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6章 欲要六国齐攻秦
范增何曾想过写诏书的事情,只要项羽答应不全用楚军即可,毕竟诸事可从长计议,也免得他国坐山观虎斗,好收渔翁之利。
“启禀大王,昭告之事,颇为好写,大王勿忧也,不过大王须知,此事从长计议,一时半会儿恐怕难以写好。“范增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项羽脸色微变,随即淡然道:“亚父觉得多少时日可以让他国出兵?”
“少则十日,多则一月,还请大王思量。”范增颇为保守地说道。
听闻此言,殿内议论声陡然高涨,丞相近日阵亡,没想到楚国报仇还要等候一个月,未免有些让秦看不起。
季布在旁,倒觉得范增言之有理,当即附和道:“启禀大王,老先生说的有理,正所谓我们的目标是灭秦,不可仓促行之,老丞相在世恐不望大王如此,况今事已至此,还需从长计议,择良久方法才是。”
项羽独自起身,在殿内转悠,许久方才沉吟道:“季布所言有理,只是亚父觉得可以聚集多少兵马,谁人可为主将?”
“大王勿要忧虑,别无他人也!”周兰这时却很笃定地说道,众将亦是纷纷颔首,范增项伯皆默然不语。
当日商议完毕,项羽便吩咐昭告由范增解决,另外最多月余,需六国人马集聚于定陶城外,直抵荥阳,至于大梁、曲遇、陈留等小城一概而过。
后殿内,虞姬早知有事发生,见项羽进来,慌忙备好酒食,整好衣衫,立在门首等待,须臾项羽果从殿前进来。
虞姬连忙上前,语气平和道:“大王,今早尚在练武场比试,为何午时便这般模样,难不成发生了什么大事,妾身听闻欲要战秦,只是不知所为何事,现如今四海战火稍平,何至于又要发兵?”
“哎!爱妃不知啊,叔父阵亡于定陶,乃秦之所为,今不发兵,耻于为将,徒为天下人嗤笑耶!”项羽微微怒道。
听到这里,虞姬心中震惊,怪不得项羽会突然着急诸将议事,此等大事,世上无二啊,遂无奈道:“将军所言是也,然不可因怒失志,万望好生筹划。”
“爱妃多虑了,某虽鲁莽,然诸将理智,且亚父为人谨慎,早已有了安排,待到攻破函谷关,本王要亲自祭奠叔父的在天之灵!”
“大王雄心,妾身愿以命护之。”虞姬在旁低声道。
项羽见状,当即搀扶住虞姬,“何须说出如此话语,快随本王用膳,一会儿可就凉了,放心吧,叔父之事,某定让秦以百倍失之。”
彭城范府内,范增出殿之后,便又将季布周兰等人找来,毕竟在殿上答应的话,不能不去办,而且这件事情还真不好办。
范增在厅内来回踱步,不一时季布、周兰、钟离昧、龙且四人并到,“先生此刻找吾等前来,所谓何事?”龙且最先开口问道,四人之中龙且最受项羽器重,自然最有发言权。
“都来了,且坐下休息,茶一会儿就上来。”范增心不在焉地说道,引得四人有些疑惑,面面相觑。
片刻之后,季布眉头微皱道:“先生莫不是忧愁如何让六国发兵,没有借口?还是担忧昭告贴出六国不出兵?”
范增猛然停下脚步,在主位上做了下来,“季布之言,乃我心忧,师出有名,而怕六国各自担责,不肯出兵也。”
周兰闻言,当即起身道:“这又何难,谁不出兵便先灭谁,方才商议之时,丞相不也说了吗?为何现在还在忧虑此事?”
范增稍微抿口温茶,有些无力地说道:“汝年纪甚轻,聪慧有余,缘何不知吾那是仓促之语,糊弄之言耶?”
众人被范增这番话说的有些无语,然范增并未环顾四周,反倒继续说道:“哪国不出兵,吾等攻打哪国,这分明为内乱也,秦国不灭,形成此局,徒为秦卖力也,吾等攻打秦,六国得利,其小利也,然攻打六国,秦国得利,其大利也,最好之法,莫过于六国出兵,不动干戈,直逼咸阳才是。”
话音未落,犹如醍醐灌顶,四人连连颔首,钟离昧更是钦佩道:“老先生所想,当真是高深莫测,吾等难以窥觊一二也,只是眼下当若何?”
