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五十多岁的项梁哪里撑得住这般压力,一瞬间便倒在了地上,嘴角渗血,“擒住项梁,留下活口,送往咸阳,交于陛下!”英布见状喊道。
几名秦军闻言,立即起戟,项梁似乎得到了几乎,忙人起身,手中长枪瞬间扫向四周,竟使得两三名秦军带伤倒地。
“想让老夫束手就擒,除非死在此地!”项梁的声音很决绝,旁边的英布眉头微皱,这时旁边的秦军又围了上来。
诸多士卒看着英布,有些无奈地说道:“莫非真为了这老匹夫伤我秦人,送与咸阳,亦是斩杀,何不就地解决!省的些许麻烦。”
“这,陛下有言,尽量留下活口。”英布脸色飘忽不定地说道,双戟仍旧控制着项梁腰腹,致使其不能轻举妄动。
项梁听闻英布此言,不觉嗤笑,“暴君之子,妄称天命,真是笑话!”
就在这时,项梁忽觉得腹部一阵剧痛,竟有长戟从后穿入,那拿戟的士卒猝了一口唾沫,“将死之人,还敢污蔑陛下,且送你一程!”
季布在军中看到项梁被刺死,心中大惊,只得带领数十人突出秦军,向着山林中逃去,英布被这猝不及防的情况吓了一跳。
“将军勿忧,此事陛下问起,某一人担当便是。”那刺死项梁的士卒说道。
项梁气息微弱,手中的长枪最终还是落了下来,有些无力地躺在了地上,楚军见丞相被杀,顿时士气大跌,三五成群向着四面八方逃去。
如今项梁已死,其他不过是小鱼小虾罢了,英布也没有过问,随即捆着项梁的尸体向定陶城中赶去。
不管怎么说,项梁终究是大楚的丞相,因此按照诸侯礼节厚葬已经是给他三分薄面了,且说项它这边。
天色微亮,便命令士卒悄悄往定陶城中赶去,毕竟刘交也算是聪明人物,项它左右思考,也觉得有理,但为了自己的面子,依旧决定在清晨出发。
李迈军中虽然发现了楚军退去,并没有去追的打算,按照时辰来算,英布应该已经得手。
时至晚间,项它带领数千人才从大梁城附近赶到定陶,不过让项它惊讶的是,定陶的城墙上已经挂满了秦军的旗帜。
“难道定陶失守了?”项它有些不信地说道。
就在这时,前方探路的士卒也走了过来,喘着粗气说道:“启禀将军,定陶被英布占领,老丞相薨。”
“此事真假?”项它颤颤巍巍地说道。
“千真万确,还请将军速速绕开大梁,赶往彭城禀告霸王,或许有挽救的机会。”那士卒只得劝慰道。
“那其他人呢?项庄等人呢?”
“全部四散逃去,英布意在丞相,故而不管其他。”
听到这里,项它当即捶胸顿足,大哭道:“老丞相啊,某不听刘监军之言,致使得楚军有此大难,臣无言面见霸王,愿以死谢罪!”
项它说着就要拔剑自刎,还好诸多副将拦下,才使得项它的情绪稳定下来。
定陶如今是不能去了,因此项它只得折返绕城,悄悄向着彭城赶去,自此两城皆定,陈平功不可没。
咸阳宫内,胡亥侧卧在榻上,旁边的扶苏讲着兵法,而胡亥却一刻也听不下,只是来回挪动身体。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3章 魏豹终究复为民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扶苏在下方,见胡亥如此,不觉叹气,“陛下,兵法乃是重中之重,如言讲之,陛下为何这般仪态,实在有损大秦威仪啊。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兄长,汝乃相国啊,应该治理万民才是,兵书奇法由太学教授即可,何劳兄长大驾,况各地战事,朕心中担忧,还望兄长担待。”胡亥颇为委屈地说道。
扶苏只得将兵书放下,思量片刻,最终笃定道:“既然如此,兵法之事放下也可,倒不如先充实后宫吧,按先帝之言,十二妃,三十六良应该要有的,至于皇后,可依子而定。不知陛下以为如何,今虽未及弱冠,岂能是寻常百姓所能匹及的。”
“兄长,朕方才十八而已,有何可焦躁之处,另外蒙氏二女皆已定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胡亥遮遮掩掩地说道。
古人尚婚十三四,十八岁已经算是晚的了,但胡亥仍旧觉得有些仓促,再说了战事未定,突然大婚,好不容易有点德君的样子,估计瞬间磨灭。
扶苏正要说点什么,恰在此时,前方战报送回,胡亥瞬间起身,“相国,战报传来,还请您老人家下去忙吧,朕亲观之。”
“另外皇陵修筑以及边城建筑可缓则缓之,燕赵之地,尚可守匈奴,关于苛捐杂税,相国与上卿商议,皇宫充实,便可免去旱涝之地三年税收,尤其与他国边境之地,能免则免之。”胡亥兴奋道。
扶苏眉头微皱,只得放下手中的兵书,“陛下,此乃太公兵法,若无他事,臣暂且告退。”
“好,若有事朕自会通知相国,兄长也莫要太过操劳,诸事可交由其他人去做。”扶苏三十岁而已,现在看着竟犹如四五十岁,毕竟国乱岁凶,官职越高,责任越大,皇帝则是个例外。
胡亥端坐起身子,舍人匆匆进殿,与扶苏打个照面,便径直来到胡亥地面前,当即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大梁魏王已送往咸阳,此乃陈平书。”
说话间便将手中的帛书呈给了胡亥,“这是陈爱卿从大梁送过来的?”
