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燕赵齐碍于各国情况,以及不清楚现在的局势,皆是出兵一万相助,燕国藏荼一万士卒,赵国陈余一万士卒,齐国田横一万士卒,皆往雎水岸并进。
此刻定陶城中乃是英布把守,虽然勇武,但听说各国出兵前来,不免有些害怕,只得命人向咸阳告急。
秦国早就料到楚国会出兵,但是没想到会联合其他三国共同出兵,胡亥得到英布的求救信之后,立马召集群臣议事。
栾步、季布、陈平、王陵、叔孙通、蒯彻、蒙毅、扶苏,以至于前三公全部位列朝堂,在他们看来,这次事件就好比当初四公子带六国之兵围剿函谷一样重要。
胡亥脸色稍微凝重,沉吟良久,方才说道:“今项羽小儿,因叔父阵亡,迁怒于秦,何其愚钝,竟联合六国以攻秦!”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御敌!”
随着胡亥话音落下,殿上哄哄然讨论了起来,胡亥见状,不觉有些皱眉,随即沉声道:“有则说之,无则退朝,如此这般,成何体统!”
诸臣子面面相觑,李斯久不上朝,今日前来,率先道:“启禀陛下,为今之计,不若死守,待到联军士气褪去,在与之战,虽不为上策,亦是万全之策。”
“臣等附议!”这时栾步等人无计,皆觉得李斯所言有理。
胡亥心中总觉得不妥,当即起身,俯视众臣道:“朕自统御四海以来,战乱不断,今遭此难,心中甚是烦闷,故而决定亲自讨伐贼人!”
霎时间,殿内死一样的寂静,片刻,扶苏忙不迭地上前躬身道:“万望陛下三思,勿要因一时之怒,而遭多日之苦啊!”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3章 蒙毅冯劫荐宗族
王陵在扶苏之后,亦是规劝道:“启禀陛下,人之君乃天也,万民于下,岂可随意妄动干戈,使天不顺意,民不聊生啊!”
胡亥早就料到会有众大臣反对,不觉有些无奈,“诸位,天下如此,朕自登九五,皆是诸位之劳,今国家恐有灭亡之像,朕岂能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众人闻言,多有惊讶,陈平忽然出列道:“启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自古以来,虽有君征,皆是迫不得已之选,今北有武侯,南有章邯,荥阳郡守且在,无需陛下亲自出咸阳,况陛下君临不久,稍有不慎,吾等难辞其咎,愧对天下啊!”
“爱卿所言虽然有理,但终究无法解决眼前的事情,武侯章邯皆在他地,万一疏忽,必有大患,且今虽诸国联军,其外和内乱,更难长久,今朕亲自出征,可涨我军士气,何乐而不为,前些时候,朕如此,也未有危险不是?”
胡亥很是自豪地说道,众人不敢反驳,只是连连颔首,不待众臣劝阻,胡亥又接着说道:“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天子之身,并无大患!”
扶苏面色最为难堪,最终开口道:“启禀陛下,万万不可,国不能一日无主,万望陛下三思!”
殿上的胡亥闻言只是微微一笑,“此等小事,相国自可代劳,英布一人难以抵抗,朕若不弃,定能使得军心大振!项羽小儿,其能耐,吾欲试之。”
哪知道扶苏这时竟跪了下来,后面群臣见状,如何还敢站着,片刻间,全部在殿内跪下,平时咸阳殿内,几乎不行跪拜礼,只有祭祀的时候方能行此大礼,皇权还不如唐宋时期集中,就是胡亥旁边的舍人也是一哆嗦,跪在了胡亥的,面前。
胡亥本欲扶起扶苏,哪知道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只得故作沉声道:“诸位爱卿欲作何事?”
“臣望陛下在朝理政,以安民心!”扶苏很是直接地说道。
“臣等附议!”李斯等人在后面亦是认真道。
“朕意已决,尔等休要多说,陈平且往蓝田征兵四万,明日启程!”胡亥眉头微皱,直接甩袖道,随即径直向着后殿走去,丝毫不顾众臣的感情。
李斯见胡亥退了下去,首先站了起来,“扶苏公子,陛下已经回去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还是回去早些准备吧。”
“老相,那项羽什么人,汝难道不知,龙且、钟离昧岂是顽童?那仇恨岂能随意小觑?还望老相苦劝陛下啊!”
