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彭城周兰将诏书写好之后,便直接交给范增审阅,范增本是知书达理,见到书信礼节周全,便仓促交给了钟离昧和龙且。
两人本就是武夫,接到范增的命令自是不敢有违,连夜策马向着会稽赶去,此事会稽决断诸事的人并非熊心,而是长沙王吴苪,另外则是楚国贵胄,担任士大夫,其中比较有名的熊明,此人自称熊心叔父,在会稽担任郡守。
经过三日跋涉,龙且二人方才赶到会稽郡,经门人引进,方才来到会稽楚王宫内,虽然现在楚帝的王都不在郢都,但会稽王宫建造风格完全就是仿造郢都而建。
熊心端坐在前殿,吴苪和熊明立在左右,钟离昧和龙且进殿着实吓了一跳,此刻的熊心肥头大耳,和当初的楚怀王还真有几分相似。
不待楚帝发话,龙且、钟离昧率先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
楚帝直接摆手道:“免了,两位爱情在彭城辅助霸王多日,不知攻下多少座城池,擒了多少秦卒啊,为何没有奏报?”
两人闻言,皆是大惊,龙且有些不善地看向了吴苪,按照楚帝这孩童玩性,岂能说出这般咄咄逼人之语。
钟离昧欲要开口,还好被龙且拦了下来,转而前道:“启禀陛下,霸王在彭城休养生息,训练士卒,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灭了暴秦。”
“然秋高气爽,乃百姓收粮之际,故而霸王未能起兵,况且有大事发生,使得秦楚局势有所转变,还望陛下明察。”
楚帝眉头微皱,有些怀疑地问道:“你说有大事发生,莫不是丢了城池,伤了士卒,此等事情当问罪楚相,与朕何干?”
钟离昧在旁最终还是没忍住,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今日前来所谓两事,其一楚相阵亡,其二还请陛下发兵助霸王灭秦。”
“今日吾等前来就为了这两件事情,另外还请陛下为丞相服丧三日,闭朝七日,否则会稽之地,陛下难以久留!”
熊心被钟离昧突如其来的气势吓到,有些哆哆嗦嗦地问道:“你这是在威胁我?”
“哼,难道不是吗?”钟离昧有些不屑地说道。
吴苪在旁,脸色微变,当即前扶住楚帝,“启禀陛下,如今楚相阵亡,乃是丧事,服丧闭朝乃是应该,当如此。”
楚帝见吴苪都有些妥协,只得颔首,“两位爱卿所言是真?老相父为何会突然阵亡,难不成前方有战事?”
龙且长舒一口气,颇为凝重地回答道:“启禀陛下,这些事情霸王自会应付,只希望陛下出兵,消灭暴秦!”
楚帝有些茫然,他在会稽大半年的时间,除了护卫,哪有什么兵马,只得示意旁边的两位大臣解决此事。
熊明比吴苪胆小,见熊心不决,竟退后两步,吴苪只得前询问道:“两位大人,不知霸王想要多少兵马,还请告知?”
钟离昧随即笑道:“也不多,万人足矣。”
“什么!万人,整个江东被带出去八千子弟兵,何来万人之数!”熊心当即喊道,然而旁边的龙且很是淡定地取出一张帛书,正是周兰所写。
吴苪略微看了几眼,便放在了案牍之,其实范增来的时候也有告诫,只要楚帝肯出兵就行,钟离昧之所以说出万人,不过是想早点解决楚帝而已。
现如今江东对楚帝的印象一般,但是熊明就不一样了,完全就是奢侈王爷,皇帝坐得稳,最重要的是与百姓相安无事。
若是突然招兵一万,楚帝必会招致怨言,这样的话对于霸王而言绝对是好事,对于熊心来说则是诟病。
钟离昧说出招兵一万的话,龙且也没有反驳,看样子是同意其言语,但是殿也因为这一万兵马的事情变得异常沉寂。
不知多久,楚帝首先低声道:“霸王可有其他话,例如五千如何?”
吴苪心中也是有些畏惧项羽,亦是无奈道:“今江东稳定不过半载,突然招兵一万,未免有些仓促了,百姓有怨言,当以何说之?”
钟离昧丝毫不给情面,很是直接地说道:“百姓怨言,乃帝为之,与吾等何干,兵马一万并非尔等如此,那汉王、衡山王、齐燕赵都要这般行事!”
“陛下在会稽,有两位大人辅佐,按照道理来讲应当招兵买马,防止他国来攻,难道这些天几位大人都在吃喝玩乐?亦或是欲要自立?”