“是。”胡亥随手便将帛书拆开,其言曰:“臣躬身拜见秦君陛下,揖首言:自臣进大梁以来,魏王诸事委托,甚得其心,故而举行大典,散帛书以责项梁,楚怒发兵,臣力劝死守,彭越支援,斩杀廷尉,生擒魏王,大梁复归秦矣。”
“李迈与英布袭击楚营、定陶,皆有所成,彭越所来之日,楚贼项它攻城,中计损伤,归营遭伏,楚贼十不存一,损伤惨重,五千余人难成大事,英布攻城,其事不知,容后在禀,还望陛下处置魏豹,微臣顿首再拜。”
读完帛书,胡亥心中大喜,“舍人,且将魏豹带上殿来,朕要亲自审问,另外召集百官,朕要议事!”
“诺,微臣这就去办!”舍人仓促而出。
时至中午,咸阳大殿,诸多官员皆是来到,蒙恬扶苏为文,王离章平为武,王陵栾步等人亦是在殿内。
胡亥坐在殿内,心中甚好,君臣礼毕,舍人便将魏豹带到了百官前,众人见是魏豹,皆面面相觑。
扶苏首先上前道:“陛下,难道大梁破了?”
“哈哈,相国莫要惊讶,大梁已经是第二次破了,毕竟百里之地,尚不如韩,焉能不破之,魏豹,汝可想为王也?”胡亥颇为打趣地问道。
殿下的魏豹早已卸下王服,穿着囚服,听到胡亥这么问,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些踉跄地回道:“全凭陛下安排。”
胡亥随即摆手,问向百官,“魏豹此人,当如何处置?”
话音未落,栾步便率先走上前来,瞥了一眼魏豹道:“启禀陛下,天下纷乱,匹夫称王,今虽被擒,若日后死灰复燃,恐难对付,不如将其斩杀,免除后患。”
栾步说话一点也不避讳,完全是当着魏豹的面说出来的,致使得魏豹双手微颤,“这恐怕使不得使不得啊!”
“某乃草莽,不知天命,遭人谗言,才铸成大错,还望陛下饶命,某当初为魏将时,不曾亏待栾步竖子,而今反扑,犹如恶狗,陛下岂能使此人位列朝堂!”
栾步却是嗤笑一声,“哼,谁不愿找一方安土,汝若早降,哪有今日之事。”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胡亥扶额道:“相国,你且出来说说吧。”
扶苏通礼仪,知法理,稍微整了整衣衫,踏步上前道:“启禀陛下,依照微臣意见,贬为平民皆可。”
“匹夫称王,古今有之,杀之可绝后患,然于赵燕齐而言,非好事也,今斩杀魏王,只会寒了天下人之心,本欲降者,更欲战之,本欲战之,宁欲身陨,以报列祖。”
“故而微臣以来,可礼遇之,不可擒杀之。”
胡亥闻言,连连点头,总算有人说到了点子上,“诸位以为相国之言如何?”
“臣等附议!”
“既然如此,于咸阳腾出房屋两间,赐予魏豹,从此为秦平民,苛捐杂税免之,粮食皆由秦供应之。”胡亥缓缓地说道。
魏豹在殿上,听见此言,心中大喜,不管怎么说,小命总算是保住了,“小人谢过陛下,陛下隆恩,定能复统四海,振兴大秦!”
