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祯娘传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夏天的绿
“至于你父亲去后,老家人倒是有过说法,按着宗法你没得一个兄弟,这家财就有一半该归着宗族里。只是咱们家的钱财多是我嫁妆生发而来,因此算起来都是我的,不能算在能够分出的里。”
“这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但就是有那一起子小人,说我一个丫鬟出身哪里能经营出这样多的钱财。这就说我是犯了七出里的偷盗,拿了夫家的钱财放在自己嫁妆里,这些钱理应分给宗族有些不要脸皮的还想着咱们孤儿寡母好欺负,又没得一个男丁,就该净身出户。”
说到这里顾周氏脸上满是恨色,她有一件事给隐瞒下来了,她觉得都没法说出口。当初别说是净身出户了,其中还有一个瘪三一样的人物打着卖了祯娘母女两个的主意,想着多赚一笔呢!
说起来那些没得娘家的妇人,若是丈夫亡故,又没得一个儿子,也有被丈夫家给卖了的。





祯娘传 分卷阅读133
虽是国法难容,但却是宗族准许的。这样的事儿只要这女子真是个好欺的,就是官府也不管。
顾周氏就是咬牙切齿道:“只是我不是个好欺的,我虽没得娘家,但也有靠山。当初大小姐和大姑爷不是做着苏州知府?我在盛国公府的时候也伺候过大小姐,出府后也时常与大小姐走动。当即就上了苏州府请大小姐帮忙那就是一帮欺软怕硬的,再不敢嗦!”
祯娘并不记得多少当时的事儿,就是记得,这些事她只怕也没有历经过。顾周氏当年让丫鬟婆子带着祯娘只呆在最里屋,还不许出门,就是不想她被那些人吓着!
这时候听来一时之间也是觉得顾周氏当年辛苦,就握住母亲双手,并不说话。顾周氏自然明白女儿的抚慰,柔和了神色继续道:“因此你一定要记得,对夫家亲戚该是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但是遇到那些不该尊重,也该是强硬,让人知道你不是一个好搓扁揉圆的。”
祯娘根本不是一个好性子的,自然不会低眉顺眼。因此立刻道:“我再不是那样的人,母亲难道不知?到时候我自然不会受欺。”
祯娘是这样说,旁边的文妈妈却道:“太太说的这话虽然不错,咱们自然该立起来,这才能过好日子。但是有一样,小姐也不该浑身是刺一样,人家有什么不好就立刻硬气起来。”
文妈妈在这上头不知比顾周氏明白多少,她不紧不慢道:“咱们做女子的不容易,万事不由己,做到太太这样已经是万里无一了。但是就是太太这样,也没有说能任凭心意的,该忍耐的时候还是要忍耐。只有在太太当年的境地,实在不能忍耐的,这才要狠狠反击。”
文妈妈并没有做过正经媳妇,当年是被盛国公府的大姑爷送给手下做妾室的。说起来她压根不用和夫家亲戚打交道,又哪里来的经历?原来她是没经历过这些,但是她那妾室身份不是普通妾室身份,本就是大姑爷看着手下原配正室缺少见识屡屡闹出笑话给的。
这样的身份,她不是正室太太,但是该晓得的交际一样不缺都晓得了。甚至正是因为当初身份尴尬,她比一般的正室太太知道的更多也不一定。
文妈妈说话十分中肯,她知道这话说起来不如顾周氏之前的爽快舒服,但过日子哪里就能一直爽快舒服,因此接着道:“譬如有亲戚总是上门求人、打秋风之类,该如何应对?并不是那些一次两次,本身也讲脸皮,人是真赖上姑爷家了。”
“若是有求必应,不说养大这些人的胃口,以后更麻烦了。只说一些听闻了的亲戚是不是也会闻风而动?若是不闻不问,人家只说是发达了不认穷亲戚,该是如何?反正他们穷的底掉,也不在乎名声,总不能为了这个真叫人去打一顿罢,这是亲戚呢!”
