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何况施展此法的不是旁人,而是号称“兵仙人”的荀申。诸宗上真,知晓内情者,无人会怀疑荀申能够以最合理、最恰当的时机,施展此法。

    胜过荀申手上的“求心”神通,相较于旁人,又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当荀申选择将“求心”神通伪装在“凌人”神通的外壳中使出,这一计谋,连高居穹宇的四大道尊,也不由地动容,忍不住击节赞叹。

    原来,整个“凌人”神通,占据了七法之一的名额,竟然是机中藏机,其实是在为真正的杀招,第四式“求心”作一垫脚石。

    “凌人”神通的特质,几乎是“求心”神通最完美的后手,天造地设的诱饵,请君入瓮的绝着!

    如此妙算,心胸果有海渊之深,城府之严。在那一瞬,诸位道尊仿佛已经看到归无咎不顾一切的冲了上来。

    一个难以置信的冷门,令人惋惜的结局,即将变成事实。

    可惜,这一切都并未发生。

    惜甚;亦幸甚。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忘川 归一 星雨
    荀申双臂张开,五指扩伸,一身磅礴有力的气机源源不断的自他掌心之中流出,卷舞成势,显然,这又是一门威力甚宏的神通。

    同一时间,归无咎身前身后,同时升起两道水幕。

    身前的这一道,高瀑悬泄,势扩而悍,宛如匹练铸高墙,化作一道雄浑阵壁,迎面推来。单单是视觉所见的高大伟岸,便能给人以绝对的压迫感。

    而背后的一道水幕,却似汩汩鸣泉,如明珠之溅,碎玉之崩。飞泉夹洒,说不出的清越欢畅。同样在以推波助澜之势,向归无咎挤压逼近。幽幽清泉,虽难使人生出威压之感,这这份若远若近的水声,又分外使人心悸。

    更妙的是,眼前这一道雄浑高瀑之墙上,赫然有一只五爪青龙虚影,神气宛然,上下游动;而背后清泉水汽中,隐约可见一只深色腾蛇,蛰伏待机。

    两物景象,不难使人联想到荀申第三式所用神通“龙蛇”。只是二者面貌极为相似,只是大小悬殊,相差了百余倍不止。

    两道水幕相向而行,夹逼愈迫。

    归无咎忽地纵情长笑,声震四方,层层叠叠弥久不散:“虚虚实实的道理,见识过一次也就够了。荀道友故技重施,可知其味也寡淡?”

    说完归无咎右手食指、中指一点,两道精纯而收敛的剑气弹出,一前一后,刺向两道滔滔水幕。

    那两道水幕气象宏阔,似是荀申一身法力所化;而归无咎二指剑气,纵然法意精当,但却是细如蚕丝。论及力量之规模,恐怕说是动用了一成力道也嫌多。

    但两道剑气落在水幕之上,却如同利刃划过薄纱,不旋踵即将水幕撕裂。龙蛇之象,高墙之形,也由此消失,仅见两朵白浪聚簇成水,自高处跌落,重归一抔清水之象。

    乍阴乍阳,起落之间,荀申的这一道神通已经被破解。

    俗语有云:“力不从心”。

    对于凡夫俗子而言,自身潜力的极限,除非机缘巧合,否则是永远无法触及的。但是对于修道人则不然。四肢百骸、骨骼气脉,俱能察其幽微,锻炼调度。故而一心之所主,全身之力便为其所用。

    然而,此时所谓的“全力以赴”,依旧并非真正的一身之真正极限,全体大用。超迈极境,神意不拘,且任此身、心相合,感通天地,其中别有一重“更上层楼”的巍巍盛景。

    以归无咎本人而论。在红云小会与“元元”相斗的过程中,他一步迈入“圆满之上”的奇妙的境界。

    但是据实而言,彼时的归无咎,无论是入境之自在由心,还是迈入那高拔玄奇之境中的临场发挥,气力调度,比之同入此境的轩辕怀,都要略逊一筹。

    方才面对荀申的“求心”一式做出的抉择,不经意间成为归无咎道途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渡过此关,如同一叶扁舟在千崖万山兜兜转转,久经转折之后,终于冲破壁垒,重见光明,从此顺流而下,不复回返。

    归无咎的心、意、境,瞬间攀升至一个圆满超拔的境界。目之所见,身之所主,仿佛在一处尘埃跌宕、天花烂漫的冰壶玉鉴、完美世界,托住己身,迎向无限的大圆满,道驰心骋,舒翼奋飞。

    归无咎第一次进阶“圆满之上”的妙境时,其意空明澄澈,宛如新月;而此时一心涤荡,心界澄碧;履真怀道望远,譬如登高日出——却似象法晨曦。

    月华虽润,终只是黑夜中的光明。岂能及天光开合,照朗四方!

