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两人相视一笑,浑然生出一团和气,先前的兵锋之锐消散殆尽,仿佛冰消雪融。
和荀申的这一战,比归无咎想象中遇到的困难要更大一些。
回顾往昔细节,归无咎又拾起了更多的线索。为什么自己一旦横空出世,诸道尊所作决断就如春雷发生,一去不返。
原来归无咎心中还稍有奇怪。纵然诸道尊魄力惊人,敢下决断。那在人力、物力上的种种准备,也不是一日之间就能万事俱备的。
现在荀申展露本领之后,连归无咎都忍不住对他生出信心。看来,在自己走上台前之初,恐怕隐宗诸位大能,围绕着荀申就有了一系列谋划,随时可以发动。只是具体的细节不为人知,恐怕未必和自己顶下的下书挑战之策相同。
荀申的才器,也当得起这样的重担。
这也解释了若是能够战胜荀申,诸道尊就对自己能够胜过祖庭嫡传充满信心。
“三十六子图”,恐怕更多的是序定道途潜力,而非低辈时的实战高下。归无咎相信,以荀申的斗法之能,在副册十二人中,决计不至于只排到第十一位。
归无咎本拟就这次交手,与荀申作一复盘。
但就在此时,整个小界通道,忽然仿佛地震一般,发出剧烈的震颤,黄芒滚动,雾气飚扬,俨然是空间不稳的迹象。
荀申抬头一望,又觉出一丝不同来。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元气涌动,原本昏黄单调的空间,竟似有了七色之分,头顶蓦然出现一丝鱼肚白,竟像是一朵淡淡的云彩。
无边水气时聚时散,似乎是天一生水,无穷混沌之中,绽放生机。
又过了十余息,整个苍茫界天,均显得支离破碎,似乎有无量新生萌芽,从中滋长。
归无咎与荀申,深恐有什么重大变故。道术交流之事,也只得容后再说。各自取出玄黄令,便要匆匆告辞。
这时,空中幽明伞忽地落下两道清光,化作两个光罩将两人牢牢罩住。
一道缥缈清音自伞中传来:“界天通道,便是合盟立界之起点。观望小界的成住坏空,也是一道不小的机缘。你二人不妨在其中修行数月,静观时变。”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搬山填界 会盟将至
句余地脉,荥元宗。
天光熹微,隐雾涟涟。目力所见,二三十里外,隐约有青山一座。
大凡仙山名胜,大底都是披着碧色。无它,草木植被之色尔。但眼前这一座“青山”却与众不同。此山虽然同样呈现青色,但是仔细一看,其中并无半株植被,自上而下却是一块光溜溜的青石山体显出的颜色,浑然光滑可鉴。
此时,在这座青山的半山腰,有一块四四方方、二三百丈方圆的巨石,凸出山体,俨然一座道场。其上三层高的廊坊二百余座,首尾连成一圈,像是供信步闲游者暂时栖息之地,又像是某一群人的聚会之所。
东北角落,此处连廊较之其余略大一些,当中石桌石凳六七座,足可供三四十人歇息。
此时其间果真七七八八聚着几个少年人。
这些人看似都是十五六岁年纪,唇若涂丹,面色粉嫩,白白净净,似乎伸手一掐能掐出水来。其中五六人服饰相近,看起来似是荥元宗弟子的常服;另有三四人,却各着华服彩袍,甚是气派。
这十来个人,两人正在弈棋,三人在猜枚;另有三四人却围着一只茶色兜囊,好似在分享什么美食。
唯有一个身量年纪最小的蓝发少年,小手托腮,却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皱眉不语。
蓝发少年沉吟一阵,忽地一把抓住身旁正在弈棋的紫袍少年,高声道:“胥师兄。《小千灵经》第三层得法之后所云,迈入‘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是何须境界?师弟一旦行功十二周天之后,灵明浑浑噩噩,不复记忆。是不是有哪里炼的岔了?”
