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寡人有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马来福

    连打了几个冷战,徐阶也很上道,自己便将那文书念了出来。

    底下的百官更是纷纷打了个激灵,陛下这是真厉害啊。

    念完文书之后,徐阶躬身对朱载坖道:“陛下,臣未能约束家中之人,致有此等败坏门风之事。臣请辞中极殿大学士之职,并请将逆子徐琨交与有司论处,并请返还所侵占田产。”

    殿上群臣都安静下来,其中尤以张居正最是惊异。自己的老师居然主动请辞,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朱载坖扫视了一眼殿中群臣,淡淡的道:“徐阁老为两朝元老,为我大明尽心竭力劳苦功高。虽家人有错,然瑕不掩瑜。着其家人自赴有司领罪,而阁老仍须为国操劳。心忧国事,且自律甚严者,莫过于徐阁老,理应为众卿之楷模。”

    这也是朱载坖的平衡之道,他自登基那天起,除了自己亲手打出来的权威,也要在群臣之中搞平衡。

    有徐阶在,高拱这个最早的帝师,才能被压一头。而徐阶与张居正是师生关系,这两人是天然的盟友,因此朱载坖也没让张居正入阁,而是让他做了吏部尚书。

    即使这样,徐阶与张居正两人的势力也一样有点过大,才有了今日朱载坖这一纸文书。

    至于次辅吕本,则是人单势孤,根本用不着朱载坖敲打。

    下面的六部尚书、侍郎、郎中等职官,一个个看到朱载坖拒绝了徐阶请辞,便知道这是放了首辅一马。或许是有了徐阶这样的榜样,大家纷纷松了一口气。

    王崇古再次出列道:“陛下天恩浩荡如海,天下臣民必会称颂流传,臣代那冤死的乡民,谢陛下之恩情。”

    明里是谢恩,但是王崇古也是在催促朱载坖,请将士绅缴纳赋税之事定下来。

    这个王崇古,前几年与戚继光同在东南抗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载坖才提前将他召回京述职。顺手交给他这么一个差事,示意他在大朝会上演了这么一出。

    王崇古虽然也是读书人,但是常年带兵,见惯了民间疾苦,因此对于朱载坖的意思非常支持,这才有了今日的事。

    朱载坖微微点头,“着徐卿与内阁拟定章程,待朕批复后即可明发天下。大明境内各州府自接到文书之日起,便须厘清各地投献之田产,使之归于原主,并丈量士绅之田亩上报纳税。若有违逆者,当严惩之。有相护者,自有监查司上报,交付有司罢职论处。”

    于是乎,朱载坖借着提升俸禄等一系列操作。给了百官甜枣之后,又是当头一棒,为大明拿回了无数土地赋税。虽然看上去,只是将土地的收税权力拿回,但这就是封建王朝给儒家弟子的最大特权。也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和根本的基础。

    一但收回了这个最大的特权,其余的特权便也不是问题。

    接下来,群臣继续向朱载坖上表道贺,以示新朝之隆盛可期。

    朱载坖大赦天下,无论是否死罪,皆徙于河套、归化城、威宁城、辽东诸新拓之地。以扩充当地的人口,使得大明之人占有绝对的优势。

    有了这个人口基础,便可实行教化,使之永为大明之土。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迁移了不少军户过去,但是相对于那些土地来说,这人口还是少。这才有了朱载坖,借着大赦天下之机,再送一批人过去。

    除此之外,朱载坖下旨封李成梁为宁远伯,以许其一败打来孙汗,二败俺答汗之功。

    到这个时候,朝中众臣才知道,李成梁早就是陛下的人了。而且在先帝尚在之时,便已经将打来孙汗给打残遁逃。

    朱载坖更是下旨,开通海运,与运河糟运并重,以沟通南北货物。更开通了辽东、山东、塘沽之间的运输,使之能方便的来往。

    以前辽东得不到发展,便是因为交通困难。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困难,只是没人关注,认为辽东是苦寒之地罢了。

