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的荣华路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秀木成林
他微笑,“好啊,青儿要说何话。”
“即便不说话,搂着殿下也是好的。”她俏皮眨了眨眼睛。
是啊,即便不说话,搂抱着彼此,心也是安宁喜悦的。
“好。”
室内静谧,只低垂的帐幔里头,偶有轻声细语溢出。女声悦耳娇俏,嘟囔着半带撒娇,男声低沉温和,应和中饱含纵容。
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人不舍,不过高煦惦记着妻子需要休养,不多时,再次催促她歇息。
纪婉青依依不舍,还是睡了过去。熟悉而醇厚的气息包围着她,她睡得格外安心。
一夜无词,次日纪婉青清醒时,天色已大亮,高煦早早便往前面去了。
用了早膳,何嬷嬷端着药盏进了屋,伺候主子用药。主子神采飞扬,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嬷嬷,”纪婉青放下药碗,漱了口,屏退宫人,低声对乳母说:“殿下昨日说,他从未有此念,日后也无此意思。”
乳母真心疼她,她也希望对方安心。
纪婉青话语隐晦,何嬷嬷却一听就懂,她大喜,又有些许疑惑,但对上主子笃定的眼神,也散了。
皇太子殿下,这半年里何嬷嬷也常有接触,对方为人稳重,并不是一个巧语欺骗妻子的男人。
他必然是真心的,哪怕何嬷嬷觉得不可思议。
“好,好好。”她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喜悦过后,何嬷嬷想了想,依旧觉得需要嘱咐一下主子,未雨绸缪也是不能少的。
“嬷嬷,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纪婉青同样了解乳母,对方心思她一眼便知,她笑道:“以后有何变化,是好是坏,谁也不知。”
她美眸熠熠生辉,“此刻殿下待我真心,我若百般猜忌,就负了他。”
真情,向来需要以真心来维护,高煦不是庸碌之辈,畏首畏尾,反倒可能将触手可及的幸福,硬给推了出去。
“他不负我,我便不负他。”
刘太医医术确实不错,他说纪婉青底子好,服两贴安胎药,再卧榻两三天,便可无碍。
果然如此。
再次诊脉以后,老太医宣布,太子妃娘娘已无恙,再正常起居一个多月,便能完全坐稳了胎。
虽然没有宣扬,但后殿正房依旧喜气洋洋,纪婉青终于敢下地走动了。
日子跟平常也没有变化,她身体康健,无需大补,只注意多吃些瓜果蔬菜,奶蛋鱼肉,给胎儿补充足够的营养便可。
倒是高煦,把老太医召到书房里,仔细询问了半下午,把她的身体状况,诸多宜忌都了解清楚,这才把人放回去。
他关心她,纪婉青喜意难掩,含笑看着他。
高煦笑道:“真这么高兴?”
“嗯。”
她握着他的大掌,他挑唇微微一转,反过来裹住她的小手,携手往里屋行去。
自从小夫妻袒露心意后,本亲密无间的感情再添蜜意,二人难舍难分。
她波光流转间,美眸有情丝;他也端不住了,虽内敛,但百忙间关注总不断。
加上又有了孩儿,张德海往后殿一日多次来回跑,腿儿都细了一圈。
不过,这奴才到了乐呵呵的,跑得十分欢快。
纪婉青有了孕,不敢有大动作,除了缓缓散步以外,她便看看书,再吩咐小厨房给高煦准备的消暑汤品,便过了一天。
“殿下,你可热?”