蓝发少年一口气说完,眸中尽显祈盼之色。
那紫袍少年“胥师兄”原本正在苦思棋路,被这蓝发少年出言干扰,登时乱了计算。他嘴唇一抿,额头生出皱纹,显然很是不悦。
和紫袍少年分隔棋盘而坐的,是一个样貌甚为俊俏的少年。此人风貌在十余人中最佳,却只着门中常服,反而更彰显气度。
他朝蓝发少年望了一眼,笑道:“房师弟倒是用功。只是吾等修行清苦,难得寻了这么一个忙里偷闲的良机,稍稍纵怀,也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味清心寡欲,心意拘束过紧,当心欲速不达。”
蓝发少年闻言,面上露出羞赧之色。只是他虽不出言争辩,但是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对那气度不凡的少年答复自己的言语,并不以为然。
这一批人,乃是荥元宗最为杰出的修道种子。平日入道修行,虽然只是练气境界,但是却是由元婴境的师长亲授。
只是最近忽然起了变故。门中授法师长,已经一连两月未至。
据消息灵通的弟子传出流言。荥元宗内似乎发生了一件大事,所有元婴真人俱都得了差遣,将有要务交代下来。
这一群少年资质虽高,但是到底孩童心性。失了管束,日日玩闹不提。不但如此,找寻借口也是头头是道,教人难以反驳。
这时,正在猜枚的一人忽地抬起头来,道:“房师弟。你若有甚疑难要询问,说来倒也容易。”
蓝发少年闻言先是一呆,旋即面露喜色。高声道:“都师兄有何见教?是了。都师兄入道早于我等二载,想必道法上见解精深。先前却是房均节怠慢了,未曾先请教师兄。”言毕竟是郑重一拜。
那人胡乱摆手,连忙道:“房师弟折煞我了。都某如何能有这等道行?只是我辈修道之所,距离偃月七峰本就只有十余里路程。”
“房师弟可知晓否,陆乘文师叔道法精湛,不但是本宗金丹境中的翘楚,据说比之于古往今来的大能修士,也毫不逊色。假以时日,必是又一位擎天巨擘。”
“只是陆师叔功行虽高,为人却韬晦平实,没什么架子。二三载前,就有本坛弟子在天枢峰下偶遇,大胆求问,得了陆师叔许多指点,受用至今。房师弟若有疑难,何不主动去询问?”
蓝袍少年大喜,正要谢过。方才那位紫袍胥师兄,却见了鬼一般,猛然抬头,张口结舌。
足足愣了三四息,他才鼓足中气,伸手一指,急切道:“快看!”
诸弟子一齐转身,却见十余里外,原本七峰绵延的一座山脉,中间豁然显出一个缺口。细细数来,只余六峰。
抬头再看,却有一座巨峰,平地而起。瞬息之间升起了数百丈,随后倏忽远去,化作一个米粒大小的黑点。
这一座山峰,正是偃月七峰中的天枢峰,荥元宗陆乘文的洞府所在!
十余个少年,连忙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所见移山壮举并非幻觉。
天玄上真的手段,也不过如此吧?
……
山中方几日,世上已千年。
这短短三月时间,对归无咎而言,合该生此感慨。
这数月之内,七十七家隐宗将合盟大会各自昭告于元婴境界以上的高阶修士,犹如平湖之中投入巨石,升起绝大波澜。
有多少修者,由此壮怀激烈,由此振奋感怀,由此惊惧忧虑。隐宗的命运,是由此重现光明,迈入大世界的棋局,还是回光返照,一蹶不振;一旦和圣教祖庭对上,又胜算几何?
这些大事,低阶修士本无力掌控,却又与自身命运利益息息相关,不知引起多少议论纷纷。
而归无咎、荀申,却只需悟道参玄,静观小界演化便可,日子却闲适得很。
小界之内,“幽明伞”早已被收起,不知所终。
数十丈宽的石台之上,归无咎与荀申面前,黑子白子纠缠,划分疆界。这是荀申乐此不疲的游戏,归无咎自然奉陪。此刻枰上占据难分难解,两人背后各立一人观战,都是眉关紧锁,似乎正在为归、荀二人出谋划策。
良久,荀申身后一个爽朗之声传来:“五六步之前似乎是归道友局面尚可;但是几着寻常交换之子落下,现在看起来却是荀道友略优一些。这其中的门道,陆某实在是不甚了了。”
不远处的秋千晃荡,当中坐着一个二尺多高的女童,口中咿咿呀呀,不知在哼唱着什么乡野俚曲。背后有一个绿裙少女,扶着女童腰身,似乎深怕有什么闪失。
玩耍秋千的,自然是黄希音和黄采薇;而分别立在荀申、归无咎背后的二人,却是陆乘文,姜敏仪。
而诸人的立身之处,自然是归无咎的洞府,清莱台。
极目遥望,原先不过百里方圆的小小界空,何止扩大了百倍。天上日月并举,云气流宕,远方草木欣然,流水叮咚,虫鸣鹤唳不绝于耳。忽忽数月,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处俨然是一方净土,与数月之前的昏黄死地决然不同。
会盟界天,所迁徙的都是隐宗高层和真传弟子。至于各派绝大多数人口,依旧存身于宗门旧地。而迁徙过来的人,其居所日用,若是另起炉灶,靡费过多是小,恐怕也并不合本人心意。
所幸合盟大阵,足有搬山越岭的神通,足以将各家洞府山岳,一齐搬取进来。
在这片界天最中心的千里之地,有三峰呈犄角之势。正是相继迁入其中的云中派清莱峰,荥元宗天枢峰,以及甘堂宗雒石峰。这三峰远近数百里,均无别峰相邻,昭示了其非同一般的地位。