“他们再不堪也是同一个血缘里的,宗族里也能说话。真个都说小姐的不好,小姐在宗族里还有什么好名声?可别小看这些名声,除非是那些不要祖宗的,不然还是要与宗族抱团。在宗族里名声好了,许多麻烦也就少了。在宗族里名声不好,哪个亲戚都敢来踩一脚。任你财势滔天,与宗族结交也是必要。”
说到这里,文妈妈的声音也低了一些:“再有一样,姑爷是个什么意思他就算与宗族走动的不多,只怕心里多少也有些在乎。小姐与亲戚处不好,他就是不觉得这些亲戚有什么打紧的,也该觉得多了一个麻烦罢。”
话并没有说完,按着文妈妈的意思让丈夫觉得麻烦可是一个不大妙的开头。实际上顾周氏也是这样觉得的,祯娘想到周世泽他真的那样容易为别个恼她?若真是那些亲戚无理,只怕不用她做什么,他就该发火了。
只是祯娘没有说这些,只是温顺地听文妈妈的教导之语实际上祯娘真的和顾周氏一样幸运,如今看起来似乎也没得什么麻烦亲戚的样子。虽然太原远隔千里,但是顾周氏也是派人打探过周家的情形的,这时候倒是正好说到点子上。
周家宗族虽然大,也常常有走动。可是都是远亲了,并没有什么分量,这样的亲戚就是互相有礼一些就是了,反正不多见。唯一近一些的亲戚一家又是有仇的,早就闹翻,那么祯娘也就不必小心翼翼了。
这几日就是记住周世泽家亲戚那些,关系如何只有一个大略的。毕竟地方远的,哪里知道一些私密的事情,只能等到祯娘到了那边以后自己再去多看多学了。
直到半个多月以后,有一日祯娘正在窗前练字。就有丫头来她耳边说了一句,祯娘点点头,让人端水洗手,整理衣襟头发,这才来到客厅苗修远、刘文惠、宋熙春已经等着了。
不止他们人来了,还带着一大箱子东西。这时候箱子是开着的,祯娘立刻就能看到里头满满都是玻璃瓶子,每个玻璃瓶子都有五六寸高,里头装的正是祯娘之前让他们去做的东西。
祯娘见里头全是指头尖大小,糖块似的玩意儿,立刻知道事情八九不离十了。立刻让人拿蜡烛、银碟子、火柴等,这就要看看东西如何。
东西化软后立刻成了糖稀一般,由着红豆拿了小毛刷给其他丫头试出来样子果然是不赖的。趁着这东西未干,红豆还在上头点各样小花钿,等到干了再看,果然是牢牢的。
祯娘点了点头,无论是出来的样子卖相,还是如今的品质显然都是不差的。因此道:“你们倒是很麻利,这才有半月多,从人都没有就到了东西都出来了待会儿我来写条子,你们每人都有赏钱拿,至于那些匠人也是一样的。”
三个人这时候都有了喜色,包括向来不怎么笑的苗修远。毕竟谁不爱钱呢,况且祯娘出名的大方也不只是钱财,还有祯娘难得的赞许,这也是欣喜的原因之一罢。
就是如此三人也不忘要谦逊几句,最机灵的刘文惠就道:“这本就不是咱们的功劳,就连那些匠人们也只能算一少半,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大小姐才是!大小姐都说了要用清漆混着颜料。咱们只要试出最适宜的颜料,又让清漆里头树脂用的更多罢了,这有什么难的?全是力气活,并不用动脑子。”
话是这样说,事情还是比他说的难很多的,一样一样颜料试去还能说是力气活儿,可是得出新清漆的配方就不是那样容易的了。可不能就是树脂多些,这树脂多了,许多清漆方子上其他的原料也是要变的,不然可出不来如今的样子。这可是苦恼了匠人许久,还是三人愿意许钱,又有运气好,这才琢磨出了恰好的新方子。
祯娘听过后眼里含了一丝笑意,她自然也爱听好听话。况且她年纪还小,就是再老成聪慧也受不住人家真心吹捧呀。她故意不去回应这话,只是如常一般道:“这东西这样子已




祯娘传 分卷阅读134
经差不多了,但是也不能就这样不管,还要督促匠人们继续进。反正还要准备一些时日的,东西是难道还怕太好了么!”