时值盛夏,如今内屋也不敢放冰鉴,只在角落放两小盆冰稍稍降温。纪婉青不怎么活动还好些,高煦从外面进来,额头一层薄汗。
“无事。”
他不以为意,先妻子一步接过冷帕子,抹了抹手脸。
纪婉青笑道:“也无需过分在意,不过是个冷帕子。”这还不是冰帕呢。
二人落座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09
软塌,她搂着高煦笑,“即便殿下觉得热,要挪地方,我也是不许的。”
纪婉青昂起下巴,娇哼睨着他。
高煦抚了抚她的脸,笑道:“好一个霸道的太子妃娘娘。”
他哪里愿意挪窝?不过看她小得意的模样,他取笑一番,心下畅然。
夫妻笑语一番,纪婉青便说起正事儿,“殿下,今早我那边的眼线传消息过来,说皇后虽有些许疑虑,却无暇细究。”
太子妃称病,请假不到戏莲阁请安,消息昨日放出去,这事儿崔六娘正好赶上了。
消息传回来说,皇后当时是有些许疑惑的。可惜外有魏王受挫,内有丽妃奉旨协理宫务,她既惦记儿子,又要应对丽妃,推搪以拢紧宫权,根本无暇关注这点小幺蛾子。
太子妃称病这事,便被搁下了。
高煦颔首,“青儿放心,她不会有空分神的。”
这里头,自然少不了东宫暗暗推波助澜,他亲自安排下去的事,效果自然一清二楚。
皇后一番算计,险险让他的妻儿吃了大亏,高煦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由于他的人煽动,陈王接手朝务后,进行得并不顺利,这等涉及根基的要事有波折,皇后头发都生生愁白了几根。
偏偏其他地方也不能安生。
丽妃多年得宠,又有子傍身,早对宫权垂涎三尺,一朝得了皇帝口谕协理,当然摩拳擦掌,誓要从皇后身上咬下一大块肉。
不过,中宫掌权多年,要敷衍她,她一时很难下手。
高煦长于皇宫,自然有心腹眼线,稍稍在关键位置动点手脚,丽妃是聪明人,立即抓住漏洞,顺势而上。
如今前朝后宫热闹得很,高煦只冷眼看着。
为了安他那父皇的心,坤宁宫暂时确不能倒下,他先取点利息,剩下的账先挂着,日后一一清算。
“那就好。”
纪婉青瞅了他一眼,便明白了个七八,既然夫君已安排妥当,她就不操心了,安心养胎才是正道。
正事说罢,夫妻闲话几句,携手用过晚膳消了食,便睡下了。
只是这一夜并不安稳,到了寅时上下,张德海便急急奔进正房,小心推开门,蹑手蹑脚来到锦帐前,压低声音唤道:“殿下,殿下。”
“何事?”
高煦浅眠,脚步声刚到榻前,他便睁开眼。
外面传来张德海低低的声音,“回禀殿下,林阳来了,说是许驰在京城传来急报。”
按照时间,实际这个时候,正好是许驰刚刚率众,围剿“二爷”郊外庄子不久。
算算日子,应是消息传来了。
东宫麾下心腹,就没有愚笨之人,若是十分顺利,肯定不会打搅主子安眠。
这里面肯定出了岔子。
高煦立即轻轻掀起薄被,抽出妻子枕着的手臂,翻身而起。
他动作很轻,不过纪婉青还是动了动,“殿下?”她借着微掀的锦帐,瞥一眼窗棂子,天还没亮。
“无事,你继续睡,只是京中有消息传来罢了。”
不是要紧事,怎可能此刻惊动他?不过纪婉青还是乖乖听话,阖上眼睛。
她帮不上忙,不让他分心还是可以的。
高煦掖了掖被角,下榻披衣,往前面外书房去了。
他猜测得不错,消息果然是许驰传过来的,一封密信,以及一个小匣子。
“这人果然了得,竟能逃脱。”
二爷能逃脱,全赖他未雨绸缪,一挖多年的地道。高煦扫过许驰亲笔的请罪密信,也没责罚,只命传信戴罪立功。
随后,他打开小匣子,取出那小半枚黑漆木牌。
这木牌不罕见,乃勋贵官宦之家的通行令牌,用于通行府中门禁,一般经常出门办差的家人护卫都配有。
“侯府?”
正面一个半字,篆体。翻转背面,则只剩小半个大字,笔画行号契合了“贰”。
侯府?二爷?
这种通行令牌,虽不罕见,但也不是随手可得的,每个牌子,都还有一个序号,用以验证身份。不过,这个木牌的序号已被烧毁。
难道这个“二爷”,是京城哪个侯府二爷。
这矛头首先指向临江侯府,可惜,高煦很清楚,临江侯府并无二房。
他不置可否,将木牌放回小匣子中。
“殿下,我们是否先将京城侯府排查一遍?”
