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如此一来,这十几名朝廷大员,组成了大夏朝廷最顶层的权力层次。下面才是各部尚书,与都察院各路御史,枢密院各部长史。各省总督巡抚。

    所以,张质的话他听听就行了。

    不过,高斗枢这个人选,张轩细细品读之后。觉得不错。

    高斗枢这个人能在李自成兵势最盛的时候,抗住了李自成多达五次的进攻,就可以说明他个人能力如何了。

    但是有能力还不够,必须与张轩的思路吻合才行。

    张轩召见高斗枢,高斗枢来得很快。

    大抵是兵部的事情并不是太多了。

    张轩与高斗枢闲话几句而今朝鲜战事,与四川战事,不过几句,张轩就心中一动,顿时觉得高斗枢这个人纵然代替袁时中当枢密院使,也未必不行。只是张轩却万万不能如此做的。

    原因很简单。

    枢密院使需要用武臣,他必须保证武将在最高权力中枢的话语权。

    这也是一种平衡吧。

    随即话音一转,对高斗枢说起了都察院的事情。

    高斗枢沉吟了一会儿,一点也没有站在张轩面前的局促,好一阵子说道“陛下将各地巡抚列入地方官序列,但是都察院不能在地方没有耳目,否则如何监察天下。以臣之见,在京中对应各部设各路御史,专司稽查。地方上设御史官,为巡抚之副,专司监察,主理刑狱。”

    张轩说道“主理刑狱你是想将刑部之权归为都察院之下。”

    高斗枢说道“陛下若欲以臣为法臣,则天下刑狱不可不归都察院。”

    张轩眼中一亮,立即确定了高斗枢为都察御史。

    为什么,因为高斗枢对都察御史的定位太切换张轩的味道了。

    法臣,什么是法臣,汉之廷尉就是。

    的确,张轩加强内阁权力之后,在他想来最好是将内阁的权力全部归为行政权,而司法权自然要从内阁之中剥离出来。而且中央各部向下派生机构,这也是不是原创,而是张轩政策的延伸。

    不说别的,就是枢密院权力向下延伸。

    省设总兵,府设参将,县设县尉,总理兵事,兵役之事。

    而高斗枢照样为之,以后各省各县恐怕也都有御史官。以后各级地方官都要有两个能直达京师的副手了,一个直属枢密院,一个直属都察院。如此一来,地方上的政治结构,与京师的政治结构相差不大。

    如此看来,高斗枢这个人,不仅仅是有能力,还有眼神。

    张轩随即说道“卿在兵部是取材了,张首辅荐你为都察御史。你觉得如何”

    高斗枢立即明白,说道“臣与张公从无私交,臣为陛下臣子,当为陛下所用,至于其他。臣万万没有想过。”

    张轩轻轻一笑,高斗枢与张质之前,有没有私交,张轩并不是太在意,高斗枢这个表态,就说明了一切,但凡能爬到大夏权力中枢的,没有一个不是聪明人,他既然领悟到,张轩要用都察院制衡内阁之意,即便是他是张质举荐的,今后也不会对张质留情面,恰恰相反,凡是内阁的事情,反而会从严从重处置。以示两边决计清白。否则,他这个都察御史是做不久的。

    对一个政治人物来说,自然是政治生命胜过一切,即便是张质对他有举荐的大恩,他或许在私下感激,但是公面上定然会划清界限。

    他们私下如何,张轩并不是太在乎的。毕竟张轩的权威,与开国之君无异,即便是放出权力,想收回来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张轩说道“好,你就是我大夏都察御史了。”

    高斗枢说道“臣谢主隆恩。”

    不过,将司法大权收到都察院之中,这一件事情也急不得。张轩给高斗枢叮嘱了一番,让他先将都察院在全国各地的框架完成。然后再接受刑部的权力,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

    张轩送走了高斗枢之后,又默默的沉思了一会儿。觉得都察院大权不能尽付给高斗枢,必须在都察院之中安排一个自己人。

    虽然张轩的想法有些保守。

    但是在乱世之中,很多事情由不得他不谨慎,高斗枢这个人好是好,但是终究人心隔肚皮。

    在能力与忠诚之间的权衡,是每一个领导人都必须做的决策。

    张轩心中暗道“胡澹在chongqg的时间也够长了,应该回中枢了。”

