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档少年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邓丁

    看着张云起笑,王小凯有点奇怪:“你笑啥”

    张云起收回目光说:“没什么,这家店子是卖鱼粉的,咱们走吧,舞蹈队的还没吃中饭呢。”

    王小凯跟在后面说:“没开玩笑吧,开家鱼粉店有必要搞得这么上档次嘛,估计价格很贵,啧啧,我说这家鱼粉店老板不是脑子给门板夹过,就是钱多没地方扔,在学校旁边开这么好的店子,有几个学生消费的起呀。”

    张云起道:“生意好不好,到时候开业不就知道了”

    “那啥时候开业”

    “4月9号,就是咱们学校校庆那天。”

    王小凯摸了摸腮帮子,道:“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一件事。”

    张云起问:“什么事”

    王小凯凑到张云起面前道:“4月9号那天是初见的生日,你看巧不巧,那天还正好是咱们学校的校庆。”

    张云起怔了怔,问:“你怎么知道的”

    王小凯“嘿”了一声:“你别好心当做驴肝肺成不,哥们这是为了你好,我可没兴趣打听这玩意儿,是林月英告诉我的,她有班上所有人的花名册,至于她为什么告诉我,小张同学,你这么聪明,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张云起笑了一声,没接话。

    两人来到音乐室给舞蹈队送了午餐,王小凯这个小傻帽非得赖在音乐室里不走,理由是怕等下舞蹈队的女孩饿了渴了




第二十三章 非常好
    星期五的中午,张云起来到红山弄。

    红山弄就是初见家住的江川市贫民窟,但今天他来这里不是找初见,他骑着自行车穿过坑坑洼洼的泥泞巷子土路,在一间类似造假作坊的民房外边停下,伸手敲了敲门,没过一会儿,门被拉开半边,一个叼着烟的平头青年伸出了脖子,盯着张云起问:“干嘛的”

    张云起道:“办证,余林介绍我来的。”

    平头青年拉开门,让张云起进去谈。

    张云起走进民房,随便打量了几眼,屋里灯光昏暗,到处堆放着造假材料,还有不少别人遗失的身份证,这玩意儿换张照片就能当真的用,就算是到了派出所都认不出来。

    张云起问:“我想搞个记者证,要多长时间”

    平头青年坐在椅子上说:“两天,你想当哪个单位的记者”

    “听你这口气,可以随便挑”

    平头青年抽着烟说:“只要你想得出,我就搞的出,别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证,联合国的都行。”

    张云起道:“我喜欢低调的,就江川新闻晚报吧。”

    平头青年说成,然后又问道:“记者证上的名字填啥”

    张云起想了想:“用真名吧,邹杰伦。”

    平头青年诧异的看了张云起两眼:“确定用真名”

    张云起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用真名!”

    平头青年点头:“那行,杰伦兄弟,你是余老板介绍来的,我也不讲价,一口价,200块,交50块押金,明天再过来取。”

    张云起乐道:“你这那是看余老板的面子,这么贵,欺负小孩呢”

    平头青年说:“这玩意儿风险高,就这个价。”

    “30块钱怎样”张云起问。

    平头青年一脸的鄙视:“那伺候不起,请回吧。”

    张云起又说:“那我出个良心价,50。”

    平头青年不耐烦:“100,不行拉倒。”

    张云起说成交,他给了30块钱押金,出门骑着自行车沿原路返回。

    经过一条小巷子的时候,张云起看到了三四个**岁的小男孩在欺负一个小女孩子,他们手里拿着泥巴往小女孩的身上砸,玩的兴高采烈,而那个小女孩才六七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破烂衣裳,头发乱蓬蓬的,沾满了泥沙,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看到这一幕,张云起怔了怔,自行车就飚出去几十米远,但他的心里已经意识到不对,立马调转车头飚了回去,喊道:“放开那个小女孩!你们这群小兔崽子,干嘛欺负人!”

    几个小男孩吓了一跳,扔了泥巴想跑。

    张云起已经骑着自行车杀到,伸手把他们当中看起来最大个的小男孩像拎小鸡仔一样给拎了起来,摆着一张凶残的表情道:“都他妈的给我站住,说,干嘛欺负人!啊,信不信我揍你!”

