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少年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邓丁
张云起回道:“她有事,来不了。”
林月英“噢”了一声,目光瞟了眼赵涵。
吃完回到宿舍,张云起才告诉王小凯他们,家里在市里买了房子,就在市一中附近,自己打算搬出宿舍住家里。
毕竟一起住了大半年,王小凯几个挺不适应的,但没说什么。
从寄宿生转为通学生需要班主任的同意,张云起就让姐姐张秋兰给江立华打了个电话,理由让江立华没得话说,家里在市里买了房,以后要住家里。
这个周末的那两天,张云起搬家。
其实搁在宿舍里的东西并不多,张云起搬个两三趟就能搞定,但是那天王小凯、田壮壮和杨伟都没回自己家,一起把他全部的东西一次性搬回了家里,顺带还在附近的菜市场买了一堆食材和调料回来。
看着偌大的房子,王小凯躺在柔软的沙发喝着可乐啧啧感叹:“土豪呀土豪,时间再往后退个小三十年,你都够打地主住牛棚的资格了。”
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张云起道:“房子是家里买的,过来洗菜,看看人壮壮多勤快呀,就你特么的最会偷懒。”
为了犒劳这三个小傻帽,他中午亲自下厨,做了四菜一汤,都是大菜硬菜,江川市的特色美食茶油烧鸡公、双椒鱼头、糖醋排骨、香辣鸡翅。
这哥仨都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刚开始对张云起说要在家里做饭的提议深表怀疑,但香味浓郁的饭菜上桌后,就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说:“好吃,太他妈好吃了!你还读个锤子的书呀,直接开饭店得了!”
一顿风卷残云过后,盘子里的菜消灭的干干净净,三个小傻帽坐在椅子上剔牙的剔牙,抽烟的抽烟,满足的找不着北了。
随后的两天,王小凯三人都住在张云起家里,他们在附近的影碟出租店租了十来部港片,星爷的《赌圣》、《赌侠》、《逃学威龙》,还有发哥华仔成龙的一些片子。
哥仨是天天从早看到大半夜,黄金时代的经典港片看的他们如痴如醉,大半宿张云起做好夜宵,喊他们吃的时候,还在激烈的讨论《逃学威龙2》里张敏和朱茵那个适合当老婆些。
这些电影张云起看过无数遍,剧情倒背如流,没兴趣陪他们重温当年的激情,而且,他还个重要的事情没想通透。
现在市里的家算是简单的安置好了,他得尽快给大哥张云峰还有蒙在鼓里的老妈找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两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在土里挖刨了那么多年,适合他们的路子真不多。
一时半会,张云起也没有好的想法。
两天很快过去,周一照常上课,学校里的生活很平静,张云起除了琢磨大哥做生意的事情,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搞学习,在成绩方面他一直不求多么惊艳,能稳步提升就可以,值得一提的是,他发现最近初见很有些反常。
虽然初见每天依然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里的学生,但她常常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就背着书包离开,晚自习也不来上了,最让张云起奇怪的是,她那张清澈的小脸上时常带着倦容,有一次自习课上,她看书看着看着竟然睡着了。
张云起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初见。
等初见醒来后,他用笔头戳了戳她的肩膀,问:“你最近怎么了脸色有点差。”
初见怔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她笑着说:“没什么的,可能是没休息好。”
张云起点点头,没有再问。
上午下课后,他和王小凯、田壮壮四个人去校外吃饭。
刚刚立春,天气还很冷,悬在头顶的太阳柔弱无力,一个个包成粽子的学生勾肩搭背出来觅食,校外老旧的水泥马路上人流如织,路两边的小饭馆、粉店里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张云起四人在街上转悠了好一会儿,对中午吃什么产生了分歧。
田壮壮想吃米粉,但王小凯一听米粉就反胃,说:“死胖子你别提这茬了成不,整个市一中旁边就没一家能吃的粉店。”
第三章 你的灰暗
张云起不知道初见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在92年,300块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他没问。
他掏了300块钱给初见。
初见这种乖乖女,倒不用担心她拿这笔钱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她是一个懂事又有自己的想法的女孩子,最近种种异于往日的举动才让人想不通透。
