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档少年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邓丁

    纪重点头说成。

    两人又简单的聊了几句,纪重才起身离开杨家荣的办公室。

    下楼梯的时候,他并不意外的遇到了城南区区长霍建忠和张云起,两人肯定是来见杨家荣商讨收购罐头厂。

    看来,这件事杨家荣心里早有定论。

    纪重和霍建忠打了声招呼,才望向张云起。

    张云起叫了声:“纪市长好。”

    纪重只是点了点头,没打算说什么,但霍建忠这个人精好像坐实了他和张云起之间有什么关系,笑呵呵的直接先行上了楼。

    纪重背着手看着霍建忠的背景,对张云起说道:“杨市长是个务实敢干的人,直接点,但要多考虑职工们的利益。”

    张云起点头:“谢谢纪叔叔。”

    纪重“嗯”了一声,背着手下楼。

    张云起笑了笑,上楼追上霍建忠,霍建忠意味深长的对张云起笑道:“张总,纪市长相当不错,年轻,前途无量,我听我家小子说,纪市长的女儿也相当不错,很漂亮嘛。”

    张云起笑呵呵的:“霍区长,你是想说我在吃软饭吗?”

    ******

    张云起和霍建忠走进市长办公室的时候,杨家荣已经让秘书收好棋盘,坐在办公桌前翻阅龙景园罐头厂整体收购方案。

    其实这个方案他已经看过很多遍,早没有最开始的惊讶,也没有反复翻阅后的深思疑虑,但他就是想翻翻,想看看,想从里面找到一种颠覆的勇气。

    直到张云起两人进来,杨家荣才从资料上收起目光,等霍建忠简单介绍后,没有客套,他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小张,如果你现在接手了龙景园罐头厂,你会怎么做?”

    张云起道:“杨市长,龙景园罐头厂后期的运营工作相对复杂,包括生产线,罐头原料,产品包装,销售策略,管理团队调整等等这些都要改,就眼下的情况来说,为了让罐头厂尽快恢复生产,我会做四点工作。”

    杨家荣十分干脆:“说来听听。”

    张云起道:“第一、注资一百五十万成立一家新公司整体运作龙景园罐头厂;第二、签订收购协议后立即给龙景园罐头厂职工发放一个月的工资;第三、将龙景园的产销进行分离,罐头厂主要负责生产,销售这块会对接给联众贸易,搭建全新的分销渠道;第四、在春节前,把龙景园罐头厂积压的几十万瓶罐头全部卖出去,再给两百多名职工们补发一部分工资过个好年。”

    杨家荣瞧着侃侃而谈的张云起,样子看着还是个学生,但谈吐气度见识和思维逻辑确实远胜一般人,看来,天底下还真是有生而知之者的。

    杨家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问:“两百多名职工快一年没领到工资了,前期就发一个月工资,是不是少了?”

    张云起道:“但发多了他们会有惰性。”

    杨家荣对这句话不是很满意:“这不是歪理吗,工资本来就是职工的,怎么叫发多了就会有惰性?”

    张云起实话实说:“事实上,他们的工资现在一分也拿不到。”

    杨家荣敲了敲桌子:“这就是你今天坐在这里的原因!”

    张云起道:“杨市长,如果我接手,该他们的,一分也不会少,但我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让背着近千万债务的罐头厂活下去,这不是管理者的责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必须同舟共济,我会制定销售奖励方案,发动全厂职工一起卖罐头,职工想多拿钱,就得多卖罐头,而不是指望那点工资。”

    杨家荣这才点头:“现在距离春节只有两个月时间,那么多积压的罐头,你保证卖的完?”

    张云起道:“我保证不了,但我保证罐头厂春节后一定重新恢复生产,职工有生活保障,能过个好年,再也不会上街给政府和市民们添麻烦。”

    这次杨家荣没有做声,他盯着神色沉静的张云起,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的敲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小张,我一分钱不要,龙景园罐头厂所有的人所有的财产所有的土地都归你了,但是,希望你兑现你说过的话。”

    ******

    PS:

    一直以为,自92年发起的产权改制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祖国的繁荣昌盛,房价的高不可攀,国企的再次崛起,物价的飞速上涨……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能够从那个时代的国企产权改制中寻觅到起源。

    限于能力,我不能深入的去探索这些起源,但是,既然写到90年代,国企改制就是不可能绕过去的。

    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宏大的叙事背景!

    没有这个叙事背景,怎么看得清历史的尘埃?怎么可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怎么凸显动人心魄的人物弧光?