舍人见状,当即摆手,命人将魏豹拉了下去,殿内瞬间寂静,殿中的王陵脸色复杂,当即出列道:“陛下难道无其他事情了吗?”
“此等小事,不足以召集群臣啊。”王陵言语直接。
胡亥面色微笑,“爱卿知我也,今魏豹事小,项梁事大。”
殿内顿时哗然,迟迟未言语的蒙毅也在此时出列,“陛下的意思是项梁被擒?”
“嗯,英布发兵迅速的话,项梁此刻应该被擒,诸位爱卿当知,朕心中大患二人也,一为楚贼新封霸王项羽也,此人膂力过人,用兵如神,深得江东子弟信任,一为楚贼新封汉王刘邦也,此人秦时亭长,好结游侠,知人善任,九江雨水丰沛,与巴蜀相比,征兵屯粮之所也。”
“然此时项梁若被杀,项羽怒而起兵,吾等恐不敌也。”胡亥若有所思道。
听到这里,扶苏长舒一口气,“陛下勿忧,发兵之时,曾告诫英布,可擒不可杀也,当无忧也。”手机用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更多完本小说 关注微信公众号xbqgxs 新进入首页 很多精彩小说等着你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4章 彭城项羽闻死讯
胡亥何尝没有告诫英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项梁身为武夫,岂肯束手就擒,若是说出几句大逆不道的话语,肯定身首异处。
“启禀陛下,待时静观其变即可,何必慌张,况且一人之勇武,难敌万军之势重,况武侯在赵疆,可随时支援。”王离这时谨慎道。
两句话说的胡亥心中舒缓了许多,“嗯,爱卿言之有理,既如此,那就暂待消息,不过定陶之地,恐难为秦有啊。”
殿内诸位大臣心中也舒缓了许多,“启禀陛下,失一城而斩一将,损或赚未可知也。”胡亥顺着声音看过去,正是儒家叔孙通。
“爱卿言之有理,今日议事暂决,待英布传来消息再说其他。”胡亥低声道,随即向着后殿走去。
蒙恬在赵国边境,今日攻城,明日还城,乐此不彼,章邯等人在巴蜀练兵种粮,恐一时难以调动,就怕项梁被杀,项羽从定陶沿着大梁一路杀过来。
咸阳诸多忧虑不提,且说项它等人离开之后,李迈自是回到大梁与彭越回合,待到英布安排好定陶诸事,便呈报咸阳,听候陛下旨意。
而季布带领十几人,自是不敢从道行进,只能找些偏僻小道,再距离彭城二十里的地方,竟与项它军队不期而遇。
两队人马,一多一少,皆是狼狈至极,项它素来敬佩季布,见其这般打扮,心中大惊,立即策马前去追问。
季布亦是发现项它,向着一处走来,两人对视,面色茫然,季布率先开口道:“将军何故成这般模样?吾等求救之兵,将军可曾知晓。”
“哎!大人啊,汝等不知,攻大梁时秦军两路来袭,楚军四万,仅余数千之人,监军逃往九江,可谓是惨败啊!”
“只是吾等路过定陶时,见到城墙之上竖起秦人旗帜,不知是何种原因,还请大人告知,况且今大人得出,为何独不见丞相等人。”
项它接连发问,使得季布垂头丧气。“丞相于城外战死。”季布的声音很低,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什么!丞相他!不可能,丞相精通兵法,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定是与大人分散逃去,某这就去寻丞相。”项它说着就要往回走。
季布当即上前拉住项它,“简直是胡闹,定陶五万士卒,汝攻城四万,英布带兵来围,定陶楚军多日未战,不敌秦军,丞相突出重围,中秦军埋伏,薨于城外!”
“吾等为今之计,速回彭城,告知霸王,而后发兵灭秦,为丞相报仇,还望将军莫要意气用事!耽搁军情!”
项它稍微稳住情绪,依旧浑身颤抖,“丞相不在,吾等何为!”
