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父亲跟母亲商量着准备赶在头一批搬进去。大致算了一笔账。用不了多少钱。宅基地估计500块钱左右,因为那里都是荒山岗,地基牢固,地基不用多少石头。

    主要是砌墙用的石头多,石头问题准备这样解决:把老房子西屋拆了,能用的石头都用上,不够了咱们就到山上再挖一部分。

    木料问题也石头安排的差不多,西屋能用的门窗、大梁、椽子、檩条能用的都把它用上,实在不能用的就改作他用。不够部分再去河沟里买几棵大树。

    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我们队里运送石英石不停,明年救命河里的大口井又派上了用场,粮食增收够用,加上队里的分红,我们盖新房估计欠不了多少债务。

    父母都说了各自的想法,朱友康听起来感到很兴奋。自己未来就要住上新房子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表态说:“爹、娘,你们放心,等放了假我完全可以帮忙到山上挖石头,明天我再到河里咱家菜地看看去,看看是不是还可以再开垦一些菜地来,多种点蔬菜,咱们不是又增添了一份力量吗?”

    “三金说的是”母亲说,是啊,挖石头、砌墙、盖房子都要用很多义工的,到那时光吃蔬菜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能多种一些蔬菜,那可就省下不少钱哩。

    父亲也用赞赏的口气说:“三金长大了,能替爹娘多操心了!”

    姐姐看爹娘对弟弟赞不绝口,就表态道:“这样吧,明天我和弟弟一块去河里看看,争取多开荒多种菜。另外,我也要去上山挖石头,不能挖,我就把石头坑里的石头背出坑!”

    一家人谈起盖新房都有了精神,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一百零七章 重提
    张俊生大闹常委会的传闻,很快传遍了蓬州县城,有人为他捏一把汗,有人希望他早点离开,有人为他暗暗祈祷。巩丽君听说了此事,借机跑到他办公室里,去开导他。

    她说:“文化也好,教育也罢,这些都是姓公的东西,没有必要那么较真,伤了感情,伤了和气,对谁也不好!一定要改改你的脾气,就事论事,有事商量着说。”

    张俊生听了摇摇头对她说道:“你不了解这些官老爷们,都是飞扬跋扈的家伙,你不给他们点颜色,他们还瞧不上你呢?”张俊生用他自己特有的思维告诉巩丽君。并且嘱咐巩丽君也要好好学着点他的做法。

    巩丽君觉得很可笑,自己这一趟肯定是白跑了。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在张俊生面前根本插不进缝,相反,他的与你相反的理论反而还要让她接受。

    “小巩,别再讨论这个问题了,你最近发现这俩孩子怎么样了?”张俊生转移了话题,问起孩子们的事。

    “听说还行吧,俩孩子交往不少哩。”巩丽君高兴地说道。

    “这就好,多留点心吧,对他们会有好处的。先从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开始。”张俊生建议道。

    “说得对,没问题,好像最近张峰还为海云买了不少书籍呢?”巩丽君一一说出了书名,张俊生很满意的笑了起来。

    “三洋牌录音机好用吗?”张俊生又问起了他帮忙购买的日本进口双录机的事。

    “你不提我倒是忘了,我已经让女儿听过了,海云非常满意。”巩丽君汇报了上一次跟女儿一起逛街购物的情况。

    转眼之间又要到年底了,张俊生觉得,关于蓬州中学新州白瓷遗址一事该提一提了。于是他再次召集文化局班子人马和文保所何树坤等人,讨论下次上常委会的有关问题。

    他们很快完成了书面申请材料和书面汇报材料成稿,他要继续建议召开常委会,研究白瓷遗址复原开发工作。

    第二天是星期三,他找到了路明楼书记和王茂奎县长,分别留给他们一份申请和书面汇报材料。

    在路明楼那里他用他的思路和看法陈述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并对未来开发效果作了预期分析。

    路明楼没有多说话,只听他讲了一大堆,他本人没有表态。这是老油老道之计。

    不显山不露水,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也许他需要留足时间来思考,也许他想和王县长王茂奎交流看法之后再表态,也许他还有另外的打算和安排。

    张俊生心里很清楚,路明楼这样的暧昧态度很危险,说不定这次又要夭折了。

    所以,当他来到王茂奎办公室的时候,干脆不再多说话,只把申请和汇报材料递给他,简短地介绍了几句就走出了他的办公室。王茂奎坐在那里根本就没有站起身迎送。

    张俊生自从递了申请之后,就一直等消息,可是一等没有,二等也没有。眼看到了年底放假,还没有音讯。他的心一下子冷了半截。干脆不提这件事了。

    他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孤单,自己一个人力量的微弱。他心急如焚,可是,官场就是这样残酷,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叫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他这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他开始思考起权利来。权利是什么,权利就是让你决策,权利就是让你拍板,权利就是叫你哭叫他笑,权利就是威严和尊严,权利就是平台和颜面。

