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青年人说,咱村通了电,和别村相差十多年,咱村光棍汉多,与这不通电有着很大的关系。老人们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用上电,照上点灯。
确实,电给了百姓很大的方便,百姓说要不是老支书梁鸿信官复原职,平反昭雪当干部,咱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用上电。
干部谁好,谁为村里能办好事谁好。
当干部不为村里办好事,谁能说他好?
梁鸿信就是好,事实已经摆在老百姓的面前,你不服也得服,不服都不行。
梁鸿信为了南丘村的老百姓,为了全体社员,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办了这事,又要办下一件事。
为了解决各生产互助组耕地运输问题,和今后实现农业机械化,首先由大队筹资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为各生产互助组免费耕地拉运庄稼,使各生产互助组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百倍,为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幸福,也给人类带来了忧患。
随着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在以前所建造的水利工程不能满足现实使用的时候,南丘村的水井,也因水位下降而不能满足人畜生活饮用。
老支书想,能在村子周围打几口深井,就能够解决灌溉田地和人畜的饮水问题。
有人说,南丘村地势较高,地下水都流走了,咱村打不成深井。
在过去几年里,地质队勘探过,说咱这穷山恶水的地方是打不出深水井的。
老支书梁鸿信却说:“我不信,没有水也要请专家来看看。”
他又马不停蹄,浑身使劲儿,多次走访蓬州县水利局,并且自费坐汽车到新州地区地质队,一定要请专家来村里再勘探一遍。
蓬州县水利局局长非常支持他的做法,对他说:“梁鸿信同志,我一百个赞成你,一万个支持你,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吧!”
不久,新州地区地质队一班人马进驻了南丘村。他们一行六人,经过跋山涉水,认真仔细地质勘探,确定了三个打深井的具体位置,最有把握的,就是村南岗的水眼。
梁鸿信说:“有把握的水眼咱先打,这个成功了,然后,再打那两个。”
后经水利局领导和专家研究同意,钻井队很快就开始了工作。
钻井是有一定难度的,位置在半山岗,钻出的都是石头,进度不快,但是钻井队昼夜不停,一米、二米深度在继续,很快地表水已经出现了。
同志们非常高兴,再继续往下钻,深度达100米时,水位基本上达到了一定程度,老支书梁鸿信说:“再往下钻二三十米,深度至少要达130米,这样才能钻出一眼好井来!”
正如老支书所言,钻井队的同志对村干部高兴地说:“老支书是最有眼光的,多钻进去二三十米深,这口井的水位可就满足了长久使用啊!”
这口井打得不错,不分旱年涝年,昼夜抽水浇地,水位没有下降。
也只有这口井成了南丘村灌溉、生活用水唯一的源泉。而另外两个位置的水眼,经过钻探都没有获得成功。
梁鸿信累了,确实也太累了,随着年龄岁数的增长,身体累出了毛病,高血压,坐骨神经疼痛,他想腿疼往哪里也不方便,又怕为他人增添麻烦。
他想到了退休……
第二百一十章 毕业
转眼之间,朱友康已经到了毕业季。
临毕业三个月之前,学校临时换了校长,那位高智巡校长到了退休年龄,就不声不响地走了。
新校长的到来,学校的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
新任校长姓赵,长的不高,也不胖,一身筋皮,马蜂腰。
社会人都说,不怕个子低,不怕个子高,就怕遇上马蜂腰。
这话也许是迷信,也许是有意夸大。但是,这位赵校长的确很厉害。
他抓学风一针见血,硬性规定只有一条:严格毕业考试,一个学科不及格发肄业证,两个学科不及格不准毕业。
这个规定在他第一次跟学生开会时就发布了。
整个毕业年级都一下子紧张起来,开始挑灯夜战。有诗为证:
“赵校长啊赵校长
可别凄惨了好儿郎
美少女花枝招展
现如今皱眉心慌
好儿郎斗志昂扬
现如今犹豫彷徨
三年时光即逝
才知回首挽狂
挑灯烛打夜战渡题海
爬考山昼夜繁忙
熬寒冬战盛夏倒计时
提心胆迟度寒窗
转眼之间——
有的人英俊潇洒英姿飒爽
转眼之间——
有的人甘为人梯播种希望
转眼之间——
有的人储备了知识储备了力量
转眼之间——
有的人前赴后继开辟战场
然而
转眼之间——
也有的人
郁郁寡欢暗度陈仓
然而
转眼之间——
也有的人
整日**夜夜悲怆“
这首诗写的一般,可是,把学生们那种紧张彷徨的心情,写的淋漓尽致,无懈可击。
因为,这一届的学生,总认为没有了升学压力,总认为毕业就是就业。
所以,除了学校的活动之外,”小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煞有介事。这些活动多了,自然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许多人因此差点荒废了学业,几乎整日对酒当歌,歌舞升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毕业形势,学习风气,发生急转,部分学业荒芜者,开始担心起来。
就在毕业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八班竟然有一名男生喝了烈性农药,被同班同宿舍的学生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
因为情况紧急,朱友康和学生会的几个干部,先期赶到了医院,随后,八班的班主任,新任赵校长、团委张书记先后赶到了医院。
灌肠、洗胃的滋味真的让人受不了。幸亏发现及时,幸亏抢救及时,否则,这个男生就丢了性命。
这位男生平时寡言少语,既不爱打扮,也不爱交往,经常穿戴土里土气的。
他也许是家庭状况不太好,到了毕业季,仍然穿着屁股上打了两个圆补丁的裤子,脚上仍然穿一双,快要磨透底子的粗布千层底布鞋。
在冬季他没有帽子,经常在头上包一个白羊肚子毛巾,看起来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三年来,过得非常孤单,成绩又不好,本身性格内向,又不敢出面请教老师的问题。
结果,成绩一出来,他看到自己两个学科不及格,心理上一下子崩溃了。
他利用外出买东西之际,买了一瓶农药。他的一身打扮,这也难怪卖药的人会卖给他农药。
这次自杀事件也引起了赵校长的高度重视,为此,赵校长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师范学校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
他认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师范学校教育,是以育人为主的教育,一个本身心理上有缺陷或者脆弱的人,又怎么能够胜任育人教育的重任呢?