    如今的辽东,已经设立了沈阳府,拥有百万人口。再不想办法搞好物流,只怕会浪费了辽东的浅力。

    最后朱载坖下旨,经略辽东,使之改土归流。

    这话一出,便让朝臣们吃了一惊。




第227章 大明第一宴
    朱载坖的动作无疑有些大,但是这也是必须有的。

    内部矛盾的激化,需要向外部转移。

    辽东改土归流,便是将那些还没开垦出来的土地,完全利用起来。

    自铁岭卫向东向北,是广阔至极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虽然这里气候寒冷,可是只要开垦出来,哪怕只熟一季,也能养活无数的人口。到时又是大明的一个新粮仓,绝对划算。

    士绅们对土地兼并严重,剥削残酷。那就转移佃户,使之拥有土地。只要有人愿意往辽东移居,便可许其一户五十亩土地。

    在大明人口还没有暴涨起来之前,关于土地兼并的矛盾便会得到彻底的缓解。

    再大力发展工商,吸收许多无地劳力,这便能使得大明社会变的稳定,且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朝中百官没人敢反对,也没人能反对。朱载坖如今的威望威信,并不象他的年纪那么轻。

    而且朱载坖这么做,也还有着其他的考虑。

    今年是隆庆元年,也是科考之年。即使不是科考之年,也要多开一次恩科。

    “今年为科举之年,又是朕登基第一年,便要加倍录取才可。所录赐同进士俱授实职,使其供职于关外新设州府。”朱载坖还是要给读书人一点甜头的,但也包藏着自己的用心,“凡参与会试考生,皆要提前三个月入京,食宿于格物书院,由刘来山长授尔等格物之学。虽读圣贤之书,即负牧民之责,岂能不分五谷,不知蚕桑机杼。学者不必精,但须知其然也。格物之学也有考卷一张,计入成绩。”

    朱载坖的理由光明正大,百官没啥好说的。也没什么可争的,和皇帝抬杠,是怕自己死的不快吗。

    眼下只是不必精,但将来朱载坖会逐渐加大格物的成绩影响,而后增加门类,使之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如此一来,便会让许多读书人,自己就去研究格物了。温水煮青蛙,自然就比激烈的改革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个消息只要一传出去,便会让天下的举人为之疯狂。

    关键不是别的,而是朱载坖加倍录取四个字。这代表着许多屡试不第之人,很有希望在今年大显身手,或者是撞中大运。

    在嘉靖年间,会试录取人数一般都是三四百人左右。朱载坖一张口,就是加倍。那代表着会录取六百至八百人,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八月秋闱主考官为南京礼部尚书李玑,副考官则为格物书院山长刘来。

    刘来当然也在殿中,当场就出列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各地考生前来,必定人数众多。格物书院草创未及一年,安能容得下如此多人。陛下是不是将这些考生另行安置才是。”

    朱载坖笑道:“格物书院只是小了一些而已,可扩建其规模。房舍务以简朴实用为要,当能在五月之前完工。所扩之房舍,将来也可为格物书院生员之居舍。”

    刘来一下子便明白了朱载坖的打算,这是借着这个机会,将格物书院扩大。现在扩建的够大,将来格物书院也能多招生员。

    “陛下圣明,臣遵旨。”刘来越想越是得意,却平静的退回众臣的队伍。

    “诸卿,我大明中兴,便始之于今日。”朱载坖站起身来,对着下面的大臣们躬身拱手一礼道:“能与诸卿携手,若使大明国富民强威震四方,实为朕之幸也!我等君臣齐心,宜共勉之!”