    思考的结果,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蓬州的白瓷遗址很厉害,如果开发的好,前途是无限的。为了这个白瓷,他往更深层考虑了不少,他要曲线救国,他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他要先争取权利,再争取白瓷,解救白瓷。

    最终他决定用半年的时间去研究新州白瓷,研究它的历史,研究它的价值,研究它的发源,研究它的前途和命运。不打无准备之仗,等有朝一日权利到手,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开发一把。

    他和新州市委领导和组织部做了口头申请,他要调换工作岗位,他要离开蓬州县城。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蓬州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Q庙着了大火,惊动了省市领导,借此机会他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争取领导的的支持。

    也许是时代还没有走到这一地步,也许是张俊生看的比较远见,省市领导态度倒是不错,就是没有从正面给与答复。张俊生干着急没法子。

    领导们三天后全部撤走,谁也没有给他留下一句话。他很生气,他大骂这些只喜欢吃公家饭,不喜欢干公家活的家伙,是一群混天度日混球。

    在中国就是这样,最时兴的是一窝蜂地大搞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大众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最不时兴的就是新花样新时尚。谁也不愿意去大胆地试探,大胆地闯荡。

    多数认为,试探是风险,出问题没领到给你承担,闯荡更是危险,当你一旦陷进去的时候,没有人伸手去拉你,他们都会眼睁睁地看着你被活活淹死。

    路明楼知道张俊生是一个干活的料,不愿意得罪他,也不敢大胆地启用他。所以,他们决定不在白瓷上面投资之后,找他单独谈了一次话。

    言外之意就是,他知道张俊生的思考是认真的,他的干劲是可以肯定的。就目前本县实际情况,还没有达到要搞这一项建设的各方面条件。希望他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

    张俊生也很理解路书记的用意,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也只好理解万岁了。

    小个子,大背头王茂奎则不同,他没有给张俊生回复,也没有找张俊生谈话,自始至终就是不冷不热,不长不短,一概不理会,一概不支持,一概不闻不问。

    张俊生对王茂奎的做法,无法理解,也无法沟通。但是,自己要搞点事,还绕不过这个王茂奎,使得主管的工作一度陷入被动之中。

    张俊生决定跳出蓬州,迂回挽救新州白瓷遗址。



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
    最近两个主题都是有关文物方面的,张俊生确实有些忙活。新州白瓷遗址是否开发看来是要搁置一阵子了,也许在以后的日子里,没有了张俊生的力推,半途会不了了之。

    但是另一件事仍在劲头上,BQ庙失火还没有水落石出。

    干警们全力以赴,昼夜工作,为的就是早日破案,早日抓到凶手,绳之以法。

    干警们围绕着小刘反应的问题来展开工作。经过多次走访核实,小郭出事的那天晚上,小刘的确是回到了娘家,这是小郭的母亲说的,应该是可靠的。

    那么小刘当晚不在场,是怎么知道这一消息的呢?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小刘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受害者身份,是老公有同学情人,导致了她的家庭不幸。

    其实,小刘也并不老实。因为她老公长期让他受气,甚至酒后对她实施家庭暴力。不知情的都认为她很委屈。

    老百姓爱说的一句话是,苍蝇不叮不缝的蛋。小郭经常对小刘这样的态度,其实早已被前面光棍汉邻居二傻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正在寻找机会插手搅局,以便浑水摸鱼,得到自己想要的好处。

    这位二傻子其实一点也不傻,只是父母亲为了他生下来好成人,为他起了这个小名,他的大名叫新昌,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读书人,当年因为家里条件差,弟兄五个,又没有其它住房,耽搁了说对象结婚的年龄。

    他大哥给本村南台一家招胥去了,老二不明不白地跟本村西台的另一个姑娘相好了,也没有举行仪式就住在姑娘家里了,后来生了孩子,也就算是事实婚姻吧。他是老三,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因为他爹娘死的时候,正值两个哥哥出家了的时候,家里的大权都掌握在二傻子手里,多少有些积蓄。他多次目睹了小刘受欺负的现状,非常同情小刘。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和小刘说说话聊聊天,安慰安慰。

    小刘觉得二傻子很憨厚,对自己很不错,日久便生情了。

    而二傻子听到小刘的诉说,心里慢慢地变得更加关心起小刘来了,这么一来二往的,二傻子开始为小刘买这买那,感动了小刘。

    终于在又一次又遇上家暴的时候,小刘抓住机会逃出家门,打算往娘家跑去,二傻子早已盯上了他们,就骑自行车追上了小刘,就这样他们在北岗后面野外的玉米地里相好了一次。

    他们约定还要去蓬州县城逛一逛街,顺便给小刘买些她喜欢的衣物。甚至他们当天晚上一起住进了旅馆,一连在县城玩了三天,她才回到她娘家去。二傻子把她送到娘家村口,自己骑自行车返回来了家里。

    这样的约会日后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其实小刘的老公小郭一直被蒙在鼓里。

    小刘一回娘家,小郭反而觉得轻松自由多了,他又可以和他的那位女同学约会鬼混了。他从来没有想到,他的前邻居正在侵占他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小郭家里发生的事,都逃不过二傻子的眼睛。

    那么,刚才说的小刘不在家,为什么他家里的事情她都知道,原来这都是二傻子告诉她的!