    算起来胡澹也算是自己人。

    而今在chongqg辅佐贺虎头。而今chongqg局面,想来胡澹也培养出来接任的人。张轩登基以来,以前的幕僚嫡系,都是

    鸡犬升天,唯独胡澹还在外面,也该有些补偿了。

    胡澹这个人,张轩也是了解的,能力不错。但是年纪有些轻,甚至比张轩的年纪还小一点。让胡澹过来担任高斗枢的副手,一来也保证高斗枢做事,不出轨,在张轩的掌控之中。

    二来将来高斗枢致仕之后,也正好让胡澹掌管都察院。

    张轩所做所为,就是在大明朝朝政的框架之中,一点一点偷梁换柱。其中分寸掌握,张轩也觉得头疼的很,先下令让胡澹从chongqg过来。

    随即又细细想着,枢密院与都察院还有内阁之间的权力与责任的划分。一时间,都忘记了朝鲜与四川的征战。

    朝鲜战事与四川战事,不过是一时要事而已。而朝廷典章体制,才是千年大计。那是决定着未来国家兴旺。甚至后世的学生们,凡是学历史,或者是法律的,都要记着昭武初年这数年时间。

    都是密集的考点。

    只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张轩忘记就不存在了。

    而这个时候,郑成功军队已经到了朝鲜,济州岛。

    虽然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大规模运兵,一般来说,还是靠着海岸线前行。

    之前大军北上,也就是在海岸线不远的地方,沿着海岸线前向,然后从山东半岛,沿着庙街群岛,转到辽东半岛,然后沿着海岸线到江华岛上。

    所以这一条海道也是很容易监控的。

    说实话,对于郑家来说,这一道海道并不是熟悉。而今这一条,从琉球到日本的航线,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济州岛往东不远,就是日本,长崎港也就遥遥在望了。

    郑家可是长崎的常客。在长崎还有商馆。

    郑家舰队刚刚到了这里,好像物资都从长崎运输过来,节省了郑家大量的舱位。

    郑成功在济州岛上,休整军队。随即有无数消息传到了郑成功的耳朵之中,毕竟朝鲜人对清廷的恨意也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人的帮助,即便是郑家初来乍到,消息也是很是灵通的。

    “清军围攻江华岛有多长时间了”郑成功听了这里的消息,立即皱眉说道。

    “大概已经有一个月了。”

    郑成功心中暗暗计算时间,郑成功出兵速度并不算慢,他仅仅有了半个月的时间准备。但是海道漫长,从南方到这里,也有好一阵子,细细算来当初海战大败,已经是近两月前的事情了。

    从时间上来算,就能看出清军对江华岛的迫不及待。




第一百五十六章 江华岛之战
    第一百五十六章江华岛之战

    郑成功并没有低估,清军对江华岛势在必得之心。

    盖因江华岛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对清军来说如锋芒在背,只有将江华岛给拔掉了清军,才有可能全有朝鲜,将夏军拦在海上,所以,在南方两道战事还在继续的时候,阿济格就已经到了汉城,召见黄梧。

    并且按照黄梧时间表来。

    用了半个月时间,黄梧整顿了刚刚收降水师。然后就开始了,对江华岛的攻势。

    这一战打到现在,江华岛的夏军已经可以称得上兵危战急了。

    先是水战,虽然夏军水战败阵之后,但并没有将所有战舰都丢在海上了。那一场水战,仅仅是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并没有将夏军水师清空,故而面对清军水师的进攻。

    夏军剩下的水师,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但是强弱之分,太过明显了。

    不过坚持两日功夫,周辅臣不得不改变战略,将船上的所有火炮都搬上了港口,并且将剩下的船只,一一坐沉港口,将港口堵塞掉。

    这个战略,也让清军一时间也找不到进攻的地方。

    只是如此这个战略,仅仅阻拦了清军一两日的功夫。

    随即清军改变战略,在江华岛多个方向进攻。毕竟并非只有港口才能登陆。

    不过,没有港口,清军登陆的速度要慢上不少,而且周辅臣应对神速,将清军堵在岸上了,当清军尝试过突击,但是没有找到漏洞。只好硬碰硬的猛攻了。

    于是在江华岛上一处风景秀丽的海滩之上。此刻充满了鲜血与硝烟,一连数日血战。在海岸之上,铺满了尸体,残肢断臂,清军以朝鲜人为炮灰,在大炮的掩护之下,前仆后继的投入。

    再加上挑选精锐人马,从各个地方试图突然进攻。

    这十几日来,周辅臣简直是殚精竭虑。将心血几乎熬干了。

    守江华岛有利有弊。

    江华岛毕竟是一个岛,其中回旋余地也大,但是防御的范围也要大。周辅臣即便是江华岛上,所有男丁都武装起来了,也比不上清军大军人数。这样激烈的战事,周辅臣支撑的筋疲力尽了。

