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他又找到办公室,办公室一个矮胖子接待了他,原来张局长早已把实习名单安排好,放在了办公室。
他拿到实习安排表一看,自己被安排在一所县办二中实习。这些师范毕业生三五一组都安排在蓬州县城中小学实习。
实习从下周一开始,朱友康不怕上课,不怕面对学生,最怕的是在路上跑。
实习需要每天按时上下班,这蓬州县城距离南丘村有七十多里地的路程,每天这样来回跑真的有些吃不消。
所以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住在县城熟人家里,恐怕人家不方便。真是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
令他高兴的是,蓬州县办二中才刚刚成立不到一年,这里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也就三十几个。
他到学校报到之后,校长很快就安排了住宿。
因为二中盖在县城郊区,距离县城三公里的路程,紧挨着驿村。白天上班的上学的人来人往的,看起来还算热闹,可是一到了晚上,人就少多了。
初一只有四个班,有四个老师值班就行,还有一个校长带班。这里有三个常住户。一个是正在谈对象的姚姓年轻女教师,对象在蓬州团县委工作。
另一个是老教师夫妇,他家一个女儿在蓬州医院上班,一个儿子在蓬州中学上高中住学校。
第三个住户是一个单身冀姓男老师,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
在这三个住户当中,老教师夫妇经常请朱友康到他们家里吃饭,从来不让朱友康自己做饭。
校长姓王,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校长,他对朱友康十分友好,每次考试,或者需要帮忙的事,都会找朱友康帮忙,写作、宣讲或者宣传之类的也都靠给朱友康。
过了两天,王校长把他叫到办公室里问他:“友康,你知道我是谁吗?”
“你是往王校长啊!”朱友康爽快的回答。
“哈哈,看来你还不知道啊,你知道你们村里的梁高山吗?”他问。
“知道,他就是我的老师。小学和中学都教过我”朱友康说。
“我就是你们高老师弟弟的父亲。”王校长严肃地说。看来里面故事一定不少。
“你是梁少山的父亲?”朱友康有些疑惑,不过,在村里多少听说一些,但是不知道详细情况,更不知道眼前的王校长和他有什么关系。
“不对,是王少山的父亲。”王校长及时纠正道。
“是,是”朱友康知道是自己说错了,应声答道,有点内疚。
“你应该知道一些,你们梁老师的母亲,是从南丘村二次嫁到我家的,我的老伴早年去世了,少山是在我这里生长的。”王校长简单介绍了他的家世。
随后,王校长说:“听说你在新州师范做得不错,学校里的事情很复杂,你多为学校里操点心,有什么情况多给我反映。”
“王校长您放心,我朱友康一定听您的!”朱友康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事情,让朱友康始料未及。
一个周六的早上,学校里没有学生,静悄悄的。
朱友康一个人正在校园里写黑板报,大门里突然进来了三名警察,急匆匆往校园里面走着,
“你们学校姚老师的宿舍在哪里?”其中一名警察问朱友康。
“就在最后一排的第二个宿舍。”朱友康回答。
朱友康好奇地向警察走去的方向看去,这位姚老师,披头散发地站着他的宿舍门外,神色慌张地向校门外方向张望着。
她身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撅着腚,猫着腰,手下按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
第二百一十四章 粘你
三名公安不一会儿功夫,就将那名高大男子身下的那个小青年带走了。
随后年轻女教师——姚老师,和他的对象也一起跟公安走了。
朱友康有些纳闷,昨天晚上校园里非常安静,除了几个住户,学校几乎没有别人来打扰,今天早上也没有什么新动向。
半路里怎么会出现一个小青年呢?
他一边写着王校长给他安排的板报内容,一边思考着今天早起发生的怪事。
由于一心不可二用,他写了一阵子,从凳子上下来一瞧,嗨,大错特错了。
这一段刚写了两行蓝色字体,怎么下边的汉字,一下子都变成了红色字体呢?