    小男生吓得哇哇大哭,说再也不敢了。

    “现在知道不敢了刚才干嘛欺负她啊!下次再让我抓到你们欺负她,看我不把你们的屁股打开花!当着你们爸妈的面揍!”张云起一顿威胁加怒吼,把这伙小男生吓得缩在墙角下瑟瑟发抖,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对不起,才让他们滚蛋。

    下了车,张云起走到那个坐在地上的女孩面前,这个时候她也不哭了,睁大着眼睛,梨花带雨地看着张云起,只是那双大眼睛里没有小女孩特有的清澈,充满了呆滞。

    这个小女孩是初见的妹妹,叫初心,张云起前面有几次送初见回家见过她。

    他听大姐张秋兰说过,这个小女孩小时候发高烧没钱看病,脑子烧坏了,智力有点问题,是个低能儿。上次大姐来这边招初见妈妈帮忙送货,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张云起蹲在初心面前,伸手把她抱起来,仔细的拍掉她身上、头发上的泥巴碎块,对她笑了笑。

    小女孩也咧开嘴巴,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

    张云起就说:“还记得哥哥不”

    初心只是傻笑地看着他。

    张云起又道:“哥哥带你去买好吃的怎么样咪咪虾条,冰糖葫芦,爆米花,麦丽素,酒心巧克力,无花果,济公丹……”

    初心的眼睛突然就明亮起来,啄了啄小脑袋。

    张云起起身抱起她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后来想了想,有点担心这小女孩



第二十三章 母亲的骄傲
    最近张云峰在忙老五张小小转学的事。

    张记栖凤渡鱼粉店已经装修完工,桌椅全部到位,厨房设备也安装好,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就等四月九号那天开业。

    开业之前,张云起和张云峰哥俩商议好了,在清明节回云溪村一趟,一是扫墓,二是把老妈和老五小小接到市里来住,老五现在在云溪村小学念小学一年级,来市里住,眼下要先解决她的上学问题。

    张云起买的房子属于nh区,划片来算,张小小可以就读附近的姑苏岭小学。

    那个年代小学生转学倒不像后世那么坑爹,后世你不缴培养费不拿钱开道,很多学校根本就不鸟你,随便找个学生太多,班级已满员的借口就能把你吊在半空中荡秋千。

    九零年代初小学生转学倒是还没这么多灰色交易,但手续办理起来也麻烦的很,两边学校同样都要打通。

    张云峰带着户口本及复印件和房产证先去了姑苏岭小学开接收证明,然后到nh区教育局找到工作人员加盖公章,等清明节回云溪村后,还要在云溪村小学开转出证明,接下来再到云溪村小学的主管单位加盖公章,把材料给两边学校送过去才能转学。

    回云溪村的前一天,张云起又去了一趟兴隆电子数码城,他找到余林的店子,向他买三台正版爱华随身听。

    余林很有点诧异,爱华随身听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价格高达七八百一台,但他诧异的不是这个,以张云起的财力,这玩意儿买百八十个也不是问题。

    他问道:“你怎么跑我这里来买这个,这些东西,你应该有渠道拿到更便宜的好货吧”

    张云起笑道:“便宜的好货等我忙完这阵子咱们再好好谈,买随身听我现在有用。”

    余林就凑上来说:“送女孩子的”

    张云起没搭理他,问:“多少钱”

    余林拿了十多台颜色各异的正版爱华随身听摆在张云起面前:“你自己选吧,至于钱就算了。”

    “一码归一码,做生意不能让你赔本嘛。”张云起不想在这种小事上占余林便宜,他选了一台粉红色的,一台白色的,一台黑色的,然后拍了两千五百块钱给余林。

    四月二号,清明节的前一天。

    张云起哥俩坐小客车回云溪村。

    一个小时后,到了封阳县,哥俩换成同往云溪村的小客车。

    小客车驶出封阳县后,一路向南,穿过无数个飘荡着袅袅炊烟的低矮村落,向云溪村飞驰而去,车轮在积水的土路路面溅起一溜白雾,透过车窗,从辽阔的原野上望过去,是一望无际的烟叶,它们在初春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到了**月份,往烤烟房一送,就会变成金黄的叶子,变成封阳一带数以百十万计的庄稼人一整年的口粮。

    到了云溪村村头,哥俩下车回家。

    明天就是清明节,张春兰和张小小都已经放假在家。

    张妈昨天就接到哥俩回来的电话,她特地去龙湾镇赶集买了鱼肉,又杀了一只家里的老母鸡,做了一桌子的好菜,一家人聚在堂屋里边吃边看电视,张云起吃的足足三碗米饭,他好久没体会过这种家的味道了。

    吃过饭后,一家人商议起了搬家的事。

    一家人去市里住,老妈和大哥一起开张记栖凤渡鱼粉店,这两件事情是张云起一手促成的,但是他还没有和张妈仔细谈过,不过通过大姐张秋兰和大哥张云峰两个人,张妈早已经知晓这件事。

    张妈的个人意愿,是不想去市里住的。

    这主要是因为她在云溪村生活劳作了二十多年,这里的人,这里的地,这里的生活方式都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里。

    毕竟上了年纪的人,守旧,她这么大的岁数,再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过日子,出门都不晓得该往哪儿走,心里一直再打退堂鼓。

    只是她也明白,眼下的实际情况是老大要在市里开鱼粉店搞事业,老二早几年前就嫁到市里了,老三也在市里念书,老四再过三个月就要中考了,估摸着也得走他二哥的老路,去市一中念书。

