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虞奇侠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虞太史令

    “启禀殿下,小的昨天按照约定到了那里,却没有见到万将军到来,反而来了两个宫中侍卫要捉拿小的。看来圣人已经对殿下有了疑心了,不让殿下继续拉拢朝臣了。”

    九皇子点点头,告诉马总管说:“你帮我办了这么多年的事,我也一直记着你的功劳的,如今父皇想要处置你,到也没有那么容易,你暂且留在府里,不要随意走动,只要没有人出首,御林军是不敢来府上搜查的。”

    马总管说着是,然后从衣袖里面拿出一封信来说:“虽然万将军那么消息,但是诸葛总督那边倒是有了回信。”九皇子接下来看过之后,笑着说:“没有想到这人倒是这么容易打发,五万两银子就下定决心了。”

    马总管笑着说:“这五万两其他皇子还未必能拿出来,九皇子你的礼贤下士可是天下闻名的,现在大家都在说圣人有心立为太子。”

    九皇子摇头说:“就算父皇有这个心,但是我们这边也不能懈怠,不能只等着父皇那张朱批御诏。”

    九皇子说完,然后再次说:“你现在不能出去了,我还准备送礼给大慈恩寺住持一份礼物,应该交给谁比较好”

    “殿下,请恕小的多嘴问一句,你送和尚礼物是为了什么”

    “那葛老头油盐不进,我曾经几次想要和他说是,他总是爱理不理的,他和大慈恩寺那个圆月和尚交好,现在我也只能让那个和尚帮忙搭桥了。”

    马总管想了想说:“这件事殿下暂且压下来,小的倒是有一个好的人选,不过暂时不能办这件事。”

    “你办事我向来放心,这件事但也不是非现在办不可。”

    刘向两人不知道马总管和九皇子已经有杀他们的心了,他们现在想的都是担子里面的银子,他们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

    到了内城那里,侍卫询问他们挑着什么,他们将布打开,露出里面的菜叶子,刘向憨厚地说:“殿下他们不吃这些,我们就捡起来,回家也当一道菜。”

    侍卫也没有想到这些菜叶子下面有银子,于是挥挥手,让他们离开这里。

    回到家里,苟父立马迎了上来,打开布,见到里面的菜叶子,失望地摇摇头说:“你们怎么挑一担菜叶子回来,我们家里就算没有,外面的土里多的是。”

    苟二将菜叶子丢开,露出里面银子,看到这一锭锭银元宝,苟父眉开眼笑,一手拿起一个,用牙齿试了一下成色,笑的合不拢嘴地说:“真的,都是真的,发达了,发达了,你爹我这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银子。”

    说着,将银子不断往怀里揣,将一个篮子的银子揣进去之后,苟父才满意的停手。

    苟二看到这个情况,将银子拿了出来,对着自己父亲说:“老爹,去弄点酒菜来,我要和刘兄弟两个喝上两杯。”

    苟父不舍将银子放下,然后拿着一锭银子,一步三回头地看着那一堆银子,生怕这一堆银子长了脚跑掉了。

    等苟父买好饭菜回来,差不多天黑了,苟父回来的时候,衣着都变了,头发洗的干干净净,带着一顶官人帽,如同一个老士绅一般。

    苟二笑了自己父亲两句之后,就和刘向在房间里面边喝酒边聊着。

    “刘兄弟,这银子有一半是你应该得到的,你就别和我客气,收下就是了。”

    刘向摇摇头,对着苟二说:“苟二,你应该知道,我马上要去救我父亲,这能不能回来,还是一个问题,这银子我要着也没有用,若是你不嫌弃的话,那么就找到我兄弟,他叫刘歆,把这些银子送给他。”

    苟二捏着一锭银子,摇头说:“唉,刘兄弟,我一向是很懒得一个人,你让我去找你兄弟,把这个银子送给他,这不是字




第五十九章劫狱
    苟二在皇宫中走着,不断听声辩位,躲开巡逻的护卫。

    因为这里十分偏僻,警戒倒是不太严,他们两人有惊无险到了天牢前面。

    不过到了之后,两人却暗自吸了一口气,这天牢城墙就有三丈高,在城墙上面还有不断巡逻的护卫。

    大门也站着十几个穿着铠甲的卫士,都是刀剑出鞘,随时可以作战。

    看到这个情况,苟二摇摇头说:“刘兄弟,这天牢皆备的太严了,我们还是先离开吧。”

    刘向摇头说:“我们只有今天这一次机会,若是错过了,明天那个屠户穴道自动揭开了,我们就要被大索了。”

    苟二听到这话,抓耳饶腮说:“那么刘兄弟你认为我们应该办才好”

    刘向说:“既然这样,我们先四处去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够进去。”

    两人悄悄从树后面离开,走了没有多久,就看到两个小厮带着提着饭盒往这边来了,刘向见到这个情况,不由一笑,对着苟二说:“看来我们机会来了。”

    苟二点点头,快速动身,将两个人点了穴道,然后将这小厮夹着,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