这木牌显然与二爷有千丝万缕关联,然而,京城侯府就那一小撮,排查耗不了多少时日。
顺藤摸瓜,想必无需多久便水落石出。
高煦点了点头,“仔细些。”
第六十九章
天色还早,下了排查京城侯府的命令后,高煦便踱步回了后殿。
内屋燃起了烛火,纪婉青已经起了,刚梳洗妥当,换了一身浅碧色家常衫裙。
高煦加快脚步进了屋,“青儿,怎么不多睡会,天还没亮。”
“我不困呢。”
前几日一直卧榻,无事可做只能睡,昨夜也歇得早,他在时还好些,一人独眠,她毫无睡意,干脆就起了。
高煦端详妻子,见她面色红润,神饱满,放心点了点头。
梨花正捧了首饰匣子过来,他垂目选了一支白玉钗,给妻子簪上。她在屋里不喜欢繁复,这他是知道的。
纪婉青颇有兴致,就着铜镜端详一番,她颜色极好,一只白玉钗斜插在乌黑的云鬓上,正好与如冰玉般的肌肤相映衬。
高煦眼光不错,她竖起大拇指。他含笑,与她携手到软塌坐下。
“殿下,可是那二爷有了消息?”
若是其他情况,纪婉青是很有分寸的,不会主动过问。只不过,这二爷与她有关。
高煦下令围剿二爷所在庄子,这个她清楚,一听到京城来的消息,便直觉是这事。
“是的,方才传信,确实是那二爷之事。”
此事从开始到现在,妻子一直参与其中,高煦亦从未有隐瞒想法。她悬着心,眼巴巴地看着,他轻叹:“只不过,那人却已成功逃脱。”
密信匣子,高煦也一并带过来,此刻取出递过去,并将林阳禀报的详细情况叙说一遍。
“孤以为,这与临江侯府脱不了干系。”他向来敏锐,很多时候单凭直觉,便能指引方向。
“只是,纪家却没有二房。”这关键之处断了线,他剑眉微蹙。
纪婉青的叔父倒是行二,靖北侯府也是侯府,还恰好是纪后一党。可惜那等蠢货,不说开拓进取,即便连父兄打下了大好基础的侯府都守不住,其他不必再说。
高煦知道妻子与叔父不和,索性没有提他,只温声安慰道:“此行也不是没有获,京城侯府不算多,仔细排查一番,必然能发现这通行令牌是哪家的。”
只能这样了,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10
对于东宫麾下暗探能力,纪婉青是不存疑的,这想必是最好结果了。
“嗯,我知道的。”
纪婉青看罢密信,又打开匣子,取出小半个木牌端详片刻,不得其法,便将放回匣子里,扣上递回给高煦。
为父兄复仇要紧,但腹中骨肉同样重要,现在可激动不得,她深深吁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情绪保持平和。
妻子懂事明理得让人心尖泛疼,高煦怜惜万分,轻拥她安抚片刻,温声说:“我们先用膳。”
“好。”
纪婉青打起神,笑了笑,就着他的搀扶下了榻。
只不过,她刚站起,脑海中却灵光一闪,呼吸一紧,脱口而出,“不,临江侯府是有二爷的。”
高煦闻言,眸中锐光一闪,“青儿,此话当真?”
说话时,他不忘小心搀扶妻子,二人重新坐回软塌之上。
“对!”
纪婉青呼吸急促起来,她仰脸,紧紧攒着高煦大手,“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听爹娘说过,临江侯府确实有位二爷。”
她约摸两三岁时,曾听爹娘讨论过这个话题,若她是寻常孩童,恐怕已全无记忆。
好在她不是,纪婉青虽享受童年,但却有成人思维,偶尔听过得只言片语,也完全能理解。
现在的临江侯纪宗文,确实有个同胞弟弟,比他小了十多岁,弟弟出生时,他还是世子。
当时老侯爷夫妻已年过四旬,居然能再得一嫡子,当然大喜。只可惜这幼子高龄产下,身体非常虚弱。
会吃奶时就吃药,猫崽一般捧着护着养到三四岁,不间断寻医问药。当时的侯夫人余氏操碎了心,也不见起色,幼子反大病小病不断,气息奄奄。
“这孩子,不是没了吗?”