说完这些,三个人又继续论起这指甲油买卖该怎么做。整个是要按着几步来的,原先就定好了,如今又再说一遍,既是大家继续通气的意思,也是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大家又过一遍。
这过流程的活儿是由三个活计里的大哥宋熙春来主持,他既没有苗修远那样寡言,也没有刘文惠那样话多,又是老成持重的,很是合适。
这时候他手上拿着一个册子,轻轻咳了咳道:“第一个咱们要给这指甲油办作坊,这个是和原来火柴生意一般的。第二个就是要办一家专门卖这指甲油的铺子,这既是打响名气,又是在客人心里显得咱们是好东西。”
像火柴一般就是便宜用的自然可以省了这个,但是指甲油却是让有钱的女子来买的,就要注重一些了。光有个名字,却连一家铺子都没有的,在人家眼里可不是显得差着档次。
其他人对这两步都没甚话说,宋熙春就继续道:“接着咱们就是打响名声,既可以做纸单子广而告之,也可以开业那日做出大的声势,也可以去给红姐儿钱财让她们用咱们的东西,也可以请路歧人唱卖。法子有许多,都是如今惯用的,倒是不用太脑子。”
本朝商业早先并不兴盛,特别是立国之初。这既是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也是因为□□皇帝厌恶浮华。但是武宗皇帝之后就大不相同了,商业大兴,伴随而来的是商业手段的不同。既有唐宋时候就有的老法子如今‘复兴’,也有当代人想出的新风尚,不可谓不多。
“等到名气起来了就只管去联系百货铺子、脂粉铺子,咱们就把咱家的指甲油快快堆满各家铺子,最快铺开。因此让些利出去也是无妨的,只求最多出货因此不要像之前做火柴作坊那样保守,指甲油的作坊可以做的大些,前头多多存货。”
许多这时候做生意的只想着一样东西能一个能卖的贵些就好了,能多多赚钱么。却不想卖的多了,就是每个价钱不高,利润也是极其丰厚的。或者有些人想到了,却碍于本钱、碍于害怕风险,宁愿不做大。
这是祯娘第二回亲自上手生意了,家里有事现银多多,这个生意就是九牛一毛,因此做的格外大胆。
一时之间陆陆续续把事情说完,或者觉得有改进的都商量着改进,当场一起思索互相启发,倒是比自己一个人闷头做好得多快得多。
等到事情毕了,三个伙计拾东西要告辞。祯娘才像是想起什么,叫住他们道:“我们似乎还没给咱们的指甲油取个名字,这可不好,将来显不出了。现在就是脂粉铺子,样样粉儿膏子的不都是有好名字。”
三人虽然都是男子,男子大都不在意这些东西姓甚名谁。但是作为一个生意人,事情就不能这样看了,他们要用客人的眼光看。指甲油的客人都是女子,女子自然在意是不是有个好名字,因此立刻赞同。
祯娘得了赞同,来回走了几步,似乎在思索什么。定下身来才道:“我只想到一个‘国色’,本来咱们的指甲油不就是各样颜色多么。还不只是这指甲油的名字,各样颜色也可以有说法,譬如放入金粉的和放入银粉的可以配成一套,就叫做‘金粉银楼’。白色的就叫‘国色不染尘’,青碧色就可以叫‘烟雨’......总之是各有说法的。”
祯娘说着自己倒是入迷了,道:“你们先回去,整理出已经能够制成哪些颜色的了,把颜色单子开出来。我来翻书用典,看看能又出哪些好名字。”
三人立刻有松了一口气之感,虽然他们觉得大小姐这主意很好,只怕那些闺阁小姐都会十分喜欢。但是让他们三个不大读书的,至少不大读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的来给取出那些名字,也是为难了。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等到作坊都建成,祯娘果然是给每一样颜色的指甲油都取了名字只是要印刷出来贴在装瓶的玻璃瓶子上的。
等到作坊里有了生产,‘国色’的铺子也就铺开了,按着之前说的,铺子门前搭台唱戏,又请了人来发纸单子和贴告示,果然是立刻引来一些人发问毕竟是新鲜生意的。
这时候只要进‘国色’铺子所在的大街,就能听见有路歧人把国色指甲油编成了唱卖歌给过往行人唱卖,倒是引起不少注意。然而真正有轰动还是要等到秦淮名妓们都用上了这个。
不只是人们口口相传,就连写些轶闻的《秦淮邸报》也会写上‘某某姐儿用本城新出‘国色’指甲油,甚美’之类。这既有一些是邸报上自己写的,如今当红么。也有一些是顾家花钱请邸报社主笔帮忙添上去的,钱不多,效果却真是要多好有多好。
很快就是全城女子均用‘国色’这就能往百货铺子和脂粉铺子发货了。毕竟一家‘国色’怎么足够供应全城,而等到这一轮风尚过了而没有把生意做大,这就是错过了最好时机。
实际上这一回可是顺利极了,说运气好也不为过,似乎做什么来什么,就是没有波折,一切都是按着预想的顺序出来虽然之前的预想本就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但是一个意外都没有,完全按着预定的来了,这也难得呢!