张云起没有多想,他现在手头上也有事。
一个是掌上机的生意,一个是开餐馆的计划。
现在掌上机的生意已经重新铺开了,去年拿下的几十个零售商,张云起让他大姐都去拜访了一遍,每家送一个水果篮,拜个晚年联络一下感情,顺带确定送货数量。
这次他从盛龙电子进了三千台掌上机,货款四万,老规矩,王贵兵入股六千,同时负责进货。按照出资配比来算分红,王贵兵应该占15%,但和上次一样,张云起只给他10个点,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参与最累最辛苦的产品销售部分。
现在掌上机的销售、客服以及送货全由大姐张秋兰来做,大姐基本上天天从早忙到晚,是比较辛苦的,张云起就把那5%的分红给了她,加上前面承诺每台掌上机1块钱分成,加起来差不多有个8%的分红。
去年张云起赚了十五万,买房子花掉6万5,这次进货花了3万5,再加上过年买年货和其他七七八八的花销,兜里差不多还剩下个小四万块钱,这笔钱用来开餐饮店,倒是绰绰有余。
为了确定开个什么样的店子。
接下来的那三天里,张云起请王小凯、田壮壮、杨伟几个人把学校外边早就吃腻的小餐馆和粉店强行吃了个便,一边参考他们的意见,一边自己琢磨。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开饭店行不通,开粉店倒是一条好路。
首先开饭店谁来做菜是个难题,老妈手艺可以,但达不到厨师的标准,初期还没发展起来,这种针对学生群体的小餐馆请大厨师又不划算,但一般的厨师手艺不精深,做不出特色肯定就没有吸引力。
开粉店呢,大哥和老妈都比较好上手,前期不用请厨师,有一个特色主打产品就成,就像卤粉店主打卤粉,过桥米线店主卖过桥米线一样。
最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开一家粉店,主打产品是什么,那根本不用想,现成的,板上钉钉的,搁在后世是个江川市人都知道的,鼎鼎大名的栖凤渡鱼粉!
栖凤渡鱼粉是湘南省江川市的著名小吃,属于湘菜系,发源地就在江川市里的栖凤渡古镇,当地有一句流传千百年的古话:“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
这句古话说的不仅是栖凤渡的地方好,更夸它独树一帜的传统小吃——栖凤渡鱼粉。
在张云起的印象中,栖凤渡鱼粉红火起来是在90年代中期,那时候,许多栖凤渡人到江川市卖鱼粉干起了个体户,后面栖凤渡鱼粉在江川和周边许多县市名气越来越大。
到了2018年,他重生的那会儿,江川市的大街小巷上,基本上十家粉店八家在卖栖凤渡鱼粉,总之极富盛名,相当于云楠过桥米线在琨明人心中的地位,是江川市人早餐、夜宵的首选食物。
以前张云起每年过年回老家云溪村,经过江川市的时候,都会停车吃上一碗正宗地道的栖凤渡鱼粉,有时也会亲自下厨做上一碗解解馋,对于像他这样的在外求学和打拼的江川市人来说,一说起栖凤渡鱼粉,应该都会下意识咂一下嘴巴,咽咽口水,在心尖上咂摸那股浓烈鱼香和鲜辣混杂在一起的美味。
现在栖凤渡鱼粉还没有成为江川市盛行的早餐食品,在市里张云起也还没见过有这样的粉店,市场前景没得说,赚钱稳得一批,最主要的是开粉店前期在不招人的情况下,比较辛苦磨人,技术含量倒是比较低,适合大哥张云峰和老妈做。
反复斟酌后,张云起觉得这条路可行。
他就给大哥张云峰打了个电话,让他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尽快来市里。
搞定了这些,张云起回学校继续学习。
自从初见找他借钱之后,他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这个女孩。
这个女孩子很优异,不提出众的外表,内在也是没得说,性格安静善良,家庭条件应该不大
第四章 星光下的女孩
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
第五章 哑巴
星光下,冷风渐入夜。
张云起载着初见穿过街灯辉煌的巷道。
一路上,两人一直聊着天。
初见极少见地说了很多的话,是张云起认识她以来说过最多的一次话。其实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很多事情都喜欢放在心里,给自己的负担太重,倾吐出来,挺好。
来到红山路棚户区,张云起没有像前两次送初见那样,在距离她家很远的地方就停车让她自己步行回去,而是直接踩着踏板骑到她家门口,然后扭头对初见笑道:“我口渴,去你家喝口茶可以不”
初见迟疑了片刻,点头说好。
张云起停好自行车,和初见一起走进她家的那三间低矮瓦房。
推开锈迹斑斑的木门,映入张云起眼眶的是已经起皮脱落的灰白色墙壁,很多地方裸露着暗红色的红砖,挂满蜘蛛网的房梁上悬吊着一盏电灯泡,光线昏暗,房间里有一张木桌,一个老式橱柜,三条长凳,家具虽少,但也给人拥挤和压抑的感觉。
两人进门没多久,侧面卧室里就走出了一个妇女,她完全是一副农村女人的穿着打扮,似乎刚刚睡醒,头发有点乱,身材干瘦,但比较高,那张干瘪的脸上有很多皱纹,不过轮廓很柔,很秀丽,和初见有几分神似,看起来年轻的时候应该很漂亮。
初见对张云起介绍说:“这是我妈妈。”