高煦一直凝神静听,见妻子停顿歇了歇,他递上一盏温水。
作为唯一与东宫抗衡的势力,纪皇后一党主要成员的情况,他当然详细了解过,临江侯府尤为甚也。
可以说,林阳曾把纪家上下几代主子,以及一干姻亲,都认真扒拉了一遍,造册呈于主子案前。
这位嫡幼子,也在名册中,高煦记忆力极佳,对方病弱长到四岁,病重早夭。
林阳的能力,以及办事态度,都是极拔尖的,不可能有假。
只是妻子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说起,这当中必有蹊跷。难道当年之事,另有隐情?
高煦敏锐,果然,纪婉青茶盏未放下,便立即接过话头,“不,当年那嫡幼子并未去世。”
十几年前,那嫡幼子确实状况不断,病弱非常,让母亲余氏呕心沥血。然而,这还是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屋漏又逢连夜雨,在余氏焦头烂额这关口,她的夫君临江侯却倒下了。
很突兀,倒下后昏迷不醒,京城大夫看不出病因,连求了太医也如此。躺了大半个月,气息一日比一日弱,眼看就撑不住了。
侯爷是府里的顶梁柱,整个临江侯府惶恐不安。
这时候,有人提说,侯爷膝下那嫡幼子与父亲八字相冲,方会如此。
这其实是个实话,那幼子出生时辰,确实是与侯爷冲了。只是余氏却不认为夫君突病,乃小儿子之故,她当即狠狠呵斥对方。
只不过,余氏不信,却有人信了。这人正是余氏婆母,当时还健在的老太君。
老太君大半辈子笃信此道,嫡幼孙与独子八字冲了,她本已极不喜,一听这话就坐不住了,立即托人询问了一高人。
这高人不是庸碌之辈,确实是有本事的。他直言,父子八字完全相冲,二少爷年纪小受不住,几年来才会病骨支离;至于侯爷壮年则好些,不过也小病不断。
高人说,今年适逢侯爷本命年,如今又恰好天干地支与二人有大冲,几者夹击,父子必有一亡。
当时情形,显然这个被冲亡的人,就是身为父亲的侯爷了。
老太君深信不疑,她不可能为了一个病弱的幼孙,舍弃顶梁柱唯一儿子。
这条救命稻草,马上便捡起来了。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心肝肉般的小儿子,余氏无法割舍。在这种关键时刻,她忽想起父亲在世时的一个忘年交。
这是京郊灵隐寺中的一高僧,听说已有一百多岁,通佛法,或有解法。
余氏连夜带着小儿子去了。
须发银白的大师肯定了相冲之说,余氏绝望,不过大师慈悲,且修为更加高深,他提出一种权宜解法。
若要侯爷无恙,临江侯府家这个嫡幼子,是必须亡故的。然而,却能折中一下,使出一种替身解法。
选一名同龄将要病亡的男童,大师给一道黄符,再压住二少爷的八字,夭折出殡下葬,族谱名字勾去出,全程一丝不差。
这种欺上瞒下的秘法,关键在于二少爷这身份,必须随葬礼一同死去。若不然,将会有大反噬。
换而言之,二少爷除了一条小命以外,其余的都归了替身所有。世人眼中的他已死,日后他不能归家归宗,不能姓纪,只得隐姓埋名生存。
没有其他办法,能抱住小命也是好的。也是二少爷命不该绝,当时有灾情,京郊聚集了不少病弱灾民,次日替身便找到了。用可救活孩童当替身,大师是不干的。
于是,二少爷便病逝了。
虽是早夭,但白事办得很不小,亲朋故交都来了,孩子小身子弱,从不出门见人,大伙儿没见过面,也没察觉不妥。
一个孩童早夭,当初也就惋惜一番,二十几年过后,更是无迹可寻。
只不过,奇迹的是,二少爷刚下葬,他的父亲便转醒了,恢复正常,身体健康再无小病。
那个秘法需秘而不宣,因此即便是临江侯府的主子们,也仅是当家的几个知道罢了,地位不够的,同样蒙在鼓里。
只不过,当时纪宗庆还在世,侯爷正是他亲伯父,两家还未疏离,他敏锐,影影绰绰知道一些。
他在临江侯府还有不少眼线,刚好其中一个混成余氏院里的二等丫鬟。余氏位于事件旋涡中心,底下人或多或少参与到此事中来,刺探整理一番后,基本可以还原真相了。
只不过,当时纪宗庆的关注点在伯父身上,一个四岁小儿,并不引人注目,侯爷醒了,这事便被搁下了。
直到十年后,伯母余氏去世了,他想起那个无法吊唁母亲的二少爷,才与妻子感慨了一番。
纪婉青当时才两岁,父母以为她听不懂,其实并不是,她懂了不过没放在心上。
事情抛在脑后已多年,虽尘封已久,但一朝遭遇刺激,她灵光一闪便记起来了。
“殿下,所谓二爷,应是这位早夭的二少爷。”纪婉青握住高煦的手,目光灼灼。
这个发现相当重大,高煦颔首赞同,快速将消息过了一遍,随即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11
他询问:“青儿,你父亲是否还有过此人出府后的消息?”