“自十八即位,某心中就一直不安,只要十八在朝中,吾等尚可稳住局势,外有诸将固守,内有贤臣佐助,可谓是稳计,然今陛下出征,乃意料之外的事情,小事可决,大事何为?”扶苏当即将自己的心事说出。
蒙毅在旁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地说道:“今陛下决心已定,还请公子治理朝政,所有的事情不过为战,今陛下所处之事就是大事,朝中诸事有序即可。”
“毅所言极是。”李斯亦是颔首道。
扶苏也不再多说,次日清晨,秦国点将台内,胡亥身穿将军服,虽年级尚小,但意气风发,颇有当年始皇风采。
百官于下,公子扶苏、公子高等人站在胡亥左右,甚是恭敬,不消片刻,陈平便将虎符呈上,“启禀陛下,共五万士卒,另外是相国安排?”
“五万?”
这时旁边的扶苏也站了出来,“启禀陛下,乃是微臣放心不下,还请见谅,咸阳宫函谷关,陛下当多些兵马才是。”
胡亥稍微叹了一口气,这哥哥也太照顾弟弟了,“丞相说的是,那朕就带五万兵马,陈平王陵为佐助。”
胡亥话音刚落,蒙毅和冯劫却缓缓走上高台,两人既不是贵族,也非将领,贸然上台,着实有些不妥,而且身后各带一名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相貌端正,略有武力。
“两位还请止步,此乃帝王之行,莫要无礼!”舍人见状首先开口道。
胡亥并无那么多的事情,随即摆手示意冯劫和蒙毅走近,“两位爱卿乃国之栋梁,当认真佐助相国才是,这会儿上点将台,所谓何事?”
冯劫和蒙毅相视一眼,对着身后的年轻人使了一个眼色,两人同时上前,随即齐声道:“蒙文(冯正)拜见陛下!”
“这是何人?”胡亥还在疑惑中,有些迷茫地问道。
冯劫年长,稍微抚须道:“启禀陛下,此乃我孙儿冯正,这位乃是武侯之子蒙文,两人乃是后辈中最为杰出者,故而愿为陛下鞍前马后,以保周全。”
胡亥闻言,脸色微变,这分明就是提拔后生啊,说来秦朝都是军工制,或者举荐,蒙家、冯家在咸阳也算是屈指可数。
他们举荐的后辈虽说有些私心,但绝对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毕竟伴君如伴虎,没有点眼色,还是很难在帝王身边生存下来的。
“两位爱卿为朕当真是用心了,不过这等年级,岂能上阵杀敌,朕以为还是让他们去太学院读书去吧,免得在战场上出了事情,还要朕来相救。”
蒙毅与冯劫皆是略显惭愧,谁知冯正却严肃道:“还请陛下放心,吾等死为君,忠为国,陛下有事,吾等舍命相救,吾等有事,陛下弃之则可。”
这话说的有些严重,但胡亥却很欣赏,直接开口道:“汝等有何能耐,可保朕之周全?”
“周全不敢,可鞍前马后,不让陛下有失。”蒙文随即说道。
胡亥稍微打量一番,两人倒也老实,且冯劫蒙毅都是朝中大臣,举贤当纳之,故而摆手道:“既如此,暂为郎,与朕同去,诸多事宜,可与陈平商量。”
两人在旁,心中甚是激动,当即行礼道:“吾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嗯,甚好,冯劫蒙毅,且带他们下去交代几句,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可要说清楚了,朕虽不德,然诸事依法。”
冯劫立即谢恩道:“这是自然,多谢陛下!”
辰时过后,礼仪结束,胡亥有些生疏地跨上战马,缓缓的向着城外走去,不觉有些苍凉之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4章 定陶城前两军战
胡亥率军离开咸阳,心中总觉得不安,但是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然士卒粮食充足,要么全胜,要么惨败,尚未可知。
定陶城外三十里,彭城项羽、会稽吴苪,皋城夏侯婴,衡山司马寅,蓟城藏荼,邯郸陈余,临淄田横,七处会盟,共有八万士卒,颇为壮观。
项羽为主将,其他人自是不敢违背,当日在雎水岸扎营,整理军队,帐内项羽居于首位,钟离昧龙且各在左右,其余皆是各国主将。
礼毕,项羽首先开口道:“今天下各有一处,暴秦未灭,安能享乐,汇集诸位,所谓之事即正天理,救万民!”对于项梁的事情丝毫不提。
众人闻言,皆是觉得有理,陈余率先回道:“霸王所言极是,既然军队整齐,不知何日可诛暴秦,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明日午时,发兵定陶,诸位可有其他想法?”项羽颇为认真地说道。
藏荼本是燕国武夫,见项羽为主将,心中略微有些不服气,见众将不答,颇为讽刺道:“既然是为了诛灭暴秦,理应攻打荥阳破函谷才是,为何前往赵魏交接之地,岂不是徒劳士卒,而无益处?”