    徐阶急忙带着百官跪倒还礼,“臣等岂敢受陛下之礼,富国兴邦臣等之责,能侍于陛下御前,亦为臣等之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朝会最后,便是朱载坖赐宴。

    今天将士绅的赋税也收了,天下读书人多少都是会有怨言的。朱载坖也是安抚一下臣属,使之心理上好过一点。反正去年的收支还不错,吃也吃不了多少。

    为了让群臣知道辽东之富,朱载坖特意让顾承光从辽东采购了许多山珍。熊掌、鹿胎、猴头菇、飞龙、雪蛤、大鳇鱼等等,应有尽有,可算是让众臣大开眼界。

    有几道菜式,根本就是用的蒙元吃法。烤全羊、烤全牛,整个的抬了上来,下面还架着炭火。焦香扑鼻,热气熏蒸,让人食指大动。

    上百的小黄门游走于群臣之间,不时的以小刀切取烤肉于盘,流水般的送到各个大臣的面前。

    最后一道菜,一条大鳇鱼。这条鱼重达数百斤,有一丈多长,整个放在一只巨大的铁盘上蒸熟,被数十名小黄门抬了上来。

    朱载坖向群臣举杯道:“诸卿,今日大宴之饮食,皆为关外之物产。朕数次迁民于关外,非只为了圈地。实为关外虽冷,但极其富饶,物产之丰超出想象。此盘中之巨鱼,产于关外黑龙江。大者长数丈,重数千斤,几成蛟耳。难得的是鱼虽大,但肉质鲜嫩可口,骨亦脆糯爽口,实为天下之美味。朕为天下臣民之主,移民于关外,岂能害民。今日只是让诸卿知道,已经移居关外之民,皆可享此口福。”

    若说之前的烤全羊和烤全牛,只是炫耀打败俺答汗的武功。现在这条巨大的鳇鱼,便是让群臣震憾了。

    当下有小黄门上前,以铁夹将鳇鱼一块块的装入盘中,送到了百官面前。

    能得到陛下如此隆重的宴请,而且全是硬菜,别管百官心中之前是怎么想的,美食当前,现在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虽然菜式看着粗豪,可都是出自御厨手笔,其中别有匠心。即使是出身江南见惯了精细美食者,也对这顿御宴赞不绝口。

    一顿饭,直从午时吃到了申时初才散去。

    沈一贯身为大明报的主管人,很是敏锐的体会到了朱载坖的用意。他一回去,便奋笔疾书,将今日大朝会的事情写成了文章准备发在大明报上。另外又写了一篇关于御宴美食的,其中食材皆为物产丰饶之辽东所产,如何鲜美难当,如何香滑粘口云云。虽然吃不上,可是让人读了便有心生向往之感。

    大明向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如此一来,对于向关外移民,便起到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

    又有百官回府之后,对家人的评述,佐证了大明报所登的文章。

    隆庆元年这场大明第一宴,便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仿佛没吃过这次宴席,便白活了一般。



第228章 一念之间
    李成梁自威宁海一战之后,便带着自己的三千铁骑回到铁岭卫。

    此时的李成梁,已经今非昔比,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卫所指挥佥事。自朱载坖登基,便将他直接提拔为总兵之职。

    这个官职在武官之中已经是正二品,在外是坐镇一方的大员。

    刚刚过了年,沈阳府张经便派人去请李成梁与顾承光两人。朝中的圣旨到了,要这两人一同前往接指。

    这一次的旨意有点多,首先就是将辽东都司升级为辽东布政使司,就地任命张经为东北总督兼辽东布政使、李天宠为东北巡抚兼按查使。沈阳知府之职,由王崇古接任。并命他们准备接收更多的移民,开拓荒地。

    他们两个在嘉靖之时便已经是大员,此时朱载坖顺便给两人平反,并恢复原有品级。

    给顾承光一道旨意,命其接收新送来的两万京营,与原有新军混编,并接受新装备。

    原来配给新军所用的穿山铳已经过时,朱载坖给他们配发新的掣电铳,穿山铳则收回库中。

    第三道旨意,便是命辽东军民一体,配合改土归流。

    第四道旨意,才是封赏李成梁为宁远伯的。

    朱载坖如此安排,自有他的打算。张经当年在西南地区,便曾经做改土归流的事情,也颇有政绩。如今被朱载坖任命为东北总督,副手又是老搭档李天宠,可谓十分恰当。

    众人互相道贺,只有顾承光没被封赏,有点闷闷不乐。

    李成梁看出来顾承光的不满,不由得笑道:“贤弟可知道陛下为何不封赏于你”