二少爷详情,到了四岁便戛然而止,他藏身何处,二十余年来经历如何,若有蛛丝马迹,将更有利于判断敌情。
“这人年已三旬,如今是否出仕?从文从武?”
二少爷亲爹是老临江侯,虽父子不能相认,但适当扶持一把还是可以的,若他争气,该已混得很不错。
这么一来,他便完全具备了与临江侯府勾连,并参与幕后策划松堡一役的条件。
第七十章
高煦询问妻子,可知晓二少爷离开侯府后的音讯。
可惜纪婉青摇了摇头,“这二少爷之事,我仅在两岁之时,听说过一次,此后,便未再听爹娘提起过。”
事实上,二少爷出了府,那个二等丫鬟的眼线便不能跟上去了。纪宗庆军务私务缠身,并没有深究一个四岁病童去处的闲暇。
又或许,日后纪宗庆曾从其他途径知悉过此人,不过,这些并不会对养在闺阁的女儿提起。
纪婉青有些懊恼,高煦却拍了拍她的手,温声安抚,“你无需在意。”
“能有此要紧线索,已极不错。”他直觉,这二少爷便是“二爷”,顺藤摸瓜,不日必有重大突破。
“你有了身子,莫要劳神,这事儿孤立即命人去办查。”现在把胎坐稳才是头等大事,高煦不希望妻子思虑太过。
“嗯。”
这点纪婉青清楚,只不过,“殿下,我祖父当时封侯自立家门,留了不少眼线在临江侯府,后来父亲给了我,这些涉及侯府阴私的事,正好可以用上。”
“我只是下个令,有消息就告诉殿下,不累的。”
孰轻孰重,纪婉青分得清,她深深吁了一口气,压下繁杂思绪,仰脸对上他关切眼神,露出笑脸,好让他放心。
“好。”
高煦尊重妻子,且对于此事,她手上那批眼线确实能起大作用。毕竟积年世仆,身份毫无疑虑,即便许驰等人再能干,亦未必能取得同等效果。
“你不必躁动,只命人暗暗打听即可,不要怕耗时间,更不可操之过急,以打草惊蛇。”
这事连侯府主子们,也大部分不知情,有多隐蔽,不必赘言。先探一探,若有蛛丝马迹,便可先分析一番。
高煦历惯大事,条理分明,有足够耐心抽丝剥茧。他声音温和,借事仔细教导妻子一番。
纪婉青点了点头,立即命人取来纸笔,手书一封,交给他传回京,送到纪荣手上。
当日傍晚的京城,东城处一处宽敞胡同,披着暮色驰来了七八匹骏马。
京城这地界,讲究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东城,是富人聚居之地。当然也不是没有官家,不过却少些,更多是的富户。
这条胡同,聚居的就有富户有官宦。很好分辨,非官身的人家,住处不能称“府”,只能叫“宅”。
这七八匹高头大马,一水儿膘肥体壮,马上人虽头戴帷帽,风尘仆仆,身上简单绸衣看不出身份。不过仅凭随后者整齐划一的动作,紧紧簇拥护卫为首一骑举动,就能判断不是普通人。
一行人在一户人家门前勒住马缰,大门两侧各悬挂一灯笼,一式模样,上书“穆府”。
首位骑士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迎上来的门房,大步进门,“二爷何在?”
“二爷在外书房,请容小人通禀。”
大管事已经迎出来了,点头哈腰,虽大爷是家主亲兄,但主子规矩严谨,他也不敢直接放行。
“去吧。”
大爷缓下脚步,他清楚自己弟弟的性子,当然不会为难个把下仆。
大管事很快折返,请贵客往外书房而去。
“大哥不是随驾去了承德,为何折返?”
1...3031323334...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