随着藏荼话音落下,帐内瞬间安静了许多,项羽有些皱眉,吴苪司马寅则是在旁看好戏,夏侯婴陈余似乎想要帮助项羽解释,但不知如何开口。
此时坐在中间的田横,稍微整了整衣衫,颇为冷静地对着藏荼说道:“将军,吾等所来乃为破秦,秦之所处乃吾之所往。”
“今定陶大梁皆是秦地,荥阳固守,若是前往攻打,难免会被陈留曲遇包围,倒不如先从外围攻打,省的秦摆开掎角之势,应付吾等,待时多有不便,今霸王之计,并无不妥,另外将军从蓟城而来,路途甚远,当好生休息才是,诸事明日商量也不迟。”
项羽见田横解围,稍微颔首道:“田将军所言极是,不知燕君还有其他的指示?吾与其平尊,至于将军,当知尊卑,若燕君无他,将军当小心行事,莫要逞强。”
藏荼想要反驳,却被旁边的田横止住,“吾等微尘,岂可显露锋芒。”
“田将军说的是。”藏荼有些皱眉道,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赵齐燕三国在楚秦交战之时,也曾交好,素质田横乃忠义之士,三国对其都很敬仰,藏荼亦是如此,况且霸王为东道主,还是忍一时,待风平浪静的好。
七军看似和谐,殊不知各自为主,心怀不轨,英布在定陶仅有一万多的士卒,听说联军就在三十里外,心中颇为担忧。
前些时候送往咸阳的帛书至今还没有消息,英布不知是退是守,正殿内,除了英布,便是李迈在旁,攻打城池英布擅长,但是安排城池,李迈稍微比英布强一点,因此并未着急离开,今听闻七国前来,更不能临阵离开,免得被人嘲笑。
李迈看着眼前的茶水,有些无奈地向着英布问道:“陛下当初执意要拿下定陶,吾等恐要死守了。”
英布面色忧愁,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略作沉吟道:“所言极是,然当加派兵马才是,陈留曲遇荥阳大梁四处的士卒为何迟迟不来支援啊?”
“没有陛下的命令,自是不敢轻举妄动,万一稍有忽视,贼人趁机而来,岂不是与秦祸患,自然不可为之。”李迈很是认真地说道。
就在两人迷茫之时,外面的士卒忽然跑了进来,不待英布训斥,那士卒直接躬身行礼道:“启禀将军,陛下亲征,特有帛书一封,还望将军亲启。”
英布闻言,有些发愣,李迈老成持重,直接上前将帛书拿起,摆手道:“汝继续查看敌军动向,随时禀报。”
“将军,陛下旨意,您不阅览?”李迈说话间已经将帛书拆开,哪知道英布猛然惊醒,一把将帛书夺了过去。
“陛下给某的,你岂可拆开,某阅览过,汝在观之。”
胡亥帛书其言曰:“皇帝召,英布听令,楚相亡,楚军怒之,士气旺盛,不可轻举妄动,定陶两战,城池难守,况七军八万,若强攻,汝等难免被擒。”
“朕欲得定陶,然不忍心士卒为之赴难,将军有过人之勇,岂一城可换之,见令即刻撤军大梁。”
“不日朕率军五万,抵达大梁,此乃重地,万一破之,新郑等地被围住,恐无万全之策守之,望将军三思。”
英布看罢帛书,心中大喜,当即对着李迈说道:“汝看其中所言,乃是陛下望吾等撤军,汝速去收拾,一个时辰后撤军!”
旁边的李迈有些茫然,随即将帛书夺了过来,仔细看了一遍,若是这样撤军颇为不妥啊,“将军,陛下真是让吾等撤军?”
“帛书上所言甚是清楚,难道还有其他的看法?”英布大声道。
“这个倒不是,为何前几句让将军撤军,后几句又让将军三思,若是陛下心意已决,为何前后不一致?”
“况且吾等有士卒近两万,还是固守大梁的好,待到陛下率军前来,吾等在撤军也不迟。”
帛书被李迈这么分析后,英布也觉得有理,随即颔首道:“守城倒是比攻城简单,既然如此,那就留守一些时日,三天可行?”