    到了此时此刻,归无咎的“圆满之上”境界,才真正“圆满”。

    平心而论,荀申这一式名为“忘川”的神通,由内而言,法意精纯,道术高妙;自外而论,构思奇诡,出其不意。两端均在“凌人”、“龙蛇”二神通之上。纵然不能与借法天玄的“求心”相较,也是荀申寄予厚望的绝着。

    但不料归无咎跨过难关,心境又有升华。看破玄机浑不费力,随手破解,竟要比应付“凌人”、“龙蛇”二式还要容易得多。

    “忘川”乃是一门寄法于音声的幻术,通过一前一后滔滔水声,鼓荡七情,动摇人心。

    但若论破法也极为简单:随意出手前后一击,两道水势自然瓦解,哪怕只使出一成法力,也足够了。

    只是这看似简易的破法,却是知易行难。荀申用此法与人试招,在今日遇上归无咎之前,交手之人无一不落入彀中。

    因为这前后两道水势,形象幽微,对比鲜明。这具象演化乃是精雕细琢,暗合道法之理,极能勾引起对手品鉴评判的念头。

    更何况,这水势虽然气魄宏大,但是水势推卷,论速度却不甚快。迎敌之人,总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难免生出审敌待动之心。

    正应为如此,敌手遇到此着之后的第一反应,无不是凝神观察,以期窥看出什么门道。

    只是一旦做出此等选择,只消三四个呼吸,就要落入圈套。

    另有一桩厉害处。前后两道水幕之上,一龙一蛇两道虚影,其实与“忘川”神通本身全无关系,正是荀申特意为见识过自家“龙蛇”神通之人所设的陷阱。

    敌手极易产生联想,把“忘川”神通误以为和“龙蛇”有什么关联。前后两道水幕,一者雄浑,一者清微。是否有虚着实着之分。又或者从哪个方向突破,其中有什么讲究。

    这种思维一旦产生,敌手必定忍不住仔细观察前后两道水幕之虚实。这便正中荀申之计了。

    “忘川”神通的精髓,全在于一个“忘”字,摆脱有形色相的拘束。一旦迷于色,拘于形,起了思考揣摩的念头,就要为此法所制。

    荀申也并未想到,这高明若斯的一式神通,竟然连迷住归无咎一瞬也不能够。

    数百丈外,归无咎身躯高拔,音声凌冽高古:“此法虽妙,到底不如前着。若先前的一式就是荀道友道术的顶点,那么这诠道终战,胜负再无悬念。”

    荀申目光若明若暗,神色淡然。归无咎此言,虽然有意在打击自己心志的嫌疑,但是他并非徒逞口舌之锐,而是其本身的真实见解。

    可谓以煌煌大势,阳谋制人。

    荀申轻笑一声,果断回应道:“也好。万变归于不变。既然一切虚实变化皆属无用,荀某唯有抱元归一,身蹈力行。与归道友作最后一搏。”

    此言一出,荀申双手结成宝瓶,本身所逸散的一切气机都无影无踪,同时整个界天,都暗了一暗。

    荀申的整个精神,由此集中;一往无前的锋锐意志,由此凝结。

    刹那之后,一道磅礴恣肆、沛然难御的法力突然爆发开来,崩裂四散,端的如天地翻覆,石破天惊。

    混蒙不定的昏黄天空,瞬间多出无数耀目繁星,化作星雨,当空洒落!

    每一点雨滴星火,俱裹挟着无边热力,潜藏着危险的气息,预示着自身即将成为无边爆裂的起点。

    荀申先前所用的每一道神通,都是以虚实之变克敌制胜。而现在他却一反常态,将一身法力绽放,化作无量星辰。

    每一点雨滴俱能感应爆发,相互连通,感应承递。一旦完全绽放,这其中的威能,定将巨大到不可思议。

    这是荀申已知巧变无用,想要和归无咎作一凝结精气神、一击定胜负的乾坤一掷、终极碰撞!

    归无咎正要调动一身法力当之。仔细一看空中星雨,却蓦然生出似曾相识之感,不由诧然一笑。

    “你有你的坚持。”

    “只是,天意如此。”

    归无咎淡淡说出这几个字,语气之中,充满赞赏与理解。

    大袖一挥,刹那之后,天穹中七点星光明灭,那壮阔雄伟仿佛天地并拢的异象,忽地重归于寂静。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六**转诠道终
    在一瞬间,归无咎几乎真的以为,荀申即将舍弃诡变兵道,将与自己堂堂正正地以全力一击分胜负。

    直到荀申演化漫天星象的神通施展开来,归无咎才恍然发觉:自己光明正大地搦战,荀申依旧能够随机应变,演了一出好戏。

    那漫天星象,其实唯有七星为真,其余俱是幻象。若归无咎真当荀申与自己全力相拼,那他的还击之力,必定要落在空处。

    这就是归无咎所感叹的:“你有你的坚持。”

    至始至终,荀申都并未放弃他的兵家诡道。甚至,他的“将计就计”表演,堪称炉火纯青。

    说服旁人,放弃己道,按照我的规则理念行事,是一件极有诱惑力和成就感的事情。纵然是心性修持极为了得的人,也不能免俗。

    从这一点来说,荀申方才诈作全力一击的动作,其欺骗性和危险性,比常人想象中要大得多。

    只要归无咎稍稍生出子衿自满之意,自身的洞察力和精神境界稍稍疲弱半点,就难免阴沟里翻船。

    可惜……归无咎心意坚凝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眼前所见,漫天星象的意境,归无咎实在是太过熟悉了,这怎么可能瞒得过归无咎的耳目?

