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太子妃的荣华路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秀木成林
穆怀善扔下教令,斜靠在圈椅上呷了口茶,目光在案上都指挥使兽钮大印上掠过,并未停留丝毫。
当初母亲去世后,被父亲安排入伍,他没其他事情可干,无可无不可地顺从了。
既然从军,他不乐意居于人下,那肯定力争上游。
打败竞争者挺有趣的,夺嫡也富有挑战性,于是,穆怀善便饶有兴致地参与多年。
但其实,他并非那般留恋权位,夺嫡多年,看着一双常出蠢招的兄姐,把大好的一盘棋下成今日这局面,他实在有些腻味,兴致索然。
如今皇帝南狩,皇太子掌军政大权,其实穆怀善已隐隐察觉不好,只可惜,面对庞大皇权,如今的他根本无处下手。
既然这样,就静观其变吧。
他拒绝娶妻,若非有姬妾,旁人会以为他断袖。但他却给每个姬妾都灌下汤药,拒绝生下孩子。
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是孤身一人的。
事实上,穆怀善现在确实孑然一身,他无牵挂,什么也不太在意。
他不畏惧失败或者死亡,平静如死水般的生活被打破,他甚至感觉血液也要沸腾了起来。
“传令下去,立即出发!”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营十万大军迅速点齐,高煦在午时前,就带着这些人火速奔往蓟州方向。
而在此之前,张为胜率领的二十万增援大军,早已与鞑靼南下先头部队短兵相接。
一场激战已经打响。
敌军四五十万之众,张伟胜却只有二十万人,人数少了一半多。这本来是极为吃亏的,但好在,蓟州至京城的路并非平坦开阔。
沿途多有高山峡谷,双方相遇之地以如此,数十万大军根本无法铺展,只能前锋拼杀倒地之后,后续继续扑上去。
这么一来,张为胜大军完全没有落于下风,且由于家国被入侵,将士激愤之下尤为悍勇,反倒压了对方一头。
昨夜攻破蓟州,清晨与大周援军相遇,激战到午后,尸体倒伏无数,鞑靼进攻的脚步,却完全停滞下来。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京城的计划被破坏了,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好,这是大周的地盘,对方不是没有兵悍将,一旦被合围,大亏就吃定了。
鞑靼统帅胡和鲁当机立断,立即命中军与后军原地掉头,往回折返。
由于京城特殊的地缘环境,它往东北西三个方向的道路并不多,鞑靼原先走的是最近一条,可惜如今被阻,他们只从为数不多的另外两三条路,挑一条还算合适的绕过去。
好在这地形环境不仅局限了他们,也局限了大周,这绕道虽远了不少,但张为胜大军却也难及时阻截。
京城怕是一时半会够不上了,但只要赶在对方增援大军赶到,包围圈合成之前突出,抵达平坦开阔的地方,他们便算成功了一半。
鞑靼铁骑并非浪得虚名,只要能施展开来,胜算便有了。至于沿途补给,京畿之地,不是有无数富庶村镇吗?
鞑靼能想到的事情,高煦当然不会不懂,因此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拦截并合围住这些敌军。
尽数剿灭可能性不大,敌军败退,逼他们原路撤回,才是上策。
高煦接了圣旨后,第一时间传信辽东、宣府两座要塞,立即分一半兵马驰援,再连同大宁、永平等地的班军,围堵鞑靼大军,绝不让敌方突围南下。
教令非常及时,接令的驻军反应迅速,陆续抵达指定地点,效果是显著的,大合围圈及时形成。
缺口堵住了,五六处激战起,现在正在慢慢缩合围圈。
“鞑靼大军虽受困于地形,但他们悍勇不容小觑,即便遭遇打击,最多也就退回蓟州罢了。”
蓟州仍在鞑靼手里,他们兵力充足,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大不了,就退回去。
预期目的已达到,战况也受到控制,京城之危暂时解了,但高煦依旧剑眉微蹙,“下一步,我们该夺回蓟州。”
现在这个合围战役,己方是主场,补给源源不断,而对方则刚好相反,胜利是必然的。
只可惜,蓟州这等要塞,鞑靼并没有抢掠一番就走,而是留作据点,剩了几万兵马守着。
鞑靼兵多将广,实力是有的,一旦见势不好,他们退回蓟州,就能暂作休整。
蓟州城高池深,里面粮草不少,在己方手里当然大大的好,只是一旦落入敌军手里,就成了一块硬骨头了。
大周这边若不想攻城损伤太大,只能采用围困策略。
但是问题在于,围也不是那么好围的。
鞑靼不止这几十万大军,蓟州被占领这么大的胜利,可汗肯定抽调守军加入大战。
蓟州城往北,与鞑靼接壤,这是一整片开阔之地。敌方增援大军到来,大周若合围的话,此处军队必然腹背受敌,一个不小心,或许还会被人吃下。
这将会是一件极棘手的事。
高煦凝眉沉思,那么能不能,在敌军增援大军到来前,先将蓟州夺回?