    苟二准备换衣服的时候,刘向对着苟二说:“疯苟二,我们只要一个人进去就可以了,若是我们两个去,到时候有人问起来,还不好回答他们。”

    听到刘向这话,苟二倒是明白过来,刘向不准备让自己冒险,他准备说什么患难与共的,但是最后还是咬咬牙说:“那么我就在外面等你,你记得要快去快回。”

    刘向点点头,苟二解开那个年纪比较大的小厮,威胁了一番。

    那小厮自从进宫之后,就没有接触过什么外人,如今给苟二这一吓,顿时没有了分寸,苟二说什么就是什么。

    刘向这时候也换好衣服,拿起饭盒这个小厮一起前往到天牢。

    到了天牢大门前,护卫仔细盘问了一番,这个小厮一如既往地回答,倒是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两人到了院子之中,就看到中间那一块大铁板,一个护卫启动了机关,把这块铁板抬起来之后,露出一层层台阶。

    刘向看到这个情况,不由暗中害怕,这就算救出了自己的父亲,这么一大块铁板拦在那里,自己又应该怎么办

    沿着台阶下去之后,就是一间大厅,里面放满了刑具,刑具上面血迹斑斑,让人望而生畏,一个领头地说:“你们两个是为谁送饭的。”

    “一个叫刘远的人。”

    领头点点头说:“他在丁字四号房,真是奇怪了,刚才也有人来送饭。”

    领头这话才说完,突然询问说:“你们腰牌给本官看一下。”刘向下了一跳,心想不会露馅了,但是这时候,牢房里面突然传来:“杀人啦,有人杀人啦。”

    听到这话,领头抓起桌子的佩刀,带着四个手下快速跑了过去。

    刘向见到这个情况,对着小厮说:“快带我去丁字四号房。”

    小厮有些为难地说:“他们走前去的就是丁字房,你跟着前去就是了。”

    刘向点点头,跟在这些侍卫后面。

    没有一会儿,他就看到一个铁门,门上匾额上写着一个丁字。

    他走到门边,看到一个房间里面,两个和自己一样打扮的人正在和这五位护卫拼斗。

    刘向见两人当中一个使用判官笔,一个使用日月轮,不由心中暗自吃惊,心想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要来天牢里面杀人。

    这两人武功倒是不弱,但是这看守天牢的侍卫也不是庸手,在一刻钟之后,那使判官笔就被领头的砍死。

    不过这个使判官笔临死的时候,将手中的判官笔当做飞刀丢出,出其不意的将两位护卫击毙。

    使用日月轮那人见到这个情况,大喝一声,嘴里吐出一口鲜血,然后整个人攻击顿时凌厉起来,不一会儿,就将两个护卫给杀害。

    领头的见到这个情况,心念一动,用尽全力刺出一刀。

    那人叫了一声好,准备用日月轮锁住这一刀的时候,没有想到领头突然变招,将自己左手递了进去,这人招式已经用老,虽然将领头的左手给卸下,但是领头的刀已经砍到他头上了。

    见这人倒下,领头才松了一口气,自己虽然损失了一条左手,但保住了性命。但是他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泉在后,他感觉胸中一疼,低头一看,只见一把刀穿过自己胸膛,刀尖上还滴着血,他眼前一黑,就倒在地上。

    刘向将刀抽出来,然后将这些人的头全都砍下之后,才看到自己父亲喘着大气躲在牢房角落。

    刘远看着刘向走来,大声呵斥说:“不管你们是什么人,我都不会告诉你们的。”

    “父亲大人,是孩儿我呀,是孩儿我呀,你仔细看看一下。”刘向将刀丢下,然后用衣袖擦擦自己脸。

    刘远定神一看,又是吃惊,又是高兴,保住刘向说:“向……”他话才开口,看了看四周,立马醒悟过来说:“你怎么来了,真是糊涂。”

    “孩儿不能让父亲你一直关在这里,父亲,快换上这一身衣服,和孩儿一起离开这里吧。”

     



上架感言
    关于这书的几个问题,想要接着上架谈一下。

    第一这本小说我准备写一个系列,高皇帝我想说的是朝代末年,士人朝臣的选择。

    文皇帝朝代就主要讨论一个新的朝代如何安稳渡过动乱期。

    仁皇帝(本书)就是讨论前朝遗民的心态。

    武皇帝(耀棣)就是国立强盛之后,君王的选择,当然按照我的设定,武皇帝最后会有失败,但是无伤大雅。

    昭皇帝,如何中兴,如何挽救武皇帝带来的损害。

    惠皇帝,虞朝最鼎盛的时期,如何由盛转衰,有外部变化,也有内部变化。

    宣、成、安、三帝我只是有大概构思,但是没有具体想法。

    到了神帝,我也是构思到了末期,他想要中兴,废除古制,结果让虞朝更加衰落。

    孝帝,这个构思就多了,孝帝改革大方向都写好了,最后也因为孝帝刚愎自用,所有新政都以失败告终。

    哀帝虞朝彻底灭亡,虞朝忠臣无力回天,完成一个轮回,写高帝的时候,主要笔墨在新朝,而哀帝就注重旧朝这边。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其实就是读史书的时候,一种冲动,我设想一个没有工业化冲击的封建社会会走向什么道路,有没有完美的法子能够让朝代延续下去,高皇帝的朝代是我心目中最为完美的时代,但是随着自己写着写着,我才明白,这个完美其实不堪一击,只是一种空想空谈。