另外,这段文字的旁边、上边都是红色字体写成的,这样的不伦不类,就太不讲究了。
既无法突出主题,又不能很好地搭配颜色,而且,看上去结构格式上,也都显得十分不协调了。
他立刻又上到凳子上去擦,把刚才写的红色字体全部擦完,擦完之后,继续改成蓝色字体。而且把文字中要点字句和关键词语,又都重新换成了大一号的字体,这样会显得更加的醒目。
朱友康写完之后,下来看了看,有些地方还是不是很满意。
还没有修改完成,那一家老教师夫妇,迈着蹒跚的脚步,一前一后向他走了过来。
他们老俩夫妇是叫朱友康去吃早餐的。朱友康答应了一声,然后继续完成他的板报内容。
这对老夫妇就在朱友康身边站立下来,一边欣赏朱友康写字,一边和朱友康闲聊。
朱友康本来打算一口气写完板报,再回老家,因为王校长交代了这次板报内容,朱友康一点也不敢怠慢。
但是,现在这对老夫妇站在这里不走,就等他一起去吃饭。
朱友康问:“小吕值班回来了吗?”
“这孩子,没半点准头儿,不用等她了!”老妇人说道。
这对老夫妇结婚晚,生育孩子更晚,大龄夫妇生养了一双儿女,对子女溺爱有加,娇惯无比,要星星不给月亮,把儿女娇惯的有些不像话。
对于吃饭、梳洗之类的生活向来无拘无束,任其逍遥。因此,对于小吕是否吃早餐一事没有挂在心上。
朱友康觉得再这样写下去有点失礼,干脆从凳子上跳下来,在水管下边洗了一把手脸,就缠起老两口吃饭去了。
吃饭间,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讲起了今天早上的事件来。
因为这对老夫妇和那位年轻女教师姚老师,居住宿舍只隔了两间宿舍,小吕住在他们老俩隔壁,朱友康住在小吕的隔壁。
有时候姚老师的对象与她在宿舍里聊的晚了,就住在姚老师的隔壁。这是姚老师给他借用了同事的钥匙。
这一排教师宿舍后边,就是驿村村民的住宅外院。
这个院子非常大,也许是因为建设学校,这里留下了一大片空地,不够一处房基地,也没有其它走道,这块地也就顺理成章地便宜了这个邻居。
这家人像英国人圈地一样,就圈起来成了自己的外院。这个院子里面长者几棵非常繁茂的核桃树和洋槐树。
这家里有一个上高中的男生,每天一大早就会坐在核桃树的树杈上看书。以前常常会听到他诵读课文和背诵英语单词的读书声。
特别是在早晨的时候,这里的读书声往往会把他们从梦中吵醒。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再来打扰他们,外院里经常静悄悄的,大家都觉得舒服多了。都认为是这家大人懂事,劝说了这个孩子,不让他在这里读书了。
这老两口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谁知道才消停了没有几天,在今天早上就发生了这等事。
老两口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他们说,这孩子坐在树上读书的地方,就在他们窗户后面,正对着姚老师的窗户,隔着窗户玻璃可以看到姚老师和附近的几个宿舍里面。
这天早晨,他们老俩起得比较晚,朦朦胧胧之中。似乎听到有人在吵闹和打架,还听到了急促的跑步声。
他们认为是姚老师和他对象闹在闹别扭,年轻人的事不便多管,他们就没有出门。
谁知道起床后刚一出门,就看见姚老师的对象身下,仍然按着一个小青年不放松。
老两口不便多说什么,因为这是年轻人的事。
他们就沿着学校的院子散步,然后做饭。就在叫朱友康吃饭的时候,公安局来了,带走了小青年。
然后,姚老师和他对象也一起离去。
朱友康本想知道事情的真相,结果老两口只能介绍到这里。
吃过饭,朱友康跟二位老教师告辞,推自行车就要回家。
刚走到学校门口拐弯儿处,差点撞到了刚下夜班回来的小吕自行车上。两个人几乎同时刹闸下车。
小吕一手推车,一手上前搂住了朱友康的脖子:“你可吓死我了!”一边说话,头已经扎进朱友康的前胸里。
“你摸摸我的心脏都要蹦出来了!”小吕顺势去抓朱友康的手,往她胸前那里挪动,朱友康赶紧缩回手,放到自行车上。
“抱歉,抱歉!”朱友康点头致歉。
“谁要你的道歉,你要是有诚意,今天就把我带到你们山里去玩儿。怎么样?”小吕突然改口说要跟朱友康回老家里玩儿去。
“去我们那里有事吗?”朱友康有些不乐意,就反问道。
小吕给他使了一个颜色说道:“你这傻老帽儿,俺没事就不能跟你走走看看啊?”
因为朱友康和她一家在一起吃饭时间长了,彼此之间都很熟悉。
这话说得朱友康有些脸红,又怕伤害了姑娘的自尊心,就赶紧接过她的话说:“好,好,好!”
