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芈道尊似乎看破归无咎心意,微笑言道:“这卷玉册,自然是有讲究的。”

    “此卷名为‘平钧玉叶书’,总计共有三卷。除了眼前这一卷用在今日外,另外两道白卷,分别藏在琼石门乙道友和太素门尊卢道友处。此三卷平钧书,乃是传承数十万载,肩负重要职责的异宝。”

    “不必讳言。修道人的许诺约定,无论是空口白牙,还是白纸黑字,都是靠不住的。有甚约定,通常都以道心誓言凭信。但是若修到天玄之境,触摸到大道门槛,那时除了道途之中的因果关联、生死轮回外,已经罕有甚事能够约束。道心誓言,也不足为凭。”

    “甚至于即便是天玄境下的低阶修士,能够击破毁弃道心誓言的秘法,也并不算太过难求。”

    归无咎微微动容,忍不住道:“那这‘平钧玉叶书’……”

    芈道尊微微一笑,道:“其中妙法玄理,并非金丹元婴之境界所能领悟,老朽也不必细说。总而言之,一界之中,但凡于此书上留下誓词而背弃之,必定道不终,寿不永,魂魄不全。绝无幸理。即便是得道至境,只要不曾飞升而去,多少也要受些牵连。”

    归无咎闻言默然。

    芈道尊道:“三卷平钧书,乃是先辈自定下合盟之策时所留。”

    “其中一卷,正为今时,合盟之日以此盟誓约束,能使诸宗信服,不生龃龉。”

    “第二卷,是为了改天换日之后,与圣教祖庭重立契约。若是你下书祖庭的挑战一切顺利,第二卷平钧书用不了多久就会用到。”

    “至于第三卷书,尚无一定之规。许是将来面对妖魔外道抑或其他势力变故时,备不时之需。若是永远用不到,那是最好。”

    隐宗与圣教祖庭固然是敌对关系,但是却并非一定要拼一个你死我活不可。说破了天,隐宗一方所谋求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划分。“平钧玉叶书”,正是签订契约的保障。

    此时,芈道尊将“平钧玉叶书”揭开一页。

    第二页上,赫然仅有二人留字。其中一人留下五六行,二百余字,几乎相当于半篇文章。空了两行之后,另一人却只留下寥寥数语。

    可是留书而言的姓名,归无咎却是熟悉的很。

    陆乘文;荀申。

    归无咎心中了然。合盟会后,归无咎与荀申、陆乘文本来约定相聚一叙。只是二人分别被门中师长寻走。原来二人提前一步,已经立下了这一道契约。

    之前第一页姚纯上真等人的留名文字,讲的是诸宗付出的平准核定;而现在第二页上所载,却是既得利益之人的承诺与责任。

    看起来倒也合情合理。

    同时,一支尺许长短、白毫朱砂的细笔,透着浅晕如虹的柔和宝光,蓦地浮现在“平钧玉叶书”的上方。

    到了此时,芈道尊今日邀归无咎相叙,所为何事,终于彻底摆在台前。只是归无咎却纹丝不动,目光幽然深邃,凝视着面前玉册,不知在想些什么。

    芈道尊也给予归无咎充分的时间考虑,并不出言催促。

    半刻钟之后,归无咎终于伸手执笔。“平钧玉叶书”上,笔走龙蛇,多出两行清劲有力的字迹:

    “中兴振作不假人,入世耀光弘教门。

    万载恩仇一战定,取之如饴两酬恩。”

    笔意一缓,又留下姓名——“归无咎”。

    落笔之后,归无咎果然感到,心灵中冥冥之间多了一道若有若无的约束,似乎今日之许诺若不尽力践行,对于自家修道之途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归无咎文所书文意,尤其晓畅直接。

    他立下承诺,与圣教祖庭的一战,为隐宗争取重新入世、扩张势力弘扬法门的机会。今日得了诸宗许多好物扶持,双方两不亏欠,只互相视为酬劳便可。

    只是,对比玉册之上荀申、陆乘文所留文字,却有玄妙。

    荀、陆二人留书,都是从大处落笔。大意多半是幸得门派培育,诸宗友盟信重,必当竭力报效云云。

    而归无咎之言,却极为具体。所留之诺言,便是斗败祖庭嫡传,助诸隐宗重振教门这一件大事。

    二者之间,实是有着极细微的差别,也是归无咎思索良久,用心所在。

    但是芈道尊看完之后,却对归无咎这务实的文字甚为欢喜,仿佛非如此文字,不足以安定人心一般,欣然笑道:“好,好,好。若是你准备得当,不日老朽即与几位道友商议,递下战书至圣教祖庭,挑战其当代真传。”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看向归无咎的目光之中,也多出一分信任。