强攻损伤必会极大,且最重要的是,鞑靼可汗率领大军已在路上了,这短短时间内,未必会成功。
这问题前面说过了,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高煦端详着眼前的大周疆域图,轻吁了一口气,微垂眼睑思索良策。
旁边有七八个大小武将,俱是负责留守拱卫皇太子的,诸人一时也无破解良策,正一起盯着疆域图苦思。
这当口,中帐门帘一掀,林阳身影出现。
大伙儿见过这人几次,皆知道这个相貌平庸的太监是皇太子心腹,回头一看也不诧异。
“殿下,有消息传来了。”
林阳见礼后,立即呈上密信,这消息是潜伏在鞑靼的耶拉传来的,因有外人在,他话语很含糊。
“好,他做得好!”
高煦抬手接过,垂目一扫,眸中沉凝登时一扫而空,,他神一振,立即吩咐道:“林阳,立即传信霍川。”
鞑靼可汗传令突袭蓟州以后,连夜点兵,集结王都一半驻军,还有附近的某些军队,共十数万之众,清晨便直接往蓟州方向去了。
破了蓟州,这是南侵前所未有的胜利。要知道,当年“松堡之役”,也就灭了松堡而已,还没有突破后面的雄关宣府,那么近距离接近大周京城。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81
而,那场战役,却已足够证明大王子的优秀,让他顺利继承了汗位。
这也能侧面说明了,此刻鞑靼可汗的喜悦。
蓟州被破是夜晚,次日清晨,他到飞鸽传书,欣喜若狂。
鞑靼人多悍勇,可汗尤为甚,他热血沸腾,迫不及待要赶赴蓟州,亲自指挥这场战役。
然而,这里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鞑靼骑兵多,这话不假,但真没多到兵丁人手一马的地步。可汗率领的十数万大军,还是以步甲居多。
步甲,再加上粮草辎重,即便急行军,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从王都到蓟州,至少得十天出头。
战机转瞬即逝,哪里等得到十天?
但问题是,即便抛弃辎重,步甲靠两条腿,也无法大幅度缩减行军时间。
可汗当机立断,抛下大部队,自己先行奔赴。他打马星夜疾奔,约摸三四天,便能抵达蓟州。
这事儿是掩人耳目进行的,为防军中有大周细作获悉。
可汗领了一万骑兵,半夜悄悄离开,原来骑兵位置立即被合拢上。十几万大军就少一万,而且各营还限定了位置不许乱跑,因此除了几个心腹,大军中无人知晓。
不过,耶拉还是很快发现了异常之处。
他原来是中级武官,后来又升了一级,在大军中,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比寻常兵丁以及低级武官,要更能接近核心。
他本一直密切关注着可汗以及几位高级将领,次日一早,便立即察觉不同。
王帐附近的守卫虽一如既往,但他隐隐感觉到外松内紧,几位高级将领轮流出现,神情似是无异,但鹰隼般是视线还是不动声色在扫视着附近。
耶拉当即心头一动。
难道,可汗悄悄跑了?
