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哼,今定陶已经拿下,将士擒住早晚必行之,不过大王食言当真少见。”藏荼面带嘲讽地说道。
众将不敢说话,以为项羽要发火,谁知项羽却立在原地笑了起来,“虽未擒住那贼人,但每次遇到本王,他只有失败的结果。”
“当日本王虽未能擒住他,但他早晚必来与本王比试,且二世对其有知遇之恩,他虽勇,擒之并不能为吾所用,今定陶被占,吾心快意,莫要再言此事。”
对于项羽的反常,众人眉头微皱,藏荼被项羽说的有些无语,只得自顾自的喝茶。
吴苪这次失误最大,听到项羽这般说,心生担忧,当即起身略带歉意地说道:“启禀霸王,今事已至此,言谈何益,不如考虑如何拿下大梁,免得军队在外多有不便。”
“吴大人所言极是,须速速拿下咸阳才是。”项羽说着便回到首位,然后看向周围,沉吟不语。
殿上还是有些人会察言观色,夏侯婴最先开口道:“大王如此,想必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但说无妨,吾等信服大王实力,不敢有违。”
田横亦是低首思量,如果事情好办的话,项羽应该早就说了,可见有两种可能,要么没有计策,要么是铤而走险的办法。
但是诸将协作至今,未有差池,不得不说是霸王的功劳,只是局势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啊。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20章 不得已奉承霸王
田横心中思量万千,如今诸将在殿内,谁也不知城外是何种局势,况且项羽欲要灭秦,今日若随他意还好,万一忤逆,恐性命难保。
况秦未灭,城中先乱,于事无益,只得认真道:“大王用兵如神,吾等虽在其中,却不知变通,若大王有计,吾等愿忠心听从!”
“既然如此的,本王便将心中所想说出,只希望各位能够配合,免得出了什么差错,暴秦未灭,反而使得吾等白白牺牲了性命。”
“本王思量万千,觉得欲要攻取大梁,必先袭取曲遇,诸位可知本王心中所想?”项羽话里有话的说道。
能够坐在大殿上的人,几乎在各地都是占山为王的人物,这等浅显道理自然都明白,同样他们也明白项羽所言,此乃险计,不得已方能用之。
田横虽然嘴上说一切听从指挥,但是这等计策实在骇人听闻,大军长驱直入曲遇,无益于飞蛾扑火,曲遇虽然是魏地,但荥阳、陈留、大梁皆在左右,颇为激进一些。
项羽说罢,扫视殿内,竟无一人言语,心中不觉有些烦闷,刚才的耐心已经全部被藏荼消耗殆尽,这会儿他们不同意,项羽也不介意撕破脸皮。
“诸位乃是中原有识之士,难道此等妙计不愿用之?”霸王声音沉闷,缓缓站起身来,气势颇为吓人。
钟离昧和龙且在旁,似乎收到了命令一般,仓促走下殿去,这一动作引得诸将面色大变,以为项羽此刻要拥兵围殿。
此刻除了藏荼不为所动,其他人都在交头接耳,司马寅乃是共敖部下,虽然王爵是楚帝所封,但其实力却是自己争取来的。
司马寅个人比较服从项羽的命令,但殿上没有人赞同霸王的命令,他一个小小的部将也不好做出头鸟,只得先与吴苪答话。
而这会儿吴苪还在担忧自己的兵力都是老弱病残,实在有损自己长沙王的威望,直接司马寅低声敲了敲案牍。
吴苪随即扭头看去,“将军有事乎?”