他为此特别修订了学校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文件、制度、守则和规定等,对个别条款做了具体说明和详细修改。
面对这样的学生,师范学校应该怎么办,成了学校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经过反复协商交流和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再给毕业年级不及格学生一次补考的机会,原则上不出偏题难题,围绕着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来命题。
新任赵校长的做法,得到了广大师生积极响应,顺应了民心民意,得到了大家支持和赞同。
在补考过后,这位抢救过来的八班的男生,成功过关,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新州师范学校毕业证书。
自从朱友康找化学马老师修改了一个不及格分数之后,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每一次考试都能顺利过关,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一个优秀毕业生。
毕业在急,各班毕业照结束之后,各县老乡都急于集中起来拍照。
朱友康作为蓬州老乡的优秀代表,也不甘示弱,这几天正在忙于联系照相馆和在学校里的老乡教师。
当老乡们都集中好准备拍照的时候,天气忽然下起大雨来,不得不暂时中断。老乡们就近躲在附近的图书楼下面。
就在这时,六班一个学生给朱友康送来一本书,朱友康一看,原来是《万海青年》,这是一本省级文学刊物。
朱友康急忙打开目录,很快找到了自己寄发短篇小说的题目《一颗红纽扣》。朱友康心情万分激动,我终于成功了,赶在毕业的时候成功啦!
老乡们看出了朱友康的激动,都纷纷围过来抢着书去看。
雨势很大,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朱友康只好宣布解散,下次拍照另行通知。
刚刚解散,又一位同学跑过来通知他,要他到班主任程老师那里去。朱友康不知道是什么事,就冒雨向程老师宿舍跑去。
他一进屋发现班里的马瑞英、胡志高等五六个班干部都在忙着干活。他一下子明白了程老师的意思。
他是想赶在毕业走人之前做几道菜,管一顿饭,为他们送行,这也算是作为班主任老师的一片诚心吧。
朱友康刚要去抓放在桌子上的韭菜,打算摘菜,胡志高诡秘地给他点点头,然后把他叫到程老师的卧室。
“朱友康你老实交代,马上就要离开学校,各奔东西了,你搞得对象到底是谁?”胡志高这么一问,把朱友康问闷了。
“你是知道的,你啥时候见我搞对象了?”朱友康反问道。
“你不老实,其它信件我不知道,今天我把寄给你的信件从学校邮箱里给你带来了”说完话,胡志高从裤兜里掏出来信件,在朱友康眼前晃了晃。
“说吧,你不老实就不给你了!”胡志高非要逼着朱友康说出来。朱友康为难的脸都憋青了。
“看你为难的样子,倒是不像有对象,你就看看吧,这是谁给你写的?”胡志高终于把信件交到朱友康手里。
朱友康本想拆开看一看,可是,他一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体,一下子把信件收起来装进衣兜里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牵魂
无论胡志高怎么劝说,朱友康就是不让胡志高看这封信。
越是这样,胡志高越想知道朱友康这封信里面的秘密。
因为到了毕业季,一旦离开校园,恐怕以后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其实,朱友康现在不让胡志高看这封信是有道理的。
从字迹上判断,写这封信的人就是何海云无疑,但是,自从刚上师范学校的第一个学期末尴尬见面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他自己心里还不知道何海云现在是什么态度,假如是亲近的友好的内容,那就任你胡志高随便看去,关键是,万一是一个意外情节那该怎么办。
外面下着大雨,程老师宿舍里就这么个地方,一个外间,一个里间。
外间七八个人都在场,没法自己去看,里间胡志高跟着不松手,朱友康根本找不到自己看的机会。
实在是心急如焚,两年多都已经没有了音信,就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来了,那一定是有她道理的。
朱友康看实在躲不开这个胡志高,也知道这个胡志高的经历非同一般,社会经验是班里最丰富的。说不定给他看一看会有意想不到的受益呢!
那就来一个痛快的吧,朱友康随机仔细拆开了信封,一张照片一下子掉在地上。朱友康还没有来得及猫腰,胡志高早已经抢到了手里。
胡志高看够了,就拿去给外间的同学们看,朱友康趁着这个功夫,快速浏览了一下信里面的大致内容。朱友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随后也走出外间,把何海云的照片抢回到自己手里。
这是何海云在南京文物学校门口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看上去更加优美,更加成熟,更加气质,更加精神。
可以看得出,这是她从那一次聚会阴影里走出来之后的照片。
朱友康第一次看到何海云戴帽子的照片,一身深蓝色校服,中间扎着腰带,一双能照见人影的皮鞋,配上头顶上的绿色八角帽,显得英姿飒爽,妩媚动人。
朱友康仔细看了看,似乎还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眼睛里轻轻的忧郁,不过,这种忧郁是美丽的,是经过风吹浪打的。
朱友康禁不住想上去亲吻一口,他想了两年多,盼了两年多,现在终于清楚了何海云的心境。
他开始恨自己,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现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心眼儿太小了,竟然在两年多时间里,把何海云置之度外,他觉得非常内疚,非常惭愧。
他恨自己心胸竟然连一个女人都比不上,他甚至想,自己不应该与何海云结合。自己的操守居然比一个女同志还矮半截,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他开始想,日后怎么样面对何海云。想象来想去,连都红得像是猴腚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