    这其中的曲折,归无咎虽隐约有所感觉,但到底并不知内情。

    实际上,“平钧玉叶书”第一卷,在最初的谋算之中,唯有姚纯等维持制度、绳准奉献多寡之职的执行者,需要在此书上立下契约。

    至于荀申、陆乘文等有望大道的天骄,并不需要履行这一道手续。

    无它,作为自幼受门派养育的真传弟子,与门派之间因果牵连极深。这份牵连,远在“道心誓言”等手段之上。宗门不负我,我不负宗门。

    若是那些只求逍遥活上数千载、纵横极奢的倒行逆施之徒,或许可能为了一时小利,作出叛门之举。如陆、荀辈有望大道之人,是决不可能冒险的。

    荀申、陆乘文二人的留书在先,只是掩人耳目罢了。芈道尊所重者,唯有归无咎一人。

    实际上今日之举,正是数月前四位道尊商议后所留下一道后手。

    尽管归无咎已在暗中久经考验,并无丝毫破绽。但是他横空出世,排名更在祖庭嫡传之前,到底还是过于耀眼了。

    在隐宗的视角,不知九大上宗的根底。于是在彼辈看来,“三十六子图”之所以前十二位无一是圣教抑或隐宗一方,推算缘由,或许纪元轮转,并非是彻底毁灭修道文明,而是留存在大世界中尚未被发觉的秘地小界,传承至今。

    表面上看,归无咎只是得了这一脉的大机缘,不虞有更多的牵连。但是哪怕是再小隐患,也不可不小心排除。

    “平钧玉叶书”,就是最后一块补丁。

    ……




第一百九十章 制度渐兴伊人别
    各宗各派之中。夺取真传弟子头名,已经是一件光耀门户的大事。注定会高朋满座,宾客云集,大肆庆贺。

    归无咎铨道会纵横不败,善始善终,成就一段佳话,照说也当是震动万古的奇闻。可是自从和荀申比试完的那一刻起,他便呆在此地,静观这名为“渡明开元”的合盟小界的诞生。

    此后陆续搬入开元界的,除却自家洞府清莱台外,便只有各门派天玄上真和承载厚望的真传弟子,计其总数,尚不及诸宗规模全体的十分之一。

    在归无咎那些云中派“同门”看来,这半年时间,除了“十二峰”中瀛水、青睐二峰莫名消失外,兀自不知隐宗发生了这么一件开天辟地之事。

    而归无咎在洞府之中修行如故,清简幽寂一如寻常。转念间,竟不免生出“锦衣夜行”的感慨。

    但是,如芈道尊所言,“合盟大会”并非仅是一场形式。

    除却立十二职分,著名于“平钧玉叶书”,定下诸隐宗互通有无、明正功勋的保障外。其余开花结果、落到实处的所得,也一桩桩,一件件彰显出来。

    擎天气柱之中。清莱台等三峰之上,“万镜池”下,又多出一青一紫、一方一圆两座殿宇,若沉若浮,隐没于云雾之中。

    自数日前见过芈道尊分身后,归无咎是第一个进入那青色方形大殿之人。

    按照芈道尊的吩咐,他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安坐于一只歪歪斜斜的阵图之中,静心打坐十二个时辰便可。

    待他出殿门时,陆乘文已在殿外等候,显然是准备做同样的工作。至于荀申,其人在甘堂宗内早就完成此事,如今不过是把已成之物搬取过来,进一步炼化,却不必劳动他再来一次。

    据殿内催动法阵的八位离合境长老言道,通过一道奇阵,三日三夜便可初步成功。只是最近三载,每隔四十九日,都要烦请归无咎再来一趟,如法炮制,方能将所制之物彻底稳固。

    此殿之用途,是汇合甘棠宗、江离宗等六家宗门的秘法,为归无咎等人各自炮制一具分身;此分身在法阵催动之下,足以发动与本人相等的战力。

    大体上看,似乎与圣教祖庭“景行殿”道理接近。

    只是此殿所藏分身之用,比之“景行殿”随时可以供后辈弟子切磋比试,磨炼道术的效用,到底逊色一些。

    若有他派真传寻归无咎等人的分身比试,用过一次,足足需要三年时间小心祭炼,才能修复如初。

    事实上,此殿实际上是作为一道锚准人才的保险措施。

    若其余各宗出了杰出天骄,不可以常理成法度量。大可以与归无咎等人化身试过深浅,知晓了自家器量。再做决定,是否要一试宗门大印窥破铭文。以免白白送了性命,折损了上乘人才。