“某见大人愁绪万千,可是因为士卒不如他人,然今日所论并非此事,大人也不必太过于放在心上,况且此事最多霸王看重,其他人自是不会多想。”
“且今霸王已经有计攻打暴秦,大人若是极力赞同,想必士卒老弱病残之事,霸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司马寅煞有其事的说道,然而霸王根本就没有把吴苪的事情放在心上,完全是吴苪心中感觉。
吴苪听到司马寅这般说,不觉有些皱眉,但细细想来,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刚才项羽说的计策他其实也没有细细听讲,唯一知道的就是攻打曲遇。
当然就这一点已经值得众人探讨的了,吴苪摩挲着下巴,颇为低声地说道:“事情似乎有些难办啊,曲遇乃是秦腹地,虽然以前不是,但现在也算中间位置了。”
“我若同意项羽的意思,失败之后岂不是诸多错误归咎于某一人?”吴苪本来并非愚人,心中自是有些顾忌。
“大人多虑了,现在想的是攻打暴秦,而且意见是霸王提出,吾等奉承一番而已,兵力仅有一万不足,就算出了差错,也能及时放弃,今若不同意霸王所想,恐怕此殿就是大人葬身之地。”司马寅很是认真地说道。
这句话也是瞬间点醒吴苪,刚才龙且和钟离昧似乎仓促出去,且定陶本就是以前楚相所在之地,就算真做点什么,事情也不好说啊。
“嗯,汝言之有理,某当听从。”吴苪抿口温茶,有些笃定地说道。
就在两人讨论之间,项羽的脸色又阴沉几分,吴苪见状,当即躬身答道:“启禀大王,微臣觉得此事可行。”
随着吴苪的话音落下,项羽的脸色似乎好了几分,当即颔首道:“大人所言极是,今诸位意见不合,还请大人再说两句。”
吴苪本来就不知道计划是什么,听到项羽如此说,当即看向一旁的司马寅,“司马兄,还请助我。”声音很低,仅能看见嘴型微动。
还好司马寅一直注意着殿内局势的变化,吴苪刚才也说了不清楚计划,因此司马寅缓缓立起,少了一圈殿内,进而抚须道。
“大人同意霸王言语,也有几分原因,只是心中明白,嘴上难以说清,暂由末将说明,还望诸位莫要见怪。”
“其一,李迈英布本为曲遇、陈留守将,初攻打定陶之时,李迈英布已经逃往大梁,可见曲遇陈留并无主将,群龙无首不如地蛇,且某听闻消息,彭越等人皆在大梁,可见二世重大梁而轻曲遇,此乃失策也。”
“其二,荥阳虽然在曲遇以西,多为江河。李由乃是李斯之子,素来精通兵法理论,定不敢出兵相救曲遇,毕竟荥阳之重非曲遇所能及也,此乃失机也。”
“其三,我军长驱直进,彭越等人未必能够反映及时,待时继续突进,荥阳则为重中之重,而是若有计策,必会派兵把守荥阳,而兵出有三,武侯、巴蜀以及大梁,武侯与赵燕相对,兵未必能动,巴蜀偏远,且粮食为重,不与支援,由此观之,大梁救兵必来,待时以逸待劳,秦兵必败,此乃失势也!”
“有此三者,曲遇大梁必破,荥阳秦之要塞,他地尽失,吾等合兵一处,蓄力攻打荥阳,则可直达函谷关,暴秦灭亡指日可待!”
司马寅言语间颇为动人,就是项羽也连连称赞,而且就目前来看,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暴秦,倒不如卖给霸王一个人情,因此众人纷纷颔首,同意霸王之计。
“好好好,司马将军高论!晚辈佩服。”项羽此刻自称后生,颇为高兴地说道,同时拍掌三声。
片刻钟离昧龙且带着侍女上殿,另有佳肴缓缓呈上,司马寅见状,长舒一口气,恐怕不同意项羽之策,这会儿来的就是身披甲胄的侍卫了。
夏侯婴和田横对视一眼,皆是颔首,“将军心中可有思量?”
见田横问话,夏侯婴似笑非笑道:“司马将军稍快而已,吾欲起身也。”言罢两人抚须大笑。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21章 议事间知楚发兵
定陶楚军安排诸事期间,胡亥也是将英布、彭越等人召集在大梁宫内,不过气氛却比定陶王宫和蔼了很多,毕竟不是鱼龙混杂之军。
胡亥坐在殿内,气色甚佳,思量片刻方才说道:“事情你们也都清楚了,楚联军五万余人,虽是七军,然有楚贼项羽坐阵,攻之不易啊。”
“陛下不必担忧,楚贼虽强,终究是乌合之众,今定陶乃是轻易与之,并非其夺之,如此骄兵,何能长久,况吾军不动,粮草军队无患,可谓动则军乱,移则粮缺,以一城不动可守千军万马!”
英布信誓旦旦地说道,众人都觉得有理,但胡亥的意思并非如此,他想的是进攻,而不是一味地防守,毕竟诸多士卒需要粮草啊,一月解决不了,恐怕就要挨饿,军心不稳,最易失败。
“几位爱卿觉得英布所言如何?行否?”胡亥面色淡然道。冯正和蒙文乃是小将,自然不敢在李迈和彭越面前多说,自然也不敢顶撞英布。
殿内的气氛陡然沉寂下来,许久英布再次摆手道:“陛下问你们话呢,好歹言语一声,某之计策如何啊!”