“霸王乃丞相亲自栽培,善兵法,有周兰、项庄等人为左膀右臂,加之范老先生为之谋划,诛灭暴秦,不过是片刻之事罢了。”季布颇为认真地说道。
“既然如此,便如大人所说。”项庄遂不在反驳,两队人马稍微编制,加上其他地方的楚军,稍微合兵,约莫凑整六千人,向着彭越快速赶去。
而此时的彭城大殿内,项羽每日训练士卒,颇为认真,此皆周兰、虞姬之功也,每有谏言,虞姬斟酌后,皆会让项羽改正,而项羽独听虞姬之言,范增尚不能左右。
训练场内,项羽身着胡服,略披铠甲,左右十余名大汉将其围在其中,钟离昧、龙且等人站在左右,不禁为项羽捏了一把汗。
“龙将军,汝言霸王可胜乎?”钟离昧很是好奇地问道。
“哼,霸王某尚不知,然独将军不可胜也!”龙且颇为打趣地说道。
两人说话间,那十名壮汉徒手扑上前去,项羽横起左右臂,猛然上前冲了过去,那身前壮士亦是昂首挺胸向前。
项羽速度极快,岂由他人拦路,右臂强推,那壮士直接捂面倒地,被士卒拖下去左右四名壮士不给项羽反应,快速抱着项羽上下四肢。
八名壮士方才把项羽死死扣住,身后的壮士见到这么好的机会,正准备从后偷袭项羽后肋,谁知项羽感受到风声,却向后倒去。
八名壮士,四人在下,见势不妙,只得慌忙松手,项羽趁势左臂向后一会,扫到偷袭者的腹部,那壮士只觉腹部疼痛,举手被士卒拉了下去。
项羽正欲再次出手,只听到有侍从前来禀报,便挥手让其余壮士退下,整了整衣衫,走出了练武场,泰安自若。
“何事启禀?”项羽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
哪知道侍从还没有说话,季布和项它便从军队后方走了过来,钟离昧等人见状,神情陡然严肃。
“两位将军为何这般模样?”龙且有些诧异地问道。
季布先上前一步道:“启禀大王,老丞相阵亡于定陶!”
随着季布话音落下,场内一片寂静,钟离昧有些低声地说道:“季布,话可不乱说,老丞相在定陶,如何会突然阵亡!”
项它欲要上前解释,却被季布拦住,随即抢先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定陶本来安然无恙,乃秦外结大梁,阴攻定陶!”
“某不知秦军出兵如此迅速,致使得定陶被秦攻占,某与丞相奋力厮杀,终不敌英布等人,丞相宁死不屈,被英布斩杀!”
“某与丞相兵分两路,才得以幸免。”季布很是伤心地说道,对于项它进攻大梁的事情丝毫没有提起。
在大梁城外被秦军袭击的事情也没有说,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秦军突袭定陶,丞相阵亡,其他事情和这件事情相比,实在都是小事。
说话间,季布缓缓从袖中掏出带血的帛书,何事苍凉地呈给了项羽。
而此刻的项羽愣在原地,脸色甚是沉重,“大王,还请看帛书,此乃丞相临终遗言。”季布很是小声地提醒道。
许久,项羽嘴角微颤,双手接过帛书,根本不敢拆开读阅,随手放入袖中,紧接着高声道:“召集诸将,殿内议事,不得有误!”
言罢,不等诸军反应,项羽径直地向着彭城大殿走去。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5章 岂能他国徒得利
项羽大步来到殿内,心中甚是悲愤,缓缓地从袖中拿出项梁的帛书,擦了擦上面的灰尘,颇为小心地在案牍上摊开。
恰在此时,虞姬从殿内出来,见项羽脸色盛怒,并未靠近,而是立在殿首,眉头微蹙,“大王遇何事?竟以至于如此阴沉难堪。”
项羽并未转身答话,只是摆手道:“妇人家,且回后殿,本王欲要议事,诸多苦衷,多有不便,日后再说,莫要让诸将看到汝在后殿,不成体统。”
虞姬自是知道事情重大,当即颔首退下,而项羽则是认真看着项梁的遗书,其言曰:“项籍小侄,汝入世未久,妄为甚多,久之成性,何以为王。”
“江东子弟才人辈出,汝可多加利用,楚帝立于西南,切不可欲回中原,若此王终究为王,难以称帝!”
“项庄、项它之辈年幼无知,可命令其行事,有错略惩,不可怒而杀之,季布周兰之辈谋事甚妙,诸事可与其等商议,乃忠贞之士也,龙且钟离昧乃将帅之才,领兵数万尚可,龙且自幼跟随吾等,不可疑之,项伯、范增谋略国人,季布不决,可询项范二人,项伯为叔,汝可认范增为亚父,以服众心。”
“诸多言语暂不赘述,前途未仆,回城再叙。”
看到这里,项羽眼角微湿,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项羽祖父乃是楚国大将,项梁的父亲项燕,当初李信带兵便是被他所破,项羽父亲早逝,因此项梁早年带着项羽生活在江东。
这么多年,基本皆是项梁尽心尽力教导项羽,其不愿学文,便执枪习武,受其兵法,甚是疼爱,毕竟是亲叔。
“叔父,籍不敢有违!”项羽声音颤抖地说道。
不一时武将全部来到殿上,项羽稍微整理衣衫,收起帛书,神情恢复到以往的模样,范增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是随着项伯一同入殿。
不等到范增询问事情如何,项羽却是首先上前,众将还未反应过来,项羽早就跪在了范增的面前。
“项籍愿拜先生为亚父,日后统御四海,还请亚父多多指教!”言语甚是诚恳。
范增见状,心中微微惊讶,慌忙将项籍扶起,“大王这是作何?难道是丞相安排?”