    在写这一卷的时候,我真的热切的希望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之下,展现每一个大人物或者小人物在压力之下做出的最激烈最接近于本能的反应。

    主角是一名普通的商人。

    当然,我期望在普通前面加3个字:有温度。然而不管他有温度还是没温度,逐利都是他的本能,他要求无偿转让产权是符合人物内在性格的,也是非常合理的诉求,或许在部分读者看来,主角的这个要求有点天真,缺乏足够说服力,但如果你多去翻阅几本相关产权改革的书籍和案例,了解那一时代中小国企的处境,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本书里,我已经很难展现这一点,并非写不出来。

    前面我写了一章挂掉了,反复修改,还是通不过,我只好把里面大量的时代背景全部删除,然后挑练主要剧情,融合重新写了这一章,没能展开了写,可能没那么强的说服力,人物上和故事节奏上,都有点飘,十分抱歉。

    反复这样也实在容易搞崩心态,影响写作节奏和效率。另外,对于看了前面一章的读者说声抱歉,浪费了你们十多个起点币。

    对不起。

    我会好好努力写好每一章节,然后尽可能努力更新。下一章,估计会在明天或后天更新。因为明天公司有两个方案要写,怕赶不及。




第四十四章 你是我的光
    “国资不再控股,将产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是符合十四大精神的。龙景园罐头厂的这个产权改制方案,我看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小试点,既然还没有人这么干过,那我们就当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搞错了,改弦更张,小范围内影响不会很大。搞对了,咱们就摸索出了一条产权改制的新路径。霍区长,现在那么多职工还指着我们给他们挣口饭吃,不能在国企改制上举步不前怕这怕那了,现在全国上下推进国企改革的呼声空前高涨,我们一定要响应号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

    这段话是杨家荣见张云起的前一天,霍建忠来向他汇报工作时说的。

    是的,早在一天前,杨家荣就已经决定将龙景园罐头厂产权无偿转让给这个年纪轻轻的联众大老板,而绝不是今天见了张云起一面,被他的那一番充满自信的说辞所打动才下的决心。

    纪重形容杨家荣的性格说是胆大敢干。

    不太对。

    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不太对。

    因为杨家荣不是敢这么干,而是必须得这么干。

    以前他在里津市研究室城市经济科担任科长,国企改制的利弊他比谁都清楚,不提江川市国企的三角债银行呆账率这些让他想想都背脊发凉的大问题,就说眼下,最实际的最根本的,或许外界很难想象,自从他来江川市任职后,每天纠结的都是干部职工的工资问题!

    这个月发了工资,他马上就得调度下个月的支出。

    这个钱谁给?

    企业给!

    但问题是企业都在亏损都生存不下去了,还要市里拿钱出来补贴他们,他们又能拿什么给?

    说白了点,现在江川市的财政收支根本就平不起来,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下去,他们成天不好好工作光议论他这个市长是怎么当的。

    他难当呀!

    就凭这一基本点,他直接把龙景园罐头厂产权拱手送给张云起,连迟疑都没有。

    至于这次的谈话,张云起给他的观感还是不错的,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接下来,就看他有没有能力兑现给出的承诺。

    张云起自然不会知道杨家荣的这些想法,但他知道无论是杨家荣还是霍建忠,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选择,所以早早的让王贵兵注册公司装修办公室。

    结束会面后,他打电话给王贵兵让他负责和霍建忠洽谈龙景园罐头厂转让方案的细节和正式签合同的时间,自己直接去了学校上课。

    中午临时去见的杨家荣,没请假,虽然班主任老王英明神武十分体贴把学生当羊一样放养,但他极少翘课。

    张云起赶到教室时,正好在上历史课。

    历史老师是个老头,叫高育森,脑袋瓜已经秃了半边,另外半边全是花白头发,只要风一吹,就特飘逸,像个不世出的得道高人,不过他的脾气也跟得道高人一样大,走路从来都是鼻孔朝天,而且不太务正业,张云起记得以前听王小凯说过,这老头子除了上课,一天到晚都抱着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研究杨贵妃的一血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拿的,还是唐玄宗这个老混球拿的。

    张云起趁着老高在黑板上写东西的时候,悄悄摸摸从教室后门溜进去,他的座位在最后一排,干这事儿可比唐玄宗偷儿媳妇的操作难度要小得多。

    不过躲得了老高,却躲不过班上的那些同学,不少人听见动静,齐刷刷看着他,搞得他感觉怪怪的,特么的!劳资又没光天化日之下偷人儿媳妇。

    上学的日子总那么欢乐。

    即便是天气日渐地冷,学生们也总是能从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中找到年少的乐趣,一到课间,男生们总是三五成堆聚集在教室后头跺脚斗牛,气氛特别的激烈,张云起却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发生的火灾,今年大概没那个小傻帽敢搞小火炉了。