彭越稍微抿口温茶,方才躬身道:“事情有些麻烦啊,吾等按兵不动,只会使得敌军养精蓄锐,且楚军内不乏谋士,项羽精通兵法,以逸待劳并非上策。”
“彭将军,你的意思是我这法子不行了,那你说些计策我听听,难不成还要绕道攻打彭城啊!那曾经也是你的老家!”英布见自己的意见被驳回,有些不悦地说道。
本来彭越就不想回答他的,因为他早就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只得无奈答道:“某不言,汝张狂,某言之,汝不敬,为之奈何?”
两句话说的英布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某只是觉得,吾之法甚妙,根本没有质疑的理由而已。”
胡亥见状,当即摆手道:“依朕之见,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可以先发制人,进攻定陶,粮食的事情诸位不要担心,朕相信王离会处理好的。”
“良将自有良计,只是你们两个有什么意见吗?”胡亥说话间看向了蒙文和冯正,两人站在一旁本在认真倾听,听到胡亥发问,立马上前行礼。
两人相视一眼,蒙文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吾等初次行军,诸事不知,还请指教,两位将军所做便是吾等小将之事。”
“蒙兄所言极是,吾等初入军营,诸事还需学习。”冯正亦是缓缓说道。
胡亥面色微笑,看来来的时候冯劫交代的事情不少啊,说话都这么圆滑谨慎,不过细细想来确实有道理啊。
“既然如此,明日彭越带领两位小将攻打定陶,至于李迈英布,你们二人各自回曲遇、陈留,听候差遣,也好与大梁形成掎角之势。”
“诸位一定要清楚秦国现在的局势,荥阳、函谷关、巴蜀之地乃是重中之重,此次诸军来犯,函谷关巴蜀安逸,故而朕心中所忧,便是那楚贼项羽素有谋略,进攻的同时应该好好防范。”
众将皆是颔首,哪知道这时一名侍从突然从外面跑了进来,面色有些慌张,丝毫不顾大秦礼仪,使得胡亥脸色颇为不悦。
“身为将士,非上阵杀敌,何以这般急切!”英布先斥责道。
胡亥欲要开口,没想到却被英布抢先,不过如果没有什么要事的话,他也不会这般仓促才是。
想到这里,胡亥火气消了许多,颇为认真地问道:“难道是定陶的楚贼有了动静?速速禀报,莫要害怕。”
这时那侍从才认真躬身道:“启禀陛下,楚楚、、、楚贼发兵了,并未大梁,而是曲遇!”
“什么!曲遇乃是荥阳必经之地,没想到项羽这厮真有能耐啊!速去派兵拦截,不留余力!”胡亥有些慌张地说道。
“只是大梁该如何?”彭越低声地问道。
胡亥来回踱步,现在士卒虽多,但无多少骑兵,几乎都是士卒,总的算来不过有七八万左右。彭越说的也有道理,大梁必须守住。
沉吟良久,胡亥方才说道:“彭越,此处大梁由你把守,英布带两万士卒趁今夜攻打定陶,朕亲自带领三万士卒攻打项羽军队!”
“曲遇失守,定陶亦是楚军,这样一来,两城形成掎角之势,大梁不攻自破,陈留难得,如此一举三得之计,也只有项羽方能想出,事情暂且如此安排,李迈、蒙文、冯正,尔三人愿随哪路,还是留在此地?”
李迈与英布配合默契,蒙文和冯正乃是为了保护胡亥而来,至于彭越本来就有信任之人,所以情况不言而喻。
诸事商议完毕,彭越心中颇为担忧,趁胡亥未下殿之前,当即行礼道:“启禀陛下,微臣尚觉得不妥。”
英布等人皆是止步,胡亥颇为疑惑道:“有何不妥?”
“陛下乃是万乘之躯,黎民所属,离开咸阳已是大事,若是带兵前往前线,稍有差池,吾等难以负责啊,并非臣等贪生怕死,而是担忧陛下安危啊。”
“臣觉得救援曲遇,臣尚能前往,陛下不必亲自前往,守住大梁即可,且大梁距离武侯、李由等人迫近,稍有疏忽,亦可救援,岂不比前往曲遇安全的多。”
彭越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担忧胡亥的生命安全,毕竟是胡亥九五之尊,想必此次出兵也是一意孤行的结果。
英布等人被彭越这么一点拨,也是瞬间明白,眼前要求带兵救援的可是大秦帝国的君主啊,出了事情就是十个脑袋也挽不回啊。
因此彭越话音刚落,英布立即上前补充道:“启禀陛下,末将以为彭越说的有理,况且蒙文冯正年轻气盛,恐难以保护陛下周全。”
“若实在不行的话,不如让李迈带两名小将攻打定陶,末将前往曲遇保护陛下周全,虽不能得胜,但绝对万无一失。”
英布言辞恳切,不过胡亥心意已决,当即摆手道:“军令如山,望诸位爱卿好生把守,此次出兵共五万,诸军当好生筹划,不可有失!”