总之从秦淮河起,这‘国色’立刻行销整个东南本来江南就是脂粉乡里,这儿百姓富裕的多,女儿们也更加好装饰,新出这样的‘好玩具’,哪有不爱的。
祯娘甚至以己度人,不止在指甲油颜色、品质上下功夫,还在瓶子、名称上下功夫。譬如到了年末新出的‘国色.四季歌’,就是浅草绿、浓绿、金色、白色四个颜色,以‘浅草没春’‘夏染绿’‘金下秋台’‘隆冬雪’命名不止如此,还尽力打磨,里头的指甲油不是指甲尖块儿的样子,而是绿草、树叶、花朵、雪花的样子,这是用了模子才能做出,而且做坏的也多。
至于瓶子就更不要说了,按着四季也是各有样子。一经推出满东南追捧,也不管根本上没有改变的指甲油价格翻了两三倍是不是值得,凡是有钱的女孩子都是买了的还有好多手慢的没有买到呢!
之后祯娘订下每岁会有一个‘纪念组’的规矩,譬如这一回的‘国色.四季歌’就是了。每回的纪念组也是有定数的,一旦卖完就再不多出,保持了国色在女子们眼中的格调。
之后历年,国色还出过‘国色.盛唐诗’‘国色.八美人’‘国色.二十四节’之类的纪念组,无不是备受追捧。这样的生意案例,还被苗修远读书的东南财经等学院写在了书里,反复研究过呢......
甚至不说那样远,只是第一年的年末,苗修远、刘文惠




祯娘传 分卷阅读135
、宋熙春三个看一年账册就忍不住道:“这也太惊人了一些,原来就觉得这指甲油的生意撑死了也没得多大的格局,至少比不上做火柴。只是这才第一年就比火柴那边赚的多了,什么道理?”
祯娘老神在在,比划了一下桌上小屏风上的画儿,道:“格局是没得火柴的,这可是民生用的。但是没得天灾人祸,讨生活容易的时候,这些致玩意儿不定卖不过那些。譬如木柴、炭火之类的生意格局是大,也不见得比家里卖珍珠赚啊。”
大家笑过一回,只有苗修远一个非要想明白的还在脑子里打转,皱眉道:“想不通啊想不通。”
刘文惠却是一把拍上他的肩膀道:“你管什么想不通的,这可是咱们又做成了一桩生意,还是一桩大生意好生意,赚钱多还不好么。”
祯娘笑而不语,不知道这些伙计是不是真不知道天底下有钱女子在这些东西上从来不计较花。直到三人都看她,她才提示般地道:“你们该去打听打听富贵人家每个月后院该用多少脂粉钱了,女子可比你们想的大方有钱。”
不过这也是后头的事情,现在事情才将将开始,还是年上春末里头呢!
第66章
春末里头不正是好时光,祯娘却是因为各样事情没正经出门玩过的样子。这个她自己都恍然不觉,直到听到底下丫头说了一回她才想起来。不说的时候没个察觉,等到提起便是十分意动了,因此第二日祯娘便禀了顾周氏一声就出门去了。
顾周氏因想着祯娘最近又是学习管家,又是新开一门生意,闲下来还要读书。这会儿要出去玩,心中十分乐意,还让她晚些回来,多玩一会儿呢!
祯娘出得门,在车上就有红豆叽叽喳喳问道:“今日春光大好呢,小姐是要去城外踏青,还是就在城里逛一逛?要是踏青咱们也应该在市里转一转,准备一些小食并风筝等玩意,不然到时候玩什么。”
祯娘轻轻点了点红豆的额头,道:“今日先在城里转一转罢,我是想着逛一逛古董店,然后在集市里逍遥一个下午。至于郊外,等到过几日再去吧。到时候要提前准备才行你可安静一些啊,有了你一个竟像是多了一屋子人一样。”
有了祯娘的话红豆才了声,安安静静坐着,偶尔透过车窗帘子看看外头的景儿她是常常跟着祯娘出门的一个,但是真个街市玩耍其实也没几回,所以也是很珍惜的。
祯娘也看外头,这时候正走在一条主街道上街上十分拥挤,不只是因为如今做生意年景好,街上多得是人。也因为如今占用官道的多,要知道这金陵城原本大街上都是有官沟的,这官沟用于排水。本来两边房屋是决不许超越官沟的,如今官沟却都是在房屋屋檐下头。
这样的坏处好多一个是人家怎会容忍屋檐底下有个水沟,自然是要填平堵死的。于是一旦到了南京雨季。雨水漫街,水道不通。另一个是这样屋檐相连,没有砖墙相隔,一家火起就是千万家火起。
还有些别的坏处,也是说不尽了。祯娘不喜这样,但也知道自己无法因此不看这些,转而看街市上热闹店铺。要知道南京是秦淮河畔,算的天下第一等富贵繁华之一了,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名色繁多。