“亚父聪明,叔父临终交代,籍不能不尊,况亚父知晓甚多,诸事明断,乃好事也,某岂能背法理逆人情耶?”
“也好,也好,今诸将前来,也好做个见证,另外此等小事,礼节后议,还请大王早些安排事宜,免得让暴秦逍遥法外。”范增恶狠狠地说道。
项羽颔首,直接回到殿首坐下,端正道:“今丞相薨于定陶,先往会稽通知楚帝,加礼,服丧三日,楚帝七日不可临朝,为我叔父安息。”
“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季布位于左中,听到这般言语,有些担忧地问道:“启禀大王,如此行事似乎有些不妥啊,那楚帝终究是中原之主,怎能为臣服丧。”
不待项羽回答,项它却抢先一步道:“楚有今日,丞相占七分,今为国家战死,服丧三日又何妨,他若不愿,某即刻赶往会稽,将楚帝更废立!”
“坐下!胡闹!”范增在旁立即制止道。
“那先生以为如何?”项它讪讪地问道。
范增稍微抚须,心中也没有定数,但楚帝终究是丞相所立,按照道理来说,服丧不无道理,沉吟片刻,方才说道:“大王说的有理,可命人照办,若楚帝不从,收回兵权,孤立其左右,毕竟当初立义帝为聚民心,今事成,何须再顾忌其地位。”
楚帝的价值已经体现完毕,但是明面上不好废立,正好根据丞相薨于定陶的事情搞点文章,免得日后棘手。
项羽听到范增答应,便不在管其他人的看法,紧接着说道:“本王听闻季布有言,叔父葬于定陶,而如今定陶尚被英布占领!必须夺回!”
“另外半载战事,未能急攻,致使得天下大势,秦又复起,当今能与之秦匹敌者,唯有我大楚,明日点兵,先攻定陶,过巨鹿,围荥阳,破函谷关,使秦不再复起矣!”
“末将愿为大楚效犬马之劳!”
一番话说得众将热血沸腾,唯独项伯范增沉默不语,片刻殿内稍微安静,项伯率先开口道:“大王,事情不可莽撞,毕竟天下并非只有秦楚,还有汉齐等地!”
“今秦以巴蜀为粮仓,蓝田为军营,皆是兵强马壮,今我军士气虽胜,未必是他们的敌手,故而依照微臣之见,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让他国得逞。”
“叔父,你如何这般谨慎啊,丞相之事,难道汝无动于衷?”项羽有些不悦地说道。
项伯沉吟不语,范增接着说道:“启禀大王,项伯所言甚是有理,岂能因一时之怒,而出百万之兵!当思之,慎之。”
“那亚父以为如何?”
殿上瞬间寂静,钟离昧龙且周兰皆是跟随项梁的将士,都想早些报仇,因此对于范增和项伯的看法有些不同意,但碍于情面,也不好直接说出。
为了化解尴尬,季布连忙说出心中的想法,“启禀大王,可发数国兵,而攻一座城。”
范增被这么一点,瞬间恍然,急忙接着说道:“当初六国合纵,直逼函谷关,今何尝不可,还请大王发诏,命诸国出兵,聚荥阳即可,绕巨鹿未免麻烦了。”
“他国岂肯出兵!”
“他国肯定出兵,因为汉王衡山王必须发兵,如此他国必须发兵,待时大王统领六国之兵,秦士气受挫,难以坚守,待秦破,他国何忧?”范增认真道。
“大王,先生所言有理,如此损害并非我大楚,也可消磨他国之兵,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若是他们不肯,联合之兵便攻独立之国,岂不一举多得,且大王声明天下皆知,恩威并施,谁敢不与数万精兵。”季布在一旁附和道。
项羽本来没有多少主意,听到此计尚且可以,便点头道:“且如爱卿所言,只是这昭告如何写,难不成意思就是为了举兵为叔父报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