列命令,不管是正确也好,不正确也好,根本没有几个人执行下去,除却赵翼把守的城墙之外,其他城门上的士卒,一个个都想着怎么逃命。

    故而不过一个上午,清军攻了两次,就有汉城之中有人献城投降。

    如此,清军分数路杀了进去。

    赵翼带着赵家的家丁,在大街之上继续抵抗,被乱刀砍死,随即被踏成肉泥。以至于后来的人只能凭借衣服知道他是谁了。

    清军一进汉城之中,就收拢不住了,

    清军破城没有不杀人的,这已经是习惯了。除非上面有严令不杀。但是阿济格而今一肚子火气,不知道往哪里发,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甚至他本身也有杀人泄愤的意思。

    故而根本不管。

    而且出兵朝鲜以来,在汉城之下,委实称不上顺利。军中士气也有一些低落。该怎么提升士气,自然是由得将士们大杀大抢一番,吃饱了,玩够了,这士气自然就会上来了。

    再说,阿济格又不是不知道,多尔衮派他来做什么的。朝鲜精华尽在汉城之中,将汉城一城屠杀殆尽,如果弄不出几百万两银子。他就不相信了。这朝鲜毕竟是海东大国,难道没有一点家底吗

    有这点家底,阿济格也好向多尔衮交代了,用以抵消与夏军交战以来的连连失利。

    阿济格如此做想,汉城的屠杀自然是残酷之极,一连十日,绝不封刀。等后来夏军重复汉城的时候,汉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鬼城了。乃至于后来朝鲜为大夏行省,都有这一次屠杀原因之其中。

    老大与老二相争,死得是老三。古今无二。




第一百二十一章 僵持中的朝鲜战局
    第一百二十一章僵持中的朝鲜战局

    不管汉城之中,有着怎么样的悲剧。周辅臣带队顺流而下。从汉江出来,江华岛就已经遥遥在望了。

    此刻的江华岛之上,已经比之前热闹多了。

    此刻江华岛上,新增了三批人。

    第一批人就是从汉城之中撤回来的韩王以及韩王的随从,只有数千人而已。

    其次就是因为清军的暴行,从各处投奔江华岛的朝鲜人。

    朝鲜人与清廷的对抗之中,在清军绝对的武力之下,根本没有马上反抗的余地,即便是杀了投靠清军的朝鲜伪军,等清军大队人马杀过来,只有两个下场,要么死,要么逃。

    能来到江华岛上的都是逃出来的。、

    一个个与清廷有着血海深仇。

    这个时候韩王显示出自己的手腕了,与这些人促膝长谈,让这些人一个个感激涕零,愿意效死。韩王立即以汉城残军为主体,将这些人全部编入军中,一时间居然恢复了万人左右的兵力。

    至于这些军队能不能打,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见这个情况,周辅臣与杨绳祖也暗暗惊叹,这一战,夏军折损了数千人,但这数千人想要补充的话,必定先报给枢密院,然后让枢密院将新兵派过来。虽然这些新兵都是经过初步训练的。无须怎么训练就可以编入军队之中。

    但是这个流程,即便再快,也需要一个多月,毕竟这些新兵要跨海而来。而朝鲜军补充的如此之快,简直是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两人对视一眼,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彼此都读懂了对方的心意,今后有战事,先将朝鲜人当炮灰。

    而第三批人,就是大夏的援军。

    其实说是援军也不对。

    在江华岛大捷报到南京之后,张轩在百难之中,想办法为前线增加一些物资,人员,粮草,火炮,以及一切所需。

    之所以,原因有二,第一,就是张轩也是打过仗的,知道在前线困难的程度,张轩宁肯他困难一点,也一定让前线松上一分,而且也论功行赏,封周辅臣为权征东大将军。总理辽东,朝鲜战事,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第二,就是张轩的刺激性的货币政策,似乎发挥了极好的效果。或许是数处通商,给大夏朝廷带了不少的收入,再加上铸币税,一时间大夏朝廷的财政比张轩预料中,要宽裕多了。

    所以,张轩才有能力向朝鲜砸钱。

    打仗打得就是钱,在战争之中,钱或

    许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相当一部分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有这一大批物资到来,周辅臣立即感到手头松了不少。

    于是乎,他下令朝鲜军与夏军一起,重建江华岛上的防御措施。

    江华岛可以说是北面为河,南面为海,如果在河道不结冰的情况之下。河道就是江华岛的天然防线,但是这里总就是北方,定然要未雨绸缪。

    朝鲜人或许打仗不行,但是修建防御工事却是可以的。

    虽然有大夏支援了一批物资,一时间岛上的粮草倒是没有缺口的,只是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于是乎,周辅臣派周昌与韩王商议,韩王几乎是一拍即合,就派出了不知道多少使者。