    女生们可就无聊的多了。

    几个小团体各自聚成一坨叽叽喳喳,搞得教室里似乎有一堆百灵鸟。而像余青青肖雪梅这几个在班上风头很盛的女孩,则老是拿着跟王小凯聊天的名义光明正大的聚在张云起课桌附近,扯一些八卦,或者是李雨菲过生日那天,王小凯田壮壮这伙喝醉后在大街上上吐下泻的**事。

    一般这个时候李雨菲都会在,但和余青青肖雪梅最近老是莫名其妙拿张云起开玩笑不同,大部分时间里,她都不怎么跟张云起说话,偶尔才会借着别人的话头,不经意地微笑着逗弄一下张云起,那副娇俏可人的模样倒是经常把周围的男生看呆。

    有时候张云起也会看呆。

    大美女嘛,谁特么不爱看呢?鸡儿梆硬不了排除在外。

    当然,张云起没那么爱跟女生扯淡,如果是英语老师洛琳倒还好,能深入探讨一些有营养的事儿,而像余青青肖雪梅说的那些鸡皮蒜毛的话题,他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不过也不会觉得特别聒噪,他抗干扰能力相当强,直接埋头搞学习就好,现在距离期末考试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回得把成绩往上拔高一截才行。

    他现在在156班一直排在第二,整个年级的排名也能稳定在前50左右,这个成绩他已经很满足了,反正考个重点本科跟玩儿似的,再往前进一步太难,也没那个想法,因为压在他身上的是初见,全班第一名,也是上个月期中考试的全校第一名。

    这小姑娘在学习方面实在是刻苦,比起前世的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张云起已经相当有觉悟,反正只要和初见在一个班上,就得被骑着当一辈子的老二。

    然而不管怎么说,他都希望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能考得再好一点,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原因,就是他爸春节前就要出狱,虽然做不到和春兰说的那样每名功课都拿满分,但是他知道,一张足够优异的成绩单,能够让老爸高兴半天。

    老爸是一个普通的庄稼人,没念过几年书,除了在土里挖刨,就是去县城工地上做小工,一整年下来他只休息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懂得的大道理自然不多,但在子女的学习上,是相当重视的。

    张云起还记得前世的时候,每次他考完试,把考了双100分的试卷带回家,老爸就会戴上平时根本用不着的老花眼镜,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研究,题目绝大部分都是看不懂的,他专门数里面的红勾勾,还有检查字迹是否工整干净,字写得太潦草的时候,他就会说自己,但大部分时间里,他那张干瘪黑瘦的脸上露出的神情,仿佛都带着光。

    一直复习到放学,张云起才回家。

    家里鱼粉店生意还不错,不过从云溪村招来的服务员和初见妈妈蒋凤两人招待吃粉的客人也足够,老妈没什么事,一个人坐在火炉旁翻日历。

    张云起好几次看到老妈翻日历了,最近她好像有些心神不宁的样子,于是走过去坐在对面,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

    她叹着气说:“马上就冬至了,你爸以前呐,老叫我冬至这天做一顿荞麦米饺吃,割不起肥肉,就放大白菜和韭菜,他说冬至大如年,吃米饺,一家团圆。你看,你爸还有两个月才出来,今年这顿又赶不上了。”

    ******



第四十五章 那些贫苦的觉醒
    买车的事儿办的很顺利。

    王贵兵把张云起的要求告诉了段永平。

    段永平一向买张云起的账,直接应了下来,沿海发达地区一向开风气之先,买“进口”豪车对他来说小事一桩。

    现在的段永平也已经今非昔比,是眼下香山市名头最响的大企业家,旗下的小霸王学习机红遍中国大江南北。

    在今年的9月初旬,他听从了张云起的意见,为配合学习机新一代产品的推出,重金聘请成龙拍了一个广告,广告方案是张云起写的,主广告语就一句话,前世那句经典广告词:“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

    和前世一样,这句广告词也确实搔到了天底下家长们的痒处,明星效应让小霸王响彻天下。在当时全国多如牛毛的游戏机厂家中,“小霸王”称王称霸,一骑绝尘,1993年还没过完,但已经创造了4亿元的生产总值。

    这比前世的同期发展还要牛逼。

    一荣俱荣,小霸王的强悍势头,也直接推动了作为总经销商的联众贸易在整个大湘东地区学习机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

    然后,张云起躺着数钞票。

    段永平可没他过得那么潇洒,也没表面上那么光鲜亮丽。

    这个三十岁出头的青年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代真正的企业家,很有理想,但是,随着小霸王的超速发展,益华集团对他的掣肘越来越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益华集团隔三差五就将小霸王大量的赢利抽走用于其他子公司。这事儿搞的他相当闹心,每个月都会打电话找张云起聊。

    小霸王存在的一些致命问题,全都被张云起命中。段永平是相当服气的,这个年轻人极具慧眼,往往能在复杂的事物中洞察出事情的本质。

    然而这叫他更加无力。
1...6869707172...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