范增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了季布,“汝且畅言,莫要拘泥。”
“是,某以为诏书先发九江、衡山、会稽等地,刘邦、共敖、吴苪,他们三人愿意出兵,事可速成矣。”
“只是丧诏告知楚帝,吴苪左右,不知其心所想,发兵恐有难,衡山之共敖,乃大王亲自批示,其出兵或可行,至于刘邦,受项梁厚爱,提拔多次,岂能不出兵相助,于情于理,皆不通也。”
范增颔首,“季布之言,颇为有理,此事送信当交于两位将军,毕竟汝等素来受到大王敬重,诸侯见信,何能不出兵耶?”
钟离昧与龙且当即起身同声道:“不敢有违!”
这时厅外的仆从也将笔墨抬了上来,范增指着墨笔说道:“不知何人愿意奉上几笔,示于诸侯,望其发兵?”
周兰即来,未曾出谋划策,也未有任何任务,只得起身答道:“某才浅,愿起笔,填拙言,望老先生恩准。”
“无碍无碍,吾等四人可掂量,事不急于一时。”范增宽慰道。
于是乎,周兰上前提笔写道:“集兵请言,语为诸国,且细观之,霸王谦叙。”
“今自暴秦以来,已有数载,诸位起兵初衷为一,乃灭秦立天地,奉万民之意,今各有所成,而秦犹在,此非小人之心,顾己而失信于天下耶?”
“吾等安定守国尚可,而秦喘息半载,欲复天下,其心甚明,初陈胜吴广起义,勉强压之,蓝田巴蜀治之,诸国不合,秦见机亲魏灭韩,后又发兵临江,以暴兵而据南郡,使王迁衡山,汉蜗九江,岂非秦之过也?后反间魏豹,趁势得大梁,其并天下之心,犹黄金以绳提之,显而易见也,蒙恬于赵边疆扰民,其意乱赵,撤兵上党,匈奴之抵,燕之重任,皆秦之诡计也,望思之。”
“诸君今若不发兵,日后恐被秦之灭矣,霸王雄心,欲要灭秦,望诸君出力,集兵于定陶。。。”云云数语,言辞恳切,意在灭秦!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7章 秦之昭告诵伟绩
楚国昭告,洋洋洒洒写了数千言,写到最后,周兰长舒一口气,才把墨笔放下,吹干墨迹,欲要呈给范增观看。
主座上的范增随即摆手道:“就放在那吧,三位也上前观阅一番,再做修改,省的麻烦院内博士等人了。”
季布缓步上前,稍微看了眼诏书,略微颔首,“如此写也好,省的显示不出霸王的地位,王与帝持平即可。”
旁边的范增见状稍微咳咳两声,“季布,有些话未到时机就不要说了,免得惹人猜测,龙且,你们把诏书送与霸王,盖上印绶,就速速前往会稽吧,且看那楚帝如何说。”
彭城诸事毕,咸阳城中也是得到了定陶送来的消息,当日胡亥正在殿内饮茶消遣,却见扶苏从宫外赶来,深色略显慌张。
胡亥只得起身,略显慵懒地走向扶苏,“兄长,今日朝会已过,为何还来偏殿,难不成是出了什么大事?按理来说舍人禀报即可,何须兄长亲自前来。”
“哎,陛下有所不知,定陶出事了!”扶苏愁眉不展地说道。
“朕已知晓,无非为秦地,定陶之地总算是解决了,接下来便是燕赵了。”胡亥自顾自地说道。
扶苏长叹一声,“定陶确实拿下来了,不过情况并非陛下想的那般悠闲而已,相比占据定陶,此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扶苏说话间随手将帛书摊开在案牍之上,胡亥有些疑惑地看向帛书,乃是李迈的笔记,上面言语不多,但很清晰。
其言曰:“陛下计谋深邃,大梁定陶皆破,杀敌三万有余,项梁拒秦而亡,英布有违圣命,尚在定陶听候,还请陛下指示,吾等拥兵定陶,楚军必不敢战,然粮草有时日,不知是否固守?”