“三日足矣!”李迈亦是认真道。
此刻胡亥率军行动迅速,已经过了荥阳,曲遇,恰好三五日的路程便可到大梁,胡亥早就听了扶苏的嘱托,那就是不要前往定陶。
项梁的坟墓就在定陶城中,今项羽集合了八万士卒,不来攻打荥阳,也不去攻打巴蜀,偏偏攻打定陶,看样子就是为了夺回叔父所埋的地盘。
就算七军不合,项羽一军估计都可以攻下定陶,因此固守定陶并不是权宜之计,当日英布收到帛书后,立即命人死守定陶。
次日午时左右,项羽率领四万士卒前来叫嚣,英布自恃勇武,心中丝毫不惧,率领三千士卒便出城迎战。
两军相持,着实有些差距,英布率先开口大骂道:“竖子,彭城安好?何故欺吾,兵家战势,犹如水火,今为吾得之,何故来夺!”
“一人不足,尚来七军?可笑!”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5章 燕将藏荼不礼王
项羽听得英布所言,心中大怒,不过依旧压住怒火,沉声道:“秦不识天道,以黎民为奴,汝等不识时务,助纣为虐!吾必擒之!”
“哼!天道无常,汝岂能知!”英布颇为讽刺地喊道,随即向着前方冲去,项羽自是不再废话,手持红缨枪策马上前,本来身为主将,应该随后出场,但为了立威,只能如此。
两人身材魁梧,英布手持长戟,见项羽双手握枪,直接向着自己胸口刺过来,慌忙侧身,方才躲过致命一击。
项羽嘴角冷笑,回身挥舞长枪,英布持戟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径直向着项羽左肩刺去,毕竟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秦楚两名悍将,你来我往,枪戟相交,犹如风卷残云,雨打落叶,正如山中猛虎相遇,草原雄狮对视,甚是惹人注目,似乎下一刻就会有一人倒下。
英布本欲袭击项羽肩膀,谁知被项羽挡了下来,英布突然觉得掌心麻木,还好力大,才使得长戟紧握,没有出现失误。
而项羽心中微怒,右手持枪对着英布猛然甩去,犹如巨龙翻滚,英布见状,不敢强接,只得低头躲过,反手攻击项羽腹部,项羽立即察觉,左手直接握住长戟,猛然发力,英布的长戟竟被项羽折成两截。
英布见长戟被扯断,略微有些慌张,当即策马归队,“楚贼休走!容我换件兵器!”
“秦贼欲逃!吾等上前助大王一臂之力!”钟离昧在后方高声道,随即诸多楚军冲上前去,城门楼上的李迈见形势不对,立即鸣金收兵。
本来几千秦军就不是楚军的对手,现在能做的只有死守,英布此刻也没有恋战的心情,手持断戟,紧随秦军后方,勉强回城。
项羽在后,穷追不舍,后方的投石器已经云梯亦是迅速上前,李迈见状,只得命人放箭抵挡。
奈何楚军势众,根本不能防范,英布只得带领三千士卒组成屏障,又三千人使用长戟躲在垛子处,剩下的士卒见有疏漏立即补上。
来回攻防一个多时辰,虽各有伤亡,楚军却没有机会打开缺口,攻进定陶,时至中午,天气炎热,项羽只得下令撤军。
英布损伤五千之众,见楚贼退走,心中长舒一口气,立即命人收拾城门楼,与李迈前往殿内商议战事。
此刻的李迈战服破烂,脸色尽是血垢,嘴里不断地喘着粗气,见到英布,依旧不忘行礼道:“将军,城门离乱,召见末将所谓何事?”
“李迈,汝说守城数日,依今日之势看来,恐不能长久,明日楚贼复来,吾等为之奈何?”英布略微有些皱眉地说道。
“将军所言极是,末将疏忽,不如今日弃城,固守大梁如何?”李迈并没有反驳,而是镇定地答道。
英布在殿上来回踱步,他心中也有这个意思,但他辰时与项羽相战,略败于项羽,心中稍微有些不服气,想要复战,然兵力有限啊。
“只是不知陛下何时前来,或许这定陶还能守住。”英布有些不解地问道。
李迈见状,面色沉重,当即上前劝谏道:“启禀将军,纵使陛下来此,也要保住大秦余下的将士,岂可随意冒险,况此乃陛下之令,定陶三面受敌,倒不如大梁安稳,虽说将需守城,然城不能守,何必徒劳而为之?”