    向朝鲜各地方,这些地方,有些已经沦陷了,有些还没有沦陷。

    韩王与各地取得联系之后,一时间江华岛成为朝鲜的抵抗中心,特别是三南,作为朝鲜的大后方,源源不断将人力物力,派往江华岛。韩王在夏军将领的帮助之下,训练朝鲜军。

    而且从夏朝送往江华岛的东西,也变了。

    之前多为粮草辎重,而今多为火铳火炮。这些都不是白给的,要朝鲜以各种物资交换。而这些武器都是大夏换装下来的武器。

    前文已经说过了,因为鸟铳的威力不足,故而张轩一直想要换一批火铳,而今以模仿西洋火铳的样式,新造出来的火铳,已经开始列装了。故而从军中就退役出不少火铳。

    这些火铳,张轩本来想要列装各府县,让各府县训练新兵用。

    而今朝鲜急需,就废物利用,派到朝鲜。

    这些火铳或许威力不足,但是毕竟是大夏军用标准造出来的,比朝鲜人自然造的要好上不知道多少。这些火铳在今后的交战之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让清军如入泥泽之中。

    而清军攻下汉城之后,也开始转换战略了。

    见夏军水师的实力,他们就知道江华岛是攻不下来的,故而清军转攻朝鲜各地,想着只要朝鲜各地臣服,江华岛,不过是区区一岛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处。故而阿济格自己带对于看住江华岛,而分兵南下。

    一时间三南都受到了威胁。

    在世宗附近,清军再一次大败朝鲜军,俘获甚重。朝鲜军队主力几乎全部溃散。但是清军也遇见了麻烦。

    清军遇见最大的麻烦,小队人马,遇见大量朝鲜火铳兵的伏击。

    这朝鲜毕竟是朝鲜人的朝鲜,清军的暴行,让朝鲜上下所有矛盾都搁置了,一心抵抗清廷。如果在汉城之屠前,朝

    鲜人内部还有很多人亲附清廷,想要以卑躬屈膝,求得朝鲜太平。

    但是而今,这些人一个也没有了。

    或许有一些人已经投靠清廷,成为清廷下属官员了。但是剩下都是决议与清廷作战到底。

    因为夏军占据海上优势,故而常常派船,到各个海边,将各地物资,武器做出调配,也就是本来分散朝鲜各地,以大海为通途,连成一起。清军虽然有数万大军,朝鲜军根本不能撼动。

    只是这数万人对朝鲜数千里土地来说,却太少了一点,一时间朝鲜大地之上,反抗此起彼伏。而清军清剿一地,很可能,这里的人马,都会从海上撤离,等清军离开之后,再回到此地。

    阿济格对这样的情况,大为恼怒。

    对这样的情况,阿济格决定大开杀戒。

    凡是这样的地方,当地百姓尽屠之。宁可将朝鲜杀成白地,也不能容忍朝鲜人如此猖狂。

    阿济格如此决绝的态度,清军之中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但是阿济格的命令,不是他们能够挽回的,只有博洛将一批朝鲜人迁往辽东屯田之外,其余的人大片大片的死在了清军的屠刀之上。

    如果没有夏军的支持,或许朝鲜人就屈服了。

    但是在夏军源源不断的支持之下,朝鲜人保住了最南面的两个道,韩王更是明白,他已经没有退路了,甚至在夏军一部的护卫之下,巡视南方两道。激励士气,巡视各地。

    一时间清军与夏军大战没有多少,但是百余人,数百人的小仗,从早到晚,各处都没有断绝,在仇恨的驱使之下。战事打得尤其惨烈。

    而这个时候,阿济格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向北京求援,或物资,或人手。

    单单看朝鲜战场之上,清军,夏军,朝鲜人三方,可以说是三败具伤,朝鲜人就不用说了,这一战,估计是朝鲜所受苦难,大抵要超过了万历援朝之战。而对清军与夏军来说,也是空耗钱粮而已。

    只是对整体战略来说,夏军是大赚特赚。

    虽然朝鲜战事对大夏来说,也是也个很大的负担,朝鲜人大部分物资都是大夏负担的。但是朝鲜人有力的牵制了清军一部。

    而且对大夏是负担,对清廷就不是负担了。

    比起钱来,纵然大夏而今很是紧张,但是也远超清廷,这一点张轩很有信心。如果能用钱将清廷砸倒,张轩就不担心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武二年春
    第一百二十二章昭武二年春