    我不断修正,不断改进,最后也是越来越绝望,因为封建社会最大的弊端是任何权利都操控在皇帝手中,皇帝英明天下就无事,皇帝若是昏庸,任何法子都不行。

    最后哀帝是我最为理想的一种破灭,当然我还是想写,因为只有不断写着,才能明白,朝代的成败兴坏,这也算自己读史的一种乐趣吧。

    第三,为了这本书,我准备了很多,关于各种设定大纲都已经写了,大约二十多万字,这里就贴出一小部分来。

    比如大地图的二十二府。

    北四府是幽燕府(幽州和燕州,魏朝龙兴之地,于是合二为一,设立幽燕府。)

    宴元府,最小的府,作用就是保护幽燕府,魏帝当初设立的原因,就是要找一个屏障,日后退后幽燕府,也有容身之地。

    上阳府,北方最重要一处要地,在三代的时候,是中原,后来因为北狄入侵,赵朝放弃北方,南下之后,就放弃了,后来魏武帝收回,勒石颂功,于是设立上阳府。

    云歌府,北狄地盘,魏武帝再收回上阳府之后,追亡逐北,乘胜剿灭狄人,狄人最后投降,那时候恰好有卿云出现,有朝臣做卿云歌,于是命名云歌府。

    西北二府,梁州府,原本的梁灵十八州,因为各地交通不便,在魏朝的时候也没有设立府,虞朝兵不刃血收下之后,于是就设府了。

    青州府,梁灵十八州之一,因为武凉府还有新合并的梁州府太大,于是两边同时拆了一部分,就成了青州府。这书的一部分重点就在青州府。

    山西二府,武凉府,这是赵朝南迁之后根基,也是当时的粮仓,原本有二十二州,魏朝设府,虞朝拆了一部分出去。不过在虞朝后期,这个粮仓地位就转移到了河左四府了。

    陇右府,这是赵、曹、宋三朝的根基。原本的京畿之地,后来陈朝实行五京制,陇右府的京城也成了西京,魏朝虽然废五京,还是保留了西京这个称呼,虞朝时候也保留,文皇帝年轻时候主要发生在这段时间。

    西南二府,益安府,原本的巴国,在宋朝才被政府,被化作五州,到了魏朝设立府。

    祥云府,魏朝时候平夷族,占了一部分,在文皇帝时候还没有完全占领,要等到武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彻底占领。

    河左四府,玄河南岸的四府,一是东南府,魏朝大打下之后,取这个名字表示不在向东南扩展。不过这都是废话,在魏朝末期,魏朝大败土人,括地千里,东南府太大,只好又拆了。多出一个悦华府。

    悦华府,土人故地,虞朝最头疼的地方,虞朝中后期作乱,尤其虞惠帝时候的扎木赫之乱,动摇虞朝国本,虞朝由盛转衰的关键。

    贤贺府,原本叫襄荷府,魏朝特色两州合府名。虞高帝占领之后,因为立都的事情,争论不休。有贤臣来,说明厉害还关系,最后立都荷城,虞高帝取得天下之后,就改名贤贺府。

    怀化府,最南边的一座府,是南蛮的所在,不过宋朝就被占领,魏朝废州设府,虞朝沿袭旧名。

    东海四府,这书重点了从北到南介绍,第一就是金阳府,和幽燕府隔着一条齐云山脉,陈朝的时候众人认为最北边的地方(至于当时的燕州和幽州,陈朝还试作蛮夷之地。)

    然后衍圣府,圣人的家乡,魏朝特别设府,表示尊文教,敬圣人。虞朝改衍圣为继圣,因为当时圣人之后嫁给了虞高帝。

    沧海府,魏朝叫做海安府,取得海宁和安水两城,虞朝觉得不雅,就改名沧海府。

    海晏府,也是因为海宁府太大,尤其是魏朝遗民太多,所以拆出来的。这书时间段就是要说这里。

    京畿四府,直隶府,南直隶,天辅,天弼,因为魏朝和虞朝的京城都在在平原上,无险可守,于是分出四府来。

    直隶府主要面对北方,南直隶面对南方,天辅,天弼和京师成为犄角。

    这是二十二府,还有四渎。

    玄河位于最难,从青州府南下武凉府,到益安为壮阔,穿贤贺府而过,陈朝之时,以玄河为界,河左四府为南蛮所占,魏武帝继承陈统,挥师南下,收地百里,设怀化府。后经文帝,武帝,穆帝三代之力,收东南府千里沃土,为表不在南进,设东南府。后历英帝,元帝二朝,南蛮作乱,明帝再次南征,收地百里,设城二十,建悦华府。
1...1920212223...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