吴苪闻言,心中大惊,故作怒道:“当真无礼!陛下九五之尊,吾等佐助,岂能有他意!”
“既然如此,万人为何招不来?”龙且一句话,殿再次沉寂!
“这,还请两位休息五日,待时一万兵马定然集结完毕,不知两位可还满意。”吴苪无力地说道。
“别,直接前往定陶城雎水岸会兵即可。”钟离昧很是随意地说道。
“待时定到!”
龙且见楚帝亲口答应,当即行礼退下,钟离昧亦是紧随其后,熊心见两人出殿,方才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爱卿答应如此果决,莫非真能招兵一万?”熊心声音很低地问道。
吴苪看着两人的背景,不觉苦笑道:“权宜之计罢了,容臣三思。”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0章 士卒如此帝何故
会稽楚殿内,熊心甚是无奈,对着吴苪有气无力地说道:“爱卿,那霸王心中乃是为相父报仇,而又不肯亲自出兵,故来讨要士卒,当真难办啊。”
吴苪如何不知,只是淡淡笑道:“那敢问陛下是否愿意放手一搏?”
熊明看着吴苪有些担忧,当即向着熊心摆手,然而熊心这个时候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很是小心地向着吴苪问道:“不知何方法?”
“不出兵,固守江东,北联共敖,南合刘邦,陛下虽有名无实,但名足矣,那霸王终究是王,若是不尊重陛下,必会被天下人所诟病,而今陛下只需为项梁服丧三日即可,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吴苪的话当真是铤而走险,就怕项羽不顾名分,直接前来攻击,到时候兵力悬殊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楚帝虽然事事服从吴苪,但对于这件事情并未言语,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身份地位,看似位高权重,兵权加身,实际上都是虚名而已。
沉吟片刻,熊心最终不决道:“此事服从霸王安排便是,江东子弟人才辈出,一万人马不足为虑,熊明,你这就着人去办。”
本来王室贵胄都不打算再惹是非,所以听到熊心的安排,立马向着殿外走去,招兵而已,不管是自愿还是强招,都比得罪项羽好上许多。
吴苪在旁止不住地叹息,“陛下,而今得罪百姓,倒不如得罪项羽,那项羽终究是匹夫之勇,难成大事,今与百姓为敌,那就是与天为敌,待时民怨四起,不肖陛下多言,这帮江东百姓自会迎奉项羽,此乃项羽趋虎吞狼,一举两得之计啊,然此法若破,只有安抚百姓,不许出兵,可惜陛下却顺水推舟,如何是好啊!”
“哎,爱卿莫要忧虑,百姓纵使得罪亦是无妨,毕竟尊卑如此,安敢无礼。”楚帝安慰着自己说道。
“但愿如此,微臣担心王爷鲁莽,故而先行告退,帮助王爷料理此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吴苪言罢,楚帝随即摆手,示意吴苪不必拘泥,速速行事。
钟离昧和龙且两人来到驿馆之后,龙且方才觉得这个事情做得有些过分,江东本来已经征用八千子弟兵,征集一万士卒的确有些难度啊。
“钟兄,此事是否不妥?”龙且坐在案牍前,最终忍不住问道。
“哪有不妥?这个事情分明就是熊心自讨苦吃,当初非丞相之力,哪有他今日之尊,一万士卒而已,当初秦乱难以聚集,而今兴盛半载,万余人还是可以找来的,就怕熊心滥竽充数,找来一些老弱残兵。”钟离昧似乎并不是很同情楚帝。
龙且在旁稍微抿口温茶,“如此说来,楚帝是真打算和大王对着干了?”
“哼,非楚帝乃吴苪!”
钟离昧一句话道出事情真相,龙且不在言语,反正诏书已经给楚帝了,他也不用想那么多,到时候集结兵力让吴苪带着去定陶附近即可。
会稽郡中,各地府吏兵接到楚帝的通知,虽然心中有疑惑,各县区征兵五百,小则十二,大则甲子,不得有误。
这些当官的都是地方豪强,征兵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年龄限制不高,因而街道上的流民老弱,全部被抓过去充军。
三日时间,各地老弱病残全部送到会稽都城,吴苪和熊明对此特别满意,这也正好解决当地无用百姓,提高生产力。
熊明站在高台上,看着下方衣衫褴褛的百姓,心情甚好,转身对着吴苪说道:“不知大人觉得这等来路如何?”