    原来,荀申的第六式神通名为“星散”。当中的道法精义,与归无咎的“元光显化术”相同之处,竟有十之二三。

    以道法高下论,九宗道术虽远较土著高明。但是“元光显化术”毕竟只是脱胎于《通灵显化真形图》中三千初始雏形中的一种,而非锻炼成型的十八神通之一。

    与之相比,“星散”神通之堂皇严密,蕴五色之章,无论是“形”还是“势”,都要更成熟得多。归无咎心中暗自计较,此战之后,或可与荀申就这一神通的妙用交换见解,取长补短。

    眼前所见,也给了归无咎一重启示。

    虽然九宗道术高深莫测,但是这种高明,只是演化路上走得更早,更远而已。绝非与紫薇大世界本土道术有甚么难以逾越的天壤之别。

    能够在两种道术传承之中,意外的寻到一处交汇点,实在是出人预料的运气,以至于归无咎竟生出一种“他乡见故知”的错觉和感动。

    荀申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之意。停住数息之后,忽然作出一个出人预料的动作。

    却见他把一身法力收起,慢悠悠的重新落在小界正中,翩然一礼,平静言道:“此战是归道友胜了。”

    归无咎一怔,未想到荀申竟尔突然认输,旋即起遁光落下。

    此战至今,荀申一共使出六种神通,分别是“隐镜”、“凌人”、“龙蛇”、“求心”、“忘川”、“星散”。每一种均是精妙绝伦,出人意表,又暗藏着深远的心计,堪称隐宗真传的最高峰。

    尤其“隐镜”、“求心”二神通,距离拨动胜负的天平,几乎只有一步之遥。

    只是,荀申应当还有第七种神通未使出。莫非这所谓的第七道神通同样是给人施加心理压力的手段,其实并不存在?

    对于归无咎的疑虑,荀申洞若观火。淡然言道:“执念是修道之大忌。荀某方才这一式神通的确是随机应变,诈作全力以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荀某执着于兵法诡变不能自拔。”

    “事实上。荀某原本打算,在用尽手段之后,若依旧不能成功,便摈弃一切虚实法门,奋起一身法力相搏。只是此法不当在第六神通上,而在最后一式。”

    “驾驭这一式的,同样有一门神通,名为‘合真’。只是现在看来,已经不必再使。”

    归无咎问道:“那荀道友又为何放弃呢?”

    荀申言道:“我二人今日这一番交手验证,荀某已然证实。先前各宗诸位上真,的确判断无差。”

    “归道友虽未入元婴境,但是一身法力逼近却逼近元婴中期境界,仅比荀某略逊一筹。至于是何等机缘能够做到,荀某也无意探询。想来‘三十六子图’中有望争夺榜首的人物,皆有这等层次的机缘。”

    “而道法精纯在极境之上,却是归道友稍胜半步。两相制衡,落实在斗战功行之上,你我当是伯仲之间。”

    归无咎轻轻颔首。

    “如此实力对比,极为微妙。若是两名三四流宗门的弟子相斗,谁胜谁负那无人敢下断言。只是你我的层次实在太高;而水准愈高,胜利的天平恐怕会愈发向着道法境界领先之人倾斜。这一点,是诸上真的见解,荀某也心知肚明。”

    “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此。”

    “荀某一向以为,道不可须臾离于术,心不可须臾离于物,高明不可须臾离于中庸,天地之至理,往往在人伦日用之间。其中固然有精粗之别,但是又未尝不是一体两面,均等对立。”

    “因此,荀某未必不能以术胜道。”

    归无咎闻言默然。荀申的道法领悟的确非同凡响。其所擅长的兵法,看似落于“术”的范畴,但是其中未必没有藏着达道之机。

    “以术胜道”,单是这四字的气魄,若能走通,恐怕在本土修道界的历史长河中,又要多出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说到这里,荀申忽然有些兴味索然:“原本这的确应是一场好胜负。只是归道友在越过‘求心’神通这一关后,似乎精神境界又往前走了一小步。”

    “这一小步,足以颠覆胜负。如此一来,这第七式‘合真’,结果是注定的,不试也罢。若是勉强相试,只怕荀某要大耗心力。”

    “诚如归道友所言。天意如此。”

    归无咎沉吟道:“第七式,‘合真’。”

    “留下点悬念与余味……也很好。”
1...173174175176177...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