张云起笑道:“阿姨好。”
初见妈妈人很好,见女儿带男同学回来,并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立即拉起警戒线,对张云起表面笑眯眯,背地卖麻批。
她端着一壶茶,拿了一袋子晒干的地瓜条给张云起,还一边做手势,一边嘴里发出一阵:“啊啊啊啊……”的声音。
张云起有点疑惑。
旁边的初见解释说:“我妈妈是哑巴,她的意思是谢谢你送我回来,家里没什么好吃的,你先吃点地瓜条,这么晚了,肚子肯定饿了,她说她下面给我们吃。”
张云起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连忙接住地瓜条说:“别,太麻烦了,阿姨,我不饿,真的不饿,吃地瓜干就可以。”
初见妈妈摆着手势又啊啊啊了几句,张云起也不知道她说的是啥,但根本挡不住她的热情,看着她笑呵呵地跑到隔壁屋子里做起了面。
面做了两碗,一碗小的,一碗大的,小的她端给自己的女儿初见,大的给张云起,里面还特意打了两个鸡蛋。
面条的味道其实并不怎么样,清汤寡水的,张云起也不饿,但他还是让自己看起来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虚是虚伪了点,但毕竟是国人共有的根劣性嘛。
见初见吃的只是一碗清汤面,张云起把一个煎鸡蛋夹到初见碗里,笑着说:“对了,初见,你妈妈做什么的”
初见小声说:“我妈妈没工作,没单位要,平时就在街道上捡些废品卖钱。”
张云起没有再接话。
他没有看到初见的爸爸或者其他亲人,本来还想问问,但以初见家里这般困顿的境况,他感觉自己不管问什么,都会让本来轻松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甚至是勾起初见不美好的回忆。
看着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生活的不友善,现实的残酷无情,在这个坚强的女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把一碗面条干光,张云起准备回家。
那时已经很晚,初见妈妈给两人煮好了面条后就已回房间睡觉。初见起身对张云起说:“我送送你。”
两人出了门,来到破旧的马路上,张云起从兜里掏出那包创口贴,塞到初见手里说道:“手指上的伤口,等下记得贴一个创口贴,留下疤可不好看了,以后自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下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强撑着,跟我说说,以后去小餐馆打工小心一点,那个老板娘态度那么恶劣,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不要去了。”
初见怔了怔,看着眼前的少年,突然就说不出话,但她心底里感觉暖暖的,好像有一股热流在身体里流淌着。
“傻愣着干嘛,我回去了。”张云起笑着推出自行车,跳上去踩着踏板闪人。
初见连忙招手:“云起,你要慢点,注意安全。”
张云起朝后摆摆手:“好,你早点休息。”
骑着自行车一路狂飙,他到了家的时候,已经快深夜十二点,偌大的房子一个人住,鸡儿天天放假,挺无聊的。
洗了个热水澡,张云起在书房拿着一沓4a纸,草绘了一下栖凤渡鱼粉店的装修图,又琢磨会儿鱼粉店的名称、门头设计以及开粉店的一些章程,注册商标等等事宜。
门面倒是有现成的租。
市一中前面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商铺,隔三差五就有生意不好倒闭的,张云起在市一中读了一个学期,校门口前边的小吃街上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商铺换过招牌,这两天他也
第六章 拉岳母娘打工
在电话里,张云起只说了把那个蒋凤招过来送货。至于怎么招,招过来之后怎么安排工作。这就是张秋兰的事了。
现在张秋兰对这门生意的流程已经很上手了,和零售商们也能正常地打交道,做账方面虽然不专业,但那次经过被市二中便利店老板少付货款的事件之后,再也没有出过错,不过她还没带过兵,现在张云起给她塞了个人,她其实挺头疼的。
主要是这个人得她自己出面招。
说起来招人问题不大,问题大的是他们现在干的生意没有任何资质证件做背书,对方又是一个哑巴,家里很困难,估计见识也不大,如果自己冒然跑起去招工,指不定给当成骗子轰出来。
挂了电话后,张秋兰躺在床上想了小半个晚上,没啥头绪,就把呼呼大睡的丈夫牛奋推醒,迷迷糊糊的牛奋很懂味地爬到了她身上,缠绵了三分钟后,她突然就想起红山路棚户区兴华中学附近,有一家便利店是她年前拿下的掌上机零售商,通过这个零售商,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么想着,张秋兰拍了下牛奋,坐在驾驶室的牛奋不由自主的升档,加速。
三挡……
四挡……
五档……
……
第二天上午,面色红润的张秋兰送完货后,坐车去了洪山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