吴苪并未着急答话,而是审视了一番,最终开口道:“嗯,人满即可,另外换上军装,明日好在两位将军面前审阅,稍有差错,还请王爷担待。”
熊明当即甩袖,“本王何时怕过,且让他们过来,事已至此,若想穷究,随时奉陪,只是大人不在面上多说几句话语吗?”
“这个是自然,你且带他们去梳洗打扮一番,不管老弱,总要成体统才是。”吴苪心不在焉地说道。
“也对,大人先去禀告陛下,此等小事,某亲自解决。”熊明笑着向台下走去,吴苪只觉得事情有些太过于仓促和敷衍。
次日清晨,钟离昧和龙且早早地便来到高台之上,楚帝也已设宴,气氛还算融洽,霸王使者在左,吴苪熊明在右,其余诸位大臣依次排开。
君臣礼毕,龙且率先举杯问道:“启禀陛下,今三日已过,不知士卒何在?还请陛下示意他们出列,选好将士,前往定陶附近,若是不妥,彭城也可。”
楚帝并未言语,而是看向了一旁的熊明,“王叔,不知兵卒何在?”
熊明稍微颔首,对着身后的侍从小声言语几句,那人便匆匆出列,向着城门楼跑去,不消片刻,果真有士卒从东门进来,十人一行,浩浩荡荡想着西门走去。
钟离昧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对于眼前的士卒一看便知,明显都是老弱病残,无非是身上的衣服整洁了一些。
半刻钟之后,所有士卒行列完毕,楚帝大为欣喜,当即赞赏道:“王叔虽未历朝政,然行事果决,未曾想三日便可召集兵马一万,朕心甚慰啊!”
“陛下谬赞,微臣分内之事罢了。”熊明笑道。
就在这时,旁边的龙且终究是忍不住了,脸色阴沉道:“难道陛下于楚半载,所训士卒,皆成此般病态,当真是可耻啊。”
“吾之霸王,于彭数日,便可培养士卒数万,而今陛下沉浸酒色,忘国忘民,实乃大楚之悲哀啊!”
吴苪闻言,立即起身,“来使不得无礼,今按霸王吩咐,服丧三日,闭朝七日,招兵一万,事事无不听从,今还有何言忖度,当真无礼!”
龙且一时语塞,随即改口道:“不知士卒将士何人?还请陛下言明。”
楚帝见状,脸色微变,慌忙摆手道:“两位爱情皆是国之栋梁,有话坐下说,莫要动怒,朕思量再三,主将除吴大人别无二选。”
“另外前往会兵之事,全凭霸王安排便是。”
“如此最好!”钟离昧沉声道,随即与龙且离席,丝毫不顾楚帝之颜面。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1章 汉王快人一步也
熊明见两人离席,心中大怒,立即起身高声喊道:“汝等为来使,岂可这般无礼,若离席,当与陛下行礼,鲁莽至极,成何体统!”
龙且丝毫不顾其脸色,转而笑道:“那真是失礼了,不过吾等礼遇霸王,而不礼遇无能之人。”
“你!你!”熊明正要上前,还好被吴苪拉住,只得咽下心中恶气,回身坐下,楚帝这会儿也起身道:“两位爱卿慢走。”语气极为谦卑。
钟离昧这才转身,拱手行礼道:“陛下见谅,吾等有要事,待时定陶见,告辞!”
待到来使远去,吴苪才稍微起身,对着熊明有些责罚地说道:“日后对待此等来人,还需谨慎,吾等虽尊贵,但无实权啊。”
“哼,什么实权不实权的,尊就够了!”熊明当即反驳道。
哪知道旁边正在品茶的楚帝缓缓起身道:“王叔,如今已经不是当初强盛的楚国了,今之境遇,犹如末周,有心无力啊。”
听闻此言,熊明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稍微颔首,当初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王爷,到如今也算是明白局面,有些事情根本挡不住。
会稽诸事毕不提,且说钟离昧和龙且离开会稽直奔九江而去,这次游说的自然是汉王,按照项梁对刘邦的提拔,说明原因,刘邦自然会帮助项羽攻打秦国。
现如今的刘邦似乎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其他的事情,郦生和萧何等人制定条例,休养生息,樊哙夏侯婴等人训练士卒,刘邦目前的任务不过是想接回楚帝,虽不能号令诸国,但最起码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权威。
九江郡皋城中,刘邦新起了一座宫殿,样式比较简谱,刘邦正在城内与曹参查阅萧何所定条例,谁知卢绾突然从外面跑了进来,面色略显仓促。
“启禀大王,事情不好了,定陶城失守,楚相阵亡!项羽欲要发兵!”卢绾声音显得很着急,反倒是旁边的刘邦,神情淡然,似乎自己和此事不相关。
卢绾见状,眉头微皱,“大王,那项羽发兵,并非彭城之兵,而是六国之兵,今楚兵损失四万,可见范增之计甚是狡诈!”