其实,他早就揣测过这事。毕竟易地而处,恐怕他本人也会迫不及待奔赴蓟州,可汗行为不难理解,只要能把行踪掩藏得到位就没问题了。
有了猜测,耶拉便更着意观察。
鞑靼大军实行轮流值守制度,耶拉身份不算低了,因此他也在内围,今天刚好轮到王帐前不远一块地方,为他的观察提供了很大方便。
不多时,王帐帘子掀起。
耶拉这位置,说近其实也不太近,最起码他看不清人脸,只能靠服饰判断。
一个身穿可汗铠甲的魁梧男子出来了,看身形,并无两样,这人一上马后,亲卫立即簇拥,外面只能隐隐看见“可汗”身影。
一切似乎差别不大。
但等亲卫簇拥“可汗”,从面前不远经过时,耶拉还是立即发现了问题。
由于耶拉心里存着事,曾仔细观察过这群亲卫,他记性好,某些重要人物的面孔记得真真的。
现在,他立即发现少很多熟悉面孔,尤其是鞑靼可汗最信重那几个。
耶拉垂眸,遮住眸中一抹喜色,这回可以确定,可汗是昨夜离开了。
东宫在低层武官中安插了人手,这些人要紧事探听不了,但传递消息还是没问题的。先前,他与许弛约定了好几个传信法子,如今正好用上。
耶拉抓紧时间,伺机将消息传出去,信鸽振翼,迅速将消息送返。
现在,这封密信已在高煦手里。
他大喜,有了这个消息,蓟州难题可解。
“林阳,立即传信霍川。”
鞑靼可汗赶赴蓟州,不过三四天功夫,从这里调遣兵马拦截,是来不及的了。
霍川驻守的正是宣府,从鞑靼王都方向赶往蓟州的路径,正好有一个点很接近宣府,除非可汗绕远路。
只是若绕远路,那就违背他了的初衷,可能性不大。
高煦今晨调遣的军队之一,正好有宣府,想必现在霍川已经点好兵马,开始往这边赶来。
“命霍川火速掉头,从宣府北门而出,拦截鞑靼可汗。”
要就此灭杀可汗,高煦没想过这等美事,对方敢轻装上路,就是必然有保命之法。
只不过,这附近潜藏的鞑靼军队,都一股脑投入蓟州之战了。细细考量过后,他认为对方的保命之法,必然还是应在攻入大周这几十万大军上去。
可汗必然有快速而有效的法子,可以召唤大军回援。
这么一来,蓟州之困可解了。
回援可汗,谁敢怠慢?这必须赶回去至少大部分军队,这么一来,即便舍不得蓟州,留守兵力也将大大减少。
形势顷刻掉转,我众敌寡,蓟州很快能取回来,并全歼守敌。
“传令张为胜,让他稍后加紧攻势。”正好趁敌军不得不撤退回援时,奋力击杀。
等一一安排妥当后,末了,高煦又说了一句,“林阳,你传信嘱咐他,此事过后排查必会空前严厉,让他小心在意。”
这个隐晦不明的“他”,说的当然是耶拉。
鞑靼可汗既然悄悄离开大军,就自信能掩下消息,这回突兀被阻截,明显是贴身心腹,或者高中级武将里头出了细作。
自己遭遇危险,好不容易得来的蓟州又丢了,几者相加,他的怒火可想而知。
耶拉必须慎之又慎。
“此次过后,若非重要消息,让他不要再轻易传信。”
高煦话罢,林阳利落应了一声,匆匆出门传递消息。
高煦策略很正确,霍川北上细细搜索鞑靼可汗,其实是晚了些许,对方已经过去了。
但好在,新鲜马蹄印等痕迹仍在,他立即领军往东边追去,等追上了,不由分说,立即掩杀过去。
喊杀声震天,沙尘滚滚,好在可汗带领这一万骑兵不简单,能征善战,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不待命令,立即结成圆阵,将可汗团团护住。
“有人泄露本汗行踪!”
这人身份绝对不会低,可汗咬牙切齿,他要将对方找出来,碎尸万段!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首先是要保命突围。
可汗是个果断之人,脸上青黑变化一阵,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传信胡和鲁,立即驰援。”
“放弃蓟州,大军尽数折返!”
可汗并非短视之人,若留少部分军队在蓟州,很快就会被大周拿下。蓟州注定保不住,与其损失这些人马,不如狠心撤回。
心腹立即取出一张纸笺,写了一式两份密信,一招手,属下奉上一个笼子。
笼子装了两只海东青,毛色油亮,身姿矫健。密信塞进一个金属小筒,系在它的爪子上。
心腹一放手,海东青打了两个转,一振翅冲上云霄,瞬间不见踪影。
“大汗,海东青极快,胡和鲁一日内必到。”这一万骑兵都是锐,只重防守,撑一日没问题。
心腹暗暗一叹,不过一日之后,这批锐折损会相当大,真是太让人心痛了。
可汗何尝不知?