    昭武二年的整个春天,都被朝鲜战事牵动。

    不管是猛地加快的铸币步伐,还是提速的土地清丈,乃至于姚启圣提案所言的商税整理。

    户部人数就好像是吹气球一般扩大起来,成为六部之中第一大部,而且更是没有一点想要停下来的样子。丈量土地,海关税收,各地盐课,各地海关税收,还有商税。商税又分为坐税,与国内关卡税。再加上国债,预算,决算,审核天下各部开支。凡是有关财政的事情,都是户部负责,此刻姚启圣还想将铸币一事纳入户部管辖之一。

    以至于户部有一个尚书,但是类似于副部长的,加衔户部尚书,户部侍郎,就有好几个。

    姚启圣的权力之大,让天下所有开支,都要在姚启圣手中走一趟。

    以至于张质有些不爽了。

    张质作为内阁首辅,说起来是天下文官之首。大夏朝廷之中的第一,时人皆以丞相称之。张轩对他也很放权。只是他有自知之明,他虽然在军中有些影响力,却不敢将手深入枢密院之中。

    这是皇帝的自留地,绝非旁人可以染指的。

    而天下财权又在姚启圣手中,而今天下大事频频,但是那一件事情不关系到财政,所以有钱在手,姚启圣的权力在不知不觉之间大增,已经侵占了张质的权力。

    张质一直想办法反制姚启圣。

    他还年轻,才没有那么早就被姚启圣取而代之。

    张质本人也不是傻子。

    知道这个时候,如果跳起争斗,张轩定然会处置他。而且不利于大局。不过聪明人都会顺势而为。在看似大公无私之中,合情合理的夹杂私货。

    这一件事情,张质本来想要缓一缓的。只是因为攻台之战,朝鲜战事两件大事爆发,朝廷财政危机加重,户部权力大规模扩张,让张质坐不住了。等朝鲜战局一稳定下来之后,就立即见张轩呈上官制改革方案。

    张质与张轩在御书房之中,相对而坐,张质侃侃而谈,说道“陛下,本朝开国以来,大部分因循前朝,小部分乃太祖,先帝,乃至于陛下开创,诸般条例,各有抵触之处,下面的人不知所从,有狡诈之徒,肆意发挥,动则圣言,皆出己意,此乃理民之急务也。”

    张轩点点头说道“这一件事情,的确要做。”

    张质这一段话中的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国家体制建设。

    对这一点缺点,张轩还是很明白的。

    毕竟罗汝才匆匆建国立基,不过数月就撒手人寰。而罗玉龙登基之后,一直在想办法竖立威信。而这些制度建设,他其实并不是太懂的,只是任钱谦益做而已。

    三年下来,也不是没有成果的。

    只是这些成果随着南京陷落,都付之东流了。再加上张轩掀起钱逆案,以钱谦益为首牵连了不知道多少人,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当初钱谦益到底做了什么,是对是错,都会被一概推翻。

    纵然是张轩也无法控制。

    好在张质在大夏朝廷之中,也算是老臣,对这些东西很是熟稔。才保留了一些来。

    但是就整体来说,大夏朝廷从内到外,有太多太多的不足之处了,甚至有些地方的百姓,都还以为自己还活在明朝的。很多案件的判断,政事的处理都是按照明朝的规矩来的。

    很多明代的弊政都承袭下来。

    张轩想丈量土地,清理税基,自然不想因循守旧下去,说道“不知道大兄,想从什么地方下手”

    张质说道“凡是民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做第一件事情,就该以官制为先,太祖之制,惩前朝弊政,置内阁,以相权托之。使内阁大学士兼部务,以求事权合一。增内阁之权。”

    张轩点头,对这一点太明白了。

    这就是张轩推动的,一方面当时合适的文臣不多,另外就是理清内阁与六部的关系。

    在明朝,官方最高行政机构在六部,而内阁不算。内阁的地位虽然逐渐提高,但是法律意义上的文臣最高还是六部尚书。特别是吏部尚书,一旦有强势的吏部尚书,也能对抗内阁。

    张轩当时这样做,确定了内阁与六部的上下级关系。天下行政之权,尽归内阁。

    “当时固然是便宜之策,但是而今事过境迁,部务繁多,内阁事务繁多,部务与内阁事务不可兼顾,以臣之见,应当以政事堂旧制,立于宫中,设僚属,卸部务。只是令诸位大学士各有分工。复唐宋之旧制。设中书门下。”

    其实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政治体制,纸面之上看,都是相当完美的,很多事情,只需从故纸堆之中,找出来修修改改就行了。

    明代内阁与唐宋丞相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前代丞相是有僚属的,明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

    张轩听了细细揣摩,说道“兹事体大,此
1...568569570571572...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