    至于老五小小,一听说要去大城市住,高兴的不得了,这些日子天天晚上睡觉就趴在她身上,奶声奶气地问:“妈妈,妈妈,大哥二哥他们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去市里住呀”

    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张妈看着子女们一个个从山窝窝里奔往大城市,忙事业的忙事业,读重点学校的读重点学校,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这一辈子,她刘玉凤苦过累过绝望过,被全村人瞧不起过,烟田灌水跟人争水渠打架



第二十四章 不差钱
    清明节的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张家全家搬往江川市住的消息突然就传遍了村里,这让风平浪静云溪村陡然激荡起来。

    在山里,在家里,在村中各处的闲话中心,这桩事成了全村人议论的热点话题。

    乡亲妯娌们扯闲话的时候都是感叹,这张家的两兄弟,真是村里头年轻一辈当中一等一的能人呀,短短**个月的光景,就把家里搞得这么红火兴旺,拖拉机、大彩电、大冰箱这些寻常庄稼人都不敢盼念的贵重东西,老张家却一件件往家里捎,现在更加不得了,竟然在市里买了大房子,准备开粉店做生意,张云峰这个土农民野心更大!是要扒拉掉身上的那层泥巴,摇身一变做高贵的城里人了。

    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这一天的上午,好些村里的门中人去张家看望,给张家搭把手一起搬家,现在眼瞧着张家要发达了,村里乡亲除了真心实意的帮忙外,也多多少少带点攀附感情的意思,日后他们有啥子事要去市里,也有个落脚的地方,有个说得上话的人嘛。

    其实老张家在村里头没有直系亲戚,他家上一代人丁单薄,张云起的爷爷奶奶先后生了四个孩子,但是只有他老爸张六顺顺利的长大成人。

    再往上他爷爷那一辈倒是有三个兄弟,开枝散叶后,下边有两个堂伯,一个堂叔,按血缘关系在张云起这一辈还没有出五服,但平日里交往的比较少,也就是过年时串串门,张爸出事坐牢后,关系就变得更加淡薄了。

    老妈那边的亲戚倒是很多,他的外婆还健在,下面除了张妈外,还有三个儿子,也就是张云起的三个舅舅,这三个舅舅里面,大舅刘红军为人憨厚,小舅刘红星则单纯贪耍,但混的最好的是二舅刘红兵,这些年来搞小土砖厂赚了一点钱,但是性格有点儿自私贪婪。

    张云起永远忘不了的一件事情是,去年他爸出事进了牢里后,张妈为了凑他和春兰的学费,在二舅刘红兵家苦苦求了他整整一天,他才很为难的答应借了钱。

    但这也是有条件的,二舅刘红兵跟张妈说他手头上拮据,拿不出钱,只能帮忙去借点高利贷,卖了烤烟后要付一倍的利息。

    去年张云起哥俩倒卖烤烟的那段时间,二舅刘红兵听到消息,知道他家赚了点钱后,立马就跑到他家讨债,当时张妈一句闲话都没有,直接按两倍的本金把钱给了他,但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张妈坚决不允许张云起兄弟俩去他家拜年。

    刘红兵家在云溪村下边的刘家冲,张云峰一家要去市里住这桩事情,其实他早就知晓,但一直没什么动作。

    直到清明节这一天,他笃定外甥张云峰会回村里扫墓,就卡着时间点赶到老张家,也没有通知他那另外两个兄弟。

    其实刘红兵心里也清楚,去年年初那趟烂事让妹妹对他心怀芥蒂,诶!现在想来,他心里也是悔不当初。

    说实话,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打死他也不敢相信这两个外甥这么有能耐,无声无息的,就把一个残破的家庭搞得这么兴旺红火,现在都要去市里开店子办大事业了,这十里八乡的土农民哪个比的上呐

    诶!还是自己眼光浅了,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坏了大事!眼下他想把这门亲续上,让外甥张云峰帮个忙,只怕是困难得很,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想办法找补。

    刘红兵提着六斤炒花生上门后,一副很热情的样子,和大外甥张云峰拉了许多关于搬家去市里住的一些四不沾边的话,才慢吞吞地说道:“云峰呐,你的粉店马上要开业了,招服务员了没”

    张云峰摇头说:“还没。”

    刘红兵就把烟蒂卷在鞋底下踩灭,说道:“那敢情好,我正想跟你说说你妹妹春丽的事,你也知道的,你妹妹不想在家务农,说没前景,吵着要外出务工,可是她一个小姑娘家的,又没个熟人引路,让她出去我实在不放心,你这开粉店总要服务员,就让你妹妹春丽去市里帮忙吧,她手脚勤快,又是自己人,你用着也踏实。”

    张云峰抽着旱烟棒没有吱声。

    张妈自打刘红兵进门后就一直盯着他,她太了解这个二哥了,上门准没好事,听到了二哥的话之后,性格刚强的她直接走过去说:“红军呀,现在店子
1...272829303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