随后突然想起来她是刚值夜班下班的,是需要休息的,于是就劝她说:“别,别,别,你昨晚刚值了班,该回去休息了。”
“不,今天就跟定你了。”她的小嘴儿噘起好高,给朱友康撒娇道。
“那,那,那你今天不休息了?”朱友康看到她那勾魂的小嘴儿,似乎有些动摇了。
“不了,实话告诉你吧,昨晚医院里静悄悄的,没有来一个新病号,我睡了一个好觉呢!”小吕缠绵柔情,对朱友康爹声爹气的说。
“小吕,这山区可不好走,你还是回去吧!”朱友康看到她矫情的样子,怕半路出什么意外,有些担心地规劝她。
不管说什么,小吕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朱友康只好和她一起往回走。
第二百一十五章 野游
这个小吕,个子不高,大概也就一米五八的样子,脸面清隽,眼睛充满柔情和诱惑,一双小耳朵长得精巧伶俐,身材属于紧缩干练型的,看上去非常性感。
她自上而下看上去都非常结实有力,很有骨感,彰显了她的体能运动强项。
要是只看她的身材,那一定是健壮的短跑运动员类型。她没有缯辫子,留着剪发头,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野丫头。
不知道是有备而来,还是怎么回事,她脚上早已穿好了运动鞋。上身是白色短衬衫,下身是红色筒裤,白色衬衣扎在红色筒裤里面,这样的装束打扮,看起来健美轻松,时尚艳丽。
她跟朱友康像是哥妹一样,在朱友康跟前没有半点拘束,她时不时还会抱一抱朱友康的腰肢,扑到朱友康的胸怀。
她已经完全把朱友康当成她的同胞亲人了,她和朱友康之间没有半点男女之间的那种距离感,宛若姐妹俩一般。
在她家吃饭多了,似乎她把朱友康当成了她的弟弟一样,随便打闹,随便撒娇。
有时候下班回来累了,她把朱友康叫到她的宿舍,展开着屋门,撒娇似的让朱友康给她捶背拍腿,她扒在床上尽情享受着一个男人给她的恩赐。
朱友康是不乐意的,但是,你根本看不出小吕有什么恶意,起码的帮助也是必须的,所以,朱友康只好应和着小吕见机行事。
这样时间长了,小吕反而形成了依赖,这次跟朱友康回老家,也是朱友康把她娇惯的,她已经粘在朱友康山上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大约上午十点多钟,终于到了朱友康的家。
朱友康的两个小妹妹尚小,还不会锄地,只好在家里继续编织苇箔。她们见哥哥毕业没多久就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女生——未来的嫂子,心里非常喜欢。
小吕的车子还没有走到院里,两个小妹妹已经接到了手里。
然后,又是接水,又是递毛巾、拿香皂,看着小吕累得脸上都是汗水,脊背上的衣服也粘在了脊梁上,赶紧用芭蕉叶扇子给她扇风。
朱友康问妹妹爹和娘去哪里忙了,小妹妹说,他们俩都去地里锄小苗去了。
小吕累得够呛,她准备去屋里让朱友康给她捶背,见两个小妹妹一直跟着她,形影不离,她只好省去了这个想法。
朱友康已经猜到了小吕的心思,他不希望在两个小妹妹跟前显得过分亲密,因为毕竟不是在谈恋爱。
于是邀请她去村外到处看看,在去之前,朱友康给她倒了一杯开水,找了一个挎包,挎在肩上。
朱友康和小吕出了门,径直向西走去,西边有南丘村最高的山脉蓬山,海拔高度1338米,是当地的最高峰。
不过,朱友康并不想带她登这座山,因为太高了,就是走到山前也要五六里地,本来从蓬州县城骑自行车回来就已经够累的了。
他带小吕来到村外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丘的顶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四周更远的地方。朱友康就指着不同方向给她讲解四邻的情况。
小吕向东眺望时,兴奋地叫了起来:“哎呀,真是一览众山小啊!”
朱友康心里想,这算是山吗?你还一览众山小呢?那你要是登上了太行山的珠峰,那叫什么?
不过,他只是心里这样说,表面上还是附和着介绍一番:“小吕啊,你看,这个高耸的烟囱就是咱们蓬州的水泥厂,你看,厂子西边就是咱们二中,你看,你爸妈在做饭呢。”
“胡说,别逗了”小吕知道朱友康拿她开玩笑,就爹声爹气撒娇。
兴奋过后是劳累,小吕说累坏了,要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朱友康就给找了一个阴面有草坪的地方让她休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