    清军可以日夜轮番进攻。流尽朝鲜人最后一滴血,他们也不会罢休的。

    但是江华岛上夏军人数是有限的,朝鲜士卒也是有限的,朝鲜民夫是有限的,粮食是有限的,火药是有限的,特别是火药的积蓄不多,限制了火炮的发挥。

    数

    日大战下来,夏军的火炮不得不限制开火了。火药的数量不多了。

    这一日又是一场大战,这一战从早打到晚上,在清军的组织之下,朝鲜人发动了七八次进攻,折损数千士卒。每日鲜血都将海水染红,然后经过一夜的冲刷,才能恢复本来面目。

    “大将军,清军上岸了。”周昌骑着一匹马冲了过来,甚至是冲到周辅臣身边一两步的地步,才下马。

    要知道按照军规,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要在主将前数十步下马,步行前往。这是军法,就是防止有敌人冒充传令兵或者信使,直扑主帅所在之地,斩将夺旗。

    周昌平日从来是最谨慎的一个人,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而今,却根本顾不得这些了,连这些要命的军法,都忘记了。

    也幸好,周昌是熟面孔,否则就凭借他刚刚的行为,早就被无数人给射死在当场了。

    不过,此刻周辅臣也没有心思管这些了。说道“从何而来,有多少人”

    “却是东虏兵,不是朝鲜人,一眼望去不知道有多少。”周昌说道“大将军该怎么办”

    周昌见周辅臣面色虽然严肃,却没有多少惊慌之色,心中这才安定起来,深吸几口气,缓缓的说道。

    周辅臣看着遍地鲜血残肢的战场,以及远处清军水师的船影,淡淡的说了一句话,道“撤吧。”

    周辅臣对而今这个局面其实早就有所预料了。

    战场之上,不管是多少奇思妙想,最后发挥作用的,还是实力的碰撞。清军招收各地朝鲜降军,人数到底有多少,周辅臣并不清楚,甚至东虏的汉军,与八旗军有多少,也不清楚。

    他唯一清楚的是他有多少人。

    不过万余夏军,再加上万余朝鲜军,然后再有临时征召的朝鲜难民,这些难民拿来当民夫用,都有一些不合格,更不要说其他了。这半个月的坚持,他早就看出来,清军用朝鲜人的人命将他拖在这里,清军主力应该是另寻地方上岸了。

    但是他有什么办法啊

    总不能放这些人上岸吧。

    清军这种以多打少,实力欺负人的办法,他毫无破解之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收缩防御圈,他早就在江华岛靠海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坚固的营地,所有粮食,辎重,火药,乃至百姓,都藏在这里面。

    这是周辅臣做长久之计的地方。

    但是周辅臣也不知道,他的长久之计,到底能有多长久。只是他毕竟是跟随张轩最早的将领,忠心上绝无一丝瑕疵。他知

    道他即便战死而今,他周家在大夏也是功勋世家。只要子孙,稍稍有一点争气,世代富贵不在话下。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即便是知道守到最后,不过一个死字,他也不会有一丝的动摇。

    所以他所思所想,不过尽力而已。

    在周辅臣早有准备的情况之下,一万夏军与一万朝鲜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在清军在江华岛上形成优势之前,就退守大营之中。

    只是周辅臣存了必死之心。但是韩王却没有这个想法。

    见周辅臣带人退了回来,心中大惊,他家小都在此,此事可是逃无可逃,甚至他得用的将领文臣,也都死死的,外派的外派,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一时间心中如群鼠噬心。不能有片刻自安。

    此刻他有些承受不住压力,明知道不该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但是他忍不住了,来见周辅臣,说道“大将军,战况如何”

    周辅臣微微一笑,说道“请王爷放心。朝廷不日就派大军来朝鲜。王爷安坐就行。”

    周辅臣好说歹说,才让韩王安心。

    但是周辅臣自己知道,自从清军攻岛之后,就封锁了消息。周辅臣虽然信心满满,但是他其实并没有得到一点夏朝朝廷的肯定答复。

    不过,他依旧相信张轩一定会救援的。

    不仅仅是因为在朝鲜的夏军都是张轩嫡系人马,也是张轩一直在军中宣扬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人。如果张轩要放弃这一部分夏军,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因为张轩统治基础,就是他麾下的嫡系军队。

    如果放弃嫡系军队,任他们被清军歼灭的话,会影响到统治基础。
1...589590591592593...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