    顾承光摇摇头道:“这个我觉得,可能是我身为镇远候小候爷,用不着封赏吧。”

    “你若是这么想,可就错了。”李成梁道:“陛下向来不是小气之人,他做事都是有章法的。贤弟与我,之前一同大败打来孙汗,论功怎么算是大功了。即使是我,也是隔许久,才等来这宁远伯的封赏。陛下虽然并没封赏于你,但是对你信任有加,屡任贤弟于事。依我看,你家的镇远候这个爵位快没了。”

    顾承光打了个激灵,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莫非是说,陛下他……”

    李成梁点点头道:“你伯父在广西处理安南之事,便已经立了功勋,若再加上你的功劳,也已极大。但是要封个国公,还是不够。所以贤弟也不必急,只要想着如何再立新功才是。陛下与我等如此亲近,更希望看到你我有所表现,他好封你一个国公。”

    不得不说,李成梁确实是猜对了朱载坖的心思。

    朱载坖将顾承光安排到了辽东,本没想着顾承光能有多少作为。可是顾承光却将辽东的基础,打的很是扎实。只要再立些功劳,将来继承镇远候爵位之时,朱载坖已经暗中决定封其为国公的。

    顾承光经李成梁一说,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当局者迷。他心中一下子变的火热,那可是国公啊。开国至今才有几个国公只要不犯下谋逆大罪,便可子子孙孙的传下去。这等恩宠足以光耀门楣,让族谱上都记下重重一笔。

    他们两人说话,并没避着张经与李天宠两位老臣。因为这两人也是朱载坖所救,与李成梁和顾承光,可算是同一阵营。

    张经听到他们两人的话,便哈哈一笑道:“想要立功还不简单,眼下改土归流,便是机会。”

    “张总督说的不错,陛下任命我们两人,一个是东北总督,一个是东北巡抚,这意思太明白不过。”李天宠笑道:“辽东不过是东北一隅,此外还有更多的土地,皆在我大明之名下。只不过成祖之时,曾允许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定居。此外还有更北的奴儿干都司,皆在治下。”

    顾承光却听出来这两个老人话里有话,“张大人、李大人,需要我等如何配合”

    现在顾承光仍旧是个半官方的身份,虽然没定职缺,但辽东的最强的火铳兵,都归他统领,论实权也不是一般的大。

    李成梁也看向张经与李天宠道:“两位大人有何谋划,尽管吩咐。”

    张经如今恢复了一品大员的身份,自然以他为尊。

    命人取来地图,张经指着铁岭北方的松嫩平原道:“大家请看,这里水土肥沃,实乃不可多得的农牧之地。处于大小兴安岭之间,有嫩江、松花江两条大河可以灌溉,实为迁居绝佳之地。只是这里一马平川,也是易攻难守之地。且有蒙元的内喀尔喀部所占据,是个麻烦。”

    李成梁与顾承光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点点头。

    顾承光道:“这个倒不必担忧,前年打来孙汗,也曾短暂占据过此地一段时间。那时候的内喀尔喀部因为惧怕,躲避到了山中女真人的地盘不敢出现。他们必定知道是我大明赶走了打来孙汗,所以直接去信,使之归于大明治下即可。若是有不臣之心,便请朵颜部的影克汗派兵剿灭。这里最早,可是大明泰宁卫、福余卫的驻地。泰宁卫与福余卫虽然已经没落,但其余部已经并入朵颜部。谁收拾他们,都是有道理的。”
1...6263646566...1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