距离三峰数百里外,隐约可见又有五六十座高下不一的山峦殿宇,疏密不定。就在归无咎刚刚落子的一瞬间,西北方向七百里外,又似是无中生有一般,多出一座陡峭孤山。
显然搬取洞府之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归无咎、荀申比试十余日内,清莱、雒石峰相继搬入。月余之前,陆乘文亦加入其中。荀申、陆乘文俱是修行清苦之士,洞府之中人烟稀少。于是索性一并在清莱台归无咎洞府内做客。
“前尊后尊,首尾相顾。”会盟一成,归无咎等三人地位势必愈发尊崇,从三峰所处的位置便可见一斑。
而三峰之上,万丈之遥的高度,又有一座浮空湖泊,水光粼粼凝成一团,仿佛蕴藏着无穷的玄机。若是不注意看,多半会当成一团色泽奇异的云彩。
这是一处小界的入口。
此界天本来便是一座小界。如今小界之内,又藏小界,而不至于空间崩散,显然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手笔。若非高明至登峰造极的空间神通,是决计做不到的。
这是将来几位道尊的驻跸之所。
再有月余,这处会盟小界便将彻底稳固,而“合盟大典”的日期,正是诸宗紧要人物的洞府,尽数搬来之后。
掐指一算,至多也不超过一月时间。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固守之界 大事从简
又过了月余。
整个小界终于蔚然大观,成为一处仙道胜地。南北四方,纵横三万余里,用以容纳一方势力,那是绰绰有余了。
自即日起,除了道宗祖庭、巫道、阴阳道根本重地,以及几家底蕴最盛的妖族之外,本土人道文明,又多出一个举足轻重的轴心。
此界天之中,景象也愈发宏丽壮阔。小界的正中心,赫然有擎天一柱支撑于天地之间,若真若幻,九色迷离,高不可测,径长也有百里粗细。
靠近望之,则光影泛滥,云气渺渺,若有若无,浑然寻不见这巨柱成为“实体”的边界,只依稀可见似有三座山峰蕴藏其中。
三峰之上,那擎天之柱的顶端,似有一朵浮云如镜,泓碧一团,水光点点。
但是若有谁驾遁光往那天上云朵或三座模模糊糊的山峰追寻,无论用上几个时辰,还是几天几夜,都注定无法靠近目标。蓦然回首,自己依旧立身于那并非实体的擎天巨柱的外围。咫尺天涯,划分两界。
容易猜到,这位居小界正中、虚像凝形的百里巨柱,实际上是一座精微法阵,当中所藏的,是四道尊驻跸小界“万镜池”和清莱、雒石、天枢三峰。
四位驻世道尊和三位有望成就正果的天才,乃是隐宗之盟传承兴旺的关键。
照理说,诸位道尊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甚谕示,瞬息便可晓喻各宗天玄上真,再由此传布于下,本不必亲身降临坐镇。
便如圣教祖庭中的**力者,平日里云游四海,不知所终,也非是一味蜗居祖庭宗门之内。
眼前擎天柱的顶端,“万镜池”自外看来不过百里大小,其实当中空间极广,比之这立为会盟之基的小界还要广阔的多。将之纳入小界之中,却是个“蛇吞象”一般的以小纳大。此法门巧夺天工,又极为险峻。若不得道尊大能亲自坐镇,恐怕这处空间,极易遭到不可测的后果。
四位道尊大费周章,承担风险将那半似云朵、半似湖泊的小界“万镜池”炼入这方小界,又纡尊亲镇,自不是无的放矢。
须知诸宗搬入此界的,虽然是本宗核心人物。但并不是说自家山门基业,就此弃之不顾了。连通山门与小界之间的维系连通,皆在于一座苦心经营的法阵。
若是法阵被外力破坏,诸宗山门与合盟界天,就要断了联系。此处胜地,不免成为一座孤岛。
而四道尊驻跸之所“万镜池”,却可以不必借助合盟小界的法阵中转,直接与外界相连。其中妙处,全由诸道尊法力运使,无人掣肘。
若有需要,外界人物大可以随道尊直接摄入“万镜池”中,再以此为跳板,进入合盟界天。
甚至到了非常之时,为了防止此界天遭受外地侵犯,甚至可以将外部营造的七十七座大阵全部毁去或隐匿,一切往来交通,尽以“万镜池”为交通渠道。
到了那时,这处界天便是一处颠扑不破、独立于天地间的堡垒,也是一旦事有不谐时,最后的退藏之地。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一布置,堪称是立足不败的终极后手。
在这炜炜煌煌、雄浑无俦的擎天巨柱外围,以其为圆心的万里空间内,又飘荡着百余座形貌各异的山峦洞府。
以位置而论,这百余座洞府较之归无咎等人的清莱台三峰,是处在靠外的位置。
但是论气象之盛,每一座山峰都藏在一座金纹结成的球形虚阵内。似有许多巨大的金色气泡,每一个气泡中藏着一座山峰。光耀千里,不减日月之明。自远处看,仿佛天上繁星,环绕着小界正中的擎天一柱。两者唇齿相依,共同营造出这威严鼎盛的仙家至境。
这些“气泡”所处之高度,也在清莱台等三峰之上,介于其与“万镜池”之间。
从长远看,归无咎等三人自然是地位尊崇;但是以当前而论,天玄上真的尊严也不可轻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