胡亥心神恍惚,许久方才问道:“兄长可告知他们如何做了没有?”
“原地待命,仅此而已,至于大梁,先由彭越把守,陈平不日将回咸阳,只是项梁阵亡后,楚彭城却无任何动静!”扶苏颇为认真地说道。
胡亥闻言,扶额叹气,在殿内来回踱步,一时间似乎没了主意,“这项籍匹夫,性情鲁莽,今听闻叔父被秦所杀,按理来说,当举兵来攻,事到如此,竟似无事一般,当真有些让人琢磨不透啊。”
旁边的扶苏也是立即走上前来,“正如陛下所言,楚军不动,最为恐慌,是否召集群臣议事,谋求解决之法?”
“群臣能有何法?莫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另外还请兄长将叔孙通请来,就说朕有要事相商。”胡亥陡然心血来潮道。
扶苏脸色茫然不解,“陛下所谓何事?”
“兄长日后便知,还望兄长传令下去,将各部兵马认真训练,不可有半点失误,另外王离和章邯在巴蜀要随时可调动兵马支援,此为兄长所劳之事也。”胡亥很是认真地安排道。
想来秦自始皇帝驾崩半载,诸事渐渐好转,扶苏心中也不再有那么担心战乱,毕竟秦稳住局势,其他贼寇便无借口攻秦,否则就是制造战乱,奴役百姓,如此定会群起而攻之,秦当务之急,就是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而是要与列国平起平坐,方能不显得被针对。
扶苏见胡亥安排有序,便不在多问,随即下殿前往太史院,将叔孙通请来,而且如今诸多太学之事都由叔孙通一手住持,也算是事实得当。
傍晚时分,叔孙通方才从太史院出来,匆忙赶往咸阳宫,而胡亥早就等候多时,见叔孙通此刻才来,不免有些皱眉。
当即从案牍前起身,颇为不悦地说道:“汝为礼官,何故如此怠慢,午时所言,何至于此,难不成被人所阻?”
叔孙通当即躬身行礼,沉思片刻道:“启禀陛下,非臣愚钝,而今太史院、太学院、学宫三处门生众多,还未安排妥当,故而来此,还望陛下见谅,想必不久,三院便可为大秦提供诸多儒法将帅之才!”
胡亥听到这里,心情才稍微好转,“原来如此,辛苦爱卿了。”
见到胡亥气色缓和,叔孙通心中猛然长舒一口气,有些欣慰地说道:“为大秦谋福,微臣在所不辞也!”
“甚好,你可知今日朕召汝前来所谓何事?”胡亥颇为神秘地说道,同时左右舍人立即将笔墨呈了上来。
叔孙通看这架势,心中似乎明白了一些,但不是很确定,“陛下想让微臣作辞?难道是为了歌咏先王功德?”
“当初三月大祭时,始皇帝功德皆诵于四海,今不过载,当无辞礼也,不知陛下要为何人作辞诵德,武侯亦或是丞相?”
胡亥闻言,脸色微笑,“哎,何必想的这么复杂耶?朕不过是想为自己作赋一首,苦于无才,故而请博士前来。”
随着胡亥话音落下,殿内稍显沉寂,叔孙通有些茫然地立在原地,这种要求真是闻所未闻,人皆入土,方可作咏,还是头一次见到主动要求夸奖自己的。
“启禀陛下,为君者,当思民之劳苦,岂可轻易作赋,吟唱全国,未免有些自大了吧,不符合君子之行啊。”
胡亥脸色微变,“汝为儒家,自是忠君,今君有言,何而不听也?”
“殊不知列国纷争,君主为上,若不知君主德行,百姓如何倾心托付,汝通儒家其一,却不知儒家其二,莫非欲要自立耶?”