有那茶楼、茶坊,门上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来,以茶招揽四方客人,专售梅汤、和合汤、胡桃松子泡茶不过也兼卖面饼。只是祯娘早就知道这面饼味道不怎样,只能骗一骗外地客人了。
这也不是祯娘眼尖,或者自己试过。而是金陵本地也有戏谑调侃人,其中有一套调侃词,专说这些各色店铺的。祯娘阅过一本这样的笔记,倒是对金陵各店铺的‘内里’知道了个一清二楚。
记得那说这些茶寮的调侃词正是‘茶坊面饼硬如砖,咸不咸兮甜不甜。只有燕齐秦晋客,一盘完了一盘添’,也是格外挖苦了。
也有酒馆、酒店,挂着大大的‘酒’字旗。如果是一座大酒楼,就更加气派。里头有百十座阁儿,周围都是绿栏杆。祯娘倒是听说本司三院四处窠子里头的粉头□□都会到酒楼赶趁,怀抱琵琶,弹唱曲儿,或者吹笙品笛,替公子王孙或食客侑酒。只是她每回都没见过,毕竟都是是在雅间里的。
还有各种食店、面店,买卖各种吃食。如羊肉面店,日宰羊数只,面如银丝,有蒜面、肉内寻面,兼卖扁食、夺魁。此外,还有杂货铺、绸缎铺、当铺,如此等等。
祯娘是准备逛一逛古董店的,因此这边都先不停留,到了三山街到太学前一段这才下了马车,自己行走逛街。
这一段街道可是有来头,原来天底下有四大书市,分别在京城、南京、苏州、杭州,这南京的书市就正在三山街到太学前一段。原来全是卖书的,后来街道又接了许多支路,算是扩大了。
这以后就有许多店铺进驻了,不过大概是这里原本是书市的关系,进驻的店铺也是文具店、清客店、古董店这些,总归是文人汇聚之地。也是祯娘到金陵后最常逛的街了,常常在这里淘到心爱之物。
是的,就是‘淘’。毕竟除了一些大古董店明码标价,并没有多少空子钻之外,多的是小商小贩。这些人最多的是开了一个摊子,也有些有小铺子。总之他们本钱不大,东西也不贵,只是假货多。有眼光的自然能低价买进好东西,至于没得眼力的就只能认吃亏了。买古董的规矩从来是钱货两清,不包真假。
其中的乐趣也在于此了,祯娘自己就是个中高手在一堆破烂玩意儿里,只有自己能慧眼识珠挑出真东西,用远低于应有价的银子买下喜欢的东西,其中乐趣真不是一句‘赚了’可以形容的尽。
祯娘下了车,见到第一间店铺竟不识书店也不是古董店,竟是一家清客店。清客是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教授吹弹歌唱的艺人,多是科举不顺仕途不畅之士,只得如此罢了。
说起清客还有一个‘十样要诀’,即所谓‘一团和气要不变,二等才情要不露,三斤酒量要不醉,四季衣服要不当,五声音律要不错,六品官衔要不做,七言诗句要不荒,八面张罗要不断,九流通透要不短,十分应酬要不俗’。
所以说来他们最要紧的是要能够应付裕如左右逢源,故而说起来清客再雅,也不过就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清淡凑趣,说的刻薄点就是在富贵人家讨口饭吃。祯娘家自然没有这些人的,但是听说盛国公府倒是养了好些。
其中一些凭着能时常见到盛国公府大人物,并且关系亲近,常常还受外头人的好处用来帮忙联系府内这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祯娘传 分卷阅读136
了。
这清客店自然不是卖清客的了,而是代为联系清客的这也成了一桩很多人做的生意了,十分可笑。这样的铺子里头并无其他装饰,只有茶具炉瓶这些。转开身子都嫌弃不够的屋子给分成了两截,里屋挂着条幅,号称董其昌所书,这自然是假的。
祯娘知道这些同样是从那本笔记所来,上头也有调侃词是‘外边开店内书房,茶具花盆小榻床。香盒炉瓶排竹几,单条半假董其昌’,都是说的明明白白了。
祯娘自然不会有兴致去看这店铺,只是转过身去从小摊子看起这并不是一古董摊子,而是一旧书摊。上头整整齐齐磊着书籍,这样一个小小摊子至少也有上千册了。
那摊主本来闲着,一看有生意来了,立刻注意上了。只是他也没有贸然上前,书籍甚至不同一般古董生意,这是更加安静的人家正挑选书籍呢,这是文人乐事,你吵吵嚷嚷算是怎么回事?
1...3940414243...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