    这第二个问题是,把装着入社的麻袋扔到了河水里,为什么老汉还能听到声音呢?

    这里的解释就更简单了。

    这位老汉是多年的能工巧匠,他一年四季都在挑选荆条和竹皮材料,目的就是多做一些荆篓竹筐之类的东西,可以到蓬州县城多卖一些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其实在小郭扔麻袋之前,这河水里早已经布满了老汉的荆条。

    这些荆条形成的浮力,足以支撑起麻袋里骨瘦如柴的入社来。所以,看起来是把入社扔到了河里,其实是把他放在了荆条上,所以就能听到入社发出的声音。

    这第三个问题是,老汉为什么那么晚了还去山上泡荆条,别处没地方泡还是白天里没工夫泡。这天老汉确实很忙,他白天里挑着一旦子荆篓竹筐去县城卖货,六十多里的路程,他确实回来的很晚。

    因为这一天买卖很顺利,家里又几乎没有库存,所以,老汉就赶紧把家里剩下的没有来得及泡的荆条背到山上来泡。

    这一是为了泡荆条,二是半路里查一查自己放在那里的荆条,防止遇上偷荆条的人。

    他别说白天去了县城,即便是不去县城,他也会不定时的夜间跑到山上看看自己的荆条。

    这第四呢,小郭为什么要选择BQ庙作为放火的地方。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小郭从小就生活在这个BQ庙村子里,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每天往这个庙里跑。他一直跑到了在这里上完初中。

    因为初中是县办学校,而小学则是村办的。本村里从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上晚自习。小郭胆量非常小。他最怕的就是这个BQ庙里的怪叫声。他从小就非常憎恨这座庙,老想着有朝一日一把火烧掉这座庙。

    他曾经因为这座庙的怪叫声耽误了很多晚上去上晚自习学习,他很多时候不敢路过这座庙附近,他认为是这座大庙耽误了他的学习,从而影响了他大半辈子的前程。

    他对这座庙的叫声最清楚。这座庙一年四季都在叫。但是,其叫声和发出叫声的时间是不同的。叫得最厉害的是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大致在农历的三月上下和十月左右。

    发出的叫声像是从古老的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又像是很多人打夯或者抬起重物时一起发出的哼嗨声,每次叫三四分钟,停一两分钟,然后在重复着这样的叫声。

    如果遇上胆子大的,用砖石扔到发出声音的一角,那声音便会从对角的方向再次传出。真的让人感觉到毛骨悚然的。

    这叫声是有规律的,每年三月和十月叫的最早,太阳一落山声音就发出来了;如果是夏季和冬季就会晚一些时候再叫。

    夏季乘凉的老年人,大多都不在这一带休息,学校里的孩子们多了凑在一起,再加上远处老师很多都是住校的,壮着胆子,大部分初中学生反而已经习以为常了。

    冬季则大为不同,这里位置高,再加上呼呼的西北风,晚上BQ庙里面很肃静,那怪叫声越发听得清楚。以至于上小学的几个人作伴的学生都不敢回家,幸亏教小学的都是本村的代课老师,这些老师晚自习结束还得负责送学生们回家。

    所以,对于小郭来说,他曾经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放一把火烧毁这座庙,这已经是埋藏在他心里多年的秘密。

    这次入社又坏了他的好事,他就想到了一箭双雕的办法来。一把大火既解决了入社又解决了大庙。

    这最后一个问题,他一个人能连夜把入社放在山上石洞里吗?这个问题还不得而知。因为还没有抓到凶手,只有抓到凶手,问题自然就会水落石出了!



第一百零九章 抓获
    随着信息的增多,每一个信息之间的关联,公安干警的工作越来越顺利,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小了。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的调查,到了关键时刻。那么怎么去突破小郭放火这一线索呢?这个问题其实和泡荆条的老汉有着很大关系。

    荆条老汉家里人口多,就连吃饭也有些紧张。常年给队里大饥荒。为了弥补口粮之不足,他日夜不停常年加工荆篓竹筐之类的用品换回一些零花钱来。

    当干警们调查到是他看到了入社之后,单独把他传到了当地派出所,对他所知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跟踪。在问话过程中得知,荆条老汉第一次来到河沟里不仅救出了入社,而且他还从入社嘴里得到了更确切的信息。尽管入社叙述不清,东一句西一句的,荆条老汉毕竟年长,凭着他生活经历,他猜测到发生了什么,他从那时起就知道了BQ庙村里的小郭竟然是这样龌龊的人。

    两个村子相距很近,山里的村子户头少,人口少,三里五乡的没有不认识的。

    就在第二年差不多这个时候,老汉趁着夜晚再次到山上的那个河沟里泡荆条。等把几捆荆条都放在河水适合位置之后,他就找了一个山岗阳面背风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他一边休息一边抽烟。
1...4748495051...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