“嗯,此言有理,此计甚妙,不知那楚使何时前来啊?”刘邦思索良久,最终淡然道。
“前几日刚从会稽离开,估计不久便可来皋城,某听闻会稽楚帝为楚相报仇,不惜出兵一万,其情颇深啊。”卢绾在旁不觉感叹道。
曹参在旁见到刘邦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当即上前劝慰道:“启禀大王,今项梁阵亡,霸王独当一面,且帐下有范增等人佐助,若不能随他心愿,吾等后果,定会被其束手就擒尔。”
“那爱卿有何高见?”
“依照微臣的意思,不如装穷,待时尽量少出兵马,在某看来,那项羽听闻项梁阵亡,肯定第一时间想要出兵,无奈被范增拦了下来,为防止楚军再次被攻打,才出此下策,利用六国之势力对抗残喘之弱秦,还请大王三思。”
曹参分析的头头是道,刘邦也是点头称赞,“嗯,曹老弟所言极是,不如现在就吩咐下去,准备接待来使,本王倒是也会稍加表演,另外卢绾,你去把萧何等人也叫来吧,顺便商议此事具体事宜。”
项梁阵亡的消息肯定是隐瞒不了,但现在刘邦还要假装不知道,会稽楚帝听闻项梁阵亡的消息后,竟无动于衷,可见心中并不是很服气项梁的所作所为,这也暗暗埋下了隐患。
皋城王宫内,诸位大臣皆在,刘邦稍微换了一身服饰,便坐在殿内首位,见众人眉头微皱,遂先开口道:“今日之事卢绾也说了,大致方法皆有,不知还有其他高见否?”
萧何在左首位,沉吟片刻,有些担忧地问道:“当初六国共同攻打秦国,无一不失利而回,今六国之中,莽夫居多,且各怀心思,出兵攻秦,无益于自讨苦吃,徒增秦军士气,此事当与霸王言明,示意其莫要如此冲动。”
刘邦并未言语,却又不自觉的看向了满头白发的老者郦生,夏侯婴率先开口道:“老先生知时事,且畅言无妨。”
郦生稍微颔首,右手抚须道:“启禀大王,此事当顺从项羽之言行,况最终带兵者乃是项羽,纵使一败涂地,与吾等何干,兵马与他便是。”
“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有十万兵马,项羽也不敢轻易成为主将,若是有实力,伤秦筋骨还是有些可能的,故而微臣以为大王将计就计即可,莫要做太多的提防,本来大王与项羽关系不和,这种时刻,若是不从项羽,其先发制人,吾等谁可与之匹敌?”
三言两语说的众人瞠目结舌,但道理的确如此,哪知道就在这时,外面的侍从突然来报,刘邦也是为之一惊,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汝且进来,是否彭城有来使?”刘邦颇为担忧地问道。
侍从脸色惊讶,颇为惶恐地说道:“且如大王所言。”
“这,未免有些太快了吧,据消息应该再过两日,没想到这么快,实在是不可思议啊!”卢绾在旁有些怀疑地说道。
倒是樊哙,在旁高声道:“来就来了,接待便是,反正诸事商议完毕,照着做就行!”
“嗯,诚如樊哙所言。”刘邦随即起身道,转而大步向着殿外走去,众臣紧随其后,左右见状,立即下去设宴。
皋城东门,钟离昧和龙且还未进城,刘邦已经从城中走了出来,神情颇为和善,不待龙且开口,刘邦直接上前开口问道:“两位将军乃是霸王亲信,为何今日不远万里从彭城赶来,本王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无碍无碍,诸事进城再说。”龙且见刘邦四十多岁,依旧平易近人,遂放松了警惕,颇为知礼地说道。
“也好,城中已经摆好宴席,两位不嫌弃,且在城中一叙。”刘邦说罢,亲自在前带路。
不消一刻,便来到汉王宫正殿,钟离昧见席上荤菜甚少,宫内简陋,便对刘邦有了初步的了解。
将王礼毕,刘邦故作无奈道:“两位见谅,九江本是蛮夷之地,无好酒好肉招待,万望海涵。”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2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席上的钟离昧和龙且对视一眼,心中各自有了打算,身为汉王,宫殿尚不如将军府,可见刘邦所言倒也没有怀疑地理由。
龙且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道:“汉王为人正德,礼贤下士,乃王之风范,今日鄙人前来,所谓不过两事,还请静听。”
刘邦早就知道事情的缘由,然依旧疑惑地问道:“敢问两位将军,所谓何事?今大楚能人各自守城,乃国之大幸啊?”