叔孙通见状,当即躬身道:“臣不敢,臣只是劝慰陛下。”
“勿多言,朕急用之,今日不成,明日请罪!”胡亥不想多言,叔孙通只得立在殿前,执笔写道。
其言:“天命归君咏,赫赫天子,恩不遗物,於穆显考,时唯二世,受命于天,宁济四方。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超商越周,与唐比踪,笃生我皇,奕世载聪,武则肃烈,文则时雍,接壤六国,临君万邦,万邦即化,率由旧则。”
“始皇恩隆,苍生诵德,二世勤勉,肃清八方,所属之地,免税少苛,群贼四起,扰我秦邦,非不受天,何以昌隆,唯秦德君,四海八荒,宾服来朝。。。”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8章 以静制动秦之计
“秦将勇武,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土率先,外境熙攘,唯秦休养,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称其明,以无不照,海称其大,以无不容,君有厚德,胸怀万物,秦之士民,幸甚幸甚!”
叔孙通不愧是儒家精通者,此篇帝王辞赋,就是胡亥也为之赞叹,手中拿着杯子来回琢磨,“这篇辞赋,古今有之?”
胡亥以为他是背下来的,所以颇为认真地问道,叔孙通当即颔首道:“非也,乃是微臣考察民情,有感而作,其中所言皆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明鉴。”
“不错,你去交于宗正,另外多临摹几份,朕要在函谷关以外散发,让天下人知道朕之功德,岂不美哉。”胡亥颇为高兴地说道。
叔孙通长叹一声,似乎心中有些不赞同,“陛下,古人云,君子者,当称颂他人而低行于世,如此宣扬,岂不违背圣人之训!”
“哼,哪个古人说的,汝且道出名讳,朕倒要查查他这一辈是不是一直都不为人所知,既不为人所知,又何称于古人耶?”
“陛下,此乃狡辩,不可多言,不可多言,万乘之躯,岂可不顾礼节!”叔孙通当即摆手道。
胡亥自是没有闲心和他在这里打哈哈,心中烦了,只得喝道:“君臣有令,难道爱卿欲要反之,今交于宗正行事即可,这般忸怩,莫不是生有二心?”
叔孙通脸色大变,当即收起辞赋,躬身拜退道:“陛下所言有理,臣这就去办,还望陛下莫要将刚才的事情放在眼里。”
胡亥不言语,叔孙通直接向着外面仓促走了过去,这时陈平正好从殿檐过来,见叔孙通如此慌张,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当即上前讯问。
“博士,难道出了什么事情?陛下在里面安好否?”陈平颇为担忧地说道。
叔孙通脸色微变,有些叹气地说道:“陛下他胡闹!尚在帝位,竟命某写辞赋歌颂其功德,还要颁发全国。”
想来陈平本就是权谋术士,听到叔孙通这样说倒觉得没什么,随即笑道:“吾以为何事,此等小事,何足多言,陛下所说,阁下照办不就是了,也耽搁不了多少事情。”
“哎,汝何知礼仪!竖子也!”叔孙通不好当着胡亥的面发火,反倒是对着陈平喊了两句,甩袖离去!
“这老头!某又怎么他了,当真是莫名其妙!”陈平眉头微皱道,有些不悦地向着殿内走去。
而胡亥命叔孙通退下后,心中舒缓了许多,还未端起剩下的香茶,陈平已经进到殿内,不待胡亥言语,陈平直接躬身拜道:“微臣拜见陛下!多日不见,甚是怀念!”
“起身做吧,虽然两城拿下了,但事情似乎不简单呐。”胡亥瞬间老气横秋地说道。
陈平稍微整了整衣衫,见胡亥并无玩笑之意,亦是严肃道:“启禀陛下,可是担忧那项梁之死,不好交代楚国,恐惹出乱子?”
“不错,汝有计乎?”