“臣等遵命!”几人也不再多说,只得无奈退下。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22章 楚军稍慢遇英布
项羽商议好计策之后,并未做过多的停留,田横、藏荼、吴苪留在定陶城中把守,司马寅、夏侯婴、陈余等人带兵埋伏在大梁与曲遇之间,钟离昧一人率领五千余人在荥阳城五十里外,项羽、龙且自是带兵前往攻打曲遇,毕竟他也得到消息,胡亥就在大梁城中,在项羽看来,年轻气盛的君王,定然不会待在城中,此番设计,一为了攻打曲遇,二便是为了擒拿胡亥,什么掎角之势都没有胡亥的命重要。
至于胡亥,完全是因为曲遇城可能遭到攻击,临时改变的意思,带着三万士卒立即赶往救援,关于楚军原委他也不是很清楚。
项羽和龙且总共带兵四万,全部都是自己的亲信,城中留守两万,虽说都是杂兵,毕竟是守城,不需要太高的战斗力。
准确的来说,定陶和大梁之间的士卒很少,项羽自身平添了三万士卒,且司马寅等人两万多士卒在曲遇大梁之间,钟离昧五千在荥阳曲遇之间,形势非常明了,纵使路途上截杀不了胡亥,也可将其围住,可随时调兵来往大梁曲遇两地。
这会儿司马寅等人还未从定陶调出,而胡亥与蒙文等人却已经出了大梁,共有五千铁骑和两万五千命刑徒士卒由冯正率领。
曲遇城中因为上次李迈带兵攻打定陶,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现在余下几千人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诸多事务完全是其中的三老解决,胡亥多日忙碌,也从来没有想过设置县长,毕竟这种事情基本都是扶苏来处置。
不消三日,蒙文先行一步到达曲遇,而才整军出发,司马寅、夏侯婴、陈余三将仅在其后,而冯正率领的士卒比他们稍快一日路程。
项羽亦是先带两千起兵赶往外黄,毕竟定陶到曲遇和大梁到曲遇差一日路程左右,所以项羽几乎不会与冯正有交集,而且还是在秦军后得到消息大王情况下。
但是胡亥出兵之后,英布与李迈清点兵马之后亦是出兵攻打定陶,说来也是奇怪,英布等人刚好错过项羽的军队,却正好与司马寅等人军队相遇。
李迈为先锋,见到前方尘土飞扬,不觉有些惊讶,“来人,速去查明敌情!”
说话间,英布也从后面赶了过来,见李迈停滞不前,不觉有些皱眉,“李将军,为何不前,莫不是有埋伏?”
这会儿的李迈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只得无奈道:“启禀将军,某已经派人排查,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楚军前往曲遇的军队。”
李迈话音未落,前方士卒仓促上前道:“启禀两位将军,前方果然是楚军,为首的似乎是衡山王部下司马寅,另外还有刘邦身边的夏侯婴,至于另一位,末将无从得知,还望两位将军速速定夺。”
“追上去!”英布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率先策马上前。
反观司马寅这边,亦是察觉到后方的秦军,三人聚在一处,神情严肃,夏侯婴率先说道:“秦军支援赶到,定是来攻打定陶的,至于我军动向他定然难以得知,不如先退回定陶,之后再作打算。”
“可是霸王让吾等埋伏,万一失去先机当若何?再某看来,不如决死一战,不敌再退入城中,倒是也好给霸王一个交代。”司马寅认真地说道。
陈余心中对霸王亦是忌惮三分,听到司马寅如此,当即颔首道:“司马将军所言极是,且秦军已经前来,若是不战自退,恐怕损失更甚!”