旁边的钟离昧首先叹息道:“哎,汉王有所不知,前些时候秦军出其不意攻打定陶,老相国城中无兵,力战而死。”
话罢,殿内瞬间陷入了沉寂,刘邦以袖试泪,颤颤巍巍地问道:“钟将军,此言当真?老将军乃以一敌百之强将,何故有此等遭遇啊。”
“事实如此,汉王节哀。”龙且亦是低声道。
殿内的曹参随即向着刘邦使了一个眼色,刘邦当即会意,不待众人答话,刘邦确认过消息后,俯首大哭,甚是悲哀。
“呜呼哀哉,相国命陨,大楚所往,前途迷茫!今帝年幼,政荒人乱,会稽清净,一时之治,肱股爪牙,何处去寻!”
“呜呼哀哉!楚将风范,唯相所拥,册天立命,起兵八千,斩贼去害,得立一方,民念官尊,三载而已,何处去寻!”
“呜呼哀哉!楚为秦乱,百年不出,江东受乱,始皇出巡,唯君可忍,拯救苍生,谁人可比,如今灯枯,何处去寻!”
“呜呼哀哉!某本布衣,因奴而起,两县之地,唯雍所害,迫不得已,穷途末路,唯君使我,授予兵卒,此等恩德,某欲报之,今何去寻!”
满殿大臣,见刘邦哭诉甚是动情,不觉泪打衣衫,曹参见状,率先上前道:“启禀大王,客使在此,当收情对客。”
刘邦略微颔首,依旧哽咽,良久方才稳住情绪,有些无奈地说道:“让两位见笑了,夫英雄泪,不轻弹,然今所遇实乃情之所使。”
“季能为王,皆相国恩德,且知遇之情,犹不可言说,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常在,而知音不常有,今楚相即为知音,又为挚友,故而失礼。”
龙且当即摆手,“大王由此心,楚相亦能领会,今日前来还有他事情,不知大王还有心听乎?”
关于两件事情,刘邦早就听闻,一则楚相薨,一则出兵秦,既然为楚相哭了这么久,不如直接顺水推舟,也能够和项羽缓和下关系。
想到这里,刘邦整了整衣衫,很是认真地说道:“两位爱卿,不管何事,稍后再叙,今本王欲出兵攻秦,为楚相报仇。”
“且霸王乃是楚相之侄!今楚相身亡,霸王欲要坐以待毙乎?”
钟离昧和龙且听到此言,顿觉惭愧,按照道理来讲,应当迅速发兵才是,而今竟利用楚相促使六国出兵,实在有些小人所为。
“大王英明,仁义彰显,然霸王派我们来就是希望汉王能够出兵相攻秦国,举兵雎水,先攻定陶,再取荥阳,吾等未说,大王自愿出兵,可见大王与楚相情谊真切也!”龙且很是低声地说道。
刘邦故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某便出兵一万,相助霸王,本欲更相出兵,然兵力不足,且前往定陶路途遥远,甚是不便,哎,有心无力尔,万望霸王莫要见怪。”言语间不免有些叹息。
龙且更是信以为真,慌忙解释道:“一万足矣,前日吾等往会稽,楚相身陨,帝王不为之涕泣,反为出兵忧虑,吾等甚是愤懑,今见汉王,方知仁义!”
“既然事情皆定,那两位今日就在此住宿,明日派人跟随将军回彭城,不知以为如何?”刘邦颇为和蔼地说道。
“吾等明日欲往衡山,大王可安排人手前往雎水,待时会盟,至于好意,恐不能奉陪了。”龙且躬身行礼道。
刘邦闻言,也没有强留,次日清晨龙且和钟离昧便往衡山赶去,并未带任何的士卒,衡山王共敖以及其子共尉如何敢违背霸王意志。
至于司马寅,更不消说,衡山郡的地方不大,但依旧愿意出兵五千,也算是对得起霸王了。
不过半月有余,三路兵马便向着雎水会盟,其中吴苪带楚帝之军一万,夏侯婴带汉王之兵一万,司马寅带衡山王之兵五千,消息迅速传到各国。
而这个时候各国也都收到了霸王的邀请函,对于汉王皆是以报仇为由,对于他国皆是以灭秦为由。
1...303132333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