    故而此殿与道宗祖庭“景行殿”本是南辕北辙,似是而非。并非着意于精英弟子磨炼之用;究其本质,乃是一种维系诸宗机会公平的手段,与“平钧玉叶书”道理相同。

    若有人通过考核,得以放心大胆的尝试神意观照自家“宗门大印”成功。即便无法和归无咎等三人相比,也将作为绝代道种的备选,取得相当优渥的待遇。

    在归无咎“铨道会”中交过手的对手,臻至此等层次的,以代螺宗“岚”为代表,也有三四人之多。

    至于那紫色圆坛一般殿宇,气通幽明,望之不凡。

    此殿乃是又一处道尊大能以**力成就,牢笼空间的小界秘地。只是这方小界,论空间大小远不能与“万镜池”相比,约莫只与半个“开元界”差相仿佛。

    这处圆坛小界,就是为了诸宗合盟之后,诸位隐宗天玄境大能切磋道法之用。落眼点已非制度之维系,而是实实在在的战力提升。

    圣教祖庭之所以能够执掌大势,归根结底在于显道、应元二位不世出的人劫道尊,以震古烁今之能镇压一切。

    三十六万载以来,圣教后于显道应元二人出世、崛起、得道,乃至驻世数万载后,最终陨落在天地劫力之下的道尊,也有五六位之多。

    却不知那两位何以能够做到,既不化同此界,也不飞升而去,一意存世如此之久。

    单单以天玄上真的数目而论,圣教祖庭两家,总数也不过是数十人上下,无论如何抵不过七十七家隐宗之和。

    若非开元界有存续时间的限制,如此百家合流,数百上真切磋琢磨,若能持续个十余万、二十万载,恐怕群策群力之下,道法高明昌盛,绝不亚于圣教祖庭。

    ……

    清莱台洞府之中。

    洞府之内的光华忽明忽暗,气机时而高扬,时而潜回,显然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应姜敏仪所求,归无咎与她又斗了一场。

    这一回,双方是以仙家道术比拼。姜敏仪所持,乃是元门固有之传承,并未动用“武道元域”中的手段。

    此战强弱分明,归无咎胜的容易。单以仙家法门而论,姜敏仪虽不亚于代螺宗“岚”等第一流的天才,但比之“圆满之境”的境界尚有一至二筹的差距,还不足以对归无咎造成威胁。

    但是姜敏仪似乎并无心于胜负,一场斗战,只是着意于自家全力发挥,心无旁骛。好似一切都是她自己的独舞,只为了激发全力,酣畅淋漓的一战。

    战罢。

    姜敏仪解下外衫,精瓷一般的裸背正对着光华的石壁,以此为镜,仔细观察她背上早已缩水了许多的“白虎”印记。

    对于她这有些玄虚的举动,归无咎不明所以,也并未开口去问,只隐隐感到姜敏仪似乎有话要说。

    果然,姜敏仪仔细查看之后,从容披上白色华服,迎上前道:“归无咎。你我是到了分别的时候了。”

    归无咎讶然。沉默数息,询问其故。

    姜敏仪明媚一笑,洒然道:“之所以借居尊府一年有余,不为其他。只是需要得到一个准确的时间。方才这一场比斗,印证道法是小,更重要的是活络筋骨气血,体察一年来武魂印记的精确变化,以便推算。”

    “现在,敏仪已经心中有数了。”

    以三次打斗的方法来约束武魂印记的成长,此法粗粗说来,每两次比斗之间,是相隔百载之久。

    但是这百年之期只是虚数。具体到每一人,因为体质不同,天资各异,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别。姜敏仪在清莱台住了年许,顺便助归无咎抚育几个外门弟子,正是为了锚定这个尺度,推算日期。

    归无咎低声问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

    姜敏仪淡然道:“八十九年后。”

    归无咎沉吟道:“八十九年之后……恐怕归某将要云游四方,寻找道中机缘。你若往此处来寻,恐怕未必能找到我。”

    姜敏仪嫣然一笑,似百炼钢化绕指柔。一伸手,自胸口襟囊内摸出二物,似乎是两枚半寸大小的青玉扇坠,交到归无咎手上,言道:“不妨。捏碎此物,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自会寻来。”

    此时姜敏仪说话时一反惯常的质直爽利,音声异常轻柔。再加上这句话听起来实在有些暧昧的歧义,归无咎不免一怔。

    抬头一看,姜敏仪眸中色彩变化,似有千种滋味。

    姜敏仪初见归无咎的那一次,压抑过久,动作有些过火。觉察的不妥之后,立即收敛。

    这年许以来,二人一直是君子之交,淡雅如菊。但是此时此刻,归无咎又恍惚感受到,似乎有一种如火山迸发的力量,藏在她百折千回的面容之下。

    但只一瞬间,姜敏仪面上颜色尽皆收起,重归翠玉鸣泉一般的干净畅快,笑言道:“有此扇缀为凭,无论你在何地,我都能寻来。但是此种秘法,毕竟不是虚空挪移一流的神通。”

    “若那时你果真身在极远的异域,你要提前一十二年——也就是七十七年之后——便要捏碎印信,万万不可忘记。敏仪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身上。”

    归无咎郑重点头应下,许诺必定不会忘却。

    姜敏仪忽地一闪身,已立在归无咎身后,双手环腰轻轻一抱。

    这一抱如蜻蜓点水,一触及分。归无咎刚刚感到背后一片柔软,一点馨香,姜敏仪已翩然退出三四丈外。

    前前后后,不足一息时间。
1...176177178179180...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