再联想被迫吐回去的蓟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82
州,他心痛难当,切齿道:“好一个大周皇太子!”
鞑靼在大周,同样有暗牒,可汗对大周诸般变化还是很清楚的,他鄙夷昌平帝之余,又对高煦恨极。
这是可汗多年从戎生涯中,吃的最大一个亏,“没想到啊,犬父竟出了虎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前方激战正酣,京城这边也暗流涌动。
“齐大人,您下值了啊。”
说话的,是京卫指挥司一刘姓同知,刘同知工作能力不错,就是因为出身差点,人有些谄媚。
这不,他一见副指挥使迎面走来,面上笑容就灿烂了几分。
眼前这位副指挥使齐耀林,还有另一重身份,他就是安乐大长公主的驸马。大长公主身份超然,驸马自然也格外贵重。
可惜的是,公主与驸马情深意笃二十多载,膝下依旧无一儿半女。
这正是完美人生的一大遗憾啊!
刘同知暗暗砸吧嘴,不过,人家的遗憾与他无关,光是如今这些就够人仰望的了。
“嗯,刘同知上值?”
现在非常时刻,齐耀林与指挥使褚宗保二人,十二个时辰轮班,不分昼夜值守。
这时候天才刚亮,刘同知肯定是上值的,他这话明知故问,意在打个招呼。
“是的,是的。”刘同知连声应是。
他在京卫指挥司待得够久,大家都知道彼此秉性,不少上峰甚至腰杆子硬的平级,都有些不屑他,因此日常相处,态度难会有些许差异。
齐耀林为人虽沉默,但从来不倨傲,对待刘同知与旁人无异,这点后者见惯人情冷暖,很轻易便分了出来。
因此,刘同知面上笑意不自禁真挚了几分。
两人交情不深,点了点头后,齐耀林便离了公署,翻身上马。
公主府在左侧方向,但他想了想,却打马往右侧而去。
熟知情况的人也不觉得有异,听说大长公主身体不大好,习惯晚一些起,而驸马兄弟齐辉杰的府邸,正是在右边方向。
今日是休沐日,齐辉杰在家里挺正常的。
马蹄声踢哒,很快就抵达内城边缘处的一处胡同。这胡同宽敞整洁,两边一水儿方正的五进大宅,还带了花园,端是难得。
按理说齐家这种爆发户式的人家,是很难在内城购置到上好宅子的,但是没关系,谁叫齐辉杰有个皇家驸马里头一份的亲哥哥呢。
齐府不少地方还扎着红绸,喜气洋溢,这是府里昨日刚与靖北侯府下了大聘,未来大少奶奶,正是侯府嫡出千金。
齐耀林在大门前下马,将马缰交给迎上来的门房,大步入内。他身后跟着的小厮长随,就自觉跟着齐府家人去歇息等待了。
弟弟齐辉杰已经迎出来了,“大哥,昨日是值了夜?”
“嗯,刚下值。”
这兄弟二人感情明显极好,拍了拍彼此的肩,齐耀林面上浮起微笑。
“哥哥辛苦了。”
“哪里,此乃职责所在。”
……
兄弟二人边走边说,很快到了外书房,齐辉杰随意往后挥挥手,“你们不必入内伺候,我与大哥说说话。”
原本齐府的不必说,就算是齐耀林身边的贴身伺候人,闻言也止住脚步。无他,知道驸马对兄弟的看重而已。
一切似乎与平日并无两样,只不过,一等掩上门,兄弟二人神色一变,立即严肃起来。
齐耀林返身,附耳在隔扇门上倾听片刻,确定外面一切如常,这才回身快步往里头行去。
“大哥,可汗昨夜来信了。”
齐辉杰已经俯身,打开一个隐蔽的小暗格,从里头取出一张极窄小的纸笺,递给兄长,“让我们抓紧办了。”
“这事,怕是有些难。”齐耀林接过纸笺,垂眸快速看罢,浓眉蹙起,面露难色。
他弟弟随即接口,“难也要办,这是可汗亲自下的令。”
这兄弟二人一来一回,揭露了一个惊天大隐秘。
没错,他们都是鞑靼派过来的暗牒。
齐耀林本名额日斯,齐辉杰本名巴图,他们确实是兄弟,但却是鞑靼人。
这么说也不太正确,应该是混血儿。二人父亲是鞑靼人,母亲却是大周女子,只不过,确实是在鞑靼生下并成长的。
兄弟二人的父亲是鞑靼小贵族,从戎后当了中级武将,母亲柳氏是一次南侵的战利品,被掳后当了女奴。
她虽出身小家,但容貌不错,很自然的,便被主人拽进屋中取乐了。
能活着,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死的。而鞑靼风气一贯如此,凡事有些能耐的武将家里,都是一大串伺候男主人的女奴?