“臣以为秦之国力,列国最强,楚相虽死,犹不敢轻易发兵,殊不知,楚国虽勇,然秦非庸人,两者相战,必有伤残,秦有函谷关为狭隘,输了便可退关拒守,休养生息,然楚不同,其所在地,皆是略他国以成其家,稍有折损,必会被他国所吞并,齐燕北方,皆欲南迁,楚敢出兵乎?”陈平缓缓地说道。
胡亥稍微颔首,“事情大抵如此,然朕心中甚是不安,楚营内聪慧者极多,怕有万一,吾等难以应付,爱卿既然从大梁回来,近日便在府内思量一番,楚当若何行事。”
“微臣明白,只是三将如何处理,还请陛下定夺。”
“李迈、英布暂且回到自己的驻地,彭越留守大梁,其为魏人,当与魏地,择日命人封其为侯,以慰其心。”胡亥认真道。
旁边的陈平闻言,似乎觉得有些不妥,沉吟片刻道:“启禀陛下,那彭越本就是魏人,今将大梁许他,若是自立为王,岂不更难对付?”
“哈哈,爱卿何不知,若在安邑为敌,更难对付!”
“项羽必会前来进攻大梁定陶,彭越若是受不住,可就降了楚国啊,陛下这般行事微臣实在不懂啊。”陈平再三说道。
胡亥看了一眼旁边的太公兵法,犹如老者一般缓缓道:“爱卿向来聪明,而今为何不知朕心呐,楚相阵亡,项羽安能不怒?定陶城中便是项梁的坟墓,故而项羽必会夺取此城,彭越若死守便派兵,若投降就随他去了。”
“殊不知栾步尚在咸阳,待时彭越投降于楚国,项羽前来攻击荥阳,便派栾步前去说降,此乃一计也,虽是险计,尚可为之。”
听了这么多,陈平瞬间恍然大悟,当即颔首道:“大王妙计啊!微臣佩服佩服!”
“不过微臣还是要奉劝大王一句,人心难测啊,稍有闪失,损失不可估量啊。”陈平忽然提醒道。
“朕知道,这些事情难道你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吗?”胡亥反问道。
陈平一时语塞,“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行了,你先退下吧,朕忧心各地,其他军功交于相国吧,另外你的那些好东西,不防送给王陵等人一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今有财之,当得心之。”胡亥也是对着陈平提醒道,毕竟最近陈平在朝中的印象不是太好。
“那微臣就先告退了,当初陛下的老师真的是赵高耶?”陈平忽然冷不丁地问道。
胡亥眉头微皱,“爱卿想知道朕的身份?朕不是胡亥!”
“那您是?”陈平早些时候听说过胡亥的所作所为,今听闻此言,只觉得后辈发凉。
“朕是万民之主,当初的错事就让他过去吧,日后爱卿休要多说,不值得一提罢了。”胡亥转而笑道。
这才使得陈平面色缓和,“原来如此,微臣有罪,还望陛下体谅,军功之事,微臣会好生解决。”言罢,当即向着殿外走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不觉间早已阴云密布,胡亥也为刚才陈平的话感到震惊,没想到他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沉寂的楚国也该爆发了。
胡亥望着殿外,有些无奈地说道:“哎,大秦的天刚晴一会儿,怎么又变了啊。”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09章 帝虽尊然王更强
各色美女 巨乳翹臋 激情猛男 解锁姿势 98pp.vip你想要的一网打尽
各色美女 巨乳翹臋 激情猛男 解锁姿势 98pp.vip你想要的一网打尽
各色美女 巨乳翹臋 激情猛男 解锁姿势 98pp.vip你想要的一网打尽
楚国暂时没有任何动静,因此秦国除了固守城池,也未轻举妄动,毕竟半载时间,秦之战事要比楚国更甚。
现如今秦国所有的将领都有要务在身,其中王离和章邯远在巴蜀,胡亥之所以没有将他们撤回来,还是有些原因的,毕竟巨鹿之败是他们造成的,为了防止此事的发生,或者类似的事情发生,胡亥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这么早回来。
只是赵国边境,所有的事情皆是武侯负责,另外涉间和苏角帮助解决燕国边境问题,能够随意调兵的只有李迈、李由、英布等人。
秦国诸事稳定,且说江东会稽之地,楚帝熊心在那里称帝将近半载,与民无怨,但百姓似乎并不是很爱戴这位君主,原因很简单,江东之所以这么宁静,完全是项梁叔子的功劳,他楚帝不过是坐享其成罢了,现如今江东这么安慰,无非是政通人和,百姓也不想刻意的找麻烦。
猜你喜欢