夏侯婴闻言,也不再多说,看来霸王的威严已经深入人心,秦军从蓝田大营调来,肯定不是一般的士卒所能匹及,既然事已至此,当需一战。
“排兵布阵,横列部队,遁甲兵前,弓弩手后,以待秦军!”夏侯婴大声喊道,众人不敢违背,阵势还未完善,英布率领骑兵就冲了过来,前方的遁甲兵挡了片刻,致使得弓弩手只是放了一次箭而已,紧接着便是秦军纷至沓来,一场混战在所难免。
“贼首何在!速速受死!”英布于楚军阵内喊道。
夏侯婴三人见状,策马冲出,欲要与英布决战,恰在此时,李迈从后方冲出,陈余率先冲出,将其拦下,打成一片。
“汝二人乃是衡山王与汉王部下,为何来此助楚!”英布大喊道。
“灭秦乃天下的大事,吾等自然不敢怠慢,黥面贼,速速受降!”司马寅亦是高声道,同时举起长刀向前。
英布面露嗤笑,手持长戟上前,向着其小腹勾去,夏侯婴在旁,哪里敢怠慢,长枪出手挡在英布面前。
一个横扫,英布低头躲过,奈何司马寅长刀砍来,英布不慌不忙举起长戟横在腰间,免受致命一击。
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每个回合都是向着敌人致命地方袭击过去,英布不觉大怒,回身策马,活生生将自己的长戟折成两段,用来格挡夏侯婴两人的攻击。
三人你来我往,将近百十回合,竟不分胜负,而两军交战,明显可以感觉到秦军略占上风。
另外一处陈余李迈两人,李迈几个回合便将陈余打退,毕竟李迈乃是久经沙场封为将军,至于陈余不过是匹夫之勇,自是不敌。
李迈紧追陈余的同时,见到英布与司马寅两人不相上下,直接前往助战,以至于楚将直接劣势不敌。
夏侯婴在旁,颇为低声地对着司马寅说道:“将军,事已至此,若是不撤,恐无计可施啊。”
“今陈余不敌李迈,吾二人与英布平手,秦军优势,再战一刻,恐要出事,正所谓一人不敌,百人丧命啊!”
司马寅早有撤退之意,今见到夏侯婴这般说,心中更加明确几分,当即对旗手喊道:“摇旗撤军,莫要犹豫!”
于是乎,楚军迅速聚拢到一起,遁甲兵断后,弓弩手掩护,缓缓向着定陶赶去,英布见状,并未命人去追,毕竟定陶早晚必破。
莫名其妙的一战使得秦军士气大盛,况且距离大梁不远,故而与李迈一同撤军,稍微休整,再攻定陶也不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23章 秦帝入城赏二金
彭越此刻正在大梁训练军队,听闻英布撤军,心中疑惑,立即出城迎接,询问情况,方才得知路遇楚军,将其击退,怀疑是前往曲遇的敌军。
英布面色欣喜,虽然没有擒住楚军,但总体来说挫败了楚军锐气,大殿内彭越来回踱步,陡然兴奋道:“这莫不是楚军派往曲遇的士卒?”
“按照前些时候哨兵的侦查,定陶距离曲遇比较远,应该如此,这样的话,陛下就安全了,某立即派人通知陛下,或可撤军。”
彭越话音刚落,却被一旁的李迈打断,“不可,此次楚军失利,不代表其不再进攻曲遇,此次我军得声,不过是为了缓解陛下的时间而已。”
“曲遇固守即可,万一大军围住曲遇,吾等奇袭定陶,纵使耗尽大梁兵力也无妨,今只要得知项羽消息即可,待时某就不信他会不顾项梁的坟墓!”
“他攻曲遇甚是勇武,就说明定陶愈加贫乏,况荥阳距离曲遇较近,将军可派人通知李由郡守,随时支援陛下。”
李迈虽然在战场上勇武不及英布,但是谋策略胜一筹,英布闻言在旁当即颔首,“李将军所言极是,通知李由即可,吾等继续攻打定陶便是,今日战过,明日复之。”
彭越也不好反驳,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现在大梁兵马加上英布以及自己从安邑带来的士卒,大概有四五万,三人计定,便各行其事。
反观司马寅、夏侯婴、陈余三人被英布打败,只得回城休整兵马,田横藏荼吴苪见他们狼狈而归,皆是皱眉。
次日殿内,六人相聚,正好没有霸王的人,钟离昧已经带兵埋伏在荥阳与曲遇之间,龙且和项羽先行前往曲遇。
吴苪虽然是王爵,但不如田横沉稳有势,田横见无人开口,便首先低声道:“今日霸王不在,吾等皆是联军而来,趁此机会,开门见山亦是无妨。”
“没错,前些时候项羽犹在,甚是反感,每每遇事,皆一言当之,吾等犹如牛狗,任凭驱之,颇失大奖风范。”藏荼紧接着田横说道。
众人虽然有些反感藏荼这般快人快语,但其言语确实有些道理,吴苪在旁有些叹息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就目前来看,他的实力最高,自是不可置否,况且灭暴秦也是应该的,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