“嗯,依汝之言,但今晚不走,明日启程,吾定要与项籍小儿决一死战!”英布恶恨恨地说道。
李迈略知英布心中索结,也不再劝说,“还望将军今晚勿要疏忽,恐楚贼来袭。”
“那是自然,汝且回去安顿士卒,可让伤势严重者趁夜遣回曲遇,免得拖累秦军。”英布颇为果断地说道。
而此刻楚营内,项羽心中大喜,虽然未能攻下定陶,但是也算胜仗,最重要的是诸将对于项羽都有了一定的畏惧。
司马寅在旁,率先开口道:“今日吾等虽未参战,亦是观阅霸王勇武,来将英布乃秦之勇将,竟被霸王一力击之,吾等小将甚为钦佩!”
“是啊,某在赵国,半载未出,虽听过霸王名号,竟不知有这般膂力,着实让人佩服,日后吾赵国定以霸王马首是瞻,让楚执牛耳也。”陈余亦是紧接着说道。
项羽闻言,更是喜不自胜,当即猛饮一杯清酒,故作镇定道:“诸位将军过奖了,某不过是想早日灭秦罢了。”
“霸王说的是。”田横亦是认真道,绝无半点奉承之意,乃是心中的确佩服霸王。
整个帐内,所有的人都为霸王喝彩,唯有两人无动于衷,分别是夏侯婴和藏荼,霸王见状,喜气减去三分。
先举杯敬向夏侯婴,“将军难道还有何忧虑?”
夏侯婴脸色微变,慌忙举起酒杯,颇为和睦地说道:“启禀大王,秦虽败然未灭,今不过小胜,乃常事也,当为后谋,末将所思不过此事尔。”
“今战胜,当胜不骄方可连胜也,不知大王以为末将所言与否?”
项羽缓缓颔首,“汝所言甚是,某受教了,至于燕人作何感想?”
话锋一转,又问向了藏荼,自从七军联合,藏荼一直就不服气项羽统领,今见其发问,根本就不想与之答话。
项羽见状,眉头微皱,紧握着酒杯道:“汝无礼耶?”
旁边的田横只得抢先回道:“吾友如此,霸王见谅。”
“哼,真乃庸人也!”项羽当即放下酒杯道。
哪知道这时藏荼突然开口道:“那英布不过是秦之囚徒,而今赦免,大王略胜一筹,无非与刑徒博弈而嬴一分,有何可骄傲之处也?”
“况那英布所用长戟乃寻常士卒皆用之,大王所用乃精心打造,不过折戟而已,如此想来,大王与刑徒无二啊?骄从何来?喜又从何来?”
两句话使得帐内陡然寂静了下来,“汝竖子无礼!”项羽说着就要拔剑上前,还好被钟离昧拦住。
“待得霸王擒来英布,某必以礼待之。”藏荼颇为淡然道。
“今日设伏,明日擒贼,汝燕地匈奴蛮夷之后,可静候佳音,只是不知将军可愿听从调遣?”项羽颇为高声道。
“但凭驱使。”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16章 大梁城秦军遇袭
诸将见气氛稍微缓和,才各自松了口气,不待两人再言,田横先开口道:“启禀大王,当务之急先破定陶,诸事稍后可议。”
钟离昧等人亦是缓缓道:“田将军说的是,先攻下定陶才是当务之急,还请大王明示,莫要因小失大,非智者所为。”
项羽虽然心中不爽,但终究是统领,既然别人给了台阶,当然要走下去,自己的叔父不在,凡事都要再三斟酌,免得引起不和,使得秦军得利。
“本王自是不去计较,辰时攻打定陶,诸位也能看出,那英布守城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本王决定今晚突袭,生擒英布,以正军风!”
“诸将听令,今兵分四路,司马寅从西门,吴苪从东门,田横、藏荼从北门,陈余快速出兵在定陶与大梁之间埋伏,夏侯婴随钟离昧从南门进攻,本王前往西门,若是所料不错,那英布、李迈蟊贼定会从此门出来,奔往大梁,待时陈余截断后路,直接包围英布等人,如此秦军必败!”
“不知还有他意乎?”项羽说罢随即扫视四周问道。
并无人敢开口,皆是唯唯诺诺,各自领命而出,项羽独自坐在帐内,龙且在一旁脸色颇为疑惑。
“将军这番安排,兵力分散,万一秦军突击,吾等为之奈何?”龙且最终还是没有忍住,颇为认真地问道。
项羽脸色微笑,“此正是吾之意也,七军来自七处,皆是外和内乱,今各自之将带领各自之兵,免得生乱,况英布城中最多五千将士,任凭一处攻打,也能守住,若是守不住,亦能等到诸将前来支援。”
1...3132333435...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