主母虽不喜欢这些女人,但也杀不绝赶不尽,于是,便当看不见了。
只不过,柳氏肚皮很争气,不过伺候了几回,就怀上了。她也有些能耐,遮遮掩掩后左右支应,居然将孩子生了下来。
既然有孩子了,她便晋升为正经妾室,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
这就是齐耀林兄弟二人。
他们的幼时生活,其实很不好过。身上有一半大周血统也就罢了,模样还长得酷似母族,处于这拥有十几二十个兄弟的大家庭中,实在扎人眼睛。
混血、相貌,都是异母兄弟嘲笑时的打击点,也是父祖叔伯不喜的根源,母子三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二等公民的日子。
然而,即使是这般,对于这对生于鞑靼、长于鞑靼的兄弟而言,从思想到观念来说,他们却还是鞑靼人。
这种坎坷的身世,却让兄弟二人步入了一个人生转折点。
容貌是大周的,心却是鞑靼的,兼兄弟极为孝顺,时时惦记着生母。于是,二人十岁时,被悄悄选进了暗牒营。
齐耀林兄弟相当出色,被上峰所看重,后来被送进大周,心安排了一个身份,投军从戎。
果然,他们没有让人失望,奋斗了五六年,齐耀林抓住契机,成了四品武将,而齐辉杰运气一般,也成了六品武官。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到瓶颈了,毕竟再往上面,官位陡然减少,上面又有人占坑,不熬够资历,很难冒头。
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暗牒,大周对于中级以上武将排查很严,即便身世没有问题,一般也更喜欢用世代从戎的子弟。
一代寒门出身者,绝大部分止步四品。
鞑靼暗牒中,也是当时的齐耀林混得最好了,能官至四品。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的造化不止于此。
当时的安乐长公主不喜欢世家子弟,先帝便选了好些寒门文武官员,齐耀林年轻有为,居然被挑上了。
这还不止,他还被公主随意一点,点为驸马。
安乐长公主是先帝最疼爱的嫡妹,昌平帝敬重的姑母,




太子妃的荣华路 分卷阅读183
两代权力交接,齐耀林始终平步青云,二十多年后,官至京卫副指挥使,拱卫整个京城。
他的上峰,已经直接换成鞑靼可汗了,由老可汗交到新可汗手里。
不过,好钢使在刀刃上,齐耀林从不轻易被派任务,他要做的就是隐藏好自己,并借驸马身份力争上游。
也是因此,他连鞑靼暗牒也不敢轻易提携,只除了自己的弟弟。
现在,鞑靼与大周,爆发前所未有的大战役,甚至还占领了蓟州,可汗认为,使好钢的时候到了。
鞑靼可汗发密信传下命令时,刚刚离开大军,领着一万骑兵奔赴蓟州,雄心壮志。
而齐家兄弟商议的此刻,霍川刚围攻可汗不久,海东青才放出去,后续一切变化,京城无人得知。
可汗传下的命令,是让齐耀林设法掌控京城防务,等大军兵临城下,可以随机应变。
若前者力有不逮,则可以设法擒住一两个大周关键人物,押返鞑靼军中,作为人质,用于战争要紧时刻,充当出奇制胜的棋子。
“大哥,主子命令有二,第一怕是不大好成功。”
虽然没有得悉可汗被霍川所围,命大军回援的消息。但身处京卫副指挥使之位,皇太子火速调遣军队,成功将鞑靼几十万大军阻截,并已合围的军报,齐耀